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张能  傅志超  钱炯 《现代医学》2002,30(1):23-24
目的 评价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 1999年 5月~ 2 0 0 1年 5月行腹股沟疝修补术 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无张力疝修补术 49例 ,Bassini法疝修补术 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适应证、术后疼痛、并发症、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 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 42min、2 0h和 7d ,明显短于传统组 (P <0 .0 1) ;伤口疼痛 4例 ,术后并发症 3例 ,与传统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复发 3例 ,复发率 6 .1% ,与传统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复发时间发生于术后 3个月内 ,与传统组不同。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手术适应证广、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疼痛少、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远期复发率低等优点 ,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3.
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1999年5-2001年5月行腹股沟疝修补术81例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无张力疝修补术49例,Bassini法疝修补术32例。比较两组患的手术时间,手术适应证,术后疼痛,并发症,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42min,20h和7d,明显短于传统组(P<0.01);伤口疼痛4例,术后并发症3例,与传统组比较有显性差异(P<0.01);复发3例,复发率6.1%,与传统组比较无显性差异(P>0.05);复发时间发生于术后3个月内,与传统组不同。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手术适应证广,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疼痛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远期复发率低等优点,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TFH)与传统疝修补术(TH)治疗腹股沟疝(IH)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及复发。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份入院治疗的280例 IH 患小手术包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采用 TFH,对照组采用 TH,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40.5±10.6)min、术后疼痛时间(2.4±0.8)d、住院时间(5.8±1.4)d、下床活动时间(8.5±3.2)h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2.3±8.6)min、(3.2±1.1)d、(8.4±2.5)d、(18.7±6.4)h 术后并发症尿潴留发生率为5.71%、切口感染率0.00%、阴囊水肿率0.71%(1/140)术后复发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43%(23/140)、3.57%(5/140)、5.71%(8/140)、10.71%(15/140)。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时机短、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朱新辉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7):497-499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手术中的优势。方法 50例腹股沟疝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无张力手术组),同期50例腹股沟疝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术(传统手术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患处牵拉感、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方法修补组(P〈0.05),术后下地时间小于传统手术组,术后疼痛轻,牵拉感小,并发症和复发率均少于传统修补术组。随访8个月 ̄36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最符合生理的手术方法,具有无张力、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特点,是治疗腹股沟疝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修补术的优缺点,总结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经验.方法 将笔者所在科室住院手术治疗的84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作无张力修补术,B组按传统修补方式修补.对两组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疼痛程度、患者的自主能力、并发症和复发率等进行观察.结果 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具有方法简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手术指征宽、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点.结论 本术式是一种更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和疝的病理生理的手术方法,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评价其优、缺点.方法:选择我院2007~2008年外科住院的128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疝修补术组和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分别给予传统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并随访0.5~1.0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传统疝修补术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均高于无张力疝修补术组.结论:传统疝修补术将正常解剖部位的组织强行拉拢、缝合,张力很大,不符合外科手术的原则.无张力疝修补术较传统疝修补术更符合人体解剖结构,损伤小,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是较先进的疝修补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方法,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方法:总结124例无张力疝修补术与150例传统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患者仅感切口轻微疼痛,术后1例切口脂肪液化,对症治疗半个月痊愈。1例腹股沟神经痛,经封闭治疗好转。1例阴囊血肿,5%硫酸锾热敷治疗半个月消失。随访0.5—8年无复发,无异物感。传统疝修补术术后切口明显疼痛,活动受限,2例腹股沟神经痛,经封闭治疗好转。6例阴囊血肿,5%硫酸镁热敷治疗半月左右消失。随访0.5~8年复发6例,1例术后16月以内复发。2例术后20~34个月复发,3例62~84个月复发。复发率4%。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方便,恢复快,并发症及复发少,其优点远远大于传统疝修补术。是治疗疝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和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术。方法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30例,Bassini腹股沟疝修补术29例。结果 术后伤口牵拉痛传统腹股沟疝修补组有16例;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组仅6例:传统腹股沟疝修补组2例复发,疝环充填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组无复发。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符合生理、复发率低、术后疼痛轻、不易感染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疼痛要强于现察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便、迅速、安全,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值得推广的一种现代疝修补术.  相似文献   

11.
周伟力 《吉林医学》2011,(33):6995-6995
目的:观察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12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疝修补术,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两种手术方法均获得成功,而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比传统疝修补术手术相比具有手术简单,节省手术时间,术后无难以忍受的疼痛,牵扯感及局部隆起情况,且具有一定的抗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12.
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复发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治疗各种腹股沟疝至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术后疝复发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总结我院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自1997—2003年部分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疝修补病例83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83例,其中Bassini术式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21~78岁,平均58·2岁;  相似文献   

13.
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浩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132-132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并与传统疝修补术疗效作比较。方法96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进行传统疝修补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及复发与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其中观察组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无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比传统疝修补术手术用时短,术中出血少,切口疼痛时间短,术后不需要使用镇痛药,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早,术后复发低,切口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短,手术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疝修补术。  相似文献   

14.
吴兴全  张祖惠 《当代医学》2014,(24):106-107
目的 比较传统腹股沟疝修补和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195例在本院接受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上述选取对象中93例接受传统疝修补治疗,为A组;102例接受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为B组;分析和对比2组对象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正常活动时间、手术持续时间分别为(16.5±2.8)d和(2.1±0.7)h,B组患者正常活动时间、手术持续时间分别为(8.3±2.2)d和(1.4±0.5)h;术后随访10个月~2年,A组有8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8.6%,B组无1例复发;2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较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有术中操作简单、手术持续时间短、手术创伤轻以及术后预后好等优点,其治疗腹股沟原发疝及复发疝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mesh-plug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Bassini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共收住的91例60岁以上腹股沟疝老年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0例应用mesh-plug修补术(A组),41例应用Bassini修补术(B组).结果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剂使用率、尿潴留发生率、阴囊积液发生率及复发率较传统疝修补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保持了腹股沟管的正常解剖结构,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疝修补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比较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6例,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应用无张力疝气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展开深入的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生发生率为6.98%,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26%,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疝修补术而言,无张力疝气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操作更简单,创伤性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腹股沟疝修补术后仍有较高复发率,初发性疝术后复发率约7%~10%,复发性疝可达20%[1].近年来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概念,现对我院2000年以来开展的两种术式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1 临床资料 本组65例,男62例,女3例,年龄14~70岁,平均50岁.腹股沟斜疝58例(其中复发疝9例,双侧疝4例,嵌顿疝10例),腹股沟直疝4例,股疝3例.由于疝补片价格昂贵,故根据病人的经济情况,将病人分成两组,传统疝修补术组32例,无张力疝修补术组33例(包括复发性斜疝9例).  相似文献   

18.
宋生彪 《吉林医学》2013,34(19):3821-3822
目的:对比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腹股沟疝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疝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率以及术后复发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镇痛药使用率以及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传统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与术后复发率较低等优点,具备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3年5月于本科收治的84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患者,实验组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6.5±6.8分钟、住院时间4.8±1.3天、下床活动时间14.6±2.7小时、疼痛时间(4.8±2.3天,术后未发生复发和感染;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1.4±9.2分钟、住院时间8.7±2.5天、下床活动时间48.5±6.8小时、疼痛时间10.1±4.4天,术后复发4例(9.52%)和感染3例(7.14%)。对比2组的治疗情况,实验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复发率和感染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单,微创,术后恢复快,复发率及感染率低,且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与传统疝修补术的比较,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价值。方法:选择62例腹股沟疝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修补术式,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式。结果: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方法简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各复发率低,但费用相对较高。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式相比传统修补术式完全性更高,更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和疝的病理生理,是治疗腹股沟疝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