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活血散对颈动脉硬化患者斑块的影响及生化指标变化。方法将70例颈动脉硬化斑块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益气活血散,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8周,于服药前、后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脂、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的水平,用彩色多普勒检测服药前后颈动脉IMT及斑块积分。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LDL、ET均明显下降,NO及HDL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其中对照组优于治疗组(P0.05);2组IMT、斑块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益气活血散能有效降低颈动脉硬化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缩小斑块体积从而防治颈动脉硬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血府逐瘀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笔者于2005年4月-2008年3月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同期应用洛伐他汀治疗作为对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法对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症状体征及心电图缺血性改变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11月-2023年3月郑州市中医院收治的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法进行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8周后的心电图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颈动脉彩超结果、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情况及血脂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8周后心电图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77.50%,31/40)(P <0.05);观察组治疗8周后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75.00%,30/40)(P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2组神疲、乏力、气短、脉络瘀血、疼痛评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阻力指数(RI)、博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流速(SPV)、T波倒置导联数、T波低平导联数、ST段下移导联数、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采集5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50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所有1 000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观察有无斑块形成,并探讨其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有380例(76.0%)患者检出颈总动脉内中膜(IMT)增厚伴斑块形成,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斑块与卒中部位存在同侧相关性,患者中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斑块与卒中部位存在同侧相关性;对照组中有55例(11.0%)发现颈总动脉内中膜(IMT)增厚伴斑块形成;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可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40例均来自我院住院的缺血性中风患者,男26例,女14例;年龄40~70岁,平均62.7岁;伴发高血压病24例、冠心病16例;既往病史糖尿病8例、脑梗死3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4例;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8块.诊断均符合文献[1]标准,并经CT或MRI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女,67岁。初诊:2015年3月21日。主诉:头晕伴头部沉紧5个月,加重1个月。病史: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1个月前因体力活动而加剧,诉视物转动,头部如物包裹感,平素急躁易怒。为求中医诊疗,特就诊于山东省中医院针灸门诊。查体:患者体型偏胖,精神可,触诊双侧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益气活血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至2018年国内外发表的关于益气活血法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运用RevMan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个RCT,干预措施治疗组为具有益气活血功效的相关汤药,对照组均为常规西药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西药对照组相比,益气活血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比数比(OR)合并值达3. 47,95%CI[1. 91,6. 31];在改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方面,益气活血干预组较对照组效果更显著,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 07,95%CI (-0. 09,-0. 05),P 0. 00001];对于颈动脉硬化斑块积分,益气活血干预组也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 0. 0001)。结论:益气活血法在促进斑块的稳定及消退方面或者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方面具有颇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联合疏血通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许昌市立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84例脑梗死伴CAS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径(CAD)、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面积水平,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AD水平高于对照组,而IMT和斑块面积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 %,高于对照组的76.1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消化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 %,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皮疹,1例患者出血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联合疏血通治疗脑梗死伴CAS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降低CAS斑块面积,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旨在了解小檗碱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清炎症因子的作用。将120例AI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小檗碱组(n=60)和常规组(n=60)。常规组按照最新AIS诊治指南给予常规治疗,小檗碱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小檗碱片(300 mg/次,每日3次)。测定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浓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标[包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面积(total plaque area,TPA)、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不稳定性斑块数目]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第1天,2组患者炎症因子浓度,NIHSS(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评分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标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且炎症因子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第14天较第1天,2组患者炎症因子浓度及NIHSS评分显著下降(P0.05)。第14天,小檗碱组较常规组炎症因子浓度及NIHSS评分下降明显(P0.05)。第90天较第1天,2组患者TPA及不稳定性斑块数目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MT有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90天,小檗碱组较常规组TPA及不稳定性斑块数目减少明显(P0.05),mRS(modified rankin scale)评分显著偏低且短期预后良好率显著偏高(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该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檗碱可显著降低AIS患者急性期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AIS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缺血性卒中病人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芪麻化浊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7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芪麻化浊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0天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和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 0.05),且研究组患者血清TNF-α和CRP水平较对照组患者下降更为显著(P 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面积(Total Plaque Area,TPA)和不稳定斑块数目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0.05),但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虽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研究组患者的TPA和不稳定斑块数目较对照组患者降低更为显著(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助芪麻化浊汤可明显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和短期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可导致许多重要器官尤其是心、脑、肾等器官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严重疾病。颈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好发部位之一,且动脉粥样硬化在青少年即可有发生。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及早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采取治疗,可减缓甚至逆转其发生和发展,从而减少对器官和功能的损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心脑血管的关系及治疗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导致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即易损性。近来的研究表明,益气活血法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脂质代谢、抗氧化作用、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性反应、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干预AS易损斑块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50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服辛伐他汀及阿司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最大面积,比较治疗6个月内两组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颈动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薄及斑块面积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10.3%,对照组为35.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显著减轻或稳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卒中再发,改善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事件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其病变的出现与主动脉粥样硬化大约同时进行,而往往早于冠状动脉,是预测冠心病的独立因素。研究表明心血管危险因素导致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超声检测到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脉造影所示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明显相关。自2006年1月-2008年7月,通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和有关指标的测定,探讨IMT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纤维蛋白原(FIB)、血尿酸(UA)及脉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治疗6个月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颈动脉斑块大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总积分变化情况,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及斑块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斑块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有效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确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冠心病患者57例,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2组均给予常规冠心病治疗,如降压、抗血小板、扩血管药物等;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口服,均连用24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及心血管事件。结果 2组治疗后血脂水平、IMT、斑块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10 mg与20 mg阿托伐他汀口服均对冠心病患者有调节血脂、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作用,但以20 mg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血塞通软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软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肠溶阿匹林、辛伐他汀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塞通软胶囊,两组均治疗6个月为1个疗程,随访1年.结果 两组治疗后软斑性质、数目、体秘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治疗组在软斑消退、软斑转为硬斑、软斑数目、软斑体积等方面优于对照组(t=3.525,P<0.01).治疗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和再住院情况优于对照组(t=3.678,P<0.01).结论 血塞通软胶囊可有效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中的应用及对改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干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肇庆市端州区人民医院接诊的冠心病患者90例,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5例。观察组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斑块面积的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的血脂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血脂水平均优于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对照组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少于对照组,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选择瑞舒伐他汀并将之合理用于冠心病临床治疗中,利于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指标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西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一种动脉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学基础.查阅近10年中西医治疗CAS的相关文献,对CAS的中西医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展开系统整理与分析.现代医学认为其病理机制主要有炎症反应、血管内皮损伤、脂质浸润、氧化应激等,主要使用降脂稳斑、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药物治疗或介入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肾中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2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61例,对照组口服舒降之和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口服补肾汤,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颈动脉平均斑块数量、颈动脉管腔直径、平均斑块面积以及颈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SPV)、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明显降低(P<0.01),血流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平均斑块数量、平均斑块面积以及SPV、EDV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肾中药可调节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提高颈动脉血流量,抑制颈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