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脾为主论治糖尿病(Diabets Mellitus,DM)的病机及治法.方法:从历代医家论述、临床症状表现方面探讨DM的病机,并提出治疗方法.结果:以脾为主论治DM具有充分的理论基础,脾气虚弱是其发生的根本,治疗应以健脾法为主.结论:脾气虚弱是DM发生的根本,阴虚燥热只是标象,故治疗DM应以健脾法为主,佐以补肾、疏肝、养阴活血、化湿祛痰之法对症施治.治疗DM宜把健运脾胃作为治疗重点,同时兼顾调节其他脏腑的偏胜偏衰.探索以脾为主论治DM具有重要临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最常见病,在中医古籍中并无记载,根据临床表现应归属于“闭经”、“不孕”、“崩漏”、“癥瘕”等范畴。中医对PCOS的研究报道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目前诸多医家认为PCOS系以肾虚为本,瘀血内停、痰湿阻滞为标的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 ,发病与肾虚有直接关系 ,因此 ,滋补肾阴 ,温补肾阳 ,就成为治疗老年糖尿病的重要方法之一。1 糖尿病与肾虚关系糖尿病在中医学中属“消渴”范畴 ,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为特征的病证。按照中医理论 ,消渴的发生虽然与肺、胃、肾三脏关系密切 ,但其根本原因在于肾虚。《石室秘录》认为 :“消渴一证 ,虽分上、中、下 ,但肾虚以致渴则无不同也。”金·刘河间的《三消论》也认为 :“消渴者上实而下虚冷 ,……下寒故小便多出。本因下部肾水虚而不能制上焦心火”。“水者 ,人之本命之元 ,不可使之…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是由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能满足正常的人体需要或胰岛素利用障碍引起的以糖代谢异常为特点的代谢性综合征,以消瘦、口渴、多食易饥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深入开展糖尿病相关研究刻不容缓。随着疾病的进展,糖尿病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成为危及生命的主要问题。因此,及早控制血糖,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西医主要通过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物及注射胰岛素等方式进行干预,但是增加了低血糖、体质量增加及胃肠道反应等风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且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糖尿病在中医中归属于“消渴病”的范畴,其发生多与先天禀赋不足或嗜食肥甘厚味等有关。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脾、肾两脏密切相关,“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喜燥恶湿;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元阴元阳,主水。本病以脾肾两虚为核心,痰瘀互结为关键,以健脾益肾、祛痰化瘀为干预原则。为了研究从脾肾论治糖尿病的应用价值,文章采用文献查证的方法,重点探究从脾肾论治糖尿病的理论依据,分析其病因病机,从益气健脾祛湿、补益肾之阴阳、健脾补肾同治三个方面辨证论治,以期为从脾肾治疗糖尿病提供参...  相似文献   

5.
从脾肾论治糖尿病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刘炳凡研究员行医六十余年,融会古今,学验俱富,尤其对糖尿病治疗独具匠心,认为本病属祖国医学的“消渴病”范畴。临床从脾肾论治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将笔者学习和运用这一经验对45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观察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发展过程中,慢性并发症多为致残甚至危及生命的主要原因.祖国医学认为,从脏腑而论,肾虚、脾虚、肝郁、肺燥、胃热皆可致病,而以脾肾为主.从肾论治消渴及其兼证自古有之:《内经》言:“肾脆,善病消渴.“……  相似文献   

7.
从脾肾论治老年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脾肾论治老年糖尿病张丽慧(石家庄铁路中心医院050011)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范畴,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慢性进行性疾病。特别是中老年发病率日趋增高。笔者近年来以牌肾为主辨证治疗糖尿病40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明确老年人消渴的病因病机消渴的...  相似文献   

8.
杨帆 《江苏中医药》2017,49(5):71-72
糖尿病脑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与肾密切相关,致病因素为禀赋不足,脑髓失养;情志所伤,神明被扰;饮食失节,神机失用。发病机制乃肾虚精亏为本,痰瘀阻窍为标。临床治疗多从肾论治,填精益髓;补肾活血,益肾化痰。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logy, DN)是与糖代谢异常相关的肾小球硬化性疾病,作为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临床多表现出水肿、蛋白尿、高血压、进行性肾功能损害,晚期严重时甚至导致肾衰竭和死亡[1]。西医对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治疗主要以降糖、降压、调整脂代谢紊乱等处理为主,但大多最终难逆转病情。中医称本病为"消渴"、"水肿",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独特优势和较好的临床疗效,《黄帝内经》就指出消渴病的发生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密切相关,"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为致病之本,故本病的治疗应从脾胃论治[2]。久病不愈则累及于肾,《圣济总录》云:"消渴病久,肾气受伤,肾主水,肾气虚衰,气化失常,开阂不利,发为水肿。"因此治疗亦应该兼脾益肾[3]。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障碍疾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古代一些医家认为“病本在肾”,“治消之法,无分上、中、下,先治肾为急”。近年来,我们以治肾为主,以益气养(肾)阴为治疗原则治疗糖尿病31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1例中均为Ⅱ型糖尿病。其中...  相似文献   

11.
正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目前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1]。该病以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为特异性表现,以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生为基本病理改变[2],临床主要表现为水肿、蛋白尿、进行性肾功能损伤。从临床特点来看,糖尿病肾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继发的"消肾"、"尿浊"、"水肿"等病的范畴。现代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等慢性肾脏疾病是心血管疾病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心血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nephopathy ,DN)是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微血管病变之一 ,严重威胁和影响DM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 ,对其早期防治十分重要。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DN ,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现整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采用 1985年WHO糖尿病分类及诊断标准确诊为Ⅱ型糖尿病患者[1] ,DM诊断依据 :DM出现持续性蛋白尿 (2 4h尿蛋白定量 >0 5g)或持续性UAE >2 0 μg/min[2 ] ,并排除肾炎、泌尿系感染、原发性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1 2 一般资料治疗组 (中西…  相似文献   

13.
1型糖尿病,原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于各种年龄。起病比较急剧,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需胰岛素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疗效,1型糖尿病病变脏腑虽有肺胃肾之别,但病本在肾,以肾虚为本,肾虚日久终致脾虚,因而辩证上以肾虚为主、脾虚为次,治疗上常以补肾为主要治疗大法,同时辅以健脾益气之法。  相似文献   

14.
罗宏 《河北中医》1999,21(6):351-352
糖尿病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攻克糖尿病是防治老年病的一个重要课题,已引起世人的关注。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近年来对糖尿病研究及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报道较多,多以阴虚燥热立论,而从脾肾论治较少。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病理特点,笔者采用中医药健脾补肾、活血化瘀的治则,治疗老年糖尿病取得满意效果。现就收治的30例探讨分析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62岁;病程最长6年,最短6个月。2 治疗方法2.1 辨证要点 临床多表现为口干,口渴,喜饮,尿频、量多,以夜尿多尤甚,…  相似文献   

15.
介绍卜献春教授治疗老年糖尿病的经验。卜教授认为老年糖尿病多为虚证,以脾肾为本,痰瘀为标,临证时不必拘泥于"三消"辨证,可从脾肾论治,兼化痰祛湿、活血化瘀等治法入手。其中脾胃气虚证者方用七味白术散健脾益气、生津止渴;肾阴亏虚证者方用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润燥止渴;阴阳两虚证者方用金匮肾气丸温阳滋阴、补肾固摄;肾虚血瘀证者方用养胰通脉饮滋肾健脾、活血通脉。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6.
从脾肾两虚论治老年性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压力越来越大,情志类疾病愈发常见,中医常用疏肝理气、补益心脾、交通心肾等方法治疗.王茂泓认为情志病常因情志不疏引起,"痰"是其致病的一个重要病理因素,痰蒙神窍是情志类疾病发病的重要病机,在患者脉象有力的情况下,上部的痰饮秽浊之邪用吐法治疗,取效甚捷.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中医药学会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叶传蕙教授从医40余年,学验俱丰,对慢性肾衰常以除湿为主进行治疗,获效甚捷,试作概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胃轻瘫(DGP)是糖尿病(DM)常见的胃肠道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治疗副作用较多,限制了其应用,中医药治疗具有标本兼治的优势。现从肝、脾胃、肾脏腑功能失调论治GDP,阐明其中医病因病机,为临床提供依据,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总结卜献春教授从脾肾论治糖尿病肾病的经验。卜教授认为,嗜食肥甘厚味,或思虑过度,或房事劳倦,均可致糖尿病,日久迁延至肾,发为糖尿病肾病,故本病病机为脾肾两虚,兼杂血瘀。治疗上当健脾益肾,化瘀行血,临证应有所侧重,予以分期治疗:早期以脾肾阴虚为主,治以滋阴降糖,方用苍丹地黄汤;中期辨为脾肾气阴两虚,治以益气养阴,方用参芪地黄汤加减;终末肾衰期发展为脾肾阴阳两虚,治以滋补阴阳、活血通络,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标本兼顾,随症治之。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