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thrombocytopenia,ITP)发病原因至今未明确,研究认为主要是免疫介导引起,体内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导致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引起疾病的发生。现代医学治疗主要以免疫抑制为主,但疗程迁延日久,毒副作用明显,病情反复,而中医中药可以很好地弥补西医治疗的缺陷和不足,两者相互配合,标本兼治,疗效显著。许亚梅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液科主任医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章亚成教授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分析、总结章亚成教授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经验。结果:章亚成教授认为该病的病机主要为气阴两虚、血瘀内阻。结论:章亚成教授采用益气养阴和血法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以无明确诱因的孤立性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减少为主要特点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中医属“血证”“紫癜”“发斑”“衄血”等范畴。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方面总结重庆市名中医胡陵静教授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诊经验。胡陵静教授认为本病多因气血两燔,热毒内蕴而致,临床上以犀角地黄汤合白虎汤加减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散血,随证加减,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周耀庭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临床上擅治各类型的紫癜病,尤其对于小儿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周教授认为该病可归属于中医的血证发斑,兼具阳斑和阴斑的特点,是由于余毒不尽,阴血不足引起。周教授在治疗时主张解毒透邪,滋阴凉血,尤其着重清余毒,不能一味补血;对于气血亏虚严重者应补益脾肾,尤其注重益肾填精,善用鹿茸、淫羊藿等药。另外,临证时善用土大黄促进血小板聚集,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小儿常见出血性疾病,王耀光教授认为本病为虚实交杂之证,本虚者脾肾亏虚、阴虚血燥,标实者热毒内蕴、血脉瘀阻,在临床上将其分为急性期、迁延期和慢性期三个阶段,相应地提出祛邪解毒兼止血、补气健脾兼养血、调护脾肾兼活血的治疗法则,尤重视黄芪剂量的应用。并在辨病的基础上强调病证结合,综合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6.
刘松山教授致力于中医药防治血液疾病的研究,对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有丰富临床经验,其治疗采用急治标,缓治本,标本兼顾的思想,认为慢性ITP当从标本两方面入手治疗,治本以热、瘀、虚、湿为辨治要点,治标须在治本的基础上,进行各证型加减化裁,以控制出血风险为要点,自拟经验方治疗本病,形成了较好的治疗特色,可为慢性ITP的中医...  相似文献   

7.
李柳 《中医杂志》2011,52(16):1363-1365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近年已更名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是指病程持续12个月以上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cITP多发于成年人,起病隐袭,除发现血小板减少、自感乏力外,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多表现血小板计数难以维持在正常生理水平、病情反复和易于复发等特点。cITP部分病例表现为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rITP)。  相似文献   

8.
益气摄血法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多从气血相关的理论进行论治,气不摄血证是ITP临床常见的证型,补气摄血法是常用的治法。与西医相比,中医补气摄血的思路更好的抓住了止血这一关键矛盾,将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达到标本兼治而副作用小的治疗目的。对ITP的研究,应探索与ITP证候具有特异性的关联性指标,尤其慢性ITP,临床多表现为气不摄血证,应从中医气血相关理论,结合现代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深入探索ITP气血相关的物质基础以及气不摄血证的形成过程,验证益气摄血治疗ITP的临床疗效,阐明益气摄血治疗ITP的疗效机理,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10.
杨文华教授对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病机认识遵循传统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及现代中医血液病的理论成果,分别从风热毒邪、阴虚火旺、脾胃虚弱、脉络瘀阻进行阐述;临证治疗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如标本缓急之治、激素拮抗增效、行气化瘀力缓;同时处方中巧妙使用中医经典方剂,根据虚实辨证总结出经验性方剂凉血解毒汤及益气摄血方,辨证加减;药对应用亦是其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1.
正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的1/3[1]。根据年龄的不同将其分为儿童ITP和成人ITP。儿童ITP常于感染或免疫接种数日或数周内起病,80%在诊断后12个月内血小板计数(PLT)可恢复正常[2]。成人ITP常起病隐匿,且自发完全及持久性缓解者10%[3]。糖皮质激素及静脉丙种球蛋  相似文献   

12.
高萍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和血液系统疾病,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别具特色。高萍熟读经典,擅于总结前人经验,认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热毒为首,宜清热解毒治之;中期养阴清热辅以补脾;久病活血兼补虚对于复发难治的患者使用温阳治疗并酌情配伍专药以及有毒之品,疗效甚好。  相似文献   

13.
介绍江劲波教授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经验。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江教授根据多年临床实践,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为外邪入里、脏腑功能失调、七情内伤等致火热内盛,迫血妄行而发病;或气血亏虚、阴阳亏损而致病。临证辨为火热迫血妄行证、心脾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火旺证、脾肾阳虚失血证,分别以三黄四物汤、八珍汤、二至丸合茜根散、附子理中丸治疗,并随症加减,获得佳效。  相似文献   

14.
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属中医"紫癜病"范畴,其病程分为缓解期与发作期.邓成珊教授认为本病缓解期的病机特点是初起阴血先伤,继而阴损及阳,最终阴阳两虚,发作期则属正气亏虚,外感邪毒,本虚标实.根据本病病情进展程度以补肾健脾、滋阴助阳、调和阴阳、凉血解毒四个主要治法施治,以二至丸和当归补血汤、犀角地黄汤等为基础方加减,用...  相似文献   

15.
肖斌  陈健一 《光明中医》2023,(5):849-852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病情复杂,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大部分患者血小板长期低下,常伴各种出血及乏力等临床症状。ITP中医称为“紫癜”,常以清热凉血、滋阴降火、益气摄血为常法。陈健一教授临床观察发现大部分患者病机复杂,虚实夹杂,常表现为气阴不足、清阳不升、湿热内蕴,以益气升阳化湿法为主,运用东垣清暑益气汤化裁治疗ITP,取得较好疗效,并附验案两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6.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血液系统常见疾病,黄世林教授认为脾虚是本病发生的根本,而湿邪为患是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从脾、湿的角度治疗该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将黄世林教授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经验进行总结,以飧同道。  相似文献   

17.
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梁冰名老中医长期致力于中医药治疗本病,在病因上认为病邪入里化热化火,久蕴不解而成伏邪之毒,损伤脉络而成;在治疗上强调以凉血解毒为主,同时应根据病程长短、邪正盛衰以及是否具有兼夹证而灵活变通,收到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8.
基于跟师期间学到的知识,结合高萍教授发表的论文及其对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探讨,总结高萍教授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治疗经验。高萍教授认为本病的中医病机主要包括热、虚、瘀三大方面。本病的发展是一个由实转虚、由阴虚转阳虚的过程,病久发为脾肾阳虚,而瘀血可见于疾病的始终。治疗时始终注重顾护脾胃,凉血、止血、化瘀贯穿始终,兼顾补肾、养血。高萍教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经验丰富,值得不断进行总结,对临床治疗本病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部分患儿迁延难愈,转化为慢性而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张炜教授从中医辨证角度,认为慢性ITP(CITP)病机虚实夹杂,主要病理因素为"风、火、湿、瘀、虚",以辨虚实标本为则,以疏风散热、清热燥湿、益气养阴、补益肾气为法,活血贯穿始终,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介绍周永明教授运用中医药辨治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经验。周教授辨治ITP有独到见解和丰富经验,认为本病总属本虚标实之证,脾肾亏虚为其发病之本,火伤血络为其致病之标,而瘀血內停贯穿ITP发病的始终。故针对该病的病机,治疗提倡健脾补肾、益气摄血以固本,泻火宁络、凉血止血以治标,兼顾活血化瘀,注重顾护胃气,并附医案1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