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孕症女性患者的心理状况、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现状,为改善不孕症女性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湖北省新华医院妇产科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75例不孕症女性和75例正常对照女性,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尊量表(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生活质量等量表等进行评定,比较两组女性患者的心理状况、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结果:不孕症组的焦虑、抑郁、羞愧感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自尊得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等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躯体角色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心理功能、精力、社会功能、工作学习等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不孕症女性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焦虑、抑郁、羞愧感和较低的自尊感,社会支持程度和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在不孕症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对女性患者的心理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孕症女性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情况。方法择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生殖助孕中心收治的150例不孕不育症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对其焦虑、抑郁、社会支持、羞辱、自尊以及生活质量进行分析。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心理得分较高,社会支持度各项得分较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分数得分均较低。结论不孕症女性内心存在焦虑、抑郁、自卑以及羞辱心理。上述负性情绪会严重影响其自身生活品质,降低社会支持。对于这种情况,医护人员应当全面重视不孕症者心理健康情况,在对其开展临床治疗过程中,应使用合理干预方式改善其心理状态,以促进疾病转归,提升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心理状况及积极的心理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2015~2016年唐山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健康中心收治的80例不孕症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不孕症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受试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价;自行设计羞辱感问卷和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对两组受试者的羞辱感和自尊感进行评价。80例不孕症患者均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治疗期间,根据心理干预方法分为A组(40例)、B组(40例)。A组患者给予认知干预、潜意识疗法、情感支持、行为疗法,B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及措施,比较A组、B组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以及心理干预对患者SAS、SDS、羞辱感、SES评分的影响。结果不孕症组患者的SAS、SDS及羞辱感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E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躯体健康、躯体角色、情绪角色、心理功能、精力、社会功能、工作学习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心理干预后SAS、SDS、羞辱感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及B组干预后,SES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及B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症患者普遍存在明显的消极心理状况,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适当的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不孕症患者的负面情绪,并为提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带来积极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女性不孕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生育生活质量问卷和女性不孕症患者羞辱感量表对大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76例女性不孕症患者进行调查,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76例女性不孕症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61.58±13.74)分,其中核心模块总分为(61.03±15.93)分,治疗模块总分为(62.90±13.28)分。6个维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治疗环境、社会关系、伴侣关系、情感维度、精神/躯体、治疗耐受性。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与丈夫关系、生育压力、确诊不孕症时间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羞辱感得分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职业、文化程度、与丈夫关系、生育压力、确诊不孕症的时间等因素影响女性不孕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共同解释了总变异的31.2%。结论女性不孕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不同程度损害,且影响因素复杂,应联合家属加强对患者生理和心理双方面的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系统性心理护理对消化道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采取焦虑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以及生活质量测定量表检测63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实施系统性心理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变.结果 63例患者经系统性心理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患者总体生活质量以及各维度得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P<0.01).结论 系统性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或缓解消化道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有利于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临终关怀应用于晚期化疗患者中对其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4例住院化疗的老年晚期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临终关怀;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和焦虑及自尊心理状态,问卷调查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自尊心理得分均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分低于对照组,自尊心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改善、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终关怀有利于改善老年晚期肿瘤化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其自尊心,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针对性的团体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尊、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5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团体心理干预,在心理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自尊量表(SES)、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进行评分并做比较。结果两组共完成148例,干预组患者的自尊、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总分和两个维度主观支持分及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在接受2个月的团体心理干预后,较干预前有了显著的提高(P0.01)。并与对照组相比,各项得分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即SES、GSES、主观支持得分比较(P0.05),客观支持分、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和社会支持总分比较(P0.01)。结论在疾病康复治疗中,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专业、系统的团体心理干预,可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尊、自我效能感,改善他们的社会支持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骨肉瘤患者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c方法将120例骨肉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焦虑、抑郁、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干预俎的技术水平、健康教育、服务态度、心理支持、综合满意度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干预组的SAS、SDS得分与对照组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岳,干预组的SAS、SDS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前,于预组的生活质量各维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维度指标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骨肉瘤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满意度,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正在接受IVF-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病耻感、生活质量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2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辅助生殖中心接受IVF-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588例,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女性不孕症患者耻辱感(病耻感)量表(ISS)及生育生活质量问卷(Ferti Qol)进行调查,使用SPSS 17. 0软件分析其病耻感、生活质量及相关性。结果 588例不孕症患者的病耻感总分为(62. 59±21. 58)分,生活质量总分为(63. 64±13. 72)分。不同宗教信仰、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职业、保险类型、家庭人均月收入、不孕年限、不孕病因是否确诊、不孕症治疗史、既往IVF-ET周期数、不孕类型对IVF-ET治疗期不孕症患者的病耻感或生活质量有影响(P0. 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病耻感总分和各维度得分与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成负相关(P0. 05)。结论处于IVF-ET治疗期的不孕症患者的病耻感会影响其生活质量,医护人员应加强对IVF-ET治疗阶段不孕症患者的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与分析新疆宫颈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会心理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自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50例新疆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来我院体检的150例健康成年妇女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Zung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EPQ-人格测试量表、社会支持量表(SSRS).结果 观察组焦虑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56、5.90,均P<0.05);观察组HAMA量表及HAMD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8、5.54,均P<0.05);观察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惧、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3~7.56,均P<0.05).观察组精神质(P)维度、内-外向(E)维度、神经质(N)维度、掩饰(L)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6~8.12,均P<0.05).新疆地区宫颈癌患者焦虑、抑郁得分与人格中各维度均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363~0.466,均P<0.05).新疆地区宫颈癌患者焦虑、抑郁得分与社会支持水平中各维度均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r=-0.526~-0.287,均P<0.05).结论 新疆宫颈癌患者的心理健康较健康成年女性差,存在诸多因素对其心理状态造成影响,临床医生需要针对此类状态给予积极的缓解,促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兰州市城乡男性工人酒依赖者与适量饮酒者生活质量及焦虑状况,为制定相关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酒精依赖性疾患识别测验(AUDIT)、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成人用)(GQOL-74)调查兰州市城乡男性工人的饮酒状况,并对酒依赖者的生活质量及焦虑状况与适量饮酒者进行比较。结果调查人群中酒依赖检出率为7.5%,工人检出率为5.9%,农民工检出率高达9.1%。从生活质量4个维度来看,酒依赖者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均低于适量饮酒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各因子来看,酒依赖者和适量饮酒者在经济状况、睡眠与精力、躯体不适感、性功能、精神紧张度、负性情感、认知功能、自尊、社会支持、人际交往能力、工作与学习、婚姻与家庭及生活质量总体评价因子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酒依赖者干预前后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酒依赖者干预前后除住房、社区服务、生活环境、正性情感和业余娱乐生活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因子及生活质量总体评价因子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焦虑状况方面,酒依赖者和适量饮酒者SAS得分[分别为(35.96±10.68)、(30.36±9.27)分]与普通人SAS常模得分[(27.78±0.46)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相互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酒依赖者干预前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州市城乡男性工人酒依赖者生活质量差于适量饮酒者,同时其焦虑问题更为突出;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酒依赖者生活质量及焦虑状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女性患者自我效能感与生育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为不孕症患者的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1月~10月就诊于东部战区总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200例IVF-ET女性患者,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不孕症自我效能感量表(ISE)及生育生活质量量表(Ferti Qo L)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21.0和AMOS21.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190份。焦虑抑郁、自我效能感及生育生活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焦虑抑郁水平与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与生育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5)。焦虑抑郁作为中介变量,使自我效能感对生育生活质量的预测效应从0.65降低为0.26.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分析结果为焦虑抑郁作为中介变量使自我效能感对生育生活质量的影响从0.49降低为0.20。结论焦虑抑郁是自我效能感与生育生活质量的中介变量,降低IVF-ET女性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水平,改善患者生育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鼻咽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78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予以肿瘤内科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观察6周.于心理干预前及干预2、4和6周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于心理干预前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定生活质量.结果 心理干预6周末,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下降(P <0.05或P<0.01),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则均无显著变化(P>0.05).干预6周末,研究组GQOLI-74总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维度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则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鼻咽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广州市不同性别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方法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3年3—5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包括一般人口社会学特征、HIV感染相关因素、抑郁状况、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状况、HIV相关羞辱和歧视感等。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调查对象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调查409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调查对象中男性占69.9%(286/409),女性占30.1%(123/409);平均年龄为(36.26±8.82)岁。男性调查对象抑郁平均得分为(16.13±10.97)分,抑郁发生率为49.0%(140/286);女性调查对象抑郁平均得分为(16.15±12.71)分,抑郁发生率为46.3%(57/12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得分(OR=0.232)、HIV相关羞辱和歧视感得分(OR=3.082)和性别与社会支持的交互作用(OR=0.663)是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相比较于获得较高社会支持的男性感染者,获得较高社会支持的女性感染者其发生抑郁的风险更低(OR=0.663)。基于性别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对于男性感染者来说,较高的HIV相关羞辱和歧视感得分(OR=3.102)会增加抑郁的风险,而较高的自我效能得分(OR=0.176)可降低抑郁的风险。对于女性感染者而言,较高的HIV相关羞辱和歧视感得分(OR=4.309)会显著增加抑郁的风险,而有外出打工经历(OR=0.363)和较高的社会支持(OR=0.333)则降低抑郁的风险。结论广州市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状况较为严重。除了HIV相关羞辱和歧视感外,影响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状况的因素具有性别差异,男性感染者主要受到自我效能的影响,女性感染者主要受到社会支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患者心理社会因素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2016年宝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并接受治疗的28例AIDS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简表(WHOQOL-HIV-BREF)、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分析AIDS患者心理社会因素与生存质量的关系。结果 28例AIDS患者生存质量评分(63.57±12.71)分,社会支持评分(30.14±2.88)分,焦虑评分(66.14±5.99)分,抑郁评分(70.75±5.49)分;AIDS患者生存质量总分女性低于男性,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收入、服药时间与生存质量总分无相关性(均P0.05);患者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与生存质量总分均呈正相关,且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支持总分与心理领域得分均呈正相关(rs=0.388~0.696,P0.05);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与生存质量量表各领域得分及总分均呈负相关(rs=-0.629~-0.416,P0.05)。结论 28例AIDS患者生存质量总体水平较低,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减轻AIDS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增强社会支持,不断提高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对不孕患者抑郁、焦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方法,按照随机数法将120例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和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和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干预2个月后评价2组患者的抑郁、焦虑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无抑郁(26.67%)、轻度抑郁(41.67%)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无焦虑(30.0%)、轻度焦虑(45.0%)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干预组患者的生理功能(90.25±10.04)、生理职能(85.42±17.91)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自身干预前得分及对照组得分(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不孕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的社交恐惧水平.方法:对淮阴工学院36名大学生进行了8次系列团体辅导,在辅导前后利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和自尊量表(SES)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前测和后测,并对两组的得分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团体辅导前实验组与控制组成员在社会支持评定、社会回避及苦恼、抑郁自评和自尊得分等方面显著性高于控制组(P<0.01),实验组在实验前后在社会回避及苦恼、自尊量表上的得分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组和控制组被调查者在社会支持评定、生活事件总应激、社会回避及苦恼、抑郁自评、焦虑自评和自尊等量表上的得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团体辅导可以有效改善大学生的社交恐惧状况,有利于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级心理护理在膀胱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的85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分级心理护理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护理,分级心理护理组根据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总分分为3级,分别进行3级、2级及1级术前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HAD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QOL)、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用SPSS17.0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HA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分级心理护理组正常或轻度焦虑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度焦虑抑郁及严重焦虑抑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HAD总分、焦虑得分、抑郁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分级心理护理组HAD总分、焦虑得分、抑郁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分级心理护理组躯体功能、物质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级心理护理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级心理护理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级心理护理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级心理护理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心理状态和干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心理行为进行分析和干预的研究。方法:采用生存质量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干预组90人及对照组50人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分析。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文化程度越高抑郁、焦虑指数越高(P<0.05);对照组术后焦虑、抑郁情绪指数高于心理干预组(P<0.01);心理干预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多存在抑郁、焦虑、恐惧情绪,通过科学、系统、正规的术前心理干预,可帮助患者减少甚至解除手术引起的焦虑、抑郁、恐惧情绪,并对术后心理、性生活、人际关系、社会支持等方面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的调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照调查女性不孕症患者和正常生育女性的心理状况和对家庭的满意度,为心理干预和综合治疗不孕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包含适应度Adaptation、合作度Partnership、成熟度Growth、情感度Affection、亲密度Resolve5项内容,简称APGAR问卷)作为测评工具,对211例女性不孕症患者和200例正常已婚生育女性进行对照测评。结果不孕组女性SAS评分和SDS评分(38.44±6.49、56.31±9.05)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9.35±4.71、39.27±7.32,P0.01);不孕组女性家庭功能良好者(48.34%)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87.00%,P0.01),家庭功能中度障碍和家庭功能严重障碍者(44.55%、7.1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3.00%、0%,P0.01)。家庭收入是引起焦虑和家庭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年龄是引起抑郁的主要因素。结论不孕女性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她们承受着巨大的身体痛苦和心理压力,尤其年轻患者,在承受医疗诊治带来的痛苦的同时,还承受着家庭及社会和工作的压力。建议重视不孕患者的心理变化,采取将心理疏导纳入医学治疗过程的综合性手段进行治疗,使患者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怀,减缓心理压力,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