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立新  包艳杰 《河北中医》2012,(10):1504-1505
支气管扩张症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临床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及反复咯血,主要由于感染的持续刺激,以及气道阻塞、支气管引流功能损害和防御功能的缺失引起。西医治疗主要应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2008-02—2011-03,我们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三合保肺汤治疗支气管扩张症35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支气管扩张症是指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因慢性炎症损害管壁,以致支气管扩张变形的一种病症。该病以慢性咳嗽、咳吐脓痰和间断反复咯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其发病率仅次于肺结核。现代西医学除采用控制感染和  相似文献   

3.
4.
杨岚  冯毅 《光明中医》2016,(23):3414-3416
支气管扩张症是呼吸科常见的慢性疾病,因其病情迁延反复,难以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冯毅主任医师业医25载,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扩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认为支气管扩张的病机当以肺气阴两虚为本,痰热壅盛为标。治疗上当分急性加重期和慢性迁延期,急性加重期应以清肺、化痰为要,加强抗感染,充分清除气道分泌物;慢性迁延期当补虚健脾,提高患者免疫力,兼以活血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扩张症合并咯血的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支气管扩张症合并咯血住院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按照肝火犯肺、肺热壅盛、气虚不摄、阴虚肺热、瘀血阻滞5个证型进行辨证论治,比较2组疗效、平均住院时间、止血时间及治疗前后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3.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75%(P<0.01);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CRP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CRP水平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扩张症合并小量、中等量咯血,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和止血时间,减轻炎性反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许建中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建中教授认为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病机制以痰、热、瘀、虚为主,治疗时应坚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标本兼治、治病必求于本、积极吸收现代中西医结合新成果的原则,要积极发扬中医药整体观和辨证治疗的特点,发挥中医药治疗支气管扩张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扩张症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舒怀 《中医研究》2011,24(9):23-24
支气管扩张症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以慢性咳嗽、咯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为主要特征。该病迁延缠绵,且易反复发作,难以根治。2008年8月—2010年10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扩张症38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扩张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以下简称支扩)是慢性气道损伤引起支气管管壁肌肉和弹力支撑组织破坏所导致的一支或多支支气管不可逆性扩张。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或反复咯血,易于反复发作急性感染,严重者后期可发展至呼吸衰竭,支扩局部动脉破裂大咯血或严重感染皆可导致死亡。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扩显示了一定的优越性。笔者结合近年来在支扩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上的新进展,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扩的一些新思路供探讨。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扩张症的中医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扩张为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在祖国医学中属“咯血”范畴。近10年来,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此病33例,疗效满意,现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33例中,男18例,女15例,年轻最大76岁,最小24岁,平均54岁;出血分级参照《中医内科急症咯血诊疗规范》分级,轻度:日咯血量<100ml;中度:日咯血量在100~500ml;重度:日咯血>500ml。本组中轻度出血者19例,中度出血者3例,重度大咯血者1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按门诊单号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给予两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并在此基础之上,给予治疗组患者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6.0%,治疗组有效率为9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PO2增加程度对比,治疗组增加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PCO2降低程度对比,治疗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可明显提高支气管扩张临床疗效,安全、实效。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扩张症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多种病因均可导致支扩的反生,在临床工作中应提高对支扩病因的认知,并且对一些特殊病因导致的支扩选择针对性治疗可极大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对支扩稳定期的重视程度,稳定期患者存在的病原微生物定植及气流受限问题不容忽视,故应将支扩纳入慢性呼吸道疾病进行综合、系统的管理;中医治疗支扩的优势在于根据病人体质的强弱、病证的寒热等进行辨证治疗,改变以往一味清热解毒排脓的治法,采用补脾、清肺、化痰、清肝等方法治疗缓解期支扩,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进而减少频繁急性加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2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①加强体位引流;②抗生素治疗;③止咳化痰;④咯血。治疗组27例风热犯肺型(败酱草、鲜芦根各30g,金银花20g,黄芩、前胡各12g,连翘、枇杷叶、陈皮、茯苓、制半夏、天竺黄、苏叶、白芷、荆芥、防风各10g,薄荷6g,甘草3g)。痰热壅肺型(鲜芦根、生米仁各60g,鱼腥草、败酱草各30g,火麻仁、郁李仁各15g,冬瓜仁、黄芩、天竺黄、陈皮、茯苓、半夏、扁豆炒、白术炒、枳壳各10g,甘草5g)。气阴两虚型(鱼腥草30g,北沙参、蛤壳各15g,麦冬、制黄精、陈皮、茯苓、乌元参、黄芪各10g,桔梗、木蝴蝶各6g,甘草5g)。1剂/d,水煎1000mL,早晚分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血液生化指标、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30%。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疗效显著,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1 专病专方张行辨证属痰郁化热 ,热伤肺络 ,迫血妄行 ,拟定了清热止血方 (桑叶 9g,连翘 9g,黄芩 30 g,地骨皮 30 g,桑白皮 30g,鱼腥草 30 g,杏仁 9g,大贝母 9g等组成 ) ,总有效率10 0 % [1 ] 。方氏以加味独圣散 (白及粉、百合、蛤蚧、三七 ) ,治疗 5 9例 ,肺部体征 (X摄片 )消失 17例 ,大部分消失 2 0例 ,部分消失 14例 ,无消失 8例 ,并发现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C3、C4、E玫瑰花环试验等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0 .0 1) ,症状改善 10 0 % [2 ] 。陆氏以自制秘红丹 (肉桂 3 g,生大黄、代赭石各 6 g) ,治疗 36例 ,总有效率 91.6 % [3 ] 。…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与参麦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胸痹气阴两虚型或伴心血瘀阻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50例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75例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等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75例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等西药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参麦注射液治疗。15天后对胸痹症状、心电图、症状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明显改善胸痹症状,总有效率为93.3%,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改善胸痹症状总有效率为84%,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0%,有显著性差异,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进行性的、局限于肺部以纤维化伴蜂窝状改变为特征的疾病[1],HRCT扫描可见胸膜下、两肺基底部网格状阴影和蜂窝影,肺功能测试示限制性通气和弥散功能障碍。近20余年来其发病率增加,中位生存期为3~5年[2],5年生存率20%~40%。在西医领域,目前治疗IPF仍缺乏有效药物,关于抗肺纤维化新药的多期临床研究仍在进行中。根据的IPF症状通常可将其归属与祖国医学"肺痹"、"肺痿"等范畴,中医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对IPF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功效。  相似文献   

17.
黄褐斑是临床常见色素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高达50%~70%。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的常见病因主要有激素因素,日照、热刺激、化妆品等外界因素刺激,微量元素、遗传因素、精神状态等。其发病机制主要与酪氨酸活性升高、黑素细胞及黑素体生成增多等密切相关。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肝、脾、肾三脏对黄褐斑的发病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病机总属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机失调、肾水亏虚、脾失健运,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或气血瘀滞于头面发为黄褐斑。而肝脏的疏泄功能异常是导致黄褐斑发病的主要原因。对于黄褐斑的治疗,现代医学和中医学各有所长。现代医学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谷胱甘肽、维生素、氢醌、氨甲环酸等药物治疗,以及激光美白治疗等。谷胱甘肽通过与酪氨酸酶中的铜离子结合,从而导致酪氨酸酶失活,抑制黑素细胞增殖和黑素体的合成。维生素主要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黑色素的合成进而淡化色斑。氨甲环酸则是通过抑制纤溶酶系统降低酪氨酸酶活性,抑制黑素细胞合成黑素体而起到治疗目的。激光治疗虽然能去除黄褐斑皮损区的黑素颗粒,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抑制或降低黑素细胞及黑素体增多,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也就存在复发的风险,在治疗后期还要联合脱色素霜局部涂抹治疗,才能降低复发率。中医学将黄褐斑分为肝气郁结、脾虚、肾虚、气滞血瘀等四种证型,并通过辨证论治,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低。针灸、中药外用等治疗黄褐斑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对于黄褐斑的治疗,西医起效较快,但易于反复;中医治疗起效相对较慢,周期较长,但疗效稳定,毒副作用小。因此,应中西医有效结合,各取所长,从而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亚急性甲状腺炎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史,甲状腺肿大、疼痛与压痛,伴全身症状,血沉增快等方面,西医使用非甾体抗炎等药物治疗。中医病因病机归为外感风热、肝郁化火,中医治疗多采用疏风解表、疏肝泻火等进行辨证论治,也可使用内服,外敷相结合,以清热解毒,疏肝泻火,软坚散结为主。  相似文献   

19.
亚急性甲状腺炎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史,甲状腺肿大、疼痛与压痛,伴全身症状,血沉增快等方面,西医使用非甾体抗炎等药物治疗。中医病因病机归为外感风热、肝郁化火,中医治疗多采用疏风解表、疏肝泻火等进行辨证论治,也可使用内服,外敷相结合,以清热解毒,疏肝泻火,软坚散结为主。  相似文献   

20.
女性胃癌40岁前,男女比例1.18:1,40岁后,男女比例3.93:1,青年女性较老年女性发病率高;与雌激素代谢等有关,脾胃虚弱是主要病机,西医以辅助放化疗、姑息化疗、靶向联合化疗及手术切除为主,价格昂贵,副反应严重。中医辨证分型以脾气虚型最多,治疗以健脾益气为主,兼以活血、解毒、化痰等。女性以脾为本,辨清情志痰结等不同致病因素,辨证施治联合放化疗或手术,可起到增效减毒作用,延长生存期,治疗同时需兼顾肾虚,合理组方,标本兼顾。表明女性胃癌除了脾虚证之外,肝胃不和证也占一定比例。对女性胃癌预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目前尚无深入研究,值得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