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海洋化工企业接触有毒有害作业人员心电图异常情况。方法对某化工企业2013年职业健康查体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接触有毒有害作业人员心电图异常率15.64%;男性心电图异常率高于女性(男性17.27%,女性12.09%,χ2=14.8 7 0,P〈0.01);随着年龄和接害工龄的延长心电图异常率也随之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9.19 1,P〈0.01;χ2=4 2.07 5,P〈0.01)。结论在特殊职业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对心血管系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引起各种心电图异常改变。企业应加强对接触有毒有害作业人员职业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个人防护和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的创新与改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某化工企业接触有毒有害作业场所高血压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某化工企业2013年职业健康查体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接触有毒有害作业职工的高血压患病率为8.03%。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10.20%,女性3.28%,χ2=47.45,P0.000 1)。接害工龄≥5年,随着接害工龄的延长,高血压患病率也逐步升高;接害工龄≤4年,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接害工龄5年~组和10年~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P0.05)。在不同的有害因素中,以电焊烟尘(电焊工)的高血压患病率最高,化学因素的高血压患病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P0.005)。结论在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场所中,性别、接害工龄、有害因素的种类均为高血压患病率的相关因素,且以电焊烟尘的影响程度最大。提示在从事有毒有害因素的职业活动中,尽量减少接触有害因素的种类和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浓度苯系物对作业工人外周血象的影响,为职业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市房山区34家苯系物相关企业接触苯系物作业工人333名为接害组、同时选取392名未接触过苯系物的人员为对照组,检测车间苯系物浓度和观察对象的血常规,对WBC、RBC、PLT计数和Hb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车间空气中苯系物浓度均低于国家标准;接触苯系物组WBC、RBC、Hb和PLT异常率为4.50%、3.00%、5.41%、2.70%,对照组分别为0.77%、0.51%、2.04%、0.26%,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40、6.87、5.89、7.93,均P0.05)。接触苯系物人员随接害工龄的增加,WBC、RBC和Hb异常率也随之升高,其中WBC和Hb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52、8.34,均P0.05);女性接触苯系物工人WBC、RBC、Hb和PLT异常率均高于男性,其中H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0,P0.05)。结论接触低浓度苯系物的工人也会出现一定的毒性的反应,应加强用人单位健康监护管理,做好必要防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甲基乙酰胺职业接触时间的不同对肝损害的程度是否存在差异。方法现场检测确定二甲基乙酰胺浓度,根据职业接触人群在职期间的健康监护数据,用SPSS 20.0软件包,分别计算参检者的肝脏指数,并采用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ANOVA)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二甲基乙酰胺职业接触会引起肝脏损害。不同性别接害员工肝功能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88,P0.01);不同接害年限工人的肝脏损伤程度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43,P0.01)。结论二甲基乙酰胺对职业接触人群的肝损害程度在不同接害时间下存在差异,随着接害时长的累积或可产生耐受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苯对作业工人身体健康的影响,提出预防苯职业危害的有关建议。方法选取2017年在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行职业健康检查的1 693例苯作业在岗职工为研究对象,设为接苯组;另选同年1 679例单纯接触噪声的在岗职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职工的血常规(WBC、N、P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脏B超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接苯组WBC、N、ALT异常率及肝脏B超结果异常率(以脂肪肝为主)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职工WBC、N异常率高于男性职工,ALT及肝脏B超异常率明显低于男性职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LT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接害工龄的增加,WBC、N下降率有减低的趋势,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工龄组间ALT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对作业工人的造血系统及肝脏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为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在平时的生产活动中应加强对职业危害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6.
了解粉尘、高温、噪声混合环境下作业对作业人员心电图的影响。对马钢一钢轧厂混合接触粉尘、高温、噪声的284名工人2013年8月职业健康检查中12导联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以该厂同期不接触这些有害因素工人为对照。结果显示,混合组作业人员心电图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组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类型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组心电图异常与接害工龄的关系密切,接害工龄≤10a和31a的心电图异常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电图异常与工龄无关。提示,心电图异常率与接害工龄的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电焊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状况,为更好地制定职业健康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江门市职业病防治所体检中心的职业健康监护与监测信息系统中收集2020年472例电焊作业工人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472例电焊作业工人作为接触组,根据性别及年龄1∶1配对,选择472例办公室人员(无接触有毒有害作业)作为对照组,通过职业健康检查比较两组人员的健康状况。结果 472例电焊作业工人均未检出疑似职业病病例;接触组人群肺通气功能减退率(29.7%)高于对照组(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61,P<0.05);接触组人群心电图异常率(15.3%)高于对照组(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9,P<0.05);接触组人群眼晶状体混浊率(10.8%)高于对照组(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27,P<0.05);接触组人群眼晶状体混浊部位以后囊为主,形态以点状为主。结论 江门市电焊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关注电焊作业对电焊作业工人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影响的同时,...  相似文献   

8.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3 470名粉尘作业人员的胸片和肺功能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可疑尘肺、肺间质改变、肺功能异常检出率均随接尘工龄的增长而增加(χ2=8.793,P=0.004;χ2=176.609,P=0.000;χ2=50.538,P=0.000);肺间质改变、可疑尘肺粉尘作业人员肺结核检出率高于无尘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39,P=0.000;χ2=6.021,P=0.014)。提示应重视粉尘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及时发现职业禁忌证及可疑职业病,要积极防控肺结核在粉尘作业人群中的蔓延。  相似文献   

9.
孙建滨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754-2755
目的研究电焊烟尘对作业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以电焊作业者132名为观察组,100名不接触电焊作业和其他有害因素的劳动者100名为对照组,对2组进行健康检查,主要对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工作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的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低于国家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的情况下,观察组与对照组有心血管症状者发生率分别为13.95%和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分别为34.09%和14.0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心电图改变以窦性心律不齐为主。工龄10a以上的心电图异常率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5,P0.01)。观察组内10a工龄与≥10a工龄的心电图异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P0.05)。结论电焊烟尘作业者的心电图异常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铝厂近年来接氟、接尘、接噪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状况,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键控制点和重点监护人群,为管理部门制订职业健康监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重庆市某铝业公司2011—2015年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电解铝厂作业工人共计2 287人,其中临床健康检查异常率为47.84%,职业健康检查异常率为11.59%。主要职业性有害因素为氟及其无机化合物、粉尘和噪声。不同年份的氟和粉尘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趋势卡方检验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健康检查异常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B超、血压、血常规、心电图和转氨酶异常。B超和肝功能的检出率在不同接害工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趋势卡方检验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B超和肝功能异常检出率随着接害工龄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接氟职工心电图异常率和接噪职工肝功能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该企业存在较严重的职业危害并对工人健康产生了一定影响,企业应加强个体防护和职业健康监护,以保护工人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南京市职业接触噪声对作业工人听力损伤、心血管系统损伤的特点,更好地预防噪声对机体的损害。方法收集2017年南京市噪声作业工人健康检查资料,包括一般情况、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内外科常规、胸部X线片、纯音听力检查等。结果本共收集研究对象共37 667人,高频听阈损失异常者2 697人(7.16%),33 896名(89.99%)接噪工人分布于制造业中;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接触噪声工作人员较多,分别为13 567人(36.02%)和12 679人(33.66%);私有经济类型的企业中接噪人数较多,12 787人(33.95%)。男性听阈损失检出率(χ~2=115.11,P0.01);高血压检出率(χ~2=225.10,P0.01);血常规异常检出率(χ~2=223.55,P0.01);尿常规异常检出率(χ~2=1 888.20,P0.01)肝功能异常检出率(χ~2=668.95,P0.01);心电图异常检出率(χ~2=74.98,P0.01)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频听阈损失检出率(χ~2=934.18,P0.01)、高血压检出率(χ~2=2 019.10,P0.01)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高频听阈损失检出率(χ~2=102.95,P0.01)及高血压检出率(χ~2=828.05,P0.01)随接噪工龄增长而增加。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中工人各体检指标异常检出率均较高。结论噪声对作业工人健康影响较大,除了特异性听力损失方面,还有包括非特异性心血管、代谢等多方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噪声作业企业及劳动者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噪声接触人员的健康情况,为企业噪声作业人员的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巴彦淖尔市2015年度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所有噪声作业人员共696人(男608人,女88人)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噪声作业人员血压异常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P0.0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1),与接噪工龄有关(P0.05);血常规和尿常规异常与年龄无关(均P0.05),但女性异常率均高于男性(均P0.01)。在各工龄组间血压、血尿常规和纯音测听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功能异常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纯音听力检测异常率均随着年龄、工龄增长而增加,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1)。结论噪声作业人员血压、纯音测听异常值出现的频次最高。血压、纯音听力异常值受年龄、工龄及性别因素影响,血常规、尿常规异常与性别、工龄因素有关联。对噪声作业人员必须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做好职业防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上海市嘉定区某镇有毒有害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现况,为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该镇所有的有毒有害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情况,并分析其在各类企业中的差异情况。
  结果  全覆盖调查有毒有害143家企业,涉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共3大类72种,劳动者12 178人,职业病危害因素接害率为24.72%(3 010/12 178)。143家有毒有害企业涉及行业6类,以金属制品业为主,占20.28%。不同行业劳动者接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文体、工美、娱乐用品制造业接害率最高;不同经济类型劳动者接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国有企业劳动者接害率最高;不同职业病风险等级企业劳动者接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风险“较重”的企业劳动者接害率最高。接触物理因素人数最多,又以接触噪声为主;企业申报率、负责人培训率、劳动者培训率、职业卫生检测率、职业卫生健康监护率均随着企业规模的减小而下降(P < 0.05)。
  结论  嘉定区某镇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广泛,小、微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较差,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建议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增强小微型企业和劳动者的职业病防范意识,保障劳动者权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天津市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疑似职业病的发病特征,为制定该市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17年有毒有害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和疑似职业病病例资料,对发病工龄及年龄、企业性质以及行业分布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天津市2017年通过有毒有害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共报告天津市疑似职业病病例215例,主要为疑似噪声聋,其次为疑似苯中毒,接触不同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工人疑似职业病的检出率有显著差异(χ~2=81.06,P0.01);病例所属经济类型和企业规模主要为小型私有经济企业,所属行业主要为金属制品业,其经济类型(χ~2=19 240.00,P0.01)、企业规模(χ~2=3 883.00,P0.01)以及行业(χ~2=52 050.00,P0.01)的构成比均存在显著差异。疑似苯中毒的平均发病年龄最小,为39.53岁,疑似噪声聋的平均发病工龄最短,为12.32年,不同经济类型(χ~2=11.42,46.89,P0.01)、企业规模(χ~2=9.9,58.81,P0.01)以及行业(χ~2=59.01,106.68,P0.01)的疑似噪声聋平均发病年龄和发病工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天津市疑似职业病的发病特征提示本市的职业病危害构成正在发生变化,职业性噪声聋可能会成为未来本市职业病的防控重点,应尽早采取应对措施,加强小型私有制企业的职业病防控,同时应对金属制品业等重点行业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保护职业人群健康。  相似文献   

15.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21,47(5):427-428
了解某纯碱生产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状况。对该企业436名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工人进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表明,常规检查项目异常率较高的依次为B超、血糖血脂、血压,分别为53.9%、38.8%、29.4%;听力异常率为41.3%;吸烟率、饮酒率较高,分别为55.7%、27.3%。接触粉尘、化学毒物危害工人相关指标异常率均低于噪声(χ~2=249.8,P0.01、χ~2=304.4,P0.01)。提示,该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工人听力损伤、一般健康影响比较严重。需加强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6.
汽车加油站行业从业人群职业性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任迎娣  李海生 《职业与健康》2007,23(22):2039-2040
目的了解汽车加油站行业职业人群的职业危害程度、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职业接触人群健康状况。方法按照《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要求,选择11家汽车加油站的140名接触有害作业的工人为接害组,90名不接触有害作业的工人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职业性体检,比对后进行分析。结果接害组神经衰弱综合征的检出率为10.00%,对照组为1.11%;血液检查2组白细胞低于正常值的检出率分别为8.57%和1.11%;尿常规检查2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5.00%和1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项接害组异常检出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汽车加油站行业存在的职业病有害因素汽油对从业人员的健康有一定的损害作用,需提高职工的职业病防范意识,加强职业病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盐城市某纺织企业接触噪声环境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预防职业禁忌证及职业病,为保护劳动者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盐城市某纺织企业623名噪声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并对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23名工人中,男女性别比0.35∶1,平均年龄(42.05±6.68)岁,接触噪声平均工龄为(8.63±5.95)a。体检结果异常491人,异常检出率78.81%;血压异常129人,异常检出率20.71%,与性别、年龄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22,χ~2=17.83,P0.01),男性血压异常率高于女性、年龄越大血压异常率越高,与接触噪声的工龄无关;心电图异常67人,异常检出率10.75%,与年龄、工龄有统计学意义(χ~2=85.614,χ~2=36.208,P0.01),与性别无关;听力损伤210人,异常检出率为33.71%,与年龄、工龄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953,χ~2=86.474,P0.01),年龄越大、工龄越长听力损伤越严重,与性别无关。结论长期在噪声环境下作业,可引起血压、心电图、听力、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异常,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应多措并举,采取防护措施,以减少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汽车制造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接触有害因素工人的健康状况。方法对某汽车制造企业进行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并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检测,对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的在岗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该企业现场环境噪声的检测合格率为53.3%,接触噪声作业人员共721人,听力异常检出率37.2%,噪声作业人员听力受损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噪声作业人员(P0.05),且噪声作业人员听力异常检出率随着工龄的延长而增加(P0.05);现场环境粉尘检测合格率87.5%,181名粉尘作业工人胸片检查未检出疑似尘肺病改变,肺功能异常检出率6.1%,与非粉尘作业工人肺功能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物检测合格率为100%,31名苯作业工人血常规检查未发现白细胞、血小板或中性细胞数降低。结论该企业目前最主要和最严重的职业危害因素是噪声,且噪声作业人员听力受损严重,应加强对噪声危害的控制和噪声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某铁合金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发现职业禁忌证或可疑职业病患者,加强有害作业人员健康监护。方法按照GBZ188规定,对在岗期间1180名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180名职工中各项指标未见异常843名,正常率71.44%;该次健康检查未发现疑似职业病者,发现职业禁忌证29人。检出异常人数337名,异常率28.56%。男女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职工异常率高于女职工。各年龄段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年龄增加异常率有上升趋势;到60岁以上异常率达76.92%。不同接害因素异常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功能、尿常规、血糖、血压的异常检出率排在各种异常检出率的前4位。结论提示该企业对接害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不容忽视;慢性病对职工健康的危害,应引起该企业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锰暴露对人体血液及造血系统、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并分析尿锰作为机体损害效应标志物的意义。 方法 对广西靖西县12家涉锰企业职工体检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性别、接害工龄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相关指标的差异,分析尿锰与各系统损害效应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本次调查共包含933例涉锰作业工人。男性收缩压、舒张压的异常检出率高于女性(χ2=15.26、8.63,P < 0.01);女性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及尿锰含量异常率高于男性(χ2=7.58、5.49、22.79,P < 0.05或0.01);女性神经症状检出率是男性的12倍(χ2=27.15,P < 0.01)。男性血小板含量异常检出率随接害工龄增加而增加(r=0.32,P < 0.05);男女两性尿锰异常检出率与接害工龄均不相关(男:r=-0.24,P=0.60;女:r=0.20,P=0.80)。尿锰含量与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小板均无统计学关联,不同尿锰组间神经症状检出率亦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提示锰暴露后对神经系统损害及铁代谢的影响在男女两性间可能存在差异,长期锰暴露对男性血小板计数产生影响,尿锰并不能反映体内锰的蓄积,且不能作为机体损害的效应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