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运动疗法加针刺治疗脑出血偏瘫的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2014年我院脑出血偏瘫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与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用运动疗法加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营养神经和改善血液循环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总有效率72.7%。两组疗效对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疗法加针刺治疗脑出血偏瘫对改善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具有显著的疗效,是降低致残率,提高运动能力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中药联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4年3月诊治的失眠症患者8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采用针刺配合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选用西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统计学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临床疗效结果表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联合治疗失眠症临床效果确切显著,同时该疗法患者易接受,依从性好,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低频脉冲电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9月—2018年7月收治的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低频脉冲电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经低频脉冲电治疗后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频脉冲电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操作较为简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针刺、拔罐配合灸法治疗膝关节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0例膝关节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拔罐配合治疗,比较两组膝关节疼痛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膝关节疼痛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8.18%,对照组总有效率87.27%,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拔罐配合灸法治疗膝关节疼痛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温通气血,疏通经络痹阻,有效改善骨性关节炎膝关节疼痛,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进行新Bobath技术与透穴针刺联合治疗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病例纳入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共纳入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开展透穴针刺治疗,观察组开展透穴针刺联合新Bobath技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化Fugl-Meyer量表(FMA)及改良版Ashworth量表(MAS)对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及肢体痉挛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MAS分级总有效率均更高(P<0.05)。两组治疗前NIHSS、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更高,而NIHSS评分更低(P<0.05)。结论: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进行新Bobath技术与透穴针刺联合治疗效果确切,对肢体痉挛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效果理想,还可有效增强运动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针灸推拿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河源德康医院收治的72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灸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生活质量及...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采用单纯针刺治疗的患者35例与实行针刺配合吞咽训练的患者35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吞咽能力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吞咽训练能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疗效,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有43例。对照组中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中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针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同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76.74%),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较优,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常活动生活能力评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常活动生活能力评分明显较优,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活动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针药联合方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中风同时伴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加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针刺加中药联合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NHISS评分、MAS、FMA、MBI评分的变化,分析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AS、FMA、MBI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针药联合治疗缺血性中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1年9月~2014年9月入住我院并确诊为脑梗死偏瘫的74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早期康复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病情的改善状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病情均有所改善,但是根据具体结果 ,观察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疗效显著,对于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恢复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等都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中药与现代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本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40)给予现代康复治疗,观察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日常活动能力以及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结合中药与现代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可有效降低其肌张力,改善肢体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康复治疗及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例。两组均进行脑卒中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进行电针和康复治疗及护理。治疗前后两组均进行Barthel指数(BI)和Fugl-Meyer运动量表(FMMS)的评价。结果:治疗30天后治疗组BI评分和FMM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高频电针和康复治疗及护理的介入有利于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针灸联合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在脑梗死后偏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在宿迁市中医院康复科接受治疗的126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126例患者分为两组,各6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针灸联合早期肢体康复训练,两组均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Barthel指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分、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前,两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分、NI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降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经颅磁治疗联合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12月西安航天医院收治脑卒中康复期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方式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脑卒中对症治疗期间配合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经颅磁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肢体运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药配合头针对中风偏瘫康复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2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西药及中成药治疗,而观察组使用中药配合头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得分为(66.02±3.59)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为(68.59±13.75)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58±3.67)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合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的效果较好,能够发挥协同作用,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使受损的神经纤维再生,从而达到病情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中药雾化治疗干眼症的疗效。方法收集100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一般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针刺配合中药雾化进行治疗,在两组患者治疗完成后比较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有一定疗效,但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0%)明显无法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相比,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好,所有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干眼症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使用针刺配合中药雾化治疗的方法效果更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在临床治疗干眼症患者的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用任脉隔姜灸配合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5月东莞市万江医院收治的7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传统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行任脉隔姜灸配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视觉模拟(VAS)评分、COX痛经症状量表评分(CMSS),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阿司匹林联合奥扎格雷钠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将2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方案,对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的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为6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2300,P=0.0354)。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2周、3个月时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例转氨酶轻度升高。结论:奥扎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单用阿司匹林常规治疗疗效好,并且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与分析中医药结合康复、针灸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或后遗症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或后遗症期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药结合康复、针灸综合疗法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58/60),与对照组80.00%(48/60)相比,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结合康复、针灸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或后遗症期的效果十分显著,且能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肢体运动功能,并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方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疗效。方法 80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行针刺并配合耳穴方法,对照组行单一针刺方法。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功能评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0.0%,观察组为92.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方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