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外敷配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预防无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围手术期疗效。方法:将134例无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术后常规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并局部双柏散热奄包外敷,对照组术后仅常规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观察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第12天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imer)、血小板以及血栓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术后第12天APTT、PT、D-dimer、血小板较本组术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dimer、血小板术后第12天组间比较,治疗组下降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较本组术前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栓发生率为2.99%,对照组血栓发生率为7.49%。结论:对于预防无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药热奄包外敷配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行气祛瘀颗粒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4月共60例在本院行髋膝关节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术后8 h开始服用行气祛瘀颗粒冲剂。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测患者D-D聚体,血小板活性因子及凝血指标水平;并于术后第1 d及11 d复查上述指标,术后11 d复查下肢彩超。结果观察组有2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例,DVT发生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d时PT、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1d时PT、APT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d D-dimer、FIB和PL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1d时D-dimer、和P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IB水平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行气祛瘀颗粒联合小分子肝素可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骨科2013年3月至2016年4月行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14d后观察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和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d后,两组PT和APTT较治疗前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和Ddime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下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股总静脉血管内径较治疗前明显增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总静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增快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DVT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改善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液高凝状态,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周剑鹏  张胜  高锦丽 《新中医》2014,46(3):96-98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活血方与腓肠肌、股四头肌康复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6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中医组口服补肾益气活血方加腓肠肌、股四头肌康复穴位按摩治疗,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2组术前、术后第1、10天患肢周径和肿胀率的变化、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活化时间(APTT)、血小板(BPC)、D-二聚体(D-D)、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结果:术后第10天,2组患肢肿胀均较术前明显减轻,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中医组患肢肿胀消退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10天,2组患者D-D、PT、APTT及BPC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中医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DVT发生率中医组为3.33%,对照组为20.0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口服补肾益气活血方配合腓肠肌、股四头肌康复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中西医结合辅助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患者82例纳入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12 h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5000IU抗凝,连续半个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半个月。疗程结束后,评价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异常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测量患肢小腿周径情况。结果:术后第3d,治疗组患肢消肿情况较对照组好,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d,治疗组患者患肢消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第7d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PT异常例数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DVT形成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PLT和APTT值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治疗组患者PLT和APT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明显优于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元活血汤加减辅助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患者82例纳入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4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12小时使用低分子肝素针5000IU抗凝,连续半个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复元活血汤加减进行治疗,1剂/日,2次/日,100ml/次,两组患者均治疗半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异常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测量患肢小腿周径情况。结果:术后第3天,观察组患肢消肿情况较对照组好,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患肢消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7d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PT异常例数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DVT形成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PLT和APTT值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PLT和APT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加减辅助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明显的积极功效,可缓解患者患肢术后疼痛肿胀情况,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化瘀通脉灵汤防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thrombosis,DVT)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用化瘀通脉灵汤,对照组用低分子肝素钙。比较两组术后引流量、肢体肿胀、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及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结果:两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肢体肿胀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伤口引流量及术后14天肢体肿胀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14天PT、INR、D-dimer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通脉灵汤预防人工全髋置换术后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较好,疗效及安全性与低分子肝素钙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汤辅助治疗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观察2组术前及术后2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位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静脉血流速度及患肢周径变化情况,统计2组术后第1,2,3天伤口引流量和术后2周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PT、APTT、FIB及患肢周径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静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术后第1,2,3天伤口引流量观察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善凝血功能,加快血流速度,减少伤口分泌物量,且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活血祛瘀汤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只实施关节置换术,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活血祛瘀汤干预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和患肢周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静脉血流速度,术后21 d与术后1 d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及DVT可疑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1 d治疗组患肢周径与术后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祛瘀汤能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无临床不良反应,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平乐正骨活血灵方与低剂量利伐沙班预防髋部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106例行髋部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试验组口服活血灵汤,同时口服低剂量利伐沙班,对照组口服正常剂量利伐沙班,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变、凝血指标、血栓发生率及用药安全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APTT和PT均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和患肢大腿周径差值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54%,对照组为5.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平乐正骨活血灵联合低剂量利伐沙班预防髋部术后DVT,能减少利伐沙班用量、降低DVT发生率,有效性和安全性与正常剂量利伐沙班相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通脉活血方联合西医预防髋部周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140例髋部周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0例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包括抗生素预防感染、营养支持、镇痛、功能锻炼等,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4 100 IU/次,2次/d。观察组7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脉活血方。记录2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观察2组入院时及术后第1,7天时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中医证候变化、下肢疼痛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血栓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时,2组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时,2组APTT、PT水平明显低于入院时,FIB、D-二聚体水平较入院时升高(P均0.05);术后第7天时,2组APTT、PT、FIB、D-二聚体水平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APTT、P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IB、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第7天时,2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入院时和术后第1天时(P均0.05),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髋部周围骨折术患者,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通脉活血方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机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通脉活血散"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cute deep venous thrombosis,A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ADVT患者40例,随机分为尿激酶联合肝素组(对照组)和"通脉活血散"外敷组(治疗组),每组20例。分别在用药后3、7、14天检测各组凝血指标,通过静脉彩超评估临床疗效及其评估安全性。结果:治疗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mmbin time,PT)延长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较对照组小(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的D-二聚体值(D-dimer,D-D)均逐渐降至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溶栓效果均较好,其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活血散"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有效的,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药联合依诺肝素对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时间:2016年7月-2019年7月,研究对象为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8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应用依诺肝素43例为对照组,应用中药联合依诺肝素治疗43例观察组,回顾分析术后2周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术后首日与术后2周的血浆指标(PT、APTT、FIB、D-Dimer)含量、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小于对照组,P 0.05。术后首日,两组患者血浆PT、APTT、FIB、D-Dimer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周结束后,观察组血浆PT、APTT、FIB、D-Dimer含量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采取中药联合依诺肝素治疗,可帮助患者改善血浆PT、APTT、FIB、D-Dimer等指标水平,用药安全性高,能够降低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元活血汤合桃红四物汤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术后均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给予复元活血汤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比较两组凝血功能、血浆D-二聚体水平、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第8天观察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均比对照组低,凝血酶原时间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4天和第8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合桃红四物可有效改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机体凝血功能,降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加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骨折或手术所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人工全髋置换术或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予补阳还五汤及下肢静脉泵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改变,同时观测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指标变化。结果:60例中,8例发生DVT,总发生率13.33%。其中对照组发生6例DVT,发生率为20.00%;治疗组发生2例DVT,发生率为6.67%。其患肢肿胀率、血液流交学指标变化、PT和APTT指标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具有明显的抗凝、溶栓功能,能通过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粘度,达到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并且能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宁世杰  杜嫩  李德敬 《新中医》2020,52(12):173-17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联合护理干预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配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患肢平面周径、血管再通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D二聚体(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T、APTT水平较治疗前升高,D-D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PT、APTT水平高于对照组,而D-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肢大腿、小腿平面周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肢大腿、小腿平面周径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肢大腿、小腿平面周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联合护理干预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血府逐瘀汤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太康济民骨科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数字原则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术后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血小板计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D–二聚体(D–D)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APTT高于对照组,D–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10 d、30 d的临床可能性预测量表评分(wells评分)≥3分高危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股静脉血栓发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用血府逐瘀汤,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通脉汤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174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7例,对照组术后12 h开始给予利伐沙班口服,每天1次,观察组口服利伐沙班并服用自拟补肾活血通脉汤,每天1剂,2组均连续用药14 d。治疗前后检测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及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水平。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1.1%,对照组DVT发生率为8.2%,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PTT、PT明显延长,D-D水平明显降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D-D改善较对照组改更明显(P0.05)。结论:补肾活血通脉汤可减少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骨科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d,APTT及PT水平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说明患者术后2d存在高凝状态。治疗后,两组患者APTT及PT水平均较术后2d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而治疗后,研究组APTT及PT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高凝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范春芳 《新中医》2014,46(6):110-11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配合手法按摩伤肢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手法按摩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措施,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以及2组术前和治疗2、6、10天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以及下肢周径变化情况,并对治疗10天后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0天后,2组患者的PT、APTT均较术前改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2组间2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的下肢周径均较术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组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各部分周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7.5%,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手法按摩伤肢可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