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2009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006~2009年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比较多粘菌素B与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监测近4年来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特征.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药敏试验,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比较近4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采用常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多粘菌素B及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比较其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近4年来,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占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构成比逐年增加,以ICU病房患者呼吸道标本检出率最高.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2008年起明显上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比例也逐渐增加.比较多粘菌素B及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显示,多粘菌素B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菌株的敏感率为93.8%,多粘菌素B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明显高于亚胺培南.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感染所占的比例明显上升.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多重耐药菌比例明显增加.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细菌耐药监测.多粘菌素B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仍呈现出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对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可以考虑使用多粘菌素B治疗.  相似文献   

2.
2006~2009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2006~2009年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的分布特征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比较多粘菌素B与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监测近4年来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特征.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药敏试验,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比较近4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采用常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多粘菌素B及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比较其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近4年来,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占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构成比逐年增加,以ICU病房患者呼吸道标本检出率最高.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2008年起明显上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比例也逐渐增加.比较多粘菌素B及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显示,多粘菌素B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菌株的敏感率为93.8%,多粘菌素B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明显高于亚胺培南.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感染所占的比例明显上升.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多重耐药菌比例明显增加.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细菌耐药监测.多粘菌素B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仍呈现出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对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可以考虑使用多粘菌素B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多粘菌素B与亚胺培南体外联合应用,对临床分离的30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效应。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棋盘设计法测定多粘菌素B与亚胺培南单用及联合应用对临床分离的30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计算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FIC≤0.5为协同作用,0.52.0为拮抗作用。结果多粘菌素B与亚胺培南联用后,药物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MIC值均显著降低,FIC指数在0-0.5、0.5-1的百分率为:50%、40%。结论多粘菌素B与亚胺培南联用,对临床分离的30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抗菌作用以协同和相加为主,无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4.
温隽珉  吴劲松 《吉林医学》2013,34(15):2918-2920
目的:总结培养的40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药敏情况。方法:22例住院患者一共分离出40株对目前临床常用药物不敏感的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析菌株来源的病区、部位、患者的呼吸道情况和预后等。培养出来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选用15种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5株菌株来自中心ICU(62.5%),8株来自急诊ICU(20%),5株来自呼吸ICU(12.5%),2株来自老干部病区(5%)。从取标本部位看,32株来自痰液(80%),来自腹腔引流液和伤口分泌物各2株(各5%),血流、深静脉导管、胸水、腹水各1株(2.5%)。这22例患者均有肺部感染(100%),有创机械通气20例(90.9%),需气管切开术12例(54.5%),死亡9例(40.9%)。药敏试验显示,对15种常用抗生素均不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分别高达,82.5%、87.5%。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为15%。结论:体外药敏试验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的耐药性已相当严重,替加环素耐药率较低,可以作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分离自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及环境中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同源性分析,判断ICU是否存在院内感染暴发流行。方法使用贝克曼Microscan Walkaway 40 plus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对分离自ICU患者及环境中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肠杆菌科基因组间重复序列(ERIC-PCR)对分离到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寻找导致院内感染暴发的原因。结果从ICU患者及环境中共分离出20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19株为多重耐药菌,1株为泛耐药菌。20株鲍曼不动杆菌共分为3型(A-C型),其中17株属于C型。结论本次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暴发流行由C型引起,含有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气溶胶可能是引起此次院内感染暴发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方鱼腥草是否能抑制鲍曼不动杆菌生长,为临床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潜在新药。方法:根据临床药敏结果选取20株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和标准菌株ATCC19606作为实验对象,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在含不同浓度复方鱼腥草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肉眼判断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不同浓度的复方鱼腥草能影响鲍曼不动杆菌生长,随药物浓度的增加,抑菌活性增强,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2006 400μg/m L(微量肉汤法),8006 400μg/m L(微量肉汤法),8006 400μg/m L(琼脂稀释法)。结论:复方鱼腥草对鲍曼不动杆菌体外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作为潜在药物用于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7.
陈慧林 《求医问药》2014,(21):255-256
目的:探讨我院患者感染性样本中鲍曼不动杆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临床分离出的197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患者的痰液、分泌物及脓汁、血液、胸腹水、尿液等感染性标本进行鲍曼不动杆菌检测,然后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情况及耐药情况。结果:我院共分离出197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在痰液样本中发现此菌155株,在分泌物及脓汁样本中发现此菌2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科室分布情况为:ICU发现97株,内科发现51株,外科发现44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呈上升趋势,且具有多重耐药性。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引发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其耐药率较高。医务人员应在为患者用药时根据其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合理用药,并且在医院中加强消毒措施,降低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用常规细菌培养方法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细菌,采用MicroScan Walkaway 40微生物分析仪鉴定菌种并进行体外药敏测定。结果 2008~2010年3年中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678株,其中2008年106株,2009年207株,2010年365株;16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外,其余抗菌药物3年间耐药率均在46.4%~85.9%之间;对16种抗菌药物全耐药的菌株,2008年1株、2009年4株,2010年4株。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应加强药敏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建立切实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阻断多药耐药菌传播。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了解长期抗菌药物压力及常用紫外线消毒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影响及替加环素(TGC)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在群体中存续的能力。方法 选取临床分离TGC敏感鲍曼不动杆菌3株,分别采用多步法及紫外线照射体外诱导耐药,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诱导前后鲍曼不动杆菌对TGC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变化。选取临床分离TGC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株,在空白MHA平板中反复传代,测定其MIC值。最后选取TGC敏感株及TGC诱导同源耐药株进行TGC耐药株适应度代价研究。结果 应用多步法成功诱导出TGC耐药株;紫外线照射虽然对TGC耐药性未发生影响,但其MIC值有上升趋势。TGC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传代40代后菌株MIC值无明显变化。TGC敏感株及TGC诱导同源耐药株进行相同条件下培养,体外单独培养时耐药株达到对数生长期及平台期的时间均较敏感株长;混合培养时,随着连续传代,耐药株菌落数量较敏感株迅速减少,甚至耐药株被清除。结论 TGC可诱导鲍曼不动杆菌产生获得性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TGC的耐药可能具有遗传稳定性。TGC耐药株较敏感株适应性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多重耐药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泵在耐药方面的作用和外排泵基因表达情况。方法通过比较加入羰基氰氯苯(carbonyl cyanldem-chlorophenyl hydrazone,CCCP)泵抑制剂前后,9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四环素、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噻肟4种药物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的变化,筛选出34株外排泵表型阳性的鲍曼不动杆菌。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对34株菌进行外排泵蛋白基因adeB的检测和分析,并测序。结果最终筛选出对4种抗生素MIC值均降低4倍及以上菌34株(35.42%),34株外排泵表型阳性的鲍曼不动杆菌检测到 adeB基因33株,检出阳性率为97.06%。对33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外排泵基因 adeB进行测序,经比对所测序列与基因库(Genebank)中序列同源性为100.00%。结论泵抑制剂CCCP对于逆转鲍曼不动杆菌对四环素、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噻肟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起到重要作用,主动外排泵基因是鲍曼不动杆菌发生多重耐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5种中药单体对替加环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探讨替加环素与中药单体联合用药的增敏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和微量肉汤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中药单体白花丹醌、二氢丹参酮、葫芦素、盐酸小檗碱和紫胡皂苷d对替加环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作用;用棋盘法测定白花丹醌联合替加环素MIC值,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值(FICI).选取CCCP、PAβN及白花丹醌作为外排泵抑制剂,观察外排抑制试验结果.结果 临床分离的12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2种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对多粘菌素B全部敏感,其中,有8株替加环素耐药菌.5种中药单体中白花丹醌对替加环素耐药菌株抑菌活性最佳,MIC值范围是16~32 μg/mL.白花丹醌和替加环素联合试验中,白花丹醌可逆转部分替加环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75%(6/8)表现为相加作用,25%(2/8)表现为无关作用.外排抑制试验中,CCCP、PAβN及白花丹醌均显示对替加环素有一定的增敏作用.结论 在体外环境下,白花丹醌对替加环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具有一定抑菌活性,联合替加环素可降低替加环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其增加抗菌药物敏感性的作用可能与外排泵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新生儿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感染性肺炎的新生儿患者,无菌取痰进行细菌培养,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 Expression半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以K-B法进行药敏分析.结果 16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加酶抑制剂除外)普遍耐药,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加酶抑制剂、碳氢霉烯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较敏感.结论 新生儿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日益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 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避免泛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CU鲍曼不动杆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该院ICU病房住院患者送检各类临床标本564份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展开药敏试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结果:本次研究中,在564份临床标本中,共计分离鲍曼不动杆菌102株,多重耐药菌株占93.14%,鲍曼不动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均具有较广的耐药性,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100%。结论:临床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多为多重耐药菌所致,耐药性较强,临床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开展药敏试验,依据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改善抗菌治疗效果,降低耐药率。  相似文献   

14.
周波 《大家健康》2016,(5):126-127
目的:探讨ICU鲍曼不动杆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该院ICU病房住院患者送检各类临床标本564份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展开药敏试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结果:本次研究中,在564份临床标本中,共计分离鲍曼不动杆菌102株,多重耐药菌株占93.14%,鲍曼不动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均具有较广的耐药性,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100%.结论:临床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多为多重耐药菌所致,耐药性较强,临床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开展药敏试验,依据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改善抗菌治疗效果,降低耐药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 AB)生物被膜形成与外排泵基因表达的关系,比较4种外排泵抑制剂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的作用.方法 1)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4种外排泵抑制剂(EPIs)PAβN、奥美拉唑、维拉帕米、CCCP对9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分别测定9株XDR AB生物被膜形成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选用提供依据.方法 鲍曼不动杆菌的鉴定和药敏采用VITEK-2系统进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分析我院2010年分离的211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结果.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引起呼吸道感染为主,占90.0%(190/211),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和氨曲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100%和63.5%,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分别为4.3%、16.6%和17.1%.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可作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经验用药,再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使用量的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复合制剂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将94株经生化分析和药敏鉴定的痰培养鲍曼不动杆菌分为试验者和对照组。试验组(47株)采用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复合制剂抑菌,对照组(47株)采用头孢噻肟钠单方制剂抑菌,比较两组不同抗菌药平均每天每百床患者用药的频率(DDDs/100BD)和同期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变化,对抗菌药物使用量与耐药率进行分析。结果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复方制剂与鲍曼不动杆菌对该药耐药率呈正相关(r=0.9712,P<0.05);头孢噻肟钠单方制剂与鲍曼不动杆菌对该药耐药率也呈正相关(r=0.9907,P<0.05)。复方用药相对于单方制剂用药而言,可有效改善耐药菌对抗菌药的敏感性。结论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抗菌药物使用量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间存在相关性,且随着抗菌药使用量的增加,细菌的耐药性越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在标本与科室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Expression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K-B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328株,标本分布以痰液及支气管吸出物检出最多,占78.0%,其次是分泌物标本和尿液标本;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院内为主,尤其重症医学科分布最多,其次是呼吸内科.该菌耐药现象严重,耐药率最低的抗生素是头孢哌酮/舒巴坦.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存在高耐药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分析2008年11月~2010年12月常规细菌培养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并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的206株鲍曼不动杆菌中,以痰液及咽拭子分离率较高(80.1%),临床分布以呼吸肿瘤和ICU为主(77.2%).鲍曼不动杆菌对17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舒普深最低,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20%以上,甚至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也达27.3%.206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23株为泛耐药菌株.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17种常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同时应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泛耐药菌株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本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情况及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有效控制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9月本院各科室的各类临床送检标本,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其感染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638株,其中以痰液检出最多,共560株(87.8%),其次为伤口分泌液35株(5.5%);鲍曼不动杆菌在ICU、急诊内科、呼吸内科检出率较高,分别占比30.9%、30.4%和11.1%。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45.0%),其次为复方新诺明(69.2%),其余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70%,多重耐药较为严重。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严重,临床医生要重视该菌,加强对该菌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