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浓度苯系物对作业工人外周血象的影响,为职业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市房山区34家苯系物相关企业接触苯系物作业工人333名为接害组、同时选取392名未接触过苯系物的人员为对照组,检测车间苯系物浓度和观察对象的血常规,对WBC、RBC、PLT计数和Hb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车间空气中苯系物浓度均低于国家标准;接触苯系物组WBC、RBC、Hb和PLT异常率为4.50%、3.00%、5.41%、2.70%,对照组分别为0.77%、0.51%、2.04%、0.26%,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40、6.87、5.89、7.93,均P0.05)。接触苯系物人员随接害工龄的增加,WBC、RBC和Hb异常率也随之升高,其中WBC和Hb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52、8.34,均P0.05);女性接触苯系物工人WBC、RBC、Hb和PLT异常率均高于男性,其中H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0,P0.05)。结论接触低浓度苯系物的工人也会出现一定的毒性的反应,应加强用人单位健康监护管理,做好必要防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职业性低浓度接触苯对男性工人血液系统的影响。 方法 对350名职业性低浓度接触苯的男性工人(接触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以不接触毒物的410名公务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血常规结果进行比较,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接触组WBC、NEUT#、RBC、Hb水平及PLT均有下降,接触组WBC、NEUT#、RBC、Hb水平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组中工龄≥ 5年组WBC、NEUT#、RBC、Hb水平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工龄<5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长期职业性低浓度接触苯可损害男性苯作业工人机体血液系统,对他们的职业健康监护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唐山市某厂苯作业工人血液系统危害现状。[方法]用生化分析仪为该厂苯作业工人进行血常规检测,通过血常规检测指标的变化,反映苯作业工人的血象健康状况;比较不同工种和工龄间各检测指标的均数以及异常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该厂苯作业工人血象中NEUT%、NEUT#、LYMPH%、EO%、HGB、WBC等指标异常率较高;男性苯作业工人HGB、EO%、EO#3项指标在油漆工中的异常率高于其他苯作业工人;女性苯作业工人WBC、HGB、EO%、EO#4项指标在油漆工中的异常率高于其他苯作业工人。男性苯作业工人高工龄组EO%、NEUT#、LYMPH%异常率高于低工龄组;女性苯作业工人高工龄组HGB、NEUT%、EO%、NEUT#、EO#、WBC6项指标异常率高于低工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厂苯作业工人血象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油漆工血象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苯作业工人,随着工龄的增加该厂苯作业工人血象异常率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连云港地区苯作业工人健康状况,为防治职业性苯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对5家涉苯企业收集车间危害因素检测报告,及276名接苯工人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并选择同年参加预防性体检的2家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5家企业检测报告苯浓度均在正常范围。接苯组与对照组相比,血压、谷丙转氨酶、尿常规、心电图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接苯组的肝胆脾肾B超异常率(38.04%)低于对照组(47.06%);接苯组WBC+NE+PLT异常率(6.16%)高于对照组(2.26%);接苯组女性WBC+NE+PLT异常率(20.69%)高于男性(2.29%),5~10年工龄组WBC+NE+PLT异常率(13.95%)高于<5年组(3.57%),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连云港地区接苯工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苯中毒危险依然存在,尤其是女性工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苯接触对鞋厂工人外周血象及细胞遗传学损伤效应的影响。方法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苯浓度,检查265名苯接触工人与178名对照的外周血WBC、Hb、PLT等指标。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胞质分裂阻滞微核(CBMN)试验"评价研究对象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结果苯接触组工人外周血RBC、HCT、MCH、MCV、PLT、RDW和MCHC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6.17、21.05、33.36、12.57、20.56、26.31、39.27,P均<0.01;其中将接触组按接苯工龄分为≤1年、1~2年和>2年3组,MCV、Hb异常率随着工龄的增长而有增高的趋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按性别分类,发现苯接触组女工HCT、MCH、MCV、PLT、Hb、RDW异常率显著高于男工,χ2值分别为30.66、17.95、32.19、10.28、65.38、26.52,P均<0.01。苯接触组CBMN率(3.04±1.87)‰,P<0.001,显著高于对照组[(0.39±0.72)‰]。结论短期苯接触对作业工人的血液系统及染色体...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洪美  钱小莲 《工企医刊》2014,27(5):1039-1040
目的 分析南京市某有机磷农药生产企业工作人员外周血象(包括WBC、PLT、RBC和Hb)异常率的变化情况,探讨不同工种、不同工龄与研究指标之间的关系,为减少职业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3年某有机磷农药生产企业1138名人员和某外厂692名未接触有机磷农药的工人进行外周血象的均值及异常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有机磷组的WBC为(6.0±1.47)×109/L、PLT为(158.2±52.29)×109/L、RBC为(4.59±0.49)×1012/L、Hb为(137.3±15.93)g/L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但WBC、PLT、RBC、Hb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机磷组的PLT的异常率为11.69%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工种间,操作工的PLT异常率为14.33%显著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接害工龄的增加,PLT的异常率先升高后下降,其中,工龄5-15a PLT异常率为16.93%,显著高于<5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对工龄5-15年的劳动者健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对PLT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苯作业人员血常规检查结果,探讨年龄、性别、工龄、作业环境对苯作业人员血常规的影响,为苯作业人员职业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体检中心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3 514名苯作业人员的资料,并对血常规检查结果异常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的3 514名苯作业人员的RBC、WBC、NEU、PLT、HGB异常率分别为0.8%、8.1%、7.5%、0.9%、8.5%。其中化工厂女性苯作业人员的WBC、NEU和HGB异常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39岁年龄段苯作业人员的HGB异常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龄≤5 a的苯作业人员的WBC和PLT异常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性别、工龄、作业环境对苯作业人员血常规检查结果均有一定的影响,且女性苯作业人员较男性更容易受到危害。用人单位应加强苯作业人员的职业劳动监护,改善作业环境,改进防护设施,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石油沥青烟对作业人员的危害情况。方法选择某市电器厂石油沥青工122人为观察组,同厂行政后勤人员149人为对照组,进行肝功能及血常规检查。结果肝功能方面,观察组ALT异常率为19.8%,明显高于对照组(9.4%),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ST、TP,ALB、CLO、A/G的异常率,2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指标方面,观察组WBC、RBC、PLT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观察组WBC、PLT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RBC的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Hb在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工龄间的各异常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沥青烟可能对作业人员肝功能及血常规指标的改变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珠宝加工厂苯作业工人和无苯作业工人一般自觉症状和血常规指标差异。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表收集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信息、既往史、从事本工种工龄、防护用品使用情况和一般自觉症状,并收集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一般自觉症状包括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在苯作业组明显高于非苯作业组(P0.05);苯作业工人组嗜碱细胞绝对数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低于非苯作业工人组,在校正年龄、性别、学历、工龄和吸烟史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作业工人自觉头痛、头昏和记忆力减退的比例高于非苯作业工人,但血嗜碱细胞绝对数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低于非苯作业工人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苯对作业工人身体健康的影响,提出预防苯职业危害的有关建议。方法选取2017年在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行职业健康检查的1 693例苯作业在岗职工为研究对象,设为接苯组;另选同年1 679例单纯接触噪声的在岗职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职工的血常规(WBC、N、P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脏B超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接苯组WBC、N、ALT异常率及肝脏B超结果异常率(以脂肪肝为主)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职工WBC、N异常率高于男性职工,ALT及肝脏B超异常率明显低于男性职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LT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接害工龄的增加,WBC、N下降率有减低的趋势,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工龄组间ALT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对作业工人的造血系统及肝脏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为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在平时的生产活动中应加强对职业危害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制鞋业“三苯”对接触工人的职业危害,为采取防护措施保护工人身体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成都市龙泉驿区55家制鞋厂,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的“三苯”浓度,对“三苯”接触组与对照组工人进行体检,检查外周血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肝功能和心电图.结果 “三苯”接触组工人具有一定的神经系统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外周血Hb、RBC、WBC、PLT,肝功能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1、35.2、37.9、8.4、11.4,均P<0.01).结论 制鞋行业存在较为严重的“三苯”职业卫生危害,应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治理,以保障作业工人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扬州市苯作业人员的血常规状况,探讨不同年龄、行业、工龄、性别对苯作业人员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扬州市2014年3 003名苯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 003名苯作业人员血常规异常检出率为6.9%,WBC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检出率分别为4.3%和5.2%。不同年龄、行业组苯作业人员血常规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龄≥10a组WBC的减少检出率高于工龄10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WBC减少检出率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不同工龄、性别组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工行业男性组和女性组WBC减少检出率分别为5.2%和2.0%,男性组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苯作业人员血常规异常主要表现为WBC和中性粒细胞的减少,工龄、性别对苯作业人员的血常规检查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应加强对苯作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和防护,尤其是化工行业的男性员工。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连州市某厂苯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状况,协助企业完善各种防护措施。方法对苯作业工人进行血常规检查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苯作业工人血常规异常检出率为13.35%,主要表现为单项或多项结果偏低,不同性别、不同工龄段和不同工种的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作业是影响工人血常规异常的重要因素,喷漆工人血常规异常检出率较高。应改善劳动条件,强化苯作业工人尤其是女性的卫生防护,保障工人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衢州市在岗苯作业工人健康现状,为提高苯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6年衢州市职业健康体检机构报告的苯接触工人职业健康检查个案卡,分析衢州市在岗苯作业工人健康状况。结果调查在岗苯作业工人1 368人,其中男性1 022人,女性346人。苯作业工人血常规异常检出率最高,其次为尿常规,分别为29.61%和23.83%。血常规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异常检出率男性均高于女性(P0.05),但尿常规异常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P0.01);43岁组工人血压异常检出率高于≤43岁组,但血清ALT异常检出率低于≤43岁组(均P0.01);苯接触工龄4年组工人的血压和血常规异常检出率均高于≤4年组(P0.05);所在企业性质为公有制的工人,其尿常规和血常规异常检出率均高于所在企业为非公有制的(P0.05);从事批发和零售业工人的血压异常检出率高于从事制造业的,但血常规异常率低于从事制造业的(P0.01)。结论长期接触苯可影响人体造血系统,企业应做好职业卫生防护,定期组织职工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职业性接触铅工人肝功能及血液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收集某电瓶车厂138名铅作业工人的入职及不同工作年限时的体检资料,分析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肽转移酶(GGT)、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以及血铅(Pb)的变化。结果随着工龄的增加,RBC、Hb、ALT、AST以及Pb指标异常人数逐年增加,不同工龄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WBC、GG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BC与Pb成负相关(P0.05);ALT、GGT与Pb成正相关(P0.05);Hb与Pb成负相关(P0.01);AST与Pb成正相关(P0.01);而WBC与Pb的相关性不理想(P0.05)。结论长时间从事铅作业会影响肝功能以及血液系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并掌握影响血常规结果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00例门诊体检者的不同血液标本,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真空采血法采取肘静脉血和左手环指末梢血,分别于采血后0.5 h、2 h、4 h内检测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等指标。结果:不同时间段采血检测结果比较,0.5 h内测试的WBC、RBC、Hb等血液指标结果均与2 h内测试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置4h后只有PLT结果差异显著低于0.5 h内测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检测结果比较:食指末梢血检测中WBC、RBC、Hb均高于静脉血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间和不同部位血常规检查结果存在差异性,采取肘静脉血和短时间处理血液样本可以减少结果误差,提高检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边防部队官兵血常规的异常检出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采集每名官兵的静脉血2ml,检测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结果①受检的558名男性官兵的WBC、RBC、Hb、PLT分别为(5.3±1.4)×109/L、(4.6±0.4)×1012/L、(145.0±12.2)g/L、(206.8±49.1)×109/L;②WBC、RBC、Hb、PLT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4.7%、3.8%,8.9%和1.1%,其中WBC异常检出率最高;除PLT外,其他3项指标检测的异常率均为干部高于战士,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受检官兵WBC、RBC、Hb和PLT检测值的均值均在正常范围内,但少数官兵的检测结果低于或高于正常范围,甚至为病态,应加强对该地区部队官兵血常规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辽宁省沿海地区部队官兵血常规的现状.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采集3 170名陆海空男性官兵的静脉血2ml,检测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结果 (1)受检官兵的WBC、RBC、Hb、PLT分别为(6.6±1.6)×109/L、(5.3±1.2)×1012/L、(148.1±13.8) g/L、(211.2±52.1)×109/L; (2) WBC、RBC、Hb和PLT异常检出率分别为5.6%、12.8%、14.2%和6.2%,其中Hb异常检出率居于首位; (3)陆军WBC、RBC、PLT的异常检出率高于海军和空军,分别为5.9%、14.2%、6.5%,Hb的异常检出率则以海军最高,为31.3%,其次为空军、陆军.结论 受检官兵WBC、RBC、Hb和PLT 4项血常规的主要指标均在正常检测范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于阜新市某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接受健康体检的600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均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与末梢血,比较2种采血方法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受检者静脉血白细胞计数(W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水平低于末梢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受检者静脉血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高于末梢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采血行血常规检验受到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较小,能更加准确地反映受检者的血液循环状态,可作为血常规检验的首选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烟雾病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探讨该病的血常规多指标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方法对我院近三年来258例烟雾病实验组与280例脑出血对照组、30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常规进行比较,并按照性别、年龄的分组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烟雾病患者血常规指标Hb、HCT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WBC低于脑出血组(P0.05),RBC、Hb、PLT均高于脑出血组(P0.05),而PLT均高于两对照组(P0.05)。从年龄分组来看,WBC、Hb、HCT无差异(P0.05),18岁以下组WBC、PLT显著高于18岁以上各组(P0.05),且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结论烟雾病患者有贫血发展倾向,应注意纠正;血小板反应性增多,易发生血栓及再次出血,就重视对脑梗死和脑出血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