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比观察缺血性结肠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健康人群差异,评价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缺血性结肠炎临床诊断的价值意义.方法 选取就诊本院的46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为观察组,另取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6名受检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第1、10、20 d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全结肠病变、半结肠病变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作以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第1、10、20 d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偏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结肠病变患者入院第1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7492.12±711.3)μg/L明显高于左半结肠病变患者(5187.8±481.7)μg/L(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可靠方法,指导临床诊疗实践使患者获得早期诊断与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最大限度地降低临床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甄文纪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9):3590-3592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叶县人民医院的60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60例非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待检者均接受D-二聚体水平检测,比较两组不同时期及不同病灶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第1天、治疗7、14 d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全结肠病变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半结左肠病变与右半结肠病变患者,且左半结肠病变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右半结肠病变患者(均P<0.05)。结论缺血性结肠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能反映出病情严重程度,便于评估病灶损害范围,可作为疾病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急性缺血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探讨其在急性缺血性结肠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36例急性缺血性结肠炎(观察组)患者入院第1、7、14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与3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缺血性结肠炎病变范围的关系。结果入院第1天及治疗第7、14天,观察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全结肠病变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病变患者,降结肠及乙状结肠病变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亦显著高于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病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结肠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健康者显著升高,故通过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以早期诊断急性缺血性结肠炎;病变范围广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病变范围小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变化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中稳定期患者43例(COPD组),急性加重期患者46例(AECOPD组),选取同期4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均采集静脉血进行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检测,观察比较三组的观察指标含量及阳性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OPD组、AECOPD组的血浆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增高,且AECOPD组更为显著,而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AECOPD组的血浆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AECOPD组明显高于CO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COPD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病情评估及预后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急性缺血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的变化,评估其在急性缺血性结肠炎早期诊断中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32例急性缺血性结肠炎病人(观察组)人院第1、10、20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缺血性结肠炎病变范围的关系。结果:人院第1天及治疗第10、20天,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全结肠病变病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左半结肠病变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结肠炎病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健康者显著升高,病变范围较广的病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病变范围较少的病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唾液酸联合D-二聚体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150例作为实验组和同期体检健康者1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中唾液酸和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结果验组血浆中的SA和D-二聚体单独检测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SA和D-二聚体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SA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的灵敏度为95.5%,特异性为72.3%,明显高于SA和D-二聚体单独检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唾液酸联合D-二聚体有助于提高急性肺栓塞患者检出率,降低漏诊与误诊的可能,对于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NO)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急性脑梗死发病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0年8月收治的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20例同期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监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浆NO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O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O和D-二聚体是急性脑梗死并发的潜在危险因素,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临床检查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检验对急性白血病的作用。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急性白血病患者103例,纳入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D-二聚体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初治期及复发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复发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疾病初治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缓解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水平可以直接反映患者机体凝血功能及纤溶功能,可认为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川崎病(KD)患儿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和急性时相蛋白(CRP)的动态变化,研究血浆Fib、D-二聚体和CRP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CAL)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按要求完成完整复查的43例川崎病患儿进行定期血浆Fib、D-二聚体和CRP水平的检测,选择同期同年龄段笔者所在医院门诊体检的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项目及方法同KD组,分析两组儿童血浆Fib、D-二聚体和CRP水平是否存在差别;根据二维彩色超声心动图将43例KD患儿分为有冠状动脉损伤组(CAL组)12例和无冠状动脉损伤组(NCAL组)31例,分析其Fib、D-二聚体和CRP水平是否存在差异。结果:KD组患儿的血浆Fib水平、D-二聚体及CRP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AL组患儿的血浆Fib、D-二聚体及CRP水平均高于NCAL组(P0.05);Fib、D-二聚体水平与CRP呈正相关(r=1.231,0.876,P0.05)。结论:Fib及D-二聚体与KD血管损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Fib和D-二聚体水平同时升高反映了KD患儿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倾向,对冠状动脉损伤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DIC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24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30例健康体检结果正常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对象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FDP阳性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患者的、FDP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DIC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30-35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B型尿钠肽水平及动脉血气指标PaO_2在临床急性肺栓塞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肺动脉CTA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28例,依据PaO_2水平分为PaO_260 mm Hg肺栓塞组和PaO_2≤60 mm Hg肺栓塞组,另选择本院同期健康体检的30例为健康对照组。测定各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B型尿钠肽水平及动脉血气指标PaO_2结果。结果肺栓塞组的血浆D-二聚体、B型尿钠肽两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6.42%,健康对照组特异度为80.00%;肺栓塞组中,PaO_2≤60 mm Hg组血浆D-二聚体、BNP水平均明显高于PaO_260 mm Hg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肺栓塞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BN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BNP、血气分析联合应用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1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组)、50例无缺血性脑卒中的单纯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B组)、50例健康体检者(C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其中IMT测定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D-二聚体测定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结果:①3组个体的颈动脉IMT、血浆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颈动脉IMT、血浆D-二聚体显著高于B组(P<0.05),B组患者的颈动脉IMT、血浆D-二聚体显著高于C组(P<0.05).②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的颈动脉IMT与血浆D-二聚体呈正相关(r=0.732,P<0.05).结论: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加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逐渐升高,D-二聚体可以作为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检测,探讨其在急性胰腺炎病程演变中的作用,从而为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抗纤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检测。结果:急性胰腺炎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较对照组有所增高(P<0.05),急性重症胰腺炎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急性胰腺炎的病程演变密切相关,血浆D-二聚体含量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的辅助诊断、预后监测及疗效追踪的一项有用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意义。方法:选取恶性肿瘤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肺癌、胃癌和肝癌的增高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高的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临床分期低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5.
研究参丹参注射液对缺血性肠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选取45例缺血性肠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患者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增高(91.67% vs 81.82%,P<0.05),肠供血恢复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便血消失时间和腹痛缓解时间显著缩短。且观察组血小板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丹参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可以显著改善缺血性肠病患者的血凝状态,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的含量与冠心病类型以及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为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例,为观察1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7例,为观察2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1例,为观察3组,同时以同时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对四组观察对象的血浆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应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并进行疾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血浆hs-CRP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P0.05),四组观察对象的血浆hs-CRP和D-二聚体水平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hs-CRP和D-二聚体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对于冠心病的早期发现以及临床分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血浆脑钠肽和D-二聚体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本文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起观察组,并且根据病情的不同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稳定型心绞痛(SAP)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再选取120例正常患者组成对照组,我们对于两组患者进行血浆脑钠肽以及D-二聚体检测,分别对于两组的数据进行记录,以方便今后的进一步对比. 结果:观察组的血浆脑钠肽以及D-二聚体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满足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浆脑钠肽以及D-二聚体检测值均不同,但以上两个指标能够良好的对于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反应,在今后的临床过程中可以进行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黄娟 《当代医学》2014,(4):24-25
目的探讨川崎病血清学D-二聚体、血清反应蛋白表达等指标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附二院收治的川崎病患者63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在门诊就诊的一般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空腹静脉血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指标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学D-二聚体、血清反应蛋白、血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学D-二聚体、血清反应蛋白表达可作为诊断川崎病的指标,对川崎病患者早发现、早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文娟  杨凯 《吉林医学》2015,(4):665-666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D-DI)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干式免疫散射色谱法检测71例急性胸痛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其中28例为AAD患者,43例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通过检测急性胸痛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从而判断血浆D-二聚体对AAD的诊断价值。结果:AAD患者D-二聚体检测在(5.4±2.2)mg/L(参考值为0.1~0.3 mg/L),ACS患者组D-二聚体检测值在(0.3±0.2)mg/L,AAD患者组明显高于ACS患者组(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胸痛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是筛查AAD的有效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1):4-6
目的观察并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CA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儿科住院治疗的符合诊断标准的川崎病患儿46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符合病毒感染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4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均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分为15例冠状动脉病变组(CAD)和31例非冠状动脉病变组(NCAD)。抽血检查并记录各组儿童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D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NCAD组接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组(CAD组)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NCAD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可作为该病诊断的早期临床观察指标,D-二聚体可早期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有利于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和预后评估,血清降钙素原不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