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2013—2018年上海市闵行区高温中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高温中暑与高温热浪的关系,为制订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8年上海市闵行区高温月期间气温数据和高温中暑个案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年间共监测中暑病例101例,集中分布于6—8月,男性多于女性,其中51.5%(52/101)为重症中暑,40~59岁、≥60岁人群重症中暑发生比例均显著高于40岁人群。重症中暑人数与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均呈显著正相关,轻症中暑人数与日最高气温呈正相关(P0.05)。识别出的15个热浪期间共报告病例86人,占当年病例总数均50%,对于2个可识别风险的热浪段,热浪期间病例发生风险均出现显著增加。【结论】上海市夏季高温形势严峻,男性、老年人群是高温中暑防控的重点对象。中暑主要集中于7—8月,高温日、尤其是热浪期是中暑防控的重点时期。除须关注日最高气温对中暑的影响,日最低气温对重症中暑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9-2010年上海市中暑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2009-2010年上海市中暑死亡病例的个案报告,并收集各年报告的首例高温中暑死亡病例发病前1周至末例死亡病例发病后1周的逐日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报告28例死亡病例,平均年龄63岁,男女性别比为2.5:1.职业以工人(35.71%)和离(退)休人员(28.57%)为主.22例病例在日出-日落的时段内发生中暑.57.14%死亡病例发生中暑的地点是住所,28.57%发生在工作场所.28例死亡病例发生中暑当日均为持续2d以上的≥35℃高温日.除2例病例发病时间不详外,其余26例从发病(发现)到入院,平均用时3h左右. [结论]中暑死亡病例以中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住所和工作场所是防控的重点场所;气温与中暑的关系最为密切;中暑死亡病例往往病程较短,进展较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合肥市高温中暑的发生情况,分析高温中暑病例的特征,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合肥市2014年高温中暑和气象数据,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Poission广义可加模型分析。结果 2014年合肥市共发生高温中暑160例,男性114例(71.25%),女性46例(28.75%),其中轻症中暑115例(71.88%),重症中暑45例(28.12%)。年龄16~86岁之间,平均(43.79±16.05)岁,其中40岁以上的中老年病例占61.88%。中暑者主要为农民60例(37.50%)和工人77例(48.12%)。其中7月份中暑病例达116例(72.50%),为中暑高发期。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温中暑人数与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均气温成正相关关系,与日最小湿度、日均湿度、日最高气压、日最低气压、日均气压成负相关,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oisson广义可加模型结果显示日均气温是影响高温中暑的主要因素,日均气温与高温中暑呈正相关,随着日均气温的升高,发生高温中暑的风险也增加。结论合肥市高温中暑以轻症中暑为主,多为中老年男性,7月份为高发期,日均气温是影响高温中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高温天气下急诊疾病谱变化,为临床医生及疾病预防部门提供高温天气疾病防治策略一线数据。方法对比分析2013年高温夏季(7-9月)杭州市第一医院急诊成人门诊(除产科外)救治疾病谱,结合气温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3年7-9月平均日最高气温及最低气温、高温(≥35℃)及极端高温(≥40℃)持续天数都远远高于2014年同期;2013年7-9月共收治1716例病例,2014年7-9月共收治1796例病例;2013年7-9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急性胃肠炎、中暑患者比例高于2014年同期;2013年气温持续≥40℃阶段,心脑血管疾病比例明显升高。结论高温夏季心脑血管疾病、急性胃肠炎、中暑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且持续极端高温时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升高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因高温热浪导致的健康危害已引起广泛关注,综合分析近年来济南市高温月(5—8月)期间气温特征和高温中暑病例分布特征,评估高温热浪期间病例发生风险,为病例监测和预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4年济南市高温月期间气温数据和高温中暑病例个案信息,并进行描述性分析。定义热浪研究期为1次高温热浪前后出现间隔≤3 d的高温日或高温热浪时间段;选择与研究期季节就近、天数相同、星期匹配、以及期间无高温日的时间段作为参考期。通过计算研究期相对参考期高温中暑病例的相对危险度(RR)评估高温热浪导致的发病风险。结果 2011—2014年间济南市高温月同期日均温、日最高温5月和8月逐年升高显著。4年间205例中暑病例以2013年报告最多(55.1%),病例主要集中于7月。病例以重症报告为主(71.2%),男性病例年龄组分布以60~79岁年龄组(36.0%)和40~59岁年龄组(34.4%)为主,年轻于女性。识别出的5个热浪期间报告病例129例,占本年度病例总数比例均在50%以上,除2个热浪期间病例发生风险无法估计外,另3个热浪病例发生风险均出现显著性增加。结论济南市高温月期间气温呈现出逐年升高趋势,中暑病例以重症为主,男性病例年轻于女性。热浪期间病例的发生风险可出现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铜陵市高温中暑流行特征,分析中暑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为相关部门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16年铜陵市间高温中暑病例信息和同期天气逐日气温、湿度数据,采用SPSS 19.0分析高温中暑的流行特征,分析中暑人数与气温、湿度的相关性.结果 2012-2016年铜陵市共报告155例中暑病例,其中,轻症中暑132例(85.16%),重症中暑23例(14.84%),男性121例(78.06%),女性34例(21.94%),<40岁48例(30.97%),≥40~<60岁73例(47.10%),≥60岁34例(21.93%),7月16日至8月15日共发生中暑112例(72.26%),为中暑高发期.轻症中暑人数和重症中暑人数均与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与湿度无明显正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铜陵市高温中暑病例以中年男性、轻症为主,多发生于7月16日至8月15日,中暑人数与气温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描述淄博市2018年高温中暑患者发病特征,分析中暑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为制定高温中暑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8年6月1日—9月30日淄博市高温中暑病例报告以及同期淄博市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和湿度等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结果  淄博市2018年共报告高温中暑178例,其中重症中暑104例(占58.4%),死亡5例,病死率为2.8%;男性126例(占70.8%),女性52例(占29.2%);男性平均年龄(59.3±19.5)岁,低于女性的(68.4±19.8)岁(P < 0.01)。60岁以上年龄组高温中暑病例占50.6%。30 ~ 59岁年龄组中,男性在重症中暑中占比更高(P<0.05)。淄博市2018年高温中暑发病率为4.1/10万。患者以临淄区最多,占31.5%。患者以农民和工人较多,分别占38.8%和36.5%。农民在重症患者中占比高(P<0.05)。104例重症中暑患者中,中暑时身处户外的有86例(占82.7%),室内中暑的有18例(占17.3%),户外发病的患者以农田劳作和户外工作较多。户外重症中暑病例分布的工作场所主要包括石化生产、建筑工地、物流企业等。男性在户外中暑的比例高于女性(P < 0.01)。轻症中暑、重症中暑病例数与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均呈正相关(P < 0.05)。
  结论  淄博市2018年高温中暑病例多发于7—8月,重症中暑病例较多且主要分布在临淄区,户外工作人群以及老年群体是重点防控人群。建议改善工作环境,减少高温接触时间,加强对气温、气湿等气象数据的监测,进一步推进职业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某市高温中暑的危害现状,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某市2013至2017年高温中暑报告病例共1 307例,并使用R 3.4.1版本软件对不同类型高温中暑病例的人群及年龄资料进行F检验,对不同性别的不同类型高温中暑病例的构成比资料进行χ^2检验。 结果 2013至2017年该市共发生高温中暑病例1 307例,其中轻症中暑878例(67.18%),重症中暑429例(32.82%),其中死亡15例(病死率1.15%)。男性(947例,72.46%)多于女性(360例,27.54%),不同性别发生高温中暑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41,P<0.05);45~55岁年龄段发生高温中暑人数最多,不同年龄组间发生高温中暑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7,P<0.05)。高温中暑病例成逐年增多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6至9月。 结论 该市高温中暑以轻症中暑为主,且中年男性为高发人群,应加强高温中暑病例监测预警,有效预防和控制高温中暑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17年绍兴市高温中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为预防高温中暑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7—8月绍兴市高温中暑病例资料和每日气象资料,描述性分析高温中暑病例的三间分布,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温中暑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 2017年7—8月绍兴市报告高温中暑病例759例,平均年龄为(53.3±17.9)岁;其中男性487例占64.16%,女性272例占35.84%;轻症中暑618例占81.42%,重症中暑141例占18.58%;重症中暑死亡6例,病死率为4.26%。最低气温(rs=0.851,P0.001)、最高气温(rs=0.726,P0.001)和风速(rs=0.285,P=0.025)与高温中暑发病例数呈正相关;相对湿度(rs=-0.693,P0.001)和降雨(rs=-0.414,P=0.001)与高温中暑发病例数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日最低气温较高是重症中暑的危险因素(OR=1.854,95%CI:1.606~2.140)。结论绍兴市重症中暑患者病死率较高,日最低气温高与重症中暑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上海市金山区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金山区2008-2010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上报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0年金山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 370例,年发病率在130.13/10万~209.37/10万之间,呈"V"分布;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集中于0~5岁组,占发病总数的95.04%;病例集中分布于5-6月份;各镇(街道)均有病例发生;幼托机构是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主要场所,占疫情总数的94.57%,病原学监测以肠道病毒CoxA16为主,占39.16%,引起重症病例的病原体主要是肠道病毒EV71,占重症总数的90.00%。结论金山区手足口病发生有明显的年龄、性别、职业和季节差异,应做好社区5岁及以下儿童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是当前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rrjk》2010,(14)
气象学将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定义为"高温日",连续5天以上"高温日"称作"持续高温"。气温过高,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其功能就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胸脘郁闷、食欲不振等不适,甚至引起中暑,伤害健康。为此,本刊及时启动"中暑模式",为您准备防暑手册,但愿能为您提供一份清凉、一份舒适,帮你轻松度过一个健康清凉的夏天。  相似文献   

12.
气象学将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定义为“高温日”,连续5天以上“高温日”称作“持续高温”。气温过高,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其功能就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胸脘郁闷、食欲不振等不适,甚至引起中暑,伤害健康。为此,本刊及时启动“中暑模式”,为您准备防暑手册,但愿能为您提供一份清凉、一份舒适,帮你轻松度过一个健康清凉的夏天。  相似文献   

13.
宁波市气象条件与中暑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影响人群中暑的主要气象因素。方法 收集2011-2014年宁波市中暑报告病例,采用分段回归模型、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和反应面模型等方法,分析引起中暑的气温阈值、气象因素的滞后效应和交互作用等。结果 气温和湿度与中暑病例的相关性强于其他气象因素。多种模型均显示,日均气温对中暑病例的拟合效果优于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其阈值为29.1(95% CI:28.7~29.5)℃,超过该阈值后中暑病例明显增多且效应可持续0~1 d;日均气温从第10百分位升至第90百分位时,中暑累积2 d的RR值为14.05(95% CI:7.23~27.31)。日均相对湿度对中暑的影响呈非线性,低湿度(RH:60%)在滞后1~4 d时可造成中暑发病增多,而高湿度(RH:93%)的效应则无统计学意义;两者造成中暑累积5 d的RR值分别为2.35(95% CI:1.27~4.33)和0.86(95% CI:0.40~1.85)。研究提示气温和湿度对中暑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高温低湿条件下中暑发病风险最高。结论 宁波市人群中暑与气温和湿度有明确的关联,引起中暑的平均气温阈值为29.1℃,高温低湿条件下中暑发病风险最高。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气象局规定日最高温度35.0℃以上为高温[1]。近年来,我国夏季区域性高温天气频繁出现,强度较大,高温炎热引发的群发性中暑事件不断发生[2-4]。我们通过对2013年嘉定区各医疗机构监测报告的高温中暑病例进行调查,为进一步做好区域内高温中暑防控工作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根据高温中暑病例发生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15—2017学年上海市金山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发病特点,为金山区制定近视综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收集2015—2017学年上海市金山区117 509人次中小学生视力监测数据,按学年、性别、年龄、年级等分层分析视力不良发生和严重程度的构成情况。结果 2015—2017学年上海市金山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0.69%,其中重度视力不良占比高达48.56%,视力不良检出率和重度视力不良占比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其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36.84%,高于全市郊区平均水平(32.37%),3年级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更是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34.18%vs 33.50%),6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增幅最大。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和重度视力不良占比均高于男生(54.14%vs 47.53%,50.56%vs 46.48%)。结论 应根据视力不良的发病特点,从近视防控的关键时期、重点对象、关键因素等方面入手,制定针对性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国防科技大学地处亚热带,夏季高温炎热,酷署难耐,最高气温≧35℃的时间>20 d.该校为军事院校,学员入校后即开始军事训练,此时正值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中暑事件每年时常发生.本研究对2006-2010年住院中暑学员的身体素质进行回顾性分析,为预防暑热损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夏季高温热浪对人群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杭州市2010—2014年6—10月全死因数据和逐日气温资料,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死因在高温热浪期与非高温热浪期的差异;构建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评估不同滞后天数下日平均温度对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不同年龄高温热浪期与非高温热浪期间死亡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其中≥75岁组死亡人数最多,占60.97%。温度和死亡风险(RR)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日平均温度在35℃以上时,当天RR值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逐渐升高,在40℃时取得最大值(RR=1.032),随着滞后天数的增加,RR值降低,存在一定的死亡移位效应。结论杭州市高温热浪可影响人群的死亡风险,并且产生的滞后影响存在一定的死亡移位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中暑指数     
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出现高温天气的今天,中暑是人们夏季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中暑指数预报,正是做好防暑工作的首要环节。在与中暑发生有关的气象因素中,主要包括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日照时间及降水量,其中以日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影响最大。这里所说的日平均气温,不是日最高气温与日最低气温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上海市2009-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对上海市2009-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09-2013年上海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66起,其中46.6%为传染病事件,主要为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高温中暑事件86起(32.3%),导致103人死亡;35起职业中毒事件,导致44人死亡.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峰在4月和12月,高温中暑事件集中在7-8月.不同事件的发生情况在月份分布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染病类事件主要发生在学校,小学的报告发病率最高(0.027%).疾控机构接报到网络直报的时间间隔平均为3h. [结论]上海市疾控机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的及时性较好.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仍是防控重点,重点关注小学,加强监测和免疫接种管理.职业中毒应着重在降低死亡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了解2009-2014年上海市金山区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为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辖区内开展的流感样病例(简称ILI病例)监测情况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4年金山区ILI占门诊就诊人数百分比(ILI%)逐年下降,金山区各周ILI%在1.74%-27.38%之间,平均为3.92%。ILI%高峰多出现在每年30周左右。15岁以下儿童少年ILI病例数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年龄人群。ILI病例采样3 620份,阳性1 149份,阳性率为31.47%,各年流行毒株不同。结论 金山区流感监测结果与上海市其他区县监测结果基本一致,流行季节为夏秋季,发病以15岁以下儿童青年为主,病原学显示,每年流行毒株不断变化,提示流感防控应有针对性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