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生儿黄疸光疗后黄疸再现与G6PD缺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新生儿黄疸光疗后黄疸再现与 G6PD缺陷的关系 ,本文收集我院儿科 1999~ 2 0 0 0年收治的 67例新生儿黄疸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7例新生儿黄疸均为广西岑溪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新生儿 ,住院时日龄 1~ 10 d,男 5 0例 ,女 17例 ,男∶女为 2 .9∶ 1。 5 9例为足月儿 ,8例为早产儿。生后 2 4 h内出现黄疸 19例 ,2 4~ 4 8h发病 2 8例 ,4 9~ 72 h发病 15例 ,仅 5例在 72 h后出现黄疸。 67例均为高间接胆红素血症 ,光疗前血清总胆红素 (TSB)均值为 (3 17.76± 3 5 .78)μm ol/ L ,光疗后血清…  相似文献   

2.
洪虹 《广东医学》1991,12(5):52-53
红细胞G6PD缺陷是我省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见原因,值各地报道发病情况差异颇大,可能与诱发因素不同有一定关系。本文收集我科从1976年10月至1987年8月,经实验室检查MHb还原率<75%,  相似文献   

3.
<正>新生儿黄疸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又称高胆红素血症,以目黄、肤黄为主要特点,严重时导致核黄疸、神经性听力损伤等严重后果。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原因之一。G6PD缺乏症是一种遗传性酶缺陷病,实质是G6PD基因突变[1]。2004年美国儿科学会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疗方案》中将G6PD缺乏作为≥35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2]。有报道G6PD缺乏的新生儿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病是一种较常见的新生儿遗传性溶血性疾病,本地区的发病率也较高。本病的确诊必须以红细胞G6PD活性为依据。我院以往是以检测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为诊断的主要依据。自1998年以来,采用新创的单次洗涤快速动力学分析法直接测定红细胞G6PD活性,大大提高阳性率及诊断符合率。现将诊断为新生儿G6PD缺陷病的60例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 我院采用的红细胞 G6PD活力快速动力学法计量单位以mu/gHb来表示,新生儿正常参考值为4400±11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G6PD缺乏症孕妇产前服用苯巴比妥预防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优生遗传咨询门诊G6PD检查阳性的孕妇100例。随机抽取其中50例作为观察组,在产前给予小剂量苯巴比妥(30 mg/日)进行预防用药;对照组50例,未服用苯巴比妥。产后对这100例新生儿进行G6PD检查,对G6PD检查阳性的新生儿观察其黄疸发生情况。结果:产前预防性服用小剂量苯巴比妥的G6PD缺乏症新生儿与未干预的新生儿,两组发生新生儿黄疸的几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G6PD缺乏症孕妇产前服用苯巴比妥对预防新生儿黄疸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7.
新生儿脐带血G6PD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静云  陈善昌 《当代医学》2009,15(27):36-36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带血G6P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儿科2004~2008年出生的100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脐带血进行G6PD测定分析。根据Q6PD缺乏程度将其分为Ⅰ组(严重缺乏)、Ⅱ组(中度缺乏)、Ⅲ组(轻度缺乏),对新生儿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G6PD活性缺乏的患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Q6PD活性正常的新生儿(P〈0.01)。Q6PD活性缺乏程度与患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呈明显正相关(r=0.514,P〈0.05)。结论通过脐带血检验早期诊断新生儿G6PD缺陷尤为重要,对G6PD缺陷的患儿在新生儿期预防诱发病因素,对降低患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海南省新生儿G6PD缺乏症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南省新生儿G6PD缺乏症的发生率。方法对出生72h后的8069名新生儿(男婴4598人,女婴3471人)采集足跟血制作血滤纸干标本,采用荧光斑点定性试验测定G6PD活性,初筛阳性新生儿,召回采静脉血进行改良G6PD/6PGD比值法确诊。结果初筛G6PD缺乏阳性301人,其中男婴221人,女婴80人,G6PD缺陷初筛检出率分别为:3.73%(301/8069),4.81%(221/4598),2.30%(80/3471)。结论海南省新生儿G6PD缺乏症发生率较高,应在新生儿进行常规筛查,以预防G6PD缺乏而带来一系列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生儿脐带血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检测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17年1—12月期间新生儿进行分析,均予以G6PD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3 688例受检新生儿分为G6PD活性缺乏患儿及G6PD活性正常新生儿,记录所有新生儿自出生当天至7d内胆红素值,并分析。结果:G6PD活性缺乏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高于G6PD活性正常组(P<0.05);不同时间点G6PD活性缺乏组胆红素水平均高于G6PD活性正常组(P<0.05);G6PD活性缺乏组不同程度缺陷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脐带血G6PD检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利于临床早期诊断以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西防城港市新生儿脐血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的发生率。方法 1292例活产新生儿出生后即取脐血,采用改良G6PD定量比值法测定红细胞G6PD/6PGD的比值,1.0者为G6PD缺乏。结果 G6PD缺乏的患儿94例,总发生率为7.28%。其中男性672例,缺乏82例,发生率12.20%;女性620例,缺乏12例,发生率1.94%,男性新生儿G6PD缺陷显著多于女性。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4.12,P0.01)。所有G6PD缺陷者的血型分布为:O型34例,占36.2%;A型24例,占25.5%;B型24例,占25.5%;AB型12例,占12.8%。结论防城港市新生儿G6PD缺陷发生率较高,且存在性别差异,缺陷的发生率与新生儿的血型分布无相关性,是种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新生儿脐血常规G6PD缺乏症筛查可以使临床医生对缺乏者及时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避免核黄疸发生导致的不良后果,从而提供优生优育水平。  相似文献   

11.
脐血胆红素测定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慧玲  陈桂兰 《广西医学》2001,23(6):1424-1426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病之一 ,有关文献报道发生率高达 80 5 8%。临床上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是有效的 ,但对新生儿黄疸及胆红素脑损伤尚无可靠的预测方法。为能早期预测黄疸的危险程度 ,进行早期干预 ,减少胆红素脑损伤的发生 ,近年有文献及研究认为测定脐血胆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肝功能损伤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循环酶速率法检测198例各类黄疸患儿血清TBA水平。结果生理性黄疸患儿的TBA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病理性黄疸患儿的TB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细菌感染纽和病毒感染组的TBA有很高的异常率,分别为87.5%和90.4%。结论当常规肝功能指标改变不明显时,血清TBA检测是一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较为灵敏的肝实质损伤的指标;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随其TBA的变化,有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胆汁瘀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胆红素(TCB)测定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非随机选择210例足月新生儿黄痘患儿。测定其入院后TCB值及血清总胆红素(TSB)值,并进行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TCB值与TSB值差异无显著性,两者呈线性相关关系(r=0.866,P=0.000);TCB值与血清间接胆红素检测结果也呈线性相关关系(r=0.858,P=0.000)。结论新生儿TCB与TSB测定具有高度相关性。经皮胆红素测定以其简便、安全、快捷、动态监测的特点,可作为临床监测新生儿胆红素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横县ABO溶血、G6PD缺陷及ABO溶血合并G6PD缺陷所致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病例.检测G6PD缺陷采用NBT法,ABO溶血病采用免疫学三项试验.黄疸干预标准采用2001年全国新生儿黄疸推荐方案.结果98例可明确病因,以G6PD缺陷最多见.42例(42.9%)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78.3%ABO溶血病合并G6PD缺陷在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与其他组相比,p<0.001.70.6%ABO溶血病在生后48小时内住院,与其他两组比较p<0.05.血清总胆红素浓度的峰值在<72小时也以ABO溶血病合并G6PD缺陷最高,p<0.05.11例并发核黄疸,9例为G6PD缺陷,1例为G6PD缺陷合并ABO溶血病.结论横县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49.6%为G6PD缺陷所致.11例核黄疸中10例与G6PD缺陷有关.72%G6PD缺陷时黄疸多在48小时内出现.但生后两日内住院率低.36例ABO溶血病中,19例合并G6PD缺陷,ABO溶血合并G6PD缺陷时黄疸出现早,24小时内显黄占78.9%,小于72小时血胆红素值226.71±103.19μmol/L.ABO溶血病出现黄疸早,但黄疸程度不如ABO溶血病合并G6PD缺陷.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新生儿红细胞G6PD缺乏症基因频率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1 720例新生儿脐血G6PD筛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作群  唐萍  覃桂芳  易菲  黄月松 《广西医学》2007,29(8):1185-1186
目的 了解南宁市区新生儿G6PD缺乏的发生率,探讨预防和早期治疗新生儿高疸红素血症及急性溶血症的方法.方法 新生儿脐血标本1 720份,用四氮唑蓝(NBT)定量法进行检测.结果 G6PD缺乏195份,缺乏率为11.34%,其中男13.36%(126/943),女8.88%(69/777),男性G6PD缺乏率高于女性(P<0.01).结论 采用新生儿脐血筛查G6PD,取血方便,简单,能有效早期检出G6PD缺乏患儿,结果准确,在新生儿遗传性疾病筛查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TBA的测定在新生儿黄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在新生儿黄疸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循环酶速率法检测263例各类黄疸患儿血清TBA指标水平,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生理性黄疸患儿的TBA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病理性黄疸患儿的TB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各类病理性黄疸患儿的TBA指标异常率明显高于ALT的异常率,两者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结论:当黄疸患儿的肝功能其他指标改变不明显时,血清TBA测定在病理性黄疸患儿诊断中是较为灵敏的肝实质损伤的指标,且病理性黄疸患儿的TBA指标可反映不同程度的胆汁淤积,对疾病的治疗和病情转归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重组人促红素(RhEPO)在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性溶血病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安远县人民医院2020年1月—12月住院治疗60例新生儿G6PD缺乏性溶血病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入院后常规组给予蓝光退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隔日加用重组人促红素200 U/kg皮下注...  相似文献   

19.
抚触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抚触是否可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生。方法:选择我科新生儿病房黄疸病人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抚触治疗,观察两组每日黄疸指数。结果:观察组黄疸指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抚触可降低黄疸指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应用速率法检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活性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GD)比值,并建立相应参考范围。方法在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速率法对82例健康的全血样本进行总G6PD和6PGD检测。结果总G6PD、6PGD、G6PD和G6PD/6PGD的参考范围分别为17.86±4.84、11.45±3.06、6.41±2.96和0.56±0.24。结论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G6PD和G6PD/6PGD,与传统手工法相比,快捷、准确、简便,又能减少试剂用量,降低成本,适用人群的大规模的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