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浓度氢醌的细胞毒性及DNA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氢醌(HQ)细胞毒性及DNA损伤作用,探讨HQ遗传毒作用的机制。方法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低浓度HQ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V79细胞)作用2 h后,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不同浓度HQ处理V79细胞2 h后DNA的损伤情况,并观察修复2 h和4 h后彗星图像的变化。结果HQ对V79细胞生长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并呈剂量反应关系。单细胞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在设置的5个浓度范围内,彗星细胞拖尾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0.405 mmol/L浓度组,尾长、Olive尾矩、彗星矩和尾/头长4个彗星损伤形态学指标随着修复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低浓度HQ能明显抑制V79细胞的增殖并呈浓度依赖关系,并能引起DNA损伤,主要是单链断裂,这种损伤部分可自身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TK6细胞的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基因沉默细胞株(TK6-sh SIRT1),初步探讨SIRT1在氢醌诱导TK6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构建TK6细胞的SIRT1沉默细胞株,并用q PCR和Western blotting联合鉴定干扰效果,比较两种细胞的一般生物学特性(细胞形态、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分布)。用不同浓度HQ(2.5~40μmol/L)处理TK6和TK6-sh SIRT1细胞48 h后,以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的改变。结果成功筛选出稳定表达的人淋巴母细胞SIRT1缺陷细胞株,与TK6正常细胞株相比,TK6-sh SIRT1细胞中SIRT1在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下降了84.6%和94.5%,且生长速度加快了6.57 h,增殖指数增加了1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细胞形态未出现明显改变。经HQ短时间处理后:两种细胞存活率均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相同染毒剂量条件下,TK6-sh SIRT1细胞的存活率均明显低于TK6细胞(P0.05),细胞早期凋亡率高于TK6细胞(P0.05)。结论 SIRT1缺陷可增加TK6细胞对HQ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氢醌(hydmquinone,HQ)对L-O2人肝细胞中跨损伤合成DNA聚合酶η(Pohη)表达及DNA损伤的影响,探讨Polη在DNA损伤耐受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L-O2人肝细胞用不同浓度(0、5、10、20、40、80和160 μmol/L) 的HQ作用24 h之后,采用噻唑蓝(MTY)比色法测定细胞相对存活率;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DNA损伤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 技术检测Polη在mRNA 和蛋白质水平上的表达.结果 在0~80 μmol/L 的范围内,HQ对L-O2人肝细胞的存活率没有明显的影响;当染毒剂量超过160 μmol/L 时,其存活率则降为(79.20±7.94)%,与对照组(100.00±3.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11,P<0.01).随着HQ作用浓度的升高,L-O2人肝细胞DNA链的断裂程度也随着逐渐增加.在HQ染毒剂量0~80μmol/L 的范围内,Polη在mRNA水平(相对定量值依次为1.00±0.00、1.20±0.09、2.02±0.19、2.37±0.10、2.67±0.16和4.40±0.18)和蛋白质水平(相对定量值依次为0.22、0.24、0.34、0.44、0.45和1.25)上的表达均有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80 μmol/L 处达到峰值;当HQ的剂量达到160 μmol/L时,Polη的表达则有所降低,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相对定量值分别为2.32±0.16和1.20,高于对照组.结论 Polη可能参与了HQ所致L-O2 人肝细胞DNA损伤的耐受过程.  相似文献   

4.
煤尘、六价铬、苯及其同系物等职业危害因素均可致DNA损伤,若未经有效修复,可致癌症等疾病。为维持基因组的稳定,防止DNA损伤引起的恶性转变,细胞进化出了一系列复杂的信号通路网络,统称为DNA损伤反应(DNA damage response,DDR)。当DNA受损伤时,ATM(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ed),ATR(ataxia telangiectasia and Rad3-related)或DNA-PK(D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能感知损伤并将信号传导给下游的靶蛋白,激活DNA修复通路并调控各类细胞过程,如DNA复制、转录,细胞周期阻滞、衰老和凋亡。核糖体DNA(ribosomal DNA,rDNA)是细胞中最丰富也最重要的管家基因,且从细菌到人类均高度保守。其主要作用是编码核糖体RNA,以完成后续的核糖体装配和蛋白质加工。由于其重复序列的特性,rDNA是真核细胞基因组中最脆弱的区域之一,且影响细胞功能如衰老。有研究发现,细胞rDNA拷贝数的丢失会提高其对DNA损伤的敏感度,由此可推断rDNA与DNA损伤反应可能存在一定关联。为此,我们就rDNA在DNA损伤反应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NA聚合酶β(polβ)的表达水平在氢醌(HQ)遗传毒性中的作用。方法以polβ野生型(polβ+/+)、polβ缺陷型(polβ-/-)及polβ高表达型(polβoe)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四氮唑盐比色法检测HQ对3种细胞的毒性效应;2’,7’-二氯双氢荧光素双乙酸酯(DCFH-DA)法检测不同浓度HQ染毒后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含量;彗星试验分析HQ诱导的3种细胞的DNA损伤及修复效应的差异;体外微核试验检测3种细胞微核率。结果随着HQ浓度的增加,3种细胞的存活率均下降,IC50以polβoe细胞最高,polβ+/+细胞次之,polβ-/-细胞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细胞内ROS水平随HQ浓度的增加而上升,相同HQ浓度下polβ-/-细胞内ROS水平显著高于polβ+/+细胞(P<0.05);彗星试验显示HQ作用后3种细胞均有不同程度DNA损伤,在相同HQ染毒剂量下polβ-/-细胞损伤较polβ+/+细胞和polβoe细胞严重,而polβoe细胞损伤最为轻微;损伤修复效应显示polβoe细胞修复最快,polβ-/-细胞更不易修复;HQ可诱导3种细胞微核率增加,在相同HQ作用剂量下polβ-/-细胞的微核率最高,polβ+/+细胞次之,polβoe细胞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Q可诱导细胞内ROS的产生,从而导致DNA和染色体水平的氧化损伤,表现出其遗传毒效应,polβ可以提高细胞应对氧化损伤的能力,从而对HQ的遗传毒性效应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活性氧(reactive oxidative species, ROS)介导的线粒体损伤在镉(cadmium, Cd)暴露诱导肝L02细胞凋亡和DNA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以肝L02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0~90μmol/L的Cd处理细胞24 h,采用噻唑兰法检测Cd暴露对细胞生存率的影响;以0、20和40μmol/L的Cd染毒细胞24 h,分别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彗星实验、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非标记性氧化敏感的荧光探针、线粒体红色荧光探针(Mitotracker Red CMXRos)和10-N-壬基-吖啶橙等荧光探针标记、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ATP测定试剂盒以及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Cd暴露对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细胞凋亡、DNA损伤、ROS水平、线粒体形态、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MMP/Δψm)、线粒体质量、ATP含量及相关蛋白的影响;利用90μmol/L抗氧化剂维生素C预处理细胞1 h后给予40μmol/L Cd处理细胞24 h,检测ROS水平、Δψm、线粒体质量、ATP...  相似文献   

7.
李鹏  钟才高  王安  关岚  肖芳  邹悦  杨渊 《卫生研究》2012,41(3):385-389
目的探讨hOGG1基因在Cr(Ⅵ)诱导线粒体DNA氧化损伤中的修复作用。方法取不同浓度的Cr(Ⅵ)(0、2、8和32μmol/L)处理L-02肝细胞24h,分别测定细胞内活性氧簇(ROS)与hOGG1 mRNA表达水平和线粒体内8-羟基脱氧鸟苷(8-OHdG)与hOGG1基因表达的人类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蛋白(hOGG1蛋白)水平。结果 8μmol/L和32μmol/L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内ROS平均水平及线粒体内8-OhdG平均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而hOGG1基因mRNA水平和线粒体内hOGG1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2μmol/L剂量组两者水平均上升(P<0.05),32μmol/L剂量组两者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 Cr(Ⅵ)可诱导细胞内ROS水平增加,引起线粒体DNA氧化损伤,而hOGG1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影响了线粒体DNA的修复能力。hOGG1基因在Cr(Ⅵ)诱导线粒体DNA氧化损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β-胡萝卜素在吸烟诱导人胚肺二倍体细胞DNA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β 胡萝卜素在吸烟诱导DNA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人胚肺二倍体细胞SL 7单细胞电泳分析 (彗星试验 ) β 胡萝卜素和吸烟水溶性物质 (CSS)单独及联合作用 ,结合抗氧化剂VitE干预试验。[结果 ] 0 5~ 10μmol/Lβ 胡萝卜素单独作用不产生DNA断裂。 1∶10和 1∶2 0稀释CSS诱导彗星形成率分别达到 84%和 68% ,0 5和 1 0μmol/Lβ 胡萝卜素保护CSS对DNA损伤作用具有显著意义 ,但当 β 胡萝卜素浓度高 10倍时 ,则失去保护作用。 5 0 μmol/LVitE能有效抑制氧化损伤。 [结论 ]CSS可以诱导人胚肺二倍体细胞DNA损伤 ;β 胡萝卜素具有保护CSS诱导细胞DNA损伤作用 ,但当剂量升高至 5 0~ 10 0 μmol/L时 ,则失去保护作用 ,这可能与高浓度 β 胡萝卜素原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苯的两种代谢产物氢醌、1,2,4-苯三酚对人外周淋巴细胞的DNA损伤。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氢醌、1,2,4-苯三酚与联合对人外周淋巴细胞染毒1h,观察其对DNA损伤程度。结果 氢醌、1,2,4-苯三酚单独染毒与联合染毒时,彗星尾长、尾矩、尾部DNA含量%、矩迁移比(RM)与惯量迁移比(R1)各指标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但联合染毒与两种代谢物单独染毒之间比较,呈显著性增高,表明这两种代谢物之间存在协同作用、结论 氧醌、1,2,4-苯三酚可致人外周淋巴细胞DNA损伤,两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基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是一类存在于多数真核细胞中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酶,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少量存在于细胞浆内[1],具有蛋白修饰和核苷酸聚合作用.尽管目前PARP家族至少有18名成员,但研究表明,PARP-1活力占所有PARP蛋白活力的90%以上.PARP-1在绝大多数组织中为组成型表达,但受到DNA链断裂等损伤激活后,其活力会立即上升500倍以上[2-3].PARP-1是该家族中最重要的一员,具有保持染色体结构完整、参与DNA复制和转录的功能[4-6],在维持基因组稳定和细胞死亡及调控基因组的甲基化模式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7-9].  相似文献   

11.
12.
给人类MCF-7乳腺癌细胞或鼠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硒酸钠补充低水平的硒时,可保护细胞免受紫外线(UV)诱导的染色体损伤。通过lacI穿梭载体模型测量发现补硒对减少UV诱导的基因突变是有效的。保护作用取决于功能性BRCA1的活性,而BRCA1是一种与乳腺癌风险因子和DNA损伤修复有关的蛋白。另外在硒补充剂减少时,一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含硒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1)的过表达也能减弱UV诱导的小核形成。联合补硒及GPx-1过表达进一步减少UV诱导的小核出现的频数。这些数据提示,补硒的益处可能是通过预防或者修复DNA损伤,在这个过程中至少涉及到一个含硒蛋白GPx-1。  相似文献   

13.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酶-1 (Caspase-1)的激活可诱导细胞通过一种称为Pyroptosis的方式死亡.Pyroptosis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其形态学特征有别于细胞凋亡或坏死,主要表现为包膜破裂,胞内容物外流.在许多感染性疾病中,Caspase-1诱导产生的细胞因子和细胞死亡可促进机体清除病原体;但在一些病原体感染中,Caspase-1活化引起的炎症反应和细胞死亡可能和病原体的致病机制有关.此文就细胞Pyroptosis时的形态学特征、机制及其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外源性或内源性因素介导活性氧(ROS)自由基可引起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永久性损伤,表现为DNA结构改变、糖苷脱落及碱基氧化损伤。通过光化学手段介导ROS可以用来模拟生物体内细胞多源代谢诱导DNA氧化损伤特性。该文主要概述了半导体光化学领域近年来的研究概况,介绍了卤氧化铋、纳米TiO2及Fenton等具有代表性的光化学材料介导ROS及光化学氧化性能,重点阐述了光化学介导ROS诱导DNA氧化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ROS诱导DNA氧化损伤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胆红素在三氯乙烯致DNA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氯乙烯(TCE)可引起严重的肝损伤和皮肤炎症。肝脏是其主要的代谢器官,其在肝微粒细胞色素P450的催化下。被氧化成毒性更大的代谢产物。但其是否具有细胞遗传毒性,目前尚不清楚;胆红素(bilirubin,BR)是动物体内血红蛋白等化合物分解的中间体或代谢产物,以往均认为胆红素是一种具有潜在毒性,需要从体内排出的代谢废物,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血红素——氧化碳一胆红素系统研究不断深入。已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胆红素不仅能抑制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肝脏细胞损伤的内在原因。方法荧光定量PCR测定在HBeAg阳性和HBeAb阳性两种模式下HBVDNA的存在状况,比较HBVDNA在不同的存在状况下的ALT水平及HBcAb-IgG水平。结果HBVDNA在HBeAg阳性样本中的检出率93.2%(68/73),在HBeAb阴性样本中的检出率12.4%(14/113)。85.3%(29/34)的同时存在HBVDNA与高滴度HB-cAb-IgG或HBcAb-IgM的样本ALT升高。结论回忆应答可能是HBV感染者肝脏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53表达在石英致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细胞周期改变及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 strand breaks,DSBs)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3种方式分组处理细胞:(1)不同浓度(0、25、50、100、200、300、400μg/ml)的石英刺激HELF细胞12 h;(2)200 μg/ml石英刺激HELF细胞O、1、2,6、12、24 h;(3)200μg/ml石英刺激H-CMV和H-p53细胞O、12、24 h.用中性彗星试验检测石英所致的DSBs损伤强度,并计算DNA修复能力(DNA repair compentence,DRC),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1)200μg/ml的石英作用HELF细胞不同时间,p53表达及p53-Ser15磷酸化水平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12 h达峰值,24 h较12 h略有降低;不同浓度的石英作用HELF细胞12 h,随着石英浓度的增加,p53表达及p53-Ser15磷酸化水平逐渐增强,呈现剂量-反应关系.(2)石英作用于p53 siRNA的阴性对照细胞H-CMV,DRC为57.19%:石英作用沉默p53表达的H-p53细胞后,DSBs的修复能力增强,DRC为87.68%.(3)石英作用p53siRNA的阴性对照细胞24 h后,S期细胞比例由(24.3±3.8)%增加到(31.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沉默p53表达后,石英诱导的HELF细胞S期细胞比例[(41.4±0.6)%]与同期对照组[(25.4±1.9)%]相比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石英可诱导p53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的增加,p53表达上调可抑制石英所致S期细胞百分比的增加及石英所致DNA双链断裂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我们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了极低浓度氢醌(HQ)刺激人胚肺成纤维细胞蛋白质表达差异,用肽指纹图谱初步鉴定了数个差异蛋白,有助于阐明低剂量化学物刺激诱导细胞应答反应的分子机制,为发展低剂量毒物测试系统,建立正确的环境污染物的危险度评价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氢醌毒性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氢醌(HQ),又名对苯二酚(C6H6O2),是重要的工业化学物,在工业生产中用作抗氧化剂、阻聚剂、显影剂、制造染料的中间体及医院皮肤科外用制剂。HQ在自然界许多植物的茎、叶和汁内均存在,在人类吸烟的主流烟雾中也含有约110~300ug/支[1]。HQ还是苯的代谢物之一,在苯毒性效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HQ的主要职业接触人群为HQ或者苯的生产工人,照相显影操作工,橡胶、塑料稳定剂操作工等。一般人群通过吸烟或被动吸烟,也可过量接触[2]。HQ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广泛分布于各脏器组织,主要在肝内代谢,大部分HQ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盐形成结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诱导体外细胞DNA甲基化水平改变,探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 1,PARP1]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以1.0、2.0、5.0、10.0、15.0、30.0 μmol/L浓度B(a)P分别处理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及其PARP1缺陷细胞(16HBE-shPARP1)72 h.采用免疫荧光和高效毛细管电泳检测其基因组DNA整体甲基化水平改变,同时动态监测PARP1和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s 1,DNMT1)表达的变化.结果 16HBE和16HBE-shPARP1细胞基因组整体甲基化百分比(mCpG%)分别为(4.04±0.08)%和(9.69±0.50)%.经5-氮杂脱氧胞苷(DAC)处理72 h后,mCpG%值分别下降为(3.15±0.14)%、(6.07±0.54)%.经B(a)P染毒72 h后,16HBE细胞基因组mCpG%值[B(a)P浓度由低到高]分别为(5.10±0.13)、(4.25±0.10)、(3.91±0.10)、(4.23±0.27)、(3.70±0.15)、(3.08±0.07);16HBE-shPARP1细胞基因组mCpG%值(浓度由低到高)分别为(10.63±0.60)、(13.08±0.68)、(9.75±0.55)、(7.32±0.67)、(6.90±0.49)、(6.27±0.21).两种细胞不同处理组间mCp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1.67、60.91,P值均<0.01).16HBE细胞各剂量组[B(a)P浓度由低到高]PARP1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141.0%、158.0%、167.0%、239.0%、149.0%、8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45、17.32、32.24、33.44、20.21、9.87,P值均<0.01);16HBE-shPARP1细胞各剂量组(浓度由低到高)PARP1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169.0%、217.0%、259.0%、323.0%、321.0%、2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06、15.92、22.68、26.23、37.19、21.15,P值均<0.01).当B(a)P染毒剂量达5.0 μmol/L后,16HBE细胞各剂量组(浓度由低到高)DNMT1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125.0%、162.0%、275.0%、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74、24.92、55.11、59.07,P值均<0.01);当B(a)P染毒剂量达2.0 μmol/L后,16HBE-shPARP1细胞各剂量组(浓度由低到高)DNMT1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135.0%、151.0%、180.0%、229.0%、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82、40.17、32.69、74.85、46.76,P值均<0.01).结论 B(a)P诱导的16HBE细胞基因组整体甲基化水平降低可能是其恶性转化过程中早期重要的分子事件,PARP1可通过抑制DNMT1的酶活性来调节B(a)P诱导的16HBE细胞DNA甲基化水平,这种效应可因PARP1的缺失而缓解.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DNA methylation variation in human cells induces by B (a)P, and to explore the role of PARP1 during this process. Methods The changes of DNA methylation of 16HBE and its PARP1-deficient cells exposed to B ( a ) P ( 1.0, 2. 0, 5.0, 10. 0, 15.0, 30. 0 μ mol/L ) were investigat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and 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and simultaneously,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PARP1 and DNMT1 were monitored dynamically. Results The percentage of methylated DNA of overall genome ( mCpG% ) in 16HBE and 16HBE-shPARP1 cells were separately (4. 04 ±0. 08) %and (9. 69 ±0. 50)%. After being treated by 5-DAC for 72 hours,mCpG% decreased to (3.15 ±0. 14)%and (6. 07 ± 0. 54 ) %. After both being exposed to B (a) P for 72 hours, the mCpG% in 16HBE group ( ascending rank ) were separately ( 5. 10 ± 0. 13 ), ( 4. 25 ± 0. 10 ), ( 3.91 ± 0. 10 ), ( 4. 23 ± 0. 27 ),(3.70 ± 0. 15 ), ( 3.08 ± 0. 07 ); while the figures in 16HBE-shPARP1 group ( ascending rank ) were respectively (10.63 ±0.60), (13.08 ±0.68), (9.75 ±0.55), (7.32 ±0.67), (6.90 ±0.49) and (6. 27 ±0. 21 ). The difference of the result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F values were 61.67 and 60. 91,P< 0.01 ) . For 16HBE group, expression of PARP1 and DNMT1 were 141.0%, 158.0%, 167.0%,239. 0%, 149. 0% ,82. 9% and 108. 0%, 117.0%, 125.0%, 162. 0% ,275. 0% ,233.0% comparing with the control group, whose difference also has statitical significance (t values were 11.45,17. 32,32. 24,33.44,20.21 and 9. 87 ,P < 0. 01 ). For 16HBE-shPARP1 group, expression of PARP1 and DNMT1 were 169.0% ,217.0%, 259.0%, 323.0% , 321.0% , 256.0% and 86.0% , 135.0% , 151.0% , 180.0%,229. 0%, 186. 0% comparing with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tical significance (t values were 9. 06,15. 92,22. 68,26. 23,37. 19 and 21.15, P < 0. 01 ). When the dose of B (a) P reached 5.0 μmol/L, the mRNA expression of DNMTI in 16HBE group (ascending rank) were 125.0%, 162. 0% ,275.0% ,233.0% times of it in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 t values were 12. 74,24.92,55. 11,59. 07, P < 0. 01 );while the dose of B(a) P reached 2.0 μmol/L, the mRNA expression of DNMT1 in 16HBE-shPARP1 group were 135.0%, 151. 0%, 180. 0% ,229.0%, 186. 0% of the results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t values were 23. 82,40. 17,32. 69,74. 85,46. 76, P < 0. 01 ). Conclusion The hypomethylation of 16HBE cells induced by B(a)P might be one important molecular phenomenon in its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process. It suggests that PARP1 could regulate DNA methylation by inhibiting the enzyme activity of DNMT1, and this effect could be alleviated by PARP1-deficie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