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合成纳米硫化镉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的损伤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80μg/ml)的纳米硫化镉对HMC细胞进行24 h染毒,采用MTT法检测纳米硫化镉对HMC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选择0、10、20、30和40μg/ml纳米硫化镉剂量作用于HMC细胞,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还原酶(GSH-Px)活力、谷胱甘肽(GSH)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MC细胞的存活率随着纳米硫化镉浓度的增加而下降(P0.05);纳米硫化镉染毒24 h后,40μg/ml组HMC细胞内的SOD及GSH-Px活力减弱(P0.05),GSH含量减少(P0.05),而MDA含量增加(P0.05)。结论抗氧化系统的损伤可能是纳米硫化镉引起HMC细胞毒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纳米硫化镉(nano-CdS)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的氧化损伤及其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HMC细胞分为对照组(0μg/ml)和nano-CdS组(5~80μg/ml),用MTT实验观察nano-CdS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荧光探针技术检测细胞内的活性氧(ROS),采用蛋白质印迹法观察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ano-CdS组细胞存活率降低,ROS含量升高,NF-κB的蛋白表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no-CdS可导致HMC细胞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番茄红素对丙烯腈(ACN)染毒大鼠睾丸的保护性机制。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对照组(Control)、染毒组(ACN)、泰特(TAD)组(ACN+TAD),低剂量(10mg/kg)、中剂量(20mg/kg)和高剂量(30mg/kg)番茄红素组。对各组睾丸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进行检测,对睾丸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及NF-κB p6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染毒组大鼠MDA含量升高,而SOD和GSH活力水平均下降,组织形态明显损伤,NF-κB p65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番茄红素处理以后,特别是中、高剂量番茄红素处理以后,MDA含量明显降低,而SOD、GSH活力水平上升,同时组织形态损伤程度减轻,NF-κB p65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番茄红素对ACN染毒所致大鼠睾丸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减少氧化应激和降低NF-κ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乙苯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的氧化损伤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NRK-52e细胞暴露于30、60、90、120μmol/L的乙苯24 h后,观察NRK-52e细胞形态和存活情况,用MTT法测定NRK-52e细胞的存活率,检测NRK-52e细胞内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酶活力变化,并应用PI荧光活性染色检测乙苯致NRK-52e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30 μmol/L染毒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形态学改变无明显差异,60 μmol/L及90 μmol/L染毒剂量组细胞轮廓逐渐清晰,细胞折光度增强,细胞逐渐变小变圆,皱缩成球形,部分细胞破裂;120μmol/L染毒剂量组细胞大量死亡,悬浮细胞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60μmol/L、90 μmol/L及120μmol/L剂量组细胞存活率及SOD活力、GSH含量、CAT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 μmol/L及120 μmol/L剂量组细胞内MDA含量及GSH-Px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苯可能通过降低NRK-52e细胞内CAT、GSH-Px和SOD的酶活力及GSH含量引起细胞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熊果酸(ursolic acid)对矽肺大鼠早期抗氧化作用. [方法]将60只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熊果酸低、中、高剂量组、溶剂对照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非暴露法气管内一次性注入二氧化硅(SiO2)悬液(250mg/kg)复制动物矽肺模型.熊果酸低、中、高剂量组自注射SiO2后每天灌胃熊果酸10、20、40 mg/kg,溶剂对照组每天灌胃0.6%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10mL/kg),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10 mL/kg),连续56d.检测28d各组大鼠肺脏器系数变化,检测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及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模型组和溶剂对照组大鼠肺脏器系数、血清NO、MDA含量、NF-κB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而SOD、GSH-Px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和溶剂对照组比较,熊果酸各剂量组大鼠肺脏器系数、血清NO、MDA含量、NF-κB蛋白表达降低;SOD、GSH-Px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变化均与熊果酸呈现剂量依赖效应. [结论]熊果酸通过纠正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抑制NF-κB的活化而减缓矽肺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粒径纳米硒化铅(Pb Se)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NSCs)的氧化损伤作用。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NSCs暴露于终浓度分别为0(对照)、6.25、12.5、25、50、75、100、200μg/ml两种粒径(8、25 nm)的纳米Pb Se悬液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细胞膜损伤情况。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NSCs暴露于终浓度分别为0(对照)、60、80、100μg/ml两种粒径的纳米Pb Se悬液24 h,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还原酶(GSH-Px)活力及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8-羟基-2'-脱氧鸟嘌呤核苷(8-OH-d G)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两种粒径纳米Pb Se暴露组NSCs细胞的存活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两种粒径纳米Pb Se暴露浓度的升高,NSCs细胞的存活率均呈下降趋势。当纳米Pb Se暴露浓度≥50μg/ml时,8 nm粒径纳米Pb Se暴露组NSCs细胞的存活率均低于25 nm粒径纳米Pb Se暴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两种粒径纳米Pb Se暴露组NSCs细胞培养液中的LDH活力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两种粒径纳米Pb Se暴露浓度的升高,NSCs细胞培养液中的LDH活力均呈上升趋势。在相同浓度下,8 nm粒径纳米Pb Se暴露组NSCs细胞培养液中LDH的活力均高于25 nm粒径纳米Pb Se暴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两种粒径纳米Pb Se暴露组NSCs细胞上清液中SOD、GSH-Px活力和GSH含量均降低,而MDA含量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两种粒径纳米Pb Se暴露浓度的升高,NSCs细胞上清液中SOD、GSH-Px活力和GSH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与相同浓度25 nm粒径纳米Pb Se暴露组比较,各浓度8 nm粒径纳米Pb Se暴露组NSCs细胞上清液中SOD、GSH-Px活力和GSH含量均降低,而MDA含量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两种粒径纳米Pb Se暴露组NSCs细胞培养基中8-OHd G的含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两种粒径纳米Pb Se暴露浓度的升高,NSCs细胞培养基中8-OHd G的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与相同浓度25 nm粒径纳米Pb Se暴露组比较,80、100μg/ml的8 nm粒径纳米Pb Se暴露组NSCs细胞培养基中8-OH-d G含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Pb Se引起NSCs细胞的氧化损伤可能是导致其产生细胞毒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米和纳米级SiO2对雄性大鼠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7.5 mg/ml纳米级SiO2组、1.5 mg/ml纳米级SiO2组、7.5 mg/ml微米级SiO2组、1.5 mg/ml微米级SiO2组、对照组(生理盐水)],采用非暴露式气管内注入法,按1 ml/kg体重染毒5周后,称重,计算睾丸、附睾的脏器系数,检测睾丸组织及血清中氧化和抗氧化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 各染毒组睾丸组织中,MDA、GSH含量均高于对照组,SOD、GSH-Px活力均低于对照组.7.5mg/ml纳米级SiO2组血清中,MDA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GSH含量和SOD、GSH-Px活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剂量纳米组与微米组各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米和纳米级SiO2对大鼠睾丸组织产生氧化损伤作用;与微米级SiO2相比,纳米级SiO2的损伤作用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慢性氟中毒致大鼠肾脏损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氟致大鼠肾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和自由饮用氟化钠溶液低、中、高(15,30,60 mg/L)4组;9个月后处死大鼠,测定肾脏抗氧化水平和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量。结果低、高氟组丙二醛(MDA)含量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分别为(1.61±0.18),(1.63±0.26)nmol/mg.prot和(11.39±1.38),(6.86±0.99)U/mg.pro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染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虽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染毒剂量加大,NF-κB表达量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0.136±0.024)比较,高氟组(0.178±0.019)明显升高(P0.05)。结论慢性氟中毒可致大鼠肾脏组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9,(12):1653-1655
目的探讨纳米金刚石对癫痫细胞模型SOD、 GSH-Px、 MDA的影响。方法取新生24 h内SD乳鼠海马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培养9天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癫痫组、纳米金刚石组。用无镁细胞外液建立癫痫细胞模型,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数目变化,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并检测细胞内和培养液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Px)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癫痫组的细胞活性下降,细胞内SOD、 GSH-Px含量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培养液中SOD活性降低,但MDA含量未升高;加入纳米金刚石后,细胞活性升高,细胞内SOD、 GSH-Px含量恢复正常水平,MDA含量降低,培养液中SOD活性增加,但MDA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纳米金刚石可以通过抗氧化应激作用减轻无镁致痫海马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氟对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和DNA损伤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暴露于20、40、80μg/ml氟化钠24h后,检测海马神经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细胞外乳酸脱氢酶(LDH)活力以及DNA损伤的情况.结果40、80μg/ml染毒组海马神经元内MD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20、40、80 μg/ml染毒组GSH含量、GSH-Px活力低于对照组(P<0.05),80μg/ml染毒组SOD活力低于对照组(P<0.05).40、80μg/ml组细胞外LDH活力比对照组高(P<0.05).彗星Olive尾矩升高(P<0.01),相同剂量染氟组细胞内MDA含量与彗星Olive尾矩存在统计学的正相关关系(r=.895,P<0.05).结论氟可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和DNA损伤,氧化应激可能在氟致DNA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不同核黄素水平对HepG2细胞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定制无核黄素培养基、紫外线清除胎牛血清(FBS)中核黄素建立核黄素缺乏培养条件,在此基础上,以不同浓度核黄素(0.76、3.76、6.76、12.76、24.76、48.76nmol/L)培养HepG2细胞,共培养96 h,于不同时间点取样测定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于72h测定培养上清液的丙二醛(MDA)含量、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以及细胞中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结果随着核黄素浓度增加,细胞活力显著上升、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P0.05),培养液中ALT、AST活性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下降,细胞内SOD活性显著上升、GR活性显著上升、GSH-Px活性显著下降、GSH含量显著增加、GSSG含量显著减少、GSH/GSSG显著升高(P0.05)。上述大部分指标的核黄素剂量效应拐点在12.76nmol/L左右。结论核黄素不足可导致HepG2细胞的抗氧化功能下降,维持正常抗氧化功能的核黄素浓度应高于12.76nmol/L。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酪氨酸氧化产物(TOP)对大鼠心肌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及其氧化损伤机制。方法 4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TOP 440mg/kg组(TOP组)和TOP 440 mg/kg+硫辛酸(LA)5 mg/kg组(TOP+LA组),于实验6、12、24周测定大鼠血液及心肌氧化还原状态相关指标,RT-PCR法检测24周心肌Nrf2、Trx等mRNA表达。结果 TOP组血液及心肌中氧自由基(ROS)、羰基(PC)、丙二醛(MDA)、双酪氨酸(Dtyr)、三硝基酪氨酸(3-NT)、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还原性谷胱甘肽(GSH)/氧化性谷胱甘肽(GSS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T-PCR结果显示,TOP组24周心肌Nrf2、Trx-1、NF-κB、AP-1显著上调(P<0.05)。结论酪氨酸氧化产物导致大鼠氧化还原状态失衡,心肌蛋白质氧化产物积累,心肌氧化损伤。机体可通过提高Nrf2及其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来抵抗酪氨酸氧化产物引起的心肌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3.
将实验用Wistar大鼠32只,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第1组为对照组,第2组为单纯染镉组,第3组和第4组为沙棘油(SBO)和五味子乙素(Sch B)预处理组,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肝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单纯染镉组的血清LDH、ALT活性及肝MDA、GSH含量显著升高,肝GsH-Px、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单纯染镉组比较,SBO干预组的血清LDH、ALT活性、肝MDA、GSH含量显著降低,GSH-Px、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Sch B干预组的血清LDH、ALT活性及肝MDA、GSH含量明显降低(P<0.01),GSH-Px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SBO和Sch B对镉急性肝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将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单纯染锰组、硫辛酸(LA)干预组、谷胱甘肽(GSH)干预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腹腔注射MnCl2150μmol/kg,2 h后,对照组、单纯染锰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每周染毒5次;硫辛酸干预组皮下注射LA 35μmol/kg,谷胱甘肽干预组皮下注射GSH 1 mmol/kg,隔日干预,共计4周。测定肝、脑和肾组织中的谷胱甘肽(GSH)、丙二醛含量(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纯染锰组肝、脑、肾组织中的MDA含量均升高(P<0.05),GSH含量和GSH-Px、SOD的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两干预组肾组织中MDA含量降低(P<0.01,P<0.05)。与单纯染锰组比较,GSH干预组肝组织的MDA、GSH含量降低(P<0.05),SOD、GSH-Px活性升高(P<0.05),脑和肾组织的MDA含量降低(P<0.05,P<0.01);LA干预组肝组织SOD、GSH-Px的活性升高(P<0.01),脑、肾组织的MDA含量降低(P<0.05,P<0.01)。提示GSH和LA对锰致大鼠氧化损伤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900 MHz电磁辐射对雄性大鼠睾丸组织氧化损伤和γH2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6~8周龄清洁级SD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辐射2、4 h组,每组10只。采用900 MHz电磁辐射,每天1次,连续30 d。测定大鼠睾丸组织MDA、GSH含量及SOD、GSH-Px活力以及γH2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辐射组大鼠睾丸组织MDA含量均增加,而SOD、GSH-Px活力和GSH含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辐射时间的延长,大鼠睾丸组织MDA含量呈上升趋势,而SOD、GSH-Px活力和GSH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无论是免疫组化法还是Western blot法,各辐射组大鼠睾丸组织γH2AX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辐射时间的延长,大鼠睾丸组织γH2AX蛋白的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结论 900 MHz电磁辐射可造成大鼠睾丸组织氧化损伤,抑制睾丸组织γH2AX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利福平诱导小鼠肝损伤过程中,炎症因子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48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基线组和利福平组,灌胃3、5、7、10、15天后处死。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RT-PCR和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肝组织病理学及MDA、SOD水平变化,提示肝脏损伤进展。与基线组相比,利福平组NF-κB或TNF-α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在第7天和第10天出现显著升高(P0.05)。结论利福平可能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诱导小鼠肝脏发生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M_(2.5)对大鼠肺氧化应激损伤及不同剂量硫辛酸(ALA)的保护作用。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PM_(2.5)组、低、中、高剂量硫辛酸组。不同剂量硫辛酸预处理大鼠24 h后,气管滴注PM_(2.5)连续3 d,禁食8 h后处死,取肺泡灌洗液及肺组织,试剂盒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M_(2.5)组大鼠体重增重[(63.5±3.69)g]下降;与PM_(2.5)组比较,高剂量硫辛酸组大鼠体重增重[(93.56±4.31)g]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PM_(2.5)组大鼠血清SOD、GSH水平显著降低(P 0.05);与PM_(2.5)组比较,中、高剂量硫辛酸组大鼠血清SOD、GSH-Px、GSH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PM_(2.5)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GSH-Px、GSH水平显著降低,MDA含量、GSSG/GSH比值增加(P 0.05);与PM_(2.5)组比较,中、高剂量硫辛酸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GSH-Px、GSH升高,GSSG/GSH比值降低(P 0.05)。与对照组比较,PM_(2.5)组大鼠肺组织中SOD、GSH-Px、GSH水平显著降低,MDA含量、GSSG/GSH比值增加(P 0.05);与PM_(2.5)组比较,高剂量硫辛酸组大鼠肺组织中SOD、GSH水平升高,GSSG/GSH比值明显降低(P 0.05)。结论一定剂量PM_(2.5)可导致大鼠肺氧化损伤,硫辛酸对PM_(2.5)导致的肺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亚砷酸钠对人角质形成(HaCat)细胞蛋白激酶B(PKB/Akt)及其下游信号因子IκB和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HaCat细胞分别暴露于终浓度为0(对照)~100μmol/L的亚砷酸钠溶液6 h。采用Alamar Blue还原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磷酸化Ak(tp-Akt)、磷酸化IκB(p-IκB)及胞核和胞浆中核转录因子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各浓度亚砷酸钠染毒组HaCat细胞内p-Akt、p-IκB蛋白以及胞核中NF-κB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细胞活力和胞浆中NF-κB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亚砷酸钠染毒浓度的升高,HaCat细胞内p-Akt、p-IκB蛋白以及胞核中NF-κB蛋白表达水平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细胞活力和胞浆中NF-κB蛋白表达水平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亚砷酸钠可使HaCat细胞活力明显下降;诱导HaCat细胞Akt蛋白的磷酸化活化,进而诱导其下游信号因子IκB磷酸化及核转录因子NF-κB入核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摄入氧化酪氨酸及其主要成分双酪氨酸对小鼠心肌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30只健康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氧化酪氨酸组和双酪氨酸组,后两组每天分别灌胃320μg/kg BW氧化酪氨酸和双酪氨酸,空白对照组每天灌胃等量无菌生理盐水,连续10周。实验结束后HE染色观察心肌形态结构;测定血浆及心肌组织中蛋白质氧化产物双酪氨酸(DT)、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s)和3-硝基酪氨酸(3-NT)、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氧化还原状态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还原型谷胱甘肽与氧化型谷胱甘肽比值(GSH/GSSG)和心肌损伤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和Ca~(2+)-三磷酸腺苷酶(ATP酶)以及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检测心肌炎症基因核转录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氧化酪氨酸和双酪氨酸灌胃显著增加了小鼠血浆和心肌中DT、AOPPs、3-NT、MDA的含量(P0.05),降低了血浆和心肌中T-AOC、GSH/GSSG的水平(P0.05),增加了血浆CK、CK-MB、cTnI的水平(P0.05),降低了心肌Ca~(2+)-ATP酶的活性(P0.05),增加了血浆CRP和TNF-α的含量(P0.05),上调了心肌炎症因子相关基因NF-κB、TNF-α、IL-6、IL-1βmRNA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氧化酪氨酸和双酪氨酸会引起小鼠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心肌蛋白质和脂质氧化产物累积;造成心肌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双酪氨酸作为氧化酪氨酸的主要成分,可在氧化酪氨酸引起小鼠心肌损伤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番茄红素(Lyc)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人肝L0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H_2O_2诱导的L02细胞氧化损伤为模型,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番茄红素预处理后L02细胞的生存率以确定最佳处理浓度;通过测定细胞活性氧(ROS)水平、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细胞内丙二醛(MDA)水平,培养液上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等指标观察番茄红素对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检测细胞核蛋白中的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蛋白表达量及其靶基因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辅酶Ⅰ醌类氧化还原酶1(NQO1)的mRNA表达水平等指标,观察番茄红素对Nrf2的核转位及其下游靶基因的激活作用。结果 10μmol/L番茄红素可显著提高H_2O_2培养条件下L02细胞的生存率,提高细胞内SOD、GSH-Px酶活性,降低胞内MDA含量及培养液中的ALT、AST、LDH酶活性(P0.05),并能提高细胞核蛋白的Nrf2含量及Nrf2靶基因HO-1和NQO1表达水平(P0.05)。结论番茄红素可通过促进Nrf2的核转位、增强其下游抗氧化基因的表达从而对H_2O_2诱导的L02细胞氧化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