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析康复训练联合巨刺带针运动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诊治的10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资料,其中行康复训练医治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行康复训练联合巨刺带针运动医治的50例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Fugl-meyer评分、FMA与MBI评分。结果:医治前两组Fugl-meyer评分、FMA与MBI评分比对(P0.05);医治后研究组上肢及下肢Fugl-meyer评分(24.52±3.39)分、(29.69±6.58)分,较对照组高;FMA与MBI评分(67.48±9.39)分、(70.23±9.22)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行康复训练联合巨刺带针运动医治可提高运动功能与自理能力,改善痉挛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补阳还五汤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入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前提下加入补阳还五汤。对比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肢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与修订Barthel指数(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肢FMA评分与MBI指数评分分别为(57.5±6.2)、(89.6±4.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结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恢复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可有效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升患者康复速度,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手抓握协同强化上肢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则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配合手抓握协同强化上肢功能训练,采用Brunnstorm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治疗组Brunnstorm评分、FMA评分、M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抓握协同强化上肢功能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情景游戏训练结合限制性诱导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脑卒中二级预防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情景游戏训练和限制性诱导疗法,两组疗程均为2周。两组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实验组FMA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景游戏训练结合限制性诱导疗法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上肢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量表(MBI)评定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及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上肢运动功能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基础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针,1次/天,5次/周,1周1个疗程,共治疗6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用Fugl-Meyer(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Brunnstrom偏瘫手功能分级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Brunnstrom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 0. 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组和对照组FMA评分、MBI评分、Brunnstrom分级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后试验组FMA评分和MBI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 0. 05),试验组ADL临床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间Brunnstrom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电针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其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解语丹联合康复训练对风痰瘀阻型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2例风痰瘀阻型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则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配合服用解语丹,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定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FMA、MBI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MA、MBI评分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语丹联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风痰瘀阻型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组和康复训练组,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组45例采用电针、中药结合康复训练的综合方案治疗,对照组45例给予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治疗8周、随访6个月时手肿胀程度、上肢疼痛VAS评分、简化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2组治疗4周、治疗8周、随访6个月时手肿胀程度、上肢疼痛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简化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更好,可明显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镜像视觉反馈训练(MVF)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选择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靳三针疗法,选取病灶侧头部行颞三针,患侧上肢行肩三针、手三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MVF。治疗6周后,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疗效等级判定,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定上肢运动功能,Carroll手功能评定(UEFT)评估手部精细运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59.38%),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FMA(上肢部分)、UEFT、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FMA(上肢部分)、UEFT、MB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联合MVF相较单一疗法,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脑电仿生电刺激和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UE)、Brunnstrom分期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FMA-UE、Brunnstrom和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基础药物+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每日1次,每周5次,4周为1个疗程,采用Fugle-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并同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组治疗后FMA、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及MBI评分均较对照组上升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偏瘫上肢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等常规肢体康复训练,每天1次,各50min;治疗组则在常规肢体康复训练基础上配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进行康复训练,每天1次,每次30min,每周5次。训练5周后采用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FMA)与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疗效评价,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上肢FMA评分及MBI评分提高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采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进行每日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康复效率,使上肢功能尽快恢复正常,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绳带疗法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绳带组、针刀组和针刀联合绳带治疗组(以下简称联合治疗组),4组患者均应用康复运动疗法及物理疗法,绳带组辅以绳带对偏瘫患者的躯干、髋、膝、踝进行捆绑保持全身肌肉平衡及患肢抗重力伸展;针刀组对患侧下肢进行穴位刺激、神经触激和深层韧带松解;联合治疗组将针刀疗法与绳带疗法相结合。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4周分别用Barthel指数评分(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Fugl-Meyer(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偏瘫步行能力评定量表评级(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Berg评分(Berg balance scale,BBS)进行疗效评估,同时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绳带组MBI、针刀组FMA及联合治疗组MBI、FMA、BBS评分在治疗2周时均较治疗前提高(P...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治疗组(n=25),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床上训练、针灸及物理因子治疗、躯干控制训练、上肢功能训练、平衡训练、步行训练、ADL训练),治疗组则配合肌内效贴治疗,隔天1次,单次贴扎维持24h,共2周: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用简式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FMA)、改良巴氏指数量表(MBI)评分评价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M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可有效提高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针刺结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西医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镜像疗法,对照组采用镜像疗法。每星期5次,4星期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上肢Fugle-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FMA、MBI、STEF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1);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STEF评分及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FMA评分、STEF评分及MBI评分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68.9%,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针刺结合镜像疗法和镜像疗法均有助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针刺结合镜像疗法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光明中医》2021,36(9)
目的探究电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软瘫期上肢肌张力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软瘫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80例与观察组80例,对照组开展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电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简化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2组肌张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MA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MAS 1~2级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FMA评分及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及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针配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软瘫期应用可提升上肢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黄帝内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内针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内针组采用黄帝内针配合康复训练,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的肿胀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肿胀程度、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内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FMA、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内针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帝内针联合康复训练可明显降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患肢的肿胀及疼痛程度,改善偏瘫上肢功能,提高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针剌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24例首次发病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和MBI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FMA和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E-LINK评估与训练系统联合镜像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对照组、观察组1、2、3,每组各30例,四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1加E-LINK,观察组2加镜像治疗,观察组3加E-LINK和镜像治疗,共治疗12周。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分别对四组患者采用E-LINK对患侧手最大握力和捏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偏瘫上肢功能测试(FTHUE)、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部分、Carroll手功能评估(UEFT)来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2周后,各观察组较对照组的FTHUE-HK、MBI、UEFT的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同时,观察组3的各项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1和观察组2(P0.05)。另外,观察组较对照组在握力和捏力指数上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3的评分又优于观察组1和观察组2。结论:E-LINK结合镜像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手部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锋勾针结合中药外敷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60例中风后肩痛的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最终完成57例,脱落3例。28例对照组患者予中风后西医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29例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锋勾针结合中药外敷,疗程3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FMA及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VAS、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锋勾针结合中药外敷可显著减轻患肩疼痛,改善患者上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