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院前创伤评分的预见护理在急诊创伤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永安市立医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597例急诊创伤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98例和对照组29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院前创伤评分的预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负性情绪、并发症、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1、3 d后,观察组视觉模拟疼痛法(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3 d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0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6%(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5.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1%(P<0.05)。结论:对急诊创伤骨折患者给予基于院前创伤评分的预见护理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如何对严重多发伤患者采取有效的院前院内急救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来我院治疗严重多发伤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其院前院内急救护理,分析急救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及时有效地急救护理后,所有患者都得到救治。结论接到急救电话后,急救护理人员要迅速赶赴现场,并采取系统、全面的院前院内急救护理措施,以进行进一步救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外周血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联合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62例在我院急诊救治的多发伤患者,分别检测外周血血清PCT、CRP水平并进行ISS评分,并跟踪患者后期有无MODS发生,将患者分为非MODS组和MODS组,并与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所有MODS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及ISS评分在伤后早期升高(P0.01);非MODS组与MODS组相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监测多发伤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并联合ISS评分,能更早地预测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多发伤治疗过程采取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接收的180例多发伤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急诊手术治疗组、择期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三组,对这几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部107例患者,共有30例创伤严重度评分超过30的患者,骨折急诊手术组患者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脂肪栓塞综合征发生几率以及平均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时间均要由于择期手术和保守治疗两组患者(P0.05);共对101例患者进行了随访,远期并发症情况为骨折急诊手术组患者较为优秀(P0.05)。结论临床中治疗骨折的方法非常多,我们需要积极的探讨研究,寻找最佳的治疗方式,降低多发伤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急诊护理模式在多发伤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为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3月前来我院诊治的多发伤抢救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患者23例与对照组患者2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急诊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情况。结果经过统计,观察组生命安全患者13例(56.5%),持续观察患者9例(39.1%),休克患者1例(4.4%),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生命安全患者8例(36.4%),持续观察患者5例(22.7%),休克患者9例(40.9%),总有效率为59.1%,证明急诊护理模式在多发伤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比较有效。结论急诊护理模式对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抢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日后的工作中,需进一步健全,根据个体差异来展开,才能得到较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对其急诊抢救效果的临床影响。方法:从邵武市立医院急诊2017年9月—2022年8月收治的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抽取8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收治时间分组,2017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4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救治模式;2020年10月—2022年8月收治的4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对比两组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检查完成时间、术前准备时间、急诊抢救时间、休克缓解时间、抢救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和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检查完成时间、术前准备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休克缓解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家属满意度较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院前院内医护一体化护理应用在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3月—2018年8月)收治的86例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按照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分为实验组(43例,应用院前院内医护一体化护理方法)和对照组(43例,应用常规护理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的误吸率、并发症发生率(足下垂、足内翻、肩关节半脱位、关节挛缩以及尿路感染等)以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两组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的误吸率以及肺部感染、肺水肿、胸-心综合征、肺栓塞、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院前院内医护一体化护理应用在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显著,能够减少误吸和并发症的发生,并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一体化护理在腹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2021年8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急诊一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救治效率,护理1 d、7 d后生活质量,并发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院前抢救时间、抢救室停留时间、抢救时间、药物应用时间、静脉通路建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7 d后,观察组生理领域评分、心理领域评分、环境因素评分、独立性因素评分、社会关系评分及精神支柱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方法、护理效果及服务态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一体化护理应用于腹部创伤患者中,能提高救治效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获得较高的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了解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症状以及医护人员相关的急诊护理干预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于医护人员在临床治疗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方法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6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110例。随机进行分组研究,每组55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则采用如呼吸道护理、个人护理、药物治疗等急诊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分别观察和分别记录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家属满意率和手术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家属满意率和关于手术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护理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时,采用急诊护理干预方法优于采用一般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急诊多发伤患者的抢救和护理方法 ,以减少延误和漏诊,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165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对其抢救与临床护理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65例多发伤患者中,除4例因就诊时心跳呼吸停止,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经抢救后住院治疗,抢救成功率达97.58%,无一例患者误手术时机。结论对多发伤患者,迅速采取准确有效的综合救护措施,可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与分析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兰陵县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09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2)并实施常规治疗技术,观察组(n=57)并实施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入住ICU的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清高移率蛋白-1(HMGB-1)、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CK)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住ICU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SS评分、APACHEⅡ评分、HMGB-1、Mb、CK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可获得更好的效果,围手术期指标表现更好,同时可调节HMGB-1、Mb、CK表达水平,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院前院内信息一体化系统治疗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2月,本卒中中心利用院前院内信息一体化平台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0例为观察组,以2018年6月之前常规急救治疗下的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时间、入住专科时间、住院时间、卒中神经功能量表评分评分变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院内急救、入住专科和住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前后卒中神经功能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以此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均有效;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院前院内信息一体化系统,为患者赢得宝贵的生命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院前延迟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在本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选取接受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且两组各5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院前急诊护理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优化院前急诊护理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院前延迟时间和患者预后差异的比较。结果观察组院前延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入院48小时内,观察组2例患者死亡,对照组5例患者死亡,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7 d)明显短于对照组(25 d),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流程能够让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前延迟时间有效缩短,使患者预后得到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合并胸腰段脊柱损伤的多发骨折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合并胸腰段脊柱损伤的多发骨折而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前路手术组和后路手术组,每组34例,采用ISS评分方法对患者损伤程度进行评定,并根据患者损伤程度分别采用一期肢体手术、四肢手术内固定;一期肢体手术,二期脊柱手术;先脊柱手术,二期肢体手术等;术后随访,采用ASIA运动功能评定标准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结果进行术前、术后评定。结果:术后6周前路手术患者的伤锥高度、运动评分、Cobb角等方面明显优于后路手术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12~46周,平均(18.22±2.30)周。结论:对于合并胸腰段脊柱损伤的多发骨折治疗方案的确定,应根据患者损伤程度和病情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不能一味界定固定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无缝隙救护模式在急性脑卒中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2月急诊收治的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救治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48例患者采用常规救护模式,观察组48例采用院前院内无缝隙救护模式,对两组患者救治情况、抢救成功率、神经功能损伤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DNT时间、沟通时间、决策溶栓时间、总抢救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7.92%,较对照组83.33%高(P 0.05);观察组患者出科时的CSS、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院前院内无缝隙救护模式可提高急性脑卒中急救效率,也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纠正亚低温联合碳酸氢钠林格注射液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2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红河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多发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将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纠正亚低温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对照组给予醋酸钠林格注射液限制性液体复苏,研究组给予碳酸氢钠林格注射液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复苏前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研究组APTT、TT、PT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两组休克指数、血乳酸水平降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提高,研究组休克指数、血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68例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排尿次数、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此外观察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促进患者有效排尿,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脑伤为主多发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碱性髓鞘蛋白(MB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正常体检组为对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0例颅脑伤为主多发伤患者的血清NSE和MBP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颅脑伤为主多发伤患者伤后24小时NSE和MBP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为22.85±5.74 ng/ml和12.30±3.29ng/ml(P0.01),在不同GCS评分各组患者之间NSE和MBP均不同(P0.01);不同ISS评分患者NSE和MBP水平无差异(P0.05)。结论:NSE和MBP可以作为判断以颅脑伤为主多发伤患者脑挫伤病情严重程度和评估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在胸腹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腹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在此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急救护理干预措施。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情况以及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胸腹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在急性失血性休克的后期予以营养健康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n=35)和营养组(n=43),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护理干预,营养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营养健康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分别为(82.5±1.6)分、(81.8±1.5)分,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失血性休克的后期予以营养健康支持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