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对左房内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行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螺内酯组(40例),对照组给予房颤术后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两组均于术前和术后3、6、9、12个月复查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超声心动图(记录左房内径)并记录房颤复发情况。结果经过平均12个月的随访,螺内酯组房颤复发13例,对照组房颤复发1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左房内径均较术前有所减小,但螺内酯组减小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应用螺内酯可以通过缩小左房容积达到延缓左房重构及纤维化的作用,长期应用有减少房颤复发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在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替米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尿蛋白排泄率(UAER)、C反应蛋白(CRP)以及其他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UAER水平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CRP水平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优于替米沙坦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螺内酯、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82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给予螺内酯、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螺内酯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1年内窦性心律维持率、左心房内径变化等情况,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窦性心律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预防左心房内径进一步扩大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给予螺内酯、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马文辉  张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3,(34):4515-4517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和螺内酯,对照组单用替米沙坦。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脏超声、血浆脑钠肽(BNp)及心功能改变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心功能分级、血浆BNP和心脏超声检查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2组心脏超声、血浆BNP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心功能分级在治疗后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可以明显降低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改善心脏功能,替米沙坦和螺内酯对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胡晓  张静  丁志坚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9):2275-2278
目的 探讨血尿酸(SUA)水平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4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9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3个月经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确定有无心房颤动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20例)和未复发组(71例)。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6个月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S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结果 复发组年龄、病程、左心房前后径(LAD)大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SUA、hs-CRP水平高于未复发组,复发组术前WBC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术后1周SUA、hs-CRP水平高于术前,术后6个月SUA、hs-CRP水平低于术后1周(P<0.05)。未复发组术后1周SUA水平高于术前,术后6个月SUA水平低于术前和术后1周(P<0.05);术后1周hs-CRP水平高于术前,术后6个月hs-CRP水平低于术后1周(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D〔OR=1.945,95%CI(1.047,3.612)〕及术前SUA〔OR=1.024,95%CI(1.009,1.038)〕、hs-CRP〔OR=4.762,95%CI(1.359,16.685)〕水平是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前高SUA水平是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降低SUA水平可能会改善心房颤动患者的预后,降低射频消融术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方杰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6):140-141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6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口服胺碘酮和替米沙坦,对照组单用胺碘酮。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年比治疗前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房颤持续时间显著缩短。房颤发作次数降低幅度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左房内径随观察时间的延长而扩大,但观察组左房内径的平均增幅在治疗后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替米沙坦与胺碘酮联合能更有效地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发,两者能更好地抑制心房重构,延缓心房扩大,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水平与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11月我院接诊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20例,均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并检测血清CXCL12水平。统计术后1年疾病复发情况,比较复发患者及未复发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XCL12水平,并分析其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经1年随访发现,120例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36例(30.00%),未复发84例(70.00%);复发组术前及术后1d时血清CXCL12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Pearson分析,血清CXCL12水平与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呈正相关(r=0.824,P <0.05)。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后血清CXCL12水平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术后复发呈正相关,可通过其水平变化情况评估患者术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用替米沙坦与螺内酯相联合对病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老干科于2012年-2016年期间收治确诊为糖尿病肾病早期阶段患者80例为本次研究资料主要数据来源,其中40例单纯应用替米沙坦药物治疗患者设为对照组,另4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除替米沙坦外联合螺内酯设为观察组。对比不同方案治疗后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临床指标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患者以相关疗效标准进行判断,对照组有10例患者判定无效,观察组有1例患者判定无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5.0%、97.5%,组间数据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有意义,P0.05;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以及C反应蛋白的相关指标,提示相对于治疗前两组患者两项指标数据均有改善趋势,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有意义,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选择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方案治疗,对于病情干预改善方面效果突出,同时通过更好地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以达到提高患者治疗后身体舒适度的作用,保障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以及微量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人选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组(观察组)和单用替米沙坦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12周后观察微量白蛋白排泄率、CRP以及其他生化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血清钾(K)、血肌酐(Scr)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CRP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可有效地降低其尿微量白蛋白和CRP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在临床较为常见,目前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作为临床的一线治疗。但是即使患者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仍有可能复发,心房颤动的持续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如何更好地降低心房颤动消融后的复发率及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螺内酯联合胺碘酮被认为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控制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的方案,本文对胺碘酮和螺内酯及两者联用对预防心房颤动射频融术后复发的临床相关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在临床较为常见,目前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作为临床的一线治疗。但是即使患者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仍有可能复发,心房颤动的持续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如何更好地降低心房颤动消融后的复发率及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螺内酯联合胺碘酮被认为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控制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的方案,本文对胺碘酮和螺内酯及两者联用对预防心房颤动射频融术后复发的临床相关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2):232-235
目的:观察心率变异性(HRV)、心率减速力(DC)与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RFCA)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纳入12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行RFCA术治疗患者,利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便携式远程心电记录仪监测术后3个月内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并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心房颤动早期复发组与无复发组,分析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内心电图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HRV、DC的变化特点与早期复发的关系。结果:120例患者均完成3个月随访,早期复发54例。心房颤动RFCA术后HRV指标显著降低,两组相比,早期复发组低频功率/高频功率比值(L/H)下降更显著,早期无复发组DC下降更显著。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早期复发与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无相关性(P>0.05),早期复发与高频功率(HF)、L/H及DC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RFCA术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L/H显著下降可能与心房颤动早期复发有关,DC显著降低可能与消融术后早期窦律的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高血压病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pd)及心房颤动发生率的影响,探讨其预防心心房颤动动的疗效。方法:将107例高血压病伴阵发性心心房颤动动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52例)及对照组(55例)。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最大P波时限(Pmax)、Pd均较治疗前下降,但替米沙坦组比对照组的Pmax、Pd下降的更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替米沙坦能够降低高血压病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P波离散度,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苏启英   《中国医学工程》2012,(4):132-133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预防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80例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观察组给予常规剂量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两组随访时间均为1年,比较治疗后第3、6、9、12个月窦性心律的维持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1年门诊治疗及随访,第3个月,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6、9、12个月,两组间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维持窦性心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在治疗老年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方面,可以更有效的减少心房颤动的复发、维持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胺碘酮不同用药浓度在房颤三维射频消融术后短期的有效性。方法:选择62例行三维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每组31例。,高浓度组以胺碘酮12 mg/m L,0.5 mg/min匀速静脉给药,低浓度组以胺碘酮1.2 mg/m L,0.5 mg/min匀速静脉给药,对比不同用药浓度的静脉炎发生率及术后短期预防心房颤动复发的疗效。结果:高浓度给药方式具有更高的静脉炎发生率,但两组对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后72 h内房颤复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用药浓度胺碘酮对三维射频消融术后72 h心房颤动复发预防均有效,低浓度能够减少静脉炎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140例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应用胺碘酮+替米沙坦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房颤转复情况及心率、血压值。结果两组治疗24h和3d后房颤转复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5d和7d后的房颤转复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心率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具有很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螺内酯联用胺碘酮在阵发性房颤(Af)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及对左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非瓣膜性阵发性房颤患者100例,药物或电复律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胺碘酮,观察组在服胺碘酮的基础上给予螺内酯,观察复律前及第12个月左心房功能变化和房颤复发情况。结果:随访1年后,对照组心房颤动复发21例(42%),观察组复发9例(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律后12个月超声心动图测得LAD、LAEDV、LAESV较前减少(P〈0.05),而对照组LAD、LAEDV、LAESV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螺内酯联用胺碘酮在非瓣膜性阵发性房颤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较单用胺碘酮有效,而且能改善左房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微量白蛋白尿、脑钠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使用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使用替米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及血浆脑钠肽水平分别为(134.4±29.8) mg/d、(285.8±76.9)ng/L,明显低于治疗前(245.8±53.5)mg/d、(587.4±89.6)ng/L和对照组(189.4±32.6)mg/d、(369.7±80.4)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早期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延缓肾小球纤维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利伐沙班抗凝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后患者采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80例非瓣膜性持续性或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组则应用利伐沙班治疗,比较2组术后凝血、抗凝功能的变化。结果 2组术前血红蛋白、血小板、尿素氮、谷丙转氨酶、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Hb下降2例,PLT下降1例,房颤复发5例;对照组ALT上高2例,PLT下降3例,房颤复发7例,2组检测指标异常发生率及房颤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仅为2.5%,低于对照组的15.0%,2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采用利伐沙班作抗凝治疗,可降低栓塞所致出血事件发生率,提高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邱丽珍 《中国热带医学》2007,7(6):941-941,945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利尿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例口服替米沙坦40mg,1次/d,双氢克尿噻20mg,3次/d,螺内酯20mg,3次/d;对照组20例口服依那普利10mg,2次/d,倍他乐克25mg,2次/d,双氢克尿噻20mg,1次/d,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后1个星期、半个月、1个月、2个月,测血压、电解质、肾功能、血糖、血脂。结果观察组在短时间内血压降致正常,血压正常后双氢克尿噻和螺内酯减量为20mg,1次/d维持,血压仍控制在理想范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利尿药对控制顽固性高血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