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更年期汗证的主要病机以肾为本、以肝为标,涉及多脏失调、阴阳失衡,饮食结构、社会因素等亦可影响汗液排泄。临床治疗时应注重调和阴阳、协调五脏、调摄情志,兼顾化瘀,使患者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才能预防疾病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1案例患者赵某,女,52岁,四川人。患者已停经2+年,近2+月出现潮热、阵汗、午后尤甚,多次就诊于西医院查甲状腺功能、激素水平、肿瘤标志物等均未见异常。西医按照"更年期综合征"予以对症处理,均未见效果。2017年2月15日初诊,症见潮热、阵汗、午后尤甚,伴心烦、易怒,睡眠差,难以入睡,易醒。饮食、二便调。诊查: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中医辨证:汗症(肝肾不足)。治则:补益肝肾。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5,(9):1644-1645
王平教授从事中医老年病的研究多年,对更年期汗证辨治独具特色。文章在充分研究王平教授门诊病案的基础上,总结其学术经验,论述王平教授对更年期汗证病因病机以及治法特色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汗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明武 《辽宁中医杂志》1996,23(12):538-539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汗的辨证论治颇为重视,关于汗证的条文有140条之多,广泛涉及表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药后汗出等多种病因。本文探析的则是自汗、盗汗、头汗、战汗、手足汗、黄汗、红汗、脱汗、厥汗、狂汗十种特殊汗型的病因病机及证治。  相似文献   

5.
针灸治疗更年期汗证5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常见病,笔者在针灸临床中,观察了用不同针灸方法治疗51例更年期相关的多汗病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围绝经期是女性生命过程中重要的过渡阶段,在此期间阴阳平衡打乱,易出现月经紊乱、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心悸失眠、眩晕耳鸣、腰背酸楚、皮肤蚁行感、情志不宁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中医称之为绝经前后诸症。病理性汗出在诸症中占有重大的比例,且因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故治疗汗证有其必要性。文章阐述了围绝经期汗证的病因病机及调治方法,以期治汗止汗,缓解出汗症状,提高围绝经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汗证是更年期妇女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更年期女性的生活质量。脾肾两虚,痰湿瘀阻络为更年期综合症汗证之基本病机,本病虚实夹杂,治疗上以健脾益肾,活血祛湿通络为基本治法,自拟更年止汗汤加减治疗本病,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更年止汗汤加减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症汗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就诊的58例女性更年期综合症多汗证患者,随机抽取29例为实验组,29例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中药自拟更年止汗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谷维素片10~20mg/次,日3次:维生素C咀嚼片100~200mg/次,日3次:钙尔奇D(碳酸钙D3咀嚼片)600mg/次,日2次治疗,1周为1个疗程,服药3个疗程及停药3周后观察两组汗证状况和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周后,实验组治愈率为68.96%,总有效率为89.65%,对照组治愈率为27.58%,总有效率为68.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3周后,实验组治愈率为62.06%,总有效率为75.86%,对照组治愈率为13.79%,总有效率为41.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周后,症状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症多汗证有更好的疗效,疗效持久,而且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龙牡河车颗粒治疗妇女更年期汗证的疗效。方法:将14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1例采用龙牡河车颗粒治疗,对照组60例用更年安胶囊合谷维素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3%,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龙牡河车颗粒治疗妇女更年期汗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中药对更年期女性汗证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5年6月—2016年9月就诊的女性更年期患者70例,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参照组。通过中医针灸法给予参照组患者治疗,通过中医针灸法联合口服中药给予观察组患者治疗。最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最终疗效进行观察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参照组。同时,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平均起效时间和平均疗程,发现观察组患者这两项指标明显低于参照组,说明观察组的治疗方法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方法。研究结果中各个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女性更年期汗证效果较好,值得应用于临床中。  相似文献   

11.
1 一般资料 更年期汗证患者72例(均为门诊患者)中,男性22例,年龄在55~65岁之间,女性50例,年龄在40~55岁之间;年龄最大65岁,最小40岁;其中右半身汗出者43例,左半身20例,上半身5例,下半身2例,半侧面部2例。同时,均伴有食少、乏力、气短、头晕、失眠、大便溏稀等脾虚血少之证。2 治疗方法 自拟益脾补血汤为基本方:生芪30g,党参20g,白术10g,白芍10g,当归10g,浮小麦30g,防风10g,锻牡蛎30g(先入),桂枝6g,陈皮10g,云苓10g,(生姜3片,大枣12枚自备)。加减:阳虚肢冷者原方减锻牡蛎加熟地,附子、肉桂、干姜。阴虚盗汗咽干者加生地、元参、麦冬、五味子、黄芩。血压偏高加生龙骨、生赭石、牛膝,石决明。失眠加炒枣仁、远志、首乌藤。尿频加桑螵蛸、覆盆子、金樱子。阳痿加菟丝子、淫羊藿、阳起石。月经不调加益母草、赤芍等。水煎2次,每服150ml,每天服3次,每日1剂。服药1个月为1疗程,最长12个疗程,最短2个疗程。 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寒凉等刺激性食物,需精神愉快、劳逸结合。3 治疗结果3.1 疗效标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1994年6月28日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汗出、失眠、心悸、乏  相似文献   

12.
针药结合治疗女性更年期汗证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霍则军 《中国针灸》2004,24(5):319-321
目的:比较不同针刺取穴法及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更年期多汗证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分为针刺加罐组、耳穴组、体针组和针刺加罐配合中药组,观察对以出汗为主的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加罐组和耳穴组疗效优于体针组,针刺加罐组疗程短于耳穴组,针刺加罐法配合中药后能显著提高痊愈率.结论:针刺配合滋阴中药有协同作用,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用五倍二仙汤治疗更年期汗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2例更年期汗证患者按2:1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34例进行对照治疗,治疗组采用自拟五倍二仙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谷维素、维生素C及钙尔奇D片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29/5,对照组总有效率64.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五倍二仙汤治疗更年期汗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汗证     
韩××,男,45岁,干部。一九七七年三月,患“出汗”证,经治一月余,未获效乃邀余诊治。查患者形体肥胖,面色虚浮而淡;舌质正常,苔白滑,口不渴,胃纳尚好,但胸膈间微有满闷感,汗后觉稍舒。自感身重、体乏,二便正常,脉弦缓。汗出定时、定位。每夜一至二时许则大汗出,只限于前胸和后背。愚思常见之汗,不外内伤汗、外感汗、阳虚之自汗、阴虚之盗汗、绝汗、漏汗等。此证皆  相似文献   

15.
汗证     
<正>方药:防风、桂枝、白芍、白术、生姜、大枣各10 g,黄芪、山茱萸、煅龙骨、煅牡蛎各30 g,甘草6 g。加减:心血不足者合归脾汤补血养心;阴虚火旺者合当归六黄汤滋阴降火;邪热郁蒸者合龙胆泻肝汤加减以清肝泄热、化湿和营;气阴两虚者合生脉散益气生津、敛阴止汗;汗多者加浮小麦、麻黄根;寐差者加五味子、远志;心悸者加  相似文献   

16.
颜正华教授是我国首批国医大师,当代著名中医临床学家和中医药教育家。他治验甚众,尤擅长心脑血管和呼吸、消化等系统病证的诊治。笔者跟随颜教授应诊多年,现将其诊疗汗证之经验进行整理分析,希冀为继承、发扬颜教授学术思想提供参考。1辨证颜教授认为,汗证的基本病机包括:热邪郁蒸,津液外泄;阴阳失衡,津液被扰;营卫不和,卫外失司。汗证的辨证要点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更年期妇女汗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当归六黄汤加减对40例更年期妇女的自汗、盗汗进行治疗,每天1剂,治疗1个月后随访观察。结果:40例患者治愈5例,好转3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2.5%。结论: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更年期妇女自汗、盗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李真教授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潜心于内分泌疾病的临床研究多年,尤其对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注重继承与创新,勤求古训而不泥古,善于临证化裁,有较深造诣,近年来更年期女性以汗证为主诉的病人与日俱增,李真教授根据更年期女性体质的特殊时期,活用古方当归六黄汤治疗汗证,已体现出其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病机司属、证治剖析、方药解说、病变机转、验案举例5个方面对《黄帝内经》寝汗进行探析,得出寝汗之病,是因心肾之阳被寒痰冷饮所伤而致,常以夜寐盗汗为其特殊表现,多伴有乏力少气、身重腹痛、胫肿胸痛、手足逆冷、耳聋腰痛、失精纳少、骨痛阴痹等寒水留结、风虚劳气之证.病变日久,积寒累及营血,可现肾积奔豚病、骨痹、骨极病.在治...  相似文献   

20.
检测汗证     
《养生大世界》2010,(4):40-40
汗是人体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的产物,《素问&#183;阴阳别论》指出,“阳加于阴谓之汗”。病理之汗称为汗证,汗证对分析病机、辨别证候、指导治疗、判断预后都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