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经皮射频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癌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总结经皮肝穿射频毁损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治疗肝癌的效果和经验。方法:经皮射频毁损与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交替治疗不宜手术切除的肝癌68例。结果:随访5-15个月,经皮射频毁损与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联合治疗的31例原发性单个小肝癌(≤5cm),甲胎蛋白阳性14例,术后降至正常11例,影像学疑复发2例;9例转移性肝癌(≤5cm)仅作单纯的经皮射频治疗,治疗后1例复发;28例大肝癌(>5cm)病人全部首先行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然后再作经皮肝穿射频毁损与瘤内无水酒精注射联合治疗,其中甲胎蛋白阳性15例,术后降至正常7例,下降但未降至正常5例,无下降或上升3例;影像学随访显示病灶好转或稳定21例,病情进展7例。联合治疗副作用不大,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射频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适合对小肝癌的治疗或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后大肝癌的补充治疗,两者联合治疗可望提高癌局部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超声介入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治疗肝癌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回顾性总结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对48例肝癌患者共70个结节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经皮瘤内注射无水酒精,使瘤体药物浓度极高,致肿瘤细胞及其血管内皮细胞迅速脱水,蛋白凝固,癌细胞变性坏死。肿瘤直径0.9~3.9cm,每个病灶每次注射酒精2~6ml,或每次1~3ml。每周2次共4~6次为1疗程。结果治疗后9个瘤灶消失,36个缩小,25个未增大。直径缩小或不变的肿瘤,影像学上呈囊性化趋向,CT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原血清甲胎蛋白(AFP)值升高者显著下降,经组织学检查的瘤灶证实完全坏死。注射过的瘤灶无局部复发,肝内远膈部位复发14例。治疗副作用仅见短暂的局部烧灼痛、低热、一过性转氨酶轻度升高。结论本疗法最显著的优点是安全性高,是目前治疗肝癌确实有效、安全、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RFA)治疗特殊部位肝癌(直径≤3c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4月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RFA治疗47例肝癌患者,共消融63个特殊部位(指距离大血管、大胆管或肝外脏器5mm以内)病灶。所有患者术后均行增强CT复查及随访,统计肿瘤完全坏死率、肿瘤局部进展率、肿瘤肝内新生率、生存率及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经皮穿刺RFA治疗。RFA术后1个月特殊部位肝癌完全坏死率为88.89%(56/63);RFA术后3、6、12个月及1年以上的肿瘤局部进展率分别为4.77%(3/63)、3.17%(2/63)、3.17%(2/63)、1.59%(1/63),肿瘤肝内新生率分别为15.87%(10/63)、4.76%(3/63)、12.70%(8/63)、3.17%(2/63)。至随访截止时间,47例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98%(39/47)、63.83%(30/47)、36.17%(17/47)。RFA术后,未出现任何严重并发症,6例(12.77%)出现肝包膜下少量血肿,10例(21.28%)术后发热,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改善。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RFA治疗特殊部位肝癌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作者就经皮注入酒精(PEI)治疗小肝癌的效果,特别是长期疗效及治疗后肝内非治疗部复发等问题作了研究。使用外径0.7mm、长15cm穿刺针,在局部超声波引导下穿刺肿瘤,并注入99.5%的无菌酒精和1%的普鲁卡因。酒精的注入量依肿瘤大小而定,一般一个注射点2~6ml,每周一次共行4~6次。PEI适应证是超声波显示出的直径3cm以下、3个病灶以下且无严重肝功能障碍的肝细胞癌。共对97例、117个病灶行PEI,平均年龄58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皮酒精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超声或CT引导下对87例原发性肝癌行经皮肝肿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共注射治疗573次。结果6个月、1年、2年绝对生存率分别为95.4%、78.3%、47.7%。临床症状的改善以疼痛缓解与食欲好转较为明显。AFP明显下降者占66.1%。肿块缩小率为78%。结论酒精注射治疗小肝癌效果明显好于大肝癌;该疗法无针道转移及其它严重并发症;酒精注射联合栓塞治疗对大肝癌可能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经皮酒精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 超声或CT引导下对87例原发性肝癌行经皮肝肿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共注射治疗573次。结果 6个月、1年、2年绝对生存率分别为95.4%、78.3%、47.7%。临床症状的改善以疼痛缓解与食欲好转较为明显。AFP明显下降者占66.1%。肿块缩小率为78%。结论 酒精注射治疗小肝癌效果明显好于大肝癌;该疗法无针道转移及其它严重并发症,酒精注射联合栓塞治疗对大肝癌可能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介导经皮盐酸注射疗法对肝癌的原位灭活作用与临床安全性。方法:应用CT介导下经皮穿刺对原发性肝癌35例48个瘤灶内注射含6mol/L盐酸的注射液,观察原位灭活率、影像学组织学变化、远期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CT扫描显示肿瘤呈低密度改变,肿瘤血管消失,PET检查肿瘤失去代谢,穿刺活检全部为坏死组织,肿瘤坏死彻底,AFP降低;全组35例患者均随访,1年生存率为100%,2年生存率为91%,3年生存率为64%,其中3例生存超过4年。死亡原因主要是其他部位的复发转移。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轻度疼痛、低热。结论:CT介导下经皮盐酸注射疗法治疗肝癌可原位灭活癌组织,是非手术局部治疗肝癌的新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加步评估O导向下经皮穿刺热盐水注射治疗(ISI!F)技术对肝脏恶性肿瘤的疗效。防法供治疗15例病人。其中11例原发性肝癌,首先行经导管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E),l个月后复查,见局部仍有肿瘤存活时,再以peff结合进行综合性治疗。4例转移性肝癌直接经l:sff治疗。nn通过O导向下经皮穿刺,将沸腾的生理盐水直接作瘤内注射来完成。术后1周以er随访。[结果]共完成pefl)14次,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15例病人术后0随访均发现注射区域的低密度坏死区。5例巨块型肝癌和3例小肝癌经15YY与TAE综合治疗获满意疗效。3例较小单发转移灶以I:Sry治疗疗效显著。[结论]PSYY可以用于肝地的局部消融治疗,安全、有效。尤其是针对巨块型肝癌时比经皮穿刺无水酒精注射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肝动脉栓塞(TACE)结合无水酒精注射(PEI)治疗25例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的患者,与同期接受单一治疗的37例肝内复发患者进行疗效比较。[方法]1991年3月~1993年12月,9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临床跟踪62例发生肝内复发。其中25例(第1组)行TACE+PEI治疗,每2~3个月重复一次,同时行B超,碘油(Lipidol)-CT(LP-CT)检查。37例(第2组)接受单一治疗(TAC/TACE/PEI)。[结果]第1组中,B超检测复发病灶数72个,最小直径1.1cm,LP-CT检测复发病灶数为84个,最小直径为0.8cm。第1组的病灶坏死率,再次手术率,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8%,24%,55%及36%,明显高于第2组(48%,13.5%,42%及25%,P<0.05),而治疗后第1组肝癌再复发率(30%)明显低于第2组(45%,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定期跟踪,对复发病灶早期行TACE+PEI治疗,不仅可以早期诊断肝内复发灶,显示隐蔽病灶,而且能明显提高肝内复发病灶的疗效,延长生存期,可能是肝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病灶的首选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0.
肝移植与肝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晓辉  吴孟超 《抗癌》2005,(3):18-19
肝移植已经成为治疗肝癌的重要手段。选择合适的病人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国际通行的是米兰标准,我国一般公认的适应证主要包括:合并有肝硬变失代偿、不能接受肝切除治疗的小肝癌患者和肿瘤多发且波及左右两叶、肝功能严重损害、行切除术后肿瘤容易复发或出现肝功能衰竭者。血管侵犯,细胞分化程度等因素可以影响治疗的预后。围手术期辅助治疗(经皮肝动脉化学栓塞、经皮无水酒精瘤内注射、射频消融,氩氦刀治疗)对于提高肝移植的疗效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傅晓辉  吴孟超 《中国肿瘤》2005,14(3):145-147
肝移植已经成为治疗肝癌的重要手段.选择合适的病人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国际通行的是米兰标准,我国一般公认的适应证主要包括:合并有肝硬变失代偿、不能接受肝切除治疗的小肝癌患者和肿瘤多发且波及左右两叶、肝功能严重损害、行切除术后肿瘤容易复发或出现肝功能衰竭者.血管侵犯,细胞分化程度等因素可以影响治疗的预后.围手术期辅助治疗(经皮肝动脉化学栓塞、经皮无水酒精瘤内注射、射频消融,氩氦刀治疗)对于提高肝移植的疗效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红治  赵子粼  罗敏  萧翊 《现代肿瘤医学》2012,20(11):2338-234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微波凝固治疗(PMCT)对邻近膈肌、肠管、胆囊和肝表面等难治部位肝癌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疗效。方法:采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微波凝固(PMCT)治疗750例肝癌患者,共902个病灶,其中,176个病灶邻近肠管,383个病灶邻近膈肌,163个病灶邻近胆囊,180个病灶邻近肝表面。肿瘤最大径平均(4.0±2.2)cm(1.5-6.8)cm。对不同部位肿瘤建立相应的个体化方案指导治疗,1个月后行增强CT判断肿瘤早期灭活率并定期随访。结果:肿瘤早期总灭活率为90.3%;邻近肠管、膈肌、胆囊和肝表面的肿瘤早期灭活率分别为90.3%、89.5%、91.7%和93.1%,局部复发率分别为9.1%、9.9%、8.1%和7.0%。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1.9%、60.8%、50.6%。750例共1150人次,较严重并发症占3.7%。包括腹腔出血8例,邻近脏器(膈肌、肠管)损伤6人,针道种植9例,肝包膜下血肿15例,肝脓肿5例。共计43人次。结论:对PMCT易灼伤邻近肝外结构的难治性肝癌,本研究采用个体化方案策略指导治疗,获得较好的肿瘤灭活率并降低并发症,本方案拓展了肝癌PMCT治疗适用范围,有助于提高PMCT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超声引导穿刺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癌术后复发39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超声导向下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射无水酒精(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PEI),在肝癌术后复发病人中的治疗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无法再次手术的肝癌术后复发病人行2个疗程的PEI治疗。结果经2个疗程的PEI治疗后,39例共47个病灶,其中15个病灶消失,20个缩小或不再增大。结论PEI是肝癌术后复发病人在无法再次手术情况下的一种简单、易行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针双电极射频适形消融治疗肝癌的原理和近期疗效。方法 采用多针双电极射频消融肝肿瘤16例,全部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剌,单纯射频消融治疗15例,射频消融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治疗1例。结果 全组有12例患者治疗1次后影像学检查见肿瘤完全消融,4例首次射频治疗后1个月影像学检查见肿瘤消融不完全,2例再次行射频消融后肿瘤完全消融。甲胎蛋白阳性者6例治疗后全部转为阴性。结论 多针双电极射频不仅能增大消融范围,而且可以根据肿瘤形态适形消融肿瘤,是1种新的有效射频消融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原发性小肝癌射频消融术后的随访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4月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的96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包括69例原发性小肝癌和27例转移性小肝癌,定期进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检查和MRI检查,观察射频消融的效果及肿瘤复发的情况。结果射频消融术后1个月螺旋CT复查,肿瘤完全坏死者64例(66.7%)肿瘤残留者18例(18.8%)。2例因故未作螺旋CT复查。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螺旋CT复查肝内肿瘤复发者12例(12.5%),其中6例为原位复发(6.3%)。与同期MRI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能对原发性小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术治疗后的病灶变化进行监测和评价,在患者术后随访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射频凝固电极消融技术在肝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采用射频凝固电极射频消融技术进行肝癌切除手术共16例,其中腹腔镜下射频消融后肝切除术9例,腔镜下射频消融6例(共13个瘤体,平均最大肿瘤直径3.0-4-1.0em),小切口腹腔镜辅助右肝V、Ⅷ段肝癌切除1例。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肿瘤复发情况。结果16例均顺利完成肝癌切除或消融治疗。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肝癌消融灶完全坏死率为92.3%。随访8~20个月(平均14个月),于术后3、6个月各发现1例肝脏出现新病灶,1例消融部位肿瘤残留。肝癌切除患者未出现新病灶。死亡1例。结论腹腔镜下手术或开腹术中射频凝固电极消融技术在肝癌切除或消融治疗中应用安全可行,效果好。选择远离肝门区肿瘤进行治疗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CT引导下经皮肝穿注射无水乙醇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对68例肝癌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并与同期53例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组(对照组)比较疗法。结果:治疗组的肿瘤缩小率,AFP下降,累计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显优于对照组。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注射无水乙醇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为肝癌较好的一种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水酒精注射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困难部位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靠近结肠、胆囊、大中血管、膈肌等存在射频困难区肝癌患者31例,在采用射频治疗后残余病灶行无水酒精补充治疗,评价病灶坏死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31例患者的47个病灶当中共有33个病灶位于射频困难部位,肿瘤完全坏死率为72.7%(24/33)。无腹腔内出血,胆囊穿孔,结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射频困难部位的肝癌病灶采用射频补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效果良好,未见严重的射频或酒精注射相关并发症发生,可在肝癌的综合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肝癌射频治疗后的DSA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肝射频消融术(RFA)是肝癌综合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手段,CT常用于评估其治疗效果和肿瘤复发,但CT很难发现<1 cm的复发灶,因此必要时行血管造影术(DSA)能发现隐匿的复发灶,是CT有益的补充手段.为此,本文研究肝癌RFA后的DSA征象,以提供影像学参考.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4月对17例经临床、影像学及肝穿刺活检确诊为肝癌或转移性肝癌患者行RFA后进行DSA造影.结果:DSA显示射频治疗的肿瘤区多为圆形或类圆形无染色的低密度区;边缘区可见以下几种征象:局部染色、肝动脉门静脉瘘、边缘区出血、边缘复发和无异常造影征象.肝内异位复发灶造影表现同其原发肿瘤常见造影表现.本组9例造影发现原位边缘复发和(或)肝内异位复发灶.结论:发现和鉴别射频治疗区域的边缘征象是判断局部复发的关键.DSA在榆出<1 cm的边缘结节复发和肝内复发灶方面优于CT.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水酒精注射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困难部位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靠近结肠、胆囊、大中血管、膈肌等存在射频困难区肝癌患者31例,在采用射频治疗后残余病灶行无水酒精补充治疗,评价病灶坏死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31例患者的47个病灶当中共有33个病灶位于射频困难部位,肿瘤完全坏死率为72.7%(24/33).无腹腔内出血,胆囊穿孔,结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射频困难部位的肝癌病灶采用射频补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效果良好,未见严重的射频或酒精注射相关并发症发生,可在肝癌的综合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