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了解看守所在押人员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有效提升在押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对215名在押人员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在押人员SCL-90有1个或多个因子得分3分及以上者占38.0%.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高于国内正常成人常模,心理韧性得分显著低于国内青年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押人员心理韧性各因子与心理健康问题呈显著负相关(p<0.01);心理韧性与SCL-90总均分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坚韧、应对压力、控制感、适应性进入回归方程,且可解释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总均分方差的63.4%.结论 在押人员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韧性各因子水平都显著低于对照的常模群体,且心理韧性中的坚韧、应对压力、控制感、适应性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提高在押人员心理弹性是维护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农民工、城市居民、农村居民的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现状及差异,分析心理韧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心理韧性量表和简要症状量表,通过多水平分层空间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18~45岁1 135名农民工、1 145名农村居民和1 249名城市居民,使用电脑语音辅助问自答卷技术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农民工、农村居民、城市居民心理韧性总得分分别为(3.48±0.65)、(3.43±0.65)、(3.39±0.63)分,农民工心理韧性水平高于城市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5.655,P = 0.004)。农民工、农村居民、城市居民简要症状量表得分分别为(1.96±0.61)、(1.99±0.57)、(2.05±0.58)分,城市居民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农民工和农村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8.036,P<0.001)。心理韧性各维度和心理健康状况各维度之间均具有相关性(r为-0.132~-0.062,P值均小于0.001)。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控制其他因素后,心理韧性中的情感韧性对心理健康各维度均有正向预测作用(P<0.001)。结论 心理韧性可以预测心理健康状况,农民工的心理韧性和心理健康水平都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应对方式在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以期能够促进心理韧性发挥积极效果,为预防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实施自杀行为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抽取山东省1170名大学生,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一般健康问卷(CHQ-20)进行现场调查。结果:①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检出率为12.70%(149名);②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心理韧性、积极应对的分数均比无自杀意念的大学生低(P<0.05),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的分数均比无自杀意念的大学生高(P<0.01);③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心理韧性、积极应对分数与心理健康分数均为负相关(P<0.01),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分数为正相关(P<0.01);④PC和NC在心理韧性对心理健康的作用中都发挥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占总效应值的62.15%。结论 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应对方式在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间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校国防生心理韧性和幸福感的特点与关系。方法采用问卷法对390名国防生进行调查。结果国防生心理韧性的平均分为(3.74±0.43),所有因子的总均分均高于普通大学生;幸福感总分平均为(76.15±11.08)。不同年级国防生心理韧性总分和情绪稳定、朋友支持、家人支持等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5,P〈0.01)。城镇出生的国防生幸福感得分为(77.68±11.69),农村为(75.24±1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P〈0.05);不同年级国防生幸福感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5,P〈0.01)。国防生心理韧性的所有因子均与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自我接纳、情绪稳定、家人支持等因子是预测国防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结论高校国防生心理韧性和幸福感的总体水平较好,不同年级和城乡出生地国防生的幸福感存在差异,心理韧性可以有效预测国防生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留守儿童心理安全感与心理韧性现状及其关系,为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采用心理安全感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对遵义地区两所中学的267名留守儿童和644名非留守儿童进行测评。结果 留守儿童在心理安全感各维度以及心理韧性的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家庭支持、人际协助等因子水平较非留守儿童差(P值均<0.05),留守男童在目标专注和积极认知因子上心理韧性水平较留守女童差(P值均<0.05);留守儿童心理韧性与其心理安全感呈显著正相关(r=0.123~0.397,P值均<0.05);心理韧性的个人力和支持力对其心理安全感各维度均具有显著效应,Beta值(绝对值)在0.121~0.440之间,解释因变量变异在21.5%~23.5%之间。 结论 遵义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安全感及心理韧性水平有待提高。提升留守儿童心理韧性水平,能有效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安全感现状。  相似文献   

6.
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史太平  何朝阳  陈冉  罗艳丰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9):1638-1639,1642
目的:探讨在校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和心理症状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在校医学研究生进行心理症状现况调查,调查方式采用自评填写问卷。结果:医学研究生心理症状阳性率达34.16%。心理症状因子主要表现为人际敏感、抑郁、偏执等,阳性项目数、恐怖、精神偏性因子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5)。感觉学习吃力、家庭人均经济收入低、家庭不和睦、失恋次数多的学生易出现心理症状。结论:学业、就业压力和心理素质等社会心理因素是影响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加强对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156名高校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 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总分的均值略大于3分;积极应对得分高于消极应对得分(P〈0.01)。积极应对与幸福体验、人际和谐、积极乐学、勇于挑战4个心理健康维度及心理健康总分呈正相关(P〈0.01);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各个维度及心理健康总分呈负相关(P〈0.01)。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对心理健康的预测分别为0.326和-0.451(P〈0.05)。结论 研究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处于中等水平,研究生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频率高于消极应对方式。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都与心理健康存在密切的联系,并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洪灾3个月后灾区儿童心理韧性和创伤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修订版儿童事件影响量表(CRIES)、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自编洪灾创伤暴露程度问卷对690名洪灾区儿童进行调查,用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家里受灾组在CRIES量表侵入、高唤醒因子的得分高于家里未受灾组;感受到生命威胁组在CRIES 3个因子的得分均高于未感受到生命威胁组;2心理韧性高分组在CRIES量表回避、高唤醒的因子得分低于心理韧性低分组;3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受到生命危险、目睹死亡正向预测PTSD倾向,心理韧性量表中的情绪控制因子得分负向预测PTSD倾向,积极认知因子得分正向预测PTSD倾向。结论家里受灾、感受到生命威胁、目睹死亡是重要的洪灾创伤暴露指标;心理韧性尤其是情绪控制能力是儿童重要的复原特征,但心理韧性中的积极认知不利于其心理复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大学生精神信仰和心理韧性现状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及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1 553名大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大学生实用信仰得分最高为(12.69±1.99)分,超自然信仰得分最低为(5.22±1.19)分;西南地区大学生精神信仰总分为(28.48±3.25)分,高于东部学生的(28.10±3.28)分(P<0.05);少数民族大学生精神信仰总分为(28.86±3.39)分、超自然信仰得分为(5.58±1.41)分、社会信仰得分为(10.85±1.64)分,均明显高于汉族学生(P<0.001);大一学生精神信仰总分为(28.57±3.20)分,明显高于其他年级(P<0.01);西南地区大学生心理韧性总分为(17.99±2.24)分,明显高于东部学生的(17.52±2.33)分(P<0.001);女生心理韧性总分为(18.04±2.24)分,明显高于男生的(17.47±2.31)分(P<0.001);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韧性总分为(18.23±2.36)分,明显高于汉族学生的(17.62±2.24)分(P<0.001);大一学生心理韧性总分为(17.96±2.27)分,明显高于其他年级(P<0.01)。社会信仰与心理韧性各维度均呈明显正相关(P<0.01);超自然信仰、实用信仰与心理韧性各维度相关程度各不相同。超自然信仰对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有明显的负向预测作用(P<0.05);而社会信仰对心理韧性各维度均有明显正向预测作用(P<0.001)。结论 大学生科学的信仰观有待提高,大学生精神信仰对心理韧性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心理控制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控制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控制感量表及2个心理健康自评量表对2751名正常成年人群进行测试。结果相比与心理内控倾向者,心理倾向于外在控制的人正性情感少,负性情感多,精神症状多,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结论不同的心理控制感倾向对心理健康水平会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邹蕴  宛红娥  何丽娜  刘菲  刘萍 《职业与健康》2018,(23):3238-3241
目的调查了解乳腺癌患者药物依从性现状及与心理韧性的关系。方法抽取新疆地区4所三甲医院乳腺外科21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药物依从性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进行调查,使用回归法分析心理韧性对药物依从性的影响。结果212例乳腺癌患者中,药物依从性高、中及低的患者分别是60(28.30%)、124(58.49%)和28例(13.21%)。有心理干预史患者药物依从性得分显著高于无心理干预史患者(t=5.957,P<0.01)。单独居住患者药物依从性得分显著低于与亲人同住患者(t=5.446,P<0.01)。病程≤1年患者药物依从性得分显著高于病程2~3和>3年患者(P<0.01)。家庭关系融洽患者药物依从性得分显著高于家庭关系一般及隔阂多患者(P<0.01)。心理韧性进入乳腺癌患者药物依从性得分的回归方程(β=0.232,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药物依从性水平有待提高,心理干预史、居住状态、家庭关系及病程可能影响药物依从性水平提升,心理韧性与药物依从性具有一定的预测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心理韧性的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381名乳腺癌患者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心理韧性量表(RS-14)、多元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自尊量表(SE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生活定向测验修订版(LOT-R)、健康相关坚韧性量表(HRHS)和个人掌控感量表(MSC)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乳腺癌患者自我效能感、个人掌控感、自尊、乐观倾向、社会支持、坚韧性人格总均分分别为(2.68±0.46)、(15.23±3.98)、(21.35±3.40)、(17.45±3.23)、(73.50±7.89)、(103.73±9.00)分;乳腺癌患者心理韧性总均分为(76.82±10.90)分, 项目均分为(5.49±0.78)分, 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且不同居住地、职业状况、费用支付形式、疾病接触情况的乳腺癌患者心理韧性总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 心理韧性与自我效能感、个人掌控感、自尊、乐观、社会支持、健康坚韧性均呈正相关(r=0.105~0.608, 均P<0.01);回归分析显示, 疾病接触情况、费用支付形式、乐观倾向、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和个人掌控感为乳腺癌患者心理韧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乳腺癌患者心理韧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疾病接触情况、费用支付形式、乐观、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和个人掌控感可能有助于心理韧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心理韧性素质可使青少年能够更好地克服逆境与挫折,追求积极的自我实现。心理韧性的培养与提升关键在于加强个体内在积极心理素质,而良好的外界支持系统包括创设良好家庭环境、营造积极学校文化氛围以及构建完善立体社会支持体系等也有助于心理韧性的培养。本文从以上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青少年的心理韧性素质,认为心理韧性素质教育是学校心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贯穿于教育的始终。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惧怕否定心理与心理健康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志萍  薛新力 《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2):1496-1497
惧怕否定心理是指对他人评价担忧,为别人的否定评价感到苦恼,以及预期自己会遭到他人的否定评价[1].研究显示,福建省部分普通高校学生存在惧怕否定心理的比例为39.0%[2],且会对他们的社会支持产生影响.但惧否定心理对他们的整体心理健康影响研究较少.为此,于2004年9-12月对福建省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探讨急诊科护士心理疲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采取相应措施缓解急诊科护士的心理疲劳感,减轻其心理压力,维持其身心健康,以稳定急诊护理队伍及提高抢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被忽视经历与疏离感的关系及心理韧性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整群取样,从绵阳、南充、遵义、贵阳四个地区抽取859名中学生,采用儿童被忽视量表(Child Neglect Scale,CNS)、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Adolescent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Scale,HKRA)、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Adolescent Students'Alienation Scale,ASAS)进行调查。结果除了躯体忽视与环境疏离感不存在显著相关外,被忽视经历与疏离感各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情绪控制和人际协助在被忽视经历与人际疏离感、社会疏离感之间具有调节作用,但解释力有限。结论心理韧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被忽视经历对疏离感的影响,但作用模型具有复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目前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问题,提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行为干预的重要性和应对策略。方法收集与研究生心理健康有关的素材进行分析。结果部分研究生在心理上的确存在缺陷,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增多。结论研究生心理行为干预、应对策略为研究生的心理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大学生手机成瘾、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关系及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心理韧性量表(RS-14)对安徽省某高校578名大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手机成瘾与抑郁、焦虑、压力均呈正向相关关系(r=0.411、0.451、0.455,P<0.01);手机成瘾与心理韧性呈负向相关关系(r=-0.126,P<0.01);心理韧性与抑郁、焦虑、压力均呈负向相关关系(r=-0.387、-0.334、-0.299,P<0.01)。心理韧性在手机成瘾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8)。结论大学生心理韧性在手机成瘾与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通过加强大学生心理韧性训练,可缓解手机成瘾对其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慧  黄琦岚  李震 《职业与健康》2020,(17):2411-2414+2421
目的了解中医院校研究生手机依赖状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拟一般情况问卷、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和一般健康状况量表(GHQ-20)于2020年4月对山西省某中医院校在读硕士研究生手机依赖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手机依赖倾向的研究生429名,占总人数的54.5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失控性、戒断性、低效性及手机依赖总分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级的研究生在逃避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家庭关系在失控性、戒断性、逃避行为、低效性、手机依赖总分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机依赖组研究生在心理健康总分及抑郁、焦虑因子上较非依赖组的得分更高,在自我肯定因子上得分更低(P<0.05);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其3个因子均有统计学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自我肯定、焦虑2个因子对手机依赖的得分有影响,自我肯定与手机依赖得分呈负相关(β=-1.45),焦虑与手机依赖得分呈正相关(β=1.54)。结论中医院校研究生手机依赖占比较高,手机依赖的研究生可能存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认初产妇心理韧性现状,探讨初产妇心理韧性的人群异性。方法利用一般情况问卷和ER89(自我复原量表)对三所医院的246名初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产妇心理韧性现状尚可,不同年龄组、月收入组间初产妇心理韧性得分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而在不同教育程度和不同家庭类型间心理韧性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和P值分别为3.47/0.043、5.16/0.000)。结论初产妇教育要考虑初产妇心理韧性调的差异性,加强对低学历和主干家庭初产妇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