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胸外心脏按压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心脏胸外按压(Closed Chest CardiacCompression;CCC)术至今历时已有40年的历史.这种技术挽救了千万条生命,是全科医生在临床工作和社区急救中必备的技能.我们完整地认识CCC术和深入研究现代CPR技术对把握未来复苏学的发展具有一定作用.本文以科学文献为依据,对CCC术的历史进程作了概述及分析.  相似文献   

2.
心室停搏、心肌收缩微弱无力、严重心律失常而致有效心排血功能丧失是临床常见的急症,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心脏复苏,即可导致死亡。国内心脏复苏多数是以徒手胸外按压为主要手段,此法虽较简便有效,但弊病较多,体力消耗大,按压不易持久,另外按压深度及频率不易控制,按压效果亦不确切,如用力过猛甚至可造成肋骨骨折,气胸、血胸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袁志敏  宋大捷 《医学综述》1997,3(11):509-511
<正>猝死,尤其是心脏猝死(SCD)乃是临床最危重的急症之一。由于其发病急骤,常常出人意料,且以突发心跳、呼吸停止,意识丧失及大动脉搏动消失为主要特征,因而致死率极高。晚近认为,凡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者均可归属于SCD,且发病距死亡时间越短,则SCD可能性越大。现已证实,发生SCD的直接板机作用主要为室颤,而心脏原发病、心功不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比较机械胸外心脏按压与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急诊科发生心跳骤停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胸外心脏按压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7例(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和观察组29例(机械胸外心脏按压),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后48 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血尿素氮(BUN)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等生化指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的差异。结果复苏后48 h,观察组CK-MB、c Tn I和BUN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AST/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CS和C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机械胸外心脏按压较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可更有效地改善组织灌注,恢复神经功能,优于徒手胸外心脏按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校2014级护生在单人徒手胸外心脏按压考核中的常见错误,探讨对策,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方法:对我校2014级护理专业6个班的学生进行成人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考核,针对考核中出现问题较严重且重要的胸外心脏按压部分,每班随机抽取25名学生,共计150名学生进行操作错误分析并寻找解决对策。结果:考生在胸外心脏按压操作的按压部位、姿势、深度和频率等方面错误率均较高。结论:通过对错误的分析,尝试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面采取措施,共同努力,以提高护生实践能力和教师护理实践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心肺复苏机不间断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05年1月~2010年1月,把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心肺复苏机,出现室颤时均行电除颤治疗。治疗组在行电除颤时不间断心肺复苏机的胸外心脏按压功能。比较两组病人心脏复苏的成功率、住院存活率、脑复苏成功率、超敏CRP、CK、CK-MB、肌钙蛋白I、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结果两组病人心脏复苏成功率、住院天数、出院存活率、超敏CRP、CK、CK-MB、肌钙蛋白I、谷丙转氨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谷草转氨酶P=0.053接近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心肺复苏机不间断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病人的心脏复苏的成功率、住院存活率,降低重要脏器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8.
案例报告 死者 ,男 ,36岁。在乘坐列车时突发人事不省 ,寻找医生未果 ,后由列车工作人员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抢救无效死亡。尸检 :尸表未见损伤 ,解剖后见 ,左侧锁骨中线第 4~ 9肋间肌出血 ,左腋中线第 6、7肋骨骨折 ,胸腔未见出血 ,心包充盈 ,剪开心包 ,见心包内有流动性血液 380ml,右心室壁有处一长 1.8cm的创口 ,创缘不整 ,创腔内有组织间桥 ,贯穿心肌全层 ,腹腔脏器未见明显异常。心脏大体剖检 :重 2 80g,心外膜下有较多的脂肪组织 ,右心室厚 0 .4cm、左心室厚 1.4cm ,各瓣膜未见异常 ,周径为 :三尖瓣 10cm、肺动脉瓣 5 .5…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单纯胸外心脏按压在院前猝死患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院前心搏骤停310例患者中,接受旁观目击者在救护车到达之前即实施胸外心脏按压87例(按压组),未按压223例(未按压组),同期院内猝死32例(对照组),比较3组复苏效果。结果: 按压组复苏成功率和未按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单纯胸外心脏按压对复苏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武星户 《看医生》2004,(3):26-27
为了使心脏骤停病人得救,避免脑死亡,以便在心跳、呼吸恢复后,神志意识也能恢复,就须在心脏停跳后4分钟以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复苏得越早,效果越好。胸外以及按压就是在现场徒手抢救的最好办法。  相似文献   

11.
王源昶教授(1922~1998)是中国现代麻醉医学的奠基人之一,从事临床麻醉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达50年之久(1948.7~1998.10),为创建与发展中国麻醉医学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根据新版《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重新修订新的CPR流程,以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方法根据2005年新版CPR指南中“持续有效不间断地胸外按压”核心要求,在新的CPR流程中制定减少中断按压具体措施,总结50例CPR病人的每一步骤中减少中断胸外按压时间对早期恢复自主循环成功率、24小时心肺复苏成功率和脑复苏成功率等临床效果的影响。结果采用新版CPR流程对初期恢复自主循环、初期复苏成功率和24小时成活率都有明显提高。结论制定减少中断按压时间的抢救措施,对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该将制定减少中断按压时间的措施贯穿临床CPR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再次强调高质量胸外按压的重要性[1].在院前急救的实际工作中,胸外按压操作面临着许多困难,例如在快速转运途中进行胸外按压.而在搬抬和转运的过程中,胸外按压的质量会下降[2].本研究通过复苏模型记录转运途中胸外按压的相关数据并分析,探讨在快速转运途中如何进行胸外按压以及胸外按压的质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突发致命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胸外按压方法的效果。方法:对突发致命性心律失常的50例患者除及时合理用药、电复律、严密监测外,还及时进行胸外按压,分别在心律失常发生后0.5 min、胸外按压1 min后、心律转复后3个时间点(分别标记为A、B、C)采血测动脉血气。结果:与A点比较,B点和C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乳酸(Lac)均明显升高(P<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降低(P<0.01),pH无明显变化(P>0.05);C与B点PaO2、PaCO2、pH和La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中存活47例,遗留有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病死2例。结论:对突发致命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胸外按压效果好,患者存活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胸外心脏按压复苏器的研制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一种操作方便,经济实用的胸外心脏按压复苏器,可长时间持续正确的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从而达到减少胸外心脏按压并发症,提高复苏效果和成功率的目的。方法:根据胸外心脏按压的基本操作要求,研究制作出操作方便,经济实用的电动胸外心脏按压复苏器,使用教学模拟人,对胸外心脏按压复苏器进行按压效果的实验测试,同时和一组人工胸外心脏按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实验测试,胸外心脏按压复苏器按压频率和按压幅度恒定,与对照组比较,按压频率及按压正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我们研制出的电动胸外心脏按压复苏器,结构简捷,操作方便,按压效果确切,完全符合胸外心脏按压技术操作要求,可进入临床试验应用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17.
18.
介绍了在目标教学指导下为手术室护生设计的教学口袋书。它是以小本子的方式,列出了所要学习的内容,体现目标教学在手术室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统一护生在手术室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培养了护生的临床综合能力,提高了带教工作的满意度,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9.
郑中斌 《中外医疗》2014,(15):13-14
目的:分析研究不间断胸外按压在心肺复苏中的疗效观察,以更好地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3年7月该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 A组43例患者在心肺复苏过程中使用不间断胸外按压的方法,B组12例患者给予常规心肺复苏方法,对比观察两组心肺复苏的效果。结果 A组初期恢复自主循环率更高(30.23%),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24 h生存率(23.26%)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胸外按压时间中 A 组(8.44±1.32s)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不间断胸外按压的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陈海莺  邹佩珍  黄顺红 《海南医学》2013,24(24):3736-3738
目的探讨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法在护生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名护生随机分为两组,PBL教学组(30名)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30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 PBL教学组对各项目的自评和他评结果均好于对照组(P〈0.05),PBL教学组的操作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理论考核成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教学运用于护生实习带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