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痰湿瘀阻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临床疗效。方法:100例痰湿瘀阻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中成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刺治疗痰湿瘀阻型急性期中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单纯平衡针与头皮针结合平衡针治疗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将142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平衡针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头皮针结合平衡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功能评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皮针结合平衡针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其神经、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用西药治疗,观察组48例用中药治疗。结果: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能力量表(BI)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5.83%、对照组79.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效果显著,可改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头皮针联合平衡针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偏瘫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偏瘫患者11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7例,对照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头皮针联合平衡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良率75.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价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下肢运动功能均显著改善,治疗后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上下肢功能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评价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偏瘫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头皮针联合平衡针治疗,较常规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同时可以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瓜蒌薤白半夏汤。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症状并发症发生率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及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2.35%,观察组有效率为94.1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HISS、ADL评分和Hcy、FIB水平较治疗前下降,QLI评分升高,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并发症发生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ALT、HG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Hcy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观察组治疗后FIB、Hcy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能改善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气虚血瘀证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中药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联合组采用针刺配合口服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中药组采用单纯中药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CSS评分、FMA评分和BI指数评分,并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3%,针刺组为80.0%,中药组为83.3%,联合组总有效率与针刺组和中药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CSS评分、FMA评分及BI指数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前后CSS评分、FMA评分及BI指数评分差值与针刺组和中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是一种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陈晓娟 《新中医》2017,49(1):130-132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药物组各40例。药物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和中药补气化痰通络汤治疗,针药组在药物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2组各治疗3周。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Fugl-Meyer运动评分在治疗前后进行评价,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NDS评分均下降,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药组NDS评分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ugl-Meyer运动评分均升高,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药组FuglMeyer运动评分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针药组90.0%,药物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疗效优于药物组。结论: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可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化痰通腑泻热方加减辨治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6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化痰通腑泻热方加减治疗,观察治疗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痊愈率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上,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C反应蛋白(CRP)、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通腑泻热方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葛根汤合小续命汤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运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要求的60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葛根汤合小续命汤加减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各项评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组内比较均有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运用葛根汤合小续命汤治疗,可以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体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头针治疗,观察两组Fugl-Meyer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1%,对照组为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ugl-Meyer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偏瘫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头皮针联合平衡针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偏瘫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针刺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头皮针、平衡针,治疗3周。治疗前后均采用NIHSS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行综合评定。采用功能独立性(FIM)评分法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采用简化的Fugl-Meyer评定法对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针刺组在NIHSS、FIM评分、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针联合平衡针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偏瘫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上肢运动功能测评(Fugl-Meyer)及平衡评分、症状总积分和变化情况,同时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指标水平。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0%,对照组为7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BI评分、NIHSS评分、症状总积分、Fugl-Meyer运动评分及平衡评分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神经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结合穴位按摩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20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0例。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中药熏洗患肢、穴位按摩,对照组仅予以西医常规治疗,疗程14 d。分别于治疗第14天及随访第28、60天对2组受试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和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BI指数和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治疗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远期改善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给予西药常规治疗结合中药熏洗、穴位按摩,可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药氧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药氧疗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评分、Epworth思睡量表(ESS)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评分均有所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评分均有所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67%,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药氧疗法治疗中风后失眠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中药对痰热腑实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干预效应,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通过不同干预方案确立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学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方案治疗痰热腑实型急性缺血性中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中药溻渍为主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中风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均采用肩关节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温针配合中药溻渍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单纯加用温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上肢简化Fugl-Mayer法(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VAS评分、FMA评分及MB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FMA评分及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温针、中药溻渍配合康复训练能明显减轻中风后肩痛,提高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了解其对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的治疗作用和相关性。方法将90例急性期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基础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查和疗效判定。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针灸对急性期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善作用明显,其总有效率优于药物治疗,是治疗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蛭龙活血通瘀胶囊联合中医辨证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15例,两组患者均按照中医辨证给予中药免煎颗粒(风火上扰证给予天麻钩藤饮加减;风痰阻络证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痰热腑实证给予星蒌承气汤加减;阴虚风动证给予镇肝熄风汤加减;气虚血瘀证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每日1剂。治疗组加服蛭龙活血通瘀胶囊每次3粒,每粒0.4g,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14天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进行两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BI)评分、实际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73.34%)(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CSS评分、NIHSS评分、BI评分和MR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CSS、MR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配合使用蛭龙活血通瘀胶囊能明显提高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临床疗效,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中药熏药联合舍曲林治疗痰热郁滞型中风后遗症期患者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60例痰热郁滞型中风后遗症期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行中药熏药联合舍曲林治疗,对照组行舍曲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药联合舍曲林治疗痰热郁滞型中风后遗症期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较好,且无严重毒副作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平衡针联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平衡针联合Bobath治疗,对照组仅采用Bobath疗法治疗,均治疗4周。在治疗前后评估VAS评分、水肿评分、上肢FMA评分、BI评分、肩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48.4%,对照组愈显率为2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VAS、水肿、FMA、BI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平衡针与Bobath疗法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中风后肩手综合症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