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穴位埋线治疗男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男性肾虚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P物质(SP)、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西药组,每组90例.西药组给予盐酸坦索罗辛胶囊0.2 mg口服,每日1次;吲哚美辛缓释片25 mg,每日3次,共口服8周.埋线组运用穴位埋线法治疗,穴取曲骨、肾俞、秩边、会阴、三阴交,每2周埋线1次,4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NIH-CPS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个数、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SP、β-EP等指标的变化,并评定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①两组均脱落10例,埋线组总有效率为91.25%(73/80),高于西药组的78.75%(63/80,P<0.05).②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NIH-CPSI总评分、疼痛评分、SAS及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治疗后埋线组中医症候评分、NIH-CPSI总评分、疼痛评分、SAS及SDS评分均低于西药组(均P<0.05).③治疗后两组卵磷脂小体个数均较治疗前增加(均P<0.05),且埋线组多于西药组(P<0.05).④治疗后,两组血浆SP含量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血浆β-EP含量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埋线组血浆SP含量低于西药组(P<0.05),β-EP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够明显缓解肾虚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增加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数目,升高β-EP含量、降低血浆SP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及优势。方法:将15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3例,对照组77例。治疗组予穴位埋线治疗,取穴关元、肾俞、血海、足三里、阳陵泉,15天1次,6次一疗程;对照组予杞菊地黄丸口服6g/次,每日3次,3个月一疗程。两组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近期疗效评价,随访6个月后再进行远期疗效评价,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及依从性。结果:研究发现穴位埋线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近远期显效率、总有效率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随访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佳(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佳,依从性强,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穴位埋线与西药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0例患者按4∶3比例随机分为埋线组(40例)、西药组(30例)。埋线组予穴位埋线法治疗,穴取三阴交、曲骨、会阴、足三里、中极、肾俞,2周埋线1次,4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西药组给予口服盐酸坦索罗辛胶囊0.2mg,每天1次;吲哚美辛缓释片75mg,每天1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总评分及疼痛评分、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个数、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等指标的变化,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①埋线组总有效率为91.9%(34/37),西药组为86.2%(25/29),埋线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显著降低(均P0.01),且埋线组优于西药组(6.42±2.81vs 10.99±3.11,P0.01)。③治疗后两组卵磷脂小体均明显增加(均P0.01),且埋线组优于西药组(33.56±5.88vs 29.78±7.06,P0.05)。④治疗后两组NIH-CPSI总评分及疼痛、SAS及SDS评分均明显改善(均P0.01),且埋线组均优于西药组(P0.01,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能够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增加卵磷脂小体数目。  相似文献   

4.
杜杰 《上海针灸杂志》2007,26(11):29-29
非炎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是以会阴肛门坠胀;阴茎、阴囊、睾丸、腹股沟、耻骨上区、腰骶等部位疼痛和不适;或尿道疼痛,伴见间歇性尿急、尿频、夜尿增多、排尿困难;或伴见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早泄、遗精为主证的一组证候群。本病多见于20~45岁男性患者。临床检查无炎性感染的病理改变,因而传统分类亦称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痛等。有资料记载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是细菌性前列腺炎的8倍[1]。笔者从2000年—2006年采用埋线治疗非炎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5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标准有非炎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全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联合穴位埋线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7例,治疗组38例,对照组予基本治疗,治疗组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并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取穴:廉泉、肩髃、曲池、合谷、环跳、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并检测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血脂;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症候评分。疗程为2周。结果:两组治疗后hs-CRP,D-Dimer,Fig均较治疗前有下降,然而治疗组治疗后hs-CRP,D-Dimer,Fig较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血脂改变组间无差异(P〉0.05);治疗后NIHSS及中医症候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症候评分,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s-CRP、D-Dimer、Fig含量,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肾疏肝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卵巢早衰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采用补肾疏肝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I采用激素替代西药治疗,对照组Ⅱ采用补肾疏肝中药治疗。比较3组患者在治疗开始前、结束后和停药后6个月主要症状(月经周期、潮热、阴道干涩和性欲减退)、实验室检测指标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超声检查指标(子宫内膜厚度、卵巢体积)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中药联合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优于西药组、中药组(P0.05)。(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时及结束后6个月3组主要症状、实验室指标及超声检查结果均显著改善(P0.05);在改善月经周期、阴道干涩和性欲减退等症状,降低FSH、LH水平,提高E水平,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卵巢体积等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I组或Ⅱ组(P0.05)。3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肾疏肝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卵巢早衰疗效确切且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穴位敷贴联合中药足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CFS)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91例CF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配合穴位敷贴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足浴.2组均连续治疗30d,随访6个月.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睡眠质量、采用BELL氏慢性疲劳综合征积分表评价对日常生活工作的影响、采用疲劳评定量表(Fatigue Scale-14,FS-14)评价疲劳状态,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6、IL-2及IFN-λ水平,观察并记录随访期间的复发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3%(42/46)、对照组为71.1%(32/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06,P=0.014).治疗后,研究组PSQI[(3.7±0.7)分比(4.8±0.6)分,t=-8.008]、FS-14[(6.2±1.5)分比(8.0±1.4)分,t=-6.042]评分低于对照组,BELL氏评分[(66.7±12.8)分比(50.6±10.2)分,t=6.621]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血清IL-1β[(3.28±0.63)pg/ml比(6.86±1.14)pg/ml,t=-18.595]、IL-6[(20.03±5.79)pg/ml比(24.85±6.88)pg/ml,t=-3.619]水平低于对照组,IL-2[(32.96±6.57)pg/ml比(26.78±6.01)pg/ml,t=4.679]、IFN-λ[(36.27±6.71)pg/ml比(25.63±5.89)pg/ml,t=8.03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6个月,对照组复发率为25.0%(8/32)、研究组为7.1%(3/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6,P=0.032).结论 穴位敷贴联合中药足浴可明显改善CFS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疲劳指数,降低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盆底松弛综合征的病理生理特征,并探讨盆腔紧固术及穴位埋线对本病的治疗价值。方法对64例诊断为盆底松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了分析,并行标准化盆腔紧固术加穴位埋线,术后平均随访19个月。结果患者的主要症状与体征为排便困难、排便不全、会阴坠胀、排便时会阴下凸、子宫后倾及直肠松弛。肛肠动力学检测有静息压、收缩压下降,收缩时间缩短,直肠感觉功能减退。排粪造影示盆腔多种松弛性变变同时存在。术中可见结肠、直肠、子宫的固定松弛及腹膜腔位置降低。术后57例症状完全消失;7例明显改善。结论盆底松弛综合征的病理生理特征是以盆腔脏器为主的多部位、多系统、多脏器松弛性改变。盆腔紧固手术及穴位埋线治疗本病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列安通片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CPPS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前列安通片组)和对照组。治疗4周后进行NIH-CPSI评分和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结果:前列安通片组治愈率20.2%,显效率33.3%,有效率31.3%,总有效率84.8%;安慰剂组治愈率0%,显效率5.1%,有效率21.4%,总有效率26.5%。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前列安通片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疗效可靠,且在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方面疗效独特。  相似文献   

10.
<正>慢性盆腔积液是育龄期妇女临床上常见的顽固性疾病。笔者自2011年以来以经外奇穴子宫穴为主埋线治疗慢性盆腔积液13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3例慢性盆腔积液患者中,年龄最小24岁,最大42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8年。1.2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1]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相关诊断标准。1.3排除标准1妊娠、哺乳期妇女;2存在严重心、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在线数据库检索针刺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从建库(刊)到2018年3月发表的关于针刺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由两名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合适的文献,提取资料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偏倚风险和质量评估,应用RevMan 5.2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研究,合计102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针刺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效果优于西药疗法,总体有效率OR=3.54,95%CI[2.49~5.05](P<0.01),并且漏斗图结果显示基本对称;②针刺与西药比较,其NIH-CPSI评分MD=4.83,95%CI[3.32~6.33](P<0.01)。结论:针刺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疗效优于西药疗法,并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由于证据质量等级不高,研究结论仍需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联合中药方剂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联合中药方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随访复发率。结果:经过14天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18.33%(11/60)、3.33%(2/60),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中药方剂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促进其正常工作生活能力恢复,并有助于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前列栓联合化瘀清利方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湿热瘀阻证患者分为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90例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化瘀清利方为对照,观察前列栓联合化瘀清利方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间NIH—CPSI总评分及疼痛症状评分治疗前后均改善明显(P均〈O.01),两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栓联合化瘀清利方能改善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湿热瘀阻证NIH—CPSI总评分及疼痛症状评分,疗效显著,优于单一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王健  刘兵 《新中医》2021,53(23):201-20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 的影响。方法:将60 例CAG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检测2 组治疗前后血清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 水平、中医症状积分变化,观察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治疗后,2 组G-17、PGⅠ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GⅡ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G-17、PGⅠ水平高于对照组,P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胃刺痛、食少纳呆、消瘦、倦怠乏力、胃脘胀满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16.67%,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8,P=1.456)。结论:穴位埋线联合常规西药治疗CAG 临床疗效确切,能显著提高血清G-17、PGⅠ水平,降低PGⅡ水平,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络离子导入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痛的疗效。方法:将46例慢性盆腔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与对照组18例,治疗组给予经络离子导入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中药内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复方风灵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复方风灵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PS)的疗效。方法:65例CPPS病人给予复方风灵颗粒治疗,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CPPS患者临床症状与前列腺液中白介素-8的变化,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65例病人有效率为85.12%;前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8(IL-8)下降明显(P<0.05)。无严重副作用发生。结论:复方风灵颗粒对CPPS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主要观察穴位埋线用于颈肩综合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68例颈肩综合征患者进行穴位埋线治疗,取穴:颈夹脊(C_(3~7)),肩井,秉风,天宗,肩髃,肩髎,肩贞,曲池,将医用羊肠线装入一次性埋线针中,将埋线针垂直刺入穴位,埋1次为1个疗程,半个月左右行第2个疗程。结果:经治疗后痊愈26例,好转4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穴位埋线作为一种复合性治疗方法,除了利用腧穴的功能外,还有其本身的优势。穴位埋线在延长和增加刺激效应的同时能发挥自身的双重作用,故疗效较佳。此疗法可提高临床疗效,且操作简便,缩短了临床操作时间,节约了患者的时间和费用,痛苦较小,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清热止痛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湿热瘀结型痛经效果,以期丰富治疗方法,提高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湿热瘀结型痛经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止痛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同时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完成治疗后疼痛视觉评分(VAS评分)、COX痛经症状评分量表(CMSS)疼痛持续时间、中医症状评分、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炎性反应、性激素变化并比较;完成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CMSS、疼痛持续时间、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 0. 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2)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组胺(HIS)、前列腺素2α(PGF2α)、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 0. 05),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3)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收缩期/舒张期峰值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 0. 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4)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雌二醇(E2)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孕酮(P)显著升高(P 0. 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E2显著低于对照组,P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清热止痛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湿热瘀结型痛经可改善子宫动脉血液循环,抑制炎性反应,提高痛阈,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龚琳琳 《光明中医》2023,(8):1534-1537
目的 探讨穴位埋线联合中药塌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效果,以探讨穴位埋线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唐河县中医院骨伤一科住院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患者60例,依据患者住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塌渍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中药塌渍治疗,对比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疗效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在腰椎活动程度以及腰椎疼痛评分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塌渍和穴位埋线2种中医特色技术都属于传统中医特色疗法之一,两者联合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患者,疗效显著,无创伤性,患者依从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紫草三黄膏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肛肠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术后双侧上巨虚、承山穴位埋线,中药三黄洗济局部薰洗肛内推注紫草三黄膏;对照组外用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用长海痛尺评估法(NRS-VRS-5)评定2组术后1、2、3、5、7天换药后0.5 h疼痛积分。结果:术后第1天治疗组疼痛积分(2.85±0.96),对照组疼痛积分(2.79±0.8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3天、5天、7天治疗组疼痛积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1.33%,对照组8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埋线联合紫草三黄膏治疗能有效改善肛肠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