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VKH)并发脉络膜皱褶患者眼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和光学相关断层成像(OCT)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43例中并发脉络膜皱褶患者12例,所有患者均行FFA检查,2例患者行ICGA检查,4例患者行OCT检查。结果:43例VKH患者中,12例(27.9%)出现脉络膜皱褶。眼底表现为明显视网膜水肿,缺乏明显明暗相间的条纹,FFA中以数目不等细小条状弱荧光为主,有时也表现为粗大弱荧光,多围绕视乳头呈放射样排列。ICGA造影早期表现为条状低荧光或正常荧光,造影晚期为高荧光或低荧光,与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的低荧光条带相对应,但没有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明显。OCT显示脉络膜皱褶累及脉络膜和RPE层,呈波浪样或局部小突起。所有患者治疗后,脉络膜皱褶减少或消失。结论:VKH综合征并发脉络膜皱褶临床并不少见,FFA多表现为围绕视盘放射状弱荧光,治疗后可减少或消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VO-ME)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应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对80例80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行中心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联合+90D前置镜散瞳眼底检查、殴堡超广角眼底照相、OCT、FFA检查,并将OCT与FF...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致黄斑水肿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和视力预后观察。方法:选取收治的视网膜静脉阻塞致黄斑水肿患者65例(65眼)作为研究对象,均行OCT检查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均行患者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和眼底激光光凝治疗,分析不同OCT分类患者的预后。结果:OCT检查准确性为92.31%显著高于FFA检查(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型中心凹厚度为(552.34±29.17)μm和最佳矫正视力水平为(0.86±0.39)log MAR显著高于2型、1型,2型、1型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型视力下降率为0.0%显著高于2型14.29%、3型5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CT诊断RVO致黄斑水肿的准确较高,能够明确病情发展程度,对疾病预后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激素联合Avastin治疗Vogt-小柳-原田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临床病例28例56眼,所有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5例)患者视网膜水肿及黄斑区水肿较轻,给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B组(13例)患者明显视乳头水肿,黄斑区水肿,部分患者伴有泡状视网膜脱离,在大剂量激素治疗的同时早期给予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1.25mg/0.05m l。两组治疗时间一致,随访12-18个月,观察其疗效情况。结果A组激素治疗3天后,患者症状改变不明显;治疗后两周6例患者12只眼(40%)视力≥0.6;治疗后1月14例患者28只眼视力≥0.6;治疗后3个月所有患者视力≥0.8,FFA示视网膜高荧光渗漏消失,OCT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消失。B组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术后第2天,11例患者22只眼(84.6%)眼底视乳头水肿、黄斑区水肿明显减轻;治疗后两周所有患者视力≥0.6;治疗后1月所有患者视力≥0.8,FFA示视网膜高荧光渗漏消失,OCT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消失。结论大剂量激素联合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早期视力提高明显,明显减轻视网膜水肿及黄斑区水肿,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与曲安奈德(TA)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眼科常规检查及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均确诊为黄斑水肿,视力≤0.6,黄斑中心凹厚度(CMT)≥250 μm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评价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患者应用曲安奈德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患者(40只眼)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曲安奈德治疗,对比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有效治疗后,视力经治疗前均有所提高(P0.05);黄斑视网膜平均厚度(258.9±128.8)um明显小于治疗前(744.9±239.8)um;黄斑水肿复发15例(15只眼),复发率为37.5%;发生高眼压者4例(4只眼),发病率为(10%)。其余患者并未出现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曲安奈德治疗视网膜阻塞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但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患者极易复发,建议重复在玻璃体腔内注药。  相似文献   

7.
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黄斑水肿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经检眼镜、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证实的糖尿病、视网膜静脉阻塞等所致的弥漫性或(和)囊样黄斑水肿患者48例48只眼,给予玻璃体内注射40 mg/ml的曲安奈德注射液0.1 ml(4 mg),随访2~6个月,观察视力、眼压、晶状体、眼底情况,OCT检查视网膜厚度改变,FFA观察毛细血管渗漏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OCT显示视网膜厚度有明显下降,FFA显示治疗后荧光素渗漏明显减少,增生性改变减轻,3例患者眼压≥25 mm Hg,局部滴用降眼压药后控制,未见晶状体混浊加重,无感染发生。结论: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可作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静脉阻塞等所致的黄斑水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 TA)注射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的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检眼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证实的由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患者42例42只眼,玻璃体内注射40 g/L的TA 0.1 ml,随访3~6个月,观察视力?眼压?晶状体?炎症反应?眼底情况,OCT观察视网膜厚度改变,FFA观察眼底毛细血管渗漏情况,对视力和视网膜厚度进行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结果:治疗前视力为0.15±0.16,治疗后3个月,平均视力为0.40±0.27,视力提高3行以上者33眼,提高3行以内者5眼,不变者4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视网膜厚度平均值为(745±241)μm,治疗后为(259±129)μ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42例患眼中,3例治疗后出现眼压一过性升高,未行药物或手术治疗,眼压降至正常范围?因3个月后黄斑水肿复发,再次注药者3眼,其中1例并发白内障,行白内障手术?FFA提示渗漏明显减轻?无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和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TA 4 mg可以明显减轻由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并提高患者视力,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缺血型患者黄斑水肿易复发,可以考虑玻璃体腔内重复注药,但其远期疗效和并发症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介绍:局灶性光凝对临床显著性黄斑水肿(CSM E)具有治疗效果,但视力几乎不能提高。经平坦部玻璃体切割(PPV)可使黄斑水肿吸收和视力提高。然而,尚无随机试验证实玻璃体切割对持续性CSM E治疗的作用。方法:研究纳入已进行黄斑部光凝但仍有持续性CSM E的患者,其Snellen视力为6/15~6/60。在基线和治疗后12月,进行扩瞳眼底镜、最佳矫正视力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ETDRS)的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以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检查。排除标准为出现玻璃体后脱离,黄斑牵拉,牵拉性玻璃体后界面综合征或FFA时黄斑缺血。共20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氩激光治疗的时机及疗效。方法:对68例102只眼行白内障手术DR患者,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指导下,早期予以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结果:平均随访1.5年。光凝治疗68例102眼,视力提高两行以上42只眼(41.2%),视力不变48只眼(47.1%),视力下降12只眼(11.8%)。3月后荧光素眼底血管(FFA)检查,新生血管大部分萎缩,视网膜水肿消退,出血部分吸收,视网膜无灌注区消失,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DR的白内障手术后早期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能有效的控制疾病进展,稳定视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amilial exudative vitreoretinopathy,FEVR)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中的特征性表现,并探讨FEVR患者FFA的诊断标准,以提高该类疾病的早期临床诊断率。方法将临床检查确诊为FEVR的患者13例、26只眼纳入研究,经过眼前节及眼底的详细检查,并依据Pendergast制定的FEVR分期标准,对13例26只眼进行FEVR分期,应用海德堡眼底血管造影成像系统进行检查,记录并分析其眼底特征。结果13例26只眼中,1期15只眼,表现为周边视网膜出现无血管区,多位于颞侧,视网膜血管变直、分支增多、异常吻合;2期7只眼,表现为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荧光素渗漏;3期2只眼,表现为周边视网膜浅脱离,脱离范围较局限;4期2只眼,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脱离;5期0只眼。结论FFA是诊断FEVR的特异检查指标,对FEVR的分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指导临床早期诊断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并发黄斑水肿(ME)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特点,为RVO的ME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75例75眼RVO患者行最佳矫正视力检查、裂隙灯、眼底镜检查、眼底彩色照相、FA、OCT检查,了解ME的FA和OCT表现类型及其对应关系,并分析FA和OCT表现类型与视力的关系.结果 75眼RVO患者中共发生ME 56眼,发生率为74.7%,ME的发生率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ME常见FA 3型和OCT2型.FA 1型患者视力最佳,而OCT 4型患者视力最差.FA类型与OCT类型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FA 1型通常表现为OCT 1型,而FA 3型通常表现为OCT 2型,FA 4型与OCT类型无确切对应关系.OCT所测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与logMAR视力呈正相关(R2 =0.322,P=0.001).结论 RVO并发的ME以囊样水肿为主.不同类型的FA和OCT以及OCT所测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与患者视力存在相关性.OCT类型与FA类型有一定对应关系,但OCT显示的囊样水肿不能区分是否缺血,治疗前需要结合FA和OCT对RVO的ME进行更精确的分类.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14,(7):907-908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TA)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46眼DME患者首先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4mg治疗,2周后采用眼底激光对黄斑区行格栅样光凝,治疗后随访6月,观察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眼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黄斑区改变。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视力从术前0.16±0.11增加至术后0.32±0.13,黄斑水肿消退或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8例患者出现短期眼压升高,随访期间未发生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注射TA联合格栅样光凝治疗DME可有效减轻黄斑水肿,提高视力,但远期疗效仍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视神经乳头静脉炎的临床表现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为视神经乳头静脉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3例患者均为单眼发病,视力在0.5以上者23例,占69.70%;眼底视盘边界不清、充血水肿,视网膜静脉怒张迂曲而动脉无明显改变.FFA检查显示视网膜中央静脉迂曲扩张,充盈迟缓,视盘毛细血管扩张,微动脉瘤,视盘毛细血管及视网膜静脉管壁渗漏荧光素,后期视盘及视网膜呈强荧光.结论 视神经乳头静脉炎发病率较低,不易与其他类似疾病相鉴别,FFA对于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所患巨细胞病毒(CMV)性视网膜炎的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表现.方法:对37例确诊为AIDS患者进行临床视力、眼底及FFA检查.结果:10例(20眼,27.0%)未发现异常,27例(41眼,55.4%)合并CMV性视网膜炎,其中单眼发病13例,双眼发病14例.FFA发现最多为视网膜血管炎38眼(92.7%),其次视盘水肿18眼(43.9%)、黄斑水肿11眼(26.8%)、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8眼(19.5%),视网膜萎缩灶7眼(17.1%),视网膜增殖性改变5眼(12.2%)等.结论:FFA对于CMV性视网膜炎所表现的视网膜血管炎、视盘水肿、黄斑水肿、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等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同时在鉴别诊断中亦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对18例18眼黄斑水肿患者,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进行治疗,术后3d、1周、1月检查裸眼及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行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眼底检查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OCT观察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结果:所有患者中,18眼有16眼视力有提高,2眼视力无明显提高,总有效率88.9%,黄斑中心凹厚度在术前为(525.0±70.5)μm,而随访1月后最终黄斑厚度平均为(452.0±62.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视网膜脱离、眼内出血、感染性眼内炎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OCT对黄斑部的观察和定量分析,可看出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黄斑水肿有较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 经散瞳间接眼底镜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检查证实为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患者25例25只眼(其中人工晶体眼3例3只眼),玻璃体腔内注射40 g/L的TA 0.1 mL,待玻璃体腔透明度恢复适合激光光凝时行格栅样光凝治疗,随访3~12个月,观察视力、眼压、晶状体、炎症反应、眼底情况,OCT检查视网膜厚度改变,FFA检查黄斑区毛细血管渗漏情况,如发现毛细血管渗漏情况时行视网膜激光光凝.结果 所有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个别出现眼压升高和假性眼内炎以及复发,尚需进一步观察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结论 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有效方法,并能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动静脉鞘膜切开术 (arteriovenoussheathotomy)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branchretinalveinocclusion ,BRVO)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 1 9例行动静脉鞘膜切开术患者的术中所见 ,术前术后的视力、眼底彩照、眼底荧光造影 (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多焦视网膜电图 (multifocalelectroretinography ,mERG)等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 ,动静脉鞘膜切开后均可见近端视网膜静脉充盈增加。随访期间术前确诊BRVO的患者有 5例 (5 /1 0 )视力提高 ,术前为玻璃体出血的患者术后有8(8/9)例视力提高。眼底彩照、FFA发现视网膜出血明显吸收 ,血管变直 ,但有新的无灌注区出现。OCT显示黄斑水肿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mERG显示黄斑区反应振幅明显高于术前。 1例患者因反复玻璃体出血再行手术。2例患者因视网膜脱离行硅油填充。 2例患者出现黄斑前膜。结论 动静脉鞘膜切开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 ,但仍不是彻底的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利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对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wet-AMD)患者进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前后的图像特征。方法:将2015年1月至6月来我院眼科中心就诊,经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ETDRS)视力表测定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检查前节、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行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OCTA等检查确诊为wet-AMD患者28例(28眼)纳入研究,包括初发或复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患者。经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后,每月随访一次并行BCVA、裂隙灯、眼压、眼底镜、眼底彩色照相、OCT、OCTA检查,随访3-6个月,末次随访时行FFA检查,比较初次及末次随访时OCTA图像特征,并与FFA及OCT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初次随访时28眼FFA均发现新生血管性渗漏,OCT平扫28眼均发现中心凹下或中心凹旁异常高信号团块,13眼伴有视网膜下或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下积液。OCTA扫描结果显示浅层、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均未见明显异常,28眼外层视网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均发现异常血流信号,其中9眼观察到结构清晰的新生血管,5眼在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发现新生血管病灶主干血管异常增粗。抗VEGF治疗后末次随访FFA发现11眼渗漏减轻,17眼渗漏无明显变化;OCT平扫12眼病灶变小,16眼病灶稳定。OCTA扫描15眼异常血流信号面积缩小,13眼病灶稳定。OCTA可清晰显示CNV结构,与FFA、OCT相比更直观,敏感性更高。结论:OCTA无需注射造影剂即可由浅入深地观察视网膜、脉络膜毛细血管,较传统FFA、OCT检查,更清晰直观显示CNV结构,用于wet-AMD诊断及随访观察,无创直观,安全性、实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和分析Vogt-小柳-原田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典型图像特征.方法 对23例(46眼)Vogt-小柳-原田病急性期患者进行OCT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并对所得到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前,23例患者OCT均表现为后极部程度不等的神经上皮脱离,呈“拱桥样”高度隆起,通常被薄的间隔分成几部分,呈囊样或多囊样,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平均厚度为(914.64±391.30) μm.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视网膜下液逐渐吸收,神经上皮脱离范围和高度逐渐恢复正常,最终完全吸收,浆液性视网膜脱离消失,OCT恢复正常,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平均厚度为(160.88±29.49) μ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09,P<O.01).结论 Vogt-小柳-原田病OCT图像的特征性表现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很有帮助,并能够直观地呈现其视网膜组织微细结构的改变,同时为疾病的病情追踪、疗效评价及视力预后判断提供了客观定量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