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己醇-正辛烷反胶束溶液为萃取剂,研究了从水溶液中萃取牛血清白蛋白的动力学。在恒界面池中,通过改变搅拌转速、水相pH值和离子强度、有机相表面活性剂和助溶剂浓度,测定了在多种条件下的表观传质系数,从而判定萃取过程是由水膜扩散和界面过程共同控制。计算了扩散的传质分系数,进而获取了界面传质分系数随水相条件的变化情况,表明萃取的界面传质为一协同过程,静电作用影响到界面变形的程度,使其对传质速率的影响相当强烈。  相似文献   

2.
作为提取生物碱的新技术,超临界萃取是很有前景的。首先简要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的特点和超临界萃取的优点,然后在传质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决定萃取过程难易的关键因素,即生物碱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待萃组份与母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而提出了优化工艺条件、提高生物碱萃取率的方法,如改变萃取压力和温度、使用夹带剂、加入碱化剂进行预处理等。最后总结了超临界萃取生物碱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用N_263(氯化三烷基甲基铵)-煤油体系作为有机相,在一恒界面池内进行了文题的研究。结果表明,铜的萃取速率与两相搅拌强度无关,但正比于两相的接触界面积和有机相中萃取剂浓度,萃取反应过程的表观活化能为18750J/mol。对系统进行理论分析的结果可知,铜的萃取反应过程为反应与扩散在水膜内并列进行的过程,但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包含水膜的界面反应。在实验基础上建立了萃取动力学模型,其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偏差为4.9%。  相似文献   

4.
用N_263(氯化三烷基甲基铵)-煤油体系作为有机相,在一恒界面池内进行了文题的研究。结果表明,铜的萃取速率与两相搅拌强度无关,但正比于两相的接触界面积和有机相中萃取剂浓度,萃取反应过程的表观活化能为18750J/mol。对系统进行理论分析的结果可知,铜的萃取反应过程为反应与扩散在水膜内并列进行的过程,但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包含水膜的界面反应。在实验基础上建立了萃取动力学模型,其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偏差为4.9%。  相似文献   

5.
就食品中有关微量元素的测定方法之一-液-液萃取比色方法的依据、原理以及用含双硫腙的有机溶剂从水溶液中萃取分离微量金属元素Zn^2+、Pb^2+、Cd^2+等,从分配比、萃取平衡常数、溶液酸度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计算,说明萃取效果。它对正从事卫生检验工作的中、初级专业人员有指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基本原理萃取过程是物质的传质过程,由于两液相间存在溶质的分子浓度差,溶质由一相转移到另一相,溶质通过二液相界膜,由高浓度扩散至低浓度,直到相同浓度达到平衡。液液离心萃取过程,包括了二液相间的充分分散、混合和随后的离心分离。充分的分散以及混合促进了物质的传递;完全的分离则保证达到较高的萃取收率。二、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混合澄清器与传统塔式萃取器的优缺点,开发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液液传质设备——塔式混合澄清萃取器。选择合适的物系(煤油一苯甲酸一水、环己烷一丙酮一水)对该设备进行了传质特性的研究,并考察了桨叶形式、搅拌速率、两相流量以及级数等因素对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该设备的单级效率可达到96%以上;在403r/min搅拌速率下,经过四级萃取,萃取率可达95%左右。  相似文献   

8.
王磊  沈本贤 《医学教育探索》2005,(5):563-566579
以康醇为萃取剂,在正十六烷中加入少量二苯并噻吩构成柴油模拟体系,考察了单级萃取中稀释荆含量、剂油比、温度对脱硫率和分配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溶剂康醇脱除催化裂化(FCC)柴油中硫化物是可行的,康醇是一种较好的萃取剂。建立了在模拟体系中二苯并噻吩的萃取动力学方程:r表现=0.19CA-60.6以及不同温度和不同稀释剂含量下的萃取平衡线。模拟体系萃取脱硫适宜的条件为φ(稀释剂)为0.01~0.05,剂油质量比为1.5~2.5,萃取温度30℃~50℃在该条件下,对催化裂化柴油进行萃取精制,精制柴油的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以正辛醇为萃取剂,研完了从酸性(HNO_3)介质中萃取甲醛的动力学。实验是在一恒界面池中进行的。通过改变搅拌强度、两相接触面积、操作温度和酸浓度,判定甲醛的萃取反应过程为在有机相膜内反应与扩散并列进行的过程,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包含有机相膜的界面反应。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验结果,建立了萃取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在间歇式微波辅助萃取装置中提取阔叶十大功劳叶中的药用有效成分小檗碱。确定了萃取液中盐酸小檗碱的分析方法--Al2O3柱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选取了甲醇、乙醇、乙醇-水(V/V=9:1)为溶剂;微波辐射时间为2min、4min、6min;处理比(g原料/mL溶剂)为1:40、1:60、1:80;利用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了不同湿分原料的微波辅助萃取效率,得出了最优工艺条件;拍摄了典型萃取条件下萃取基本的透射电镜照片;探讨了微波辐射在植物原料萃取过程中对细胞结构破坏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依据堆砌几何模型,得出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形成反胶束时须加入助溶剂(正己醇)。实验结果表明,牛血清白蛋白的分配特性与有机相正己醇浓度、水相pH值、离子强度和种类等因素有关。初步探讨了反胶束萃取的机理,认为使蛋白质萃入 反胶束溶液的主要推动力为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表面活性剂(TRS)、聚合物(HPAM)及离子强度三种因素共存时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因素共存时,在实验条件下,石油磺酸盐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为非常显著性因子,离子强度及聚合物为非显著性因子。石油磺酸盐的存在使油水界面张力显著降低,而聚合物对界面张力的影响较小,离子强度的降低则使油水界面张力明显升高,但离子强度的改变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程度比表面活性剂的影响要小得多。因此在复合驱体系中油水界面张力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表面活性剂浓度及矿化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骨水泥假体柄-股骨界面应力传递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骨水泥假体柄与股骨界面应力传递的力学模型。方法将股骨、骨水泥,假体柄视为线弹性和各项同性材料结合的同心圆柱体。建立包含热效应时的轴对称界面应力传递模型,获得了股骨、骨水泥和假体柄轴向应力以及假体柄/骨水泥、骨水泥/股骨界面剪切应力随轴向位置的分布。结果界面失效是假体柄/骨水泥/股骨结构的主要失效形式,且存在热效应时,界面更可能产生混合的而不是存剪切的失效形式;由于骨水泥具有较高的热膨胀系数,热效应的存在具有加速界面失效从而加剧应力遮盖效应的趋势;在较高热残余温差下,运用钴铬合金比Ti-6Al—4V合金假体柄材料更容易导致界面和股骨的失效。结论在骨水泥,假体柄承受压缩应力的状态下,应用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获得了假体柄,骨水泥,股骨轴向应力以及界面剪切应力随轴向位置的分布。界面失效是假体柄,骨水泥,骨结构承载的主要失效形式。热残余温差的存在,加速了假体柄、骨水泥和股骨界面的失效,加速了假体柄的松动,加剧了股骨应力遮盖效应。这主要是骨水泥具有较高的热膨胀系数所致。由于Ti-6Al-4V(钛合金)材料的弹性模量和热膨胀系数比钴铬合金小,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界面和股骨的失效。这与临床所见一致。  相似文献   

14.
采用界面化学氧化聚合法,以FeCl3为氧化剂、吡咯为单体,在相转移催化剂冠醚18C6(CE)与聚乙二醇1000(PEG)辅助下合成聚吡咯(PPy)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及电化学测试(循环伏安测试、交流阻抗测试)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转移催化剂的加入,促进了氧化剂向油相扩散,抑制了单体向水相扩散,聚合反应为扩散控制反应;加入相转移催化剂得到的聚吡咯薄膜结构规整;无相转移催化剂时聚吡咯薄膜的比电容为47.01 F/g,添加0.04 mol/L CE后其比电容提高到237.95 F/g,提升4倍以上,且循环稳定。  相似文献   

15.
在类似湿壁塔的扩散槽中研究醋酸在正己烷和水之间的传递。利用激光全息干涉装置拍摄传质界面现象的全息图。分析界面扰动对传质速率的影响,并给出了传质增强因子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假体植入带来的力学变化导致远端微动的原因,以利于进一步对假体设计和选材及假体临床效果等多因素进行理论分析.方法:通过数学力学推导,假设股骨和假体柄为完全结合的同心圆柱体,建立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界面应力传递理论模型,获得了界面剪切应力和径向应力随Z位置变化的分布.结果:界面最大的剪应力发生在z=0处,即股骨颈的截面上,当z>0.1 m时剪应力非常小,即股骨柄远端剪应力非常小;界面的径向应力随股骨柄长度Z的增加而加大,当z>0.05 m时,径向应力几乎不变,即股骨柄远端的径向应力大.结论:股骨假体远端微动由径向应力引起.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文题的萃取性能,考察了有机溶剂配比、磷酸浓度以及铁、侣、镁、钙、硅等杂质离子对萃取分离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各影响因素有利于萃取分离氟的数值范围。并初步研完了萃取过程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在光敏感可回用高聚物PNBC与pH敏感型可回用高聚物PADB形成的两水相体系中进行同定化青霉素酰化酶的相转移催化青霉素G产生6-APA的反应.在这个两水相体系中,通过优化,在1%NaCl存在下,6-APA的分配系数可达5.78.催化动力学显示,达平衡的时间近7 h,反应最高得率约85.3%(pH 7.8,20℃).较相近条件下的单水相反应得率提高近20%.在两水相中,底物及产物主要分配在上相,固定化酶分配在下相,底物青霉素G进入下相经酶催化产生的6-APA及苯乙酸义转入上相,从而解除了青霉素酰化酶催化反应的底物及产物抑制作用,达到提高产物得率的效果.此外,采用周定化酶较固定化细胞效率高,占用下相体积小,较游离酶稳定性高,且完全单侧分配在下相.因此,在两水相中进行固定化酶的催化反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形成两水相的高聚物PNBC通过488 nm的激光照射或经滤光的450nm光源照射,pH敏感型成相聚合物PADB可实现循环利用,高聚物的回收率在95%~98%之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液膜体系中胺类载体对乳酸的迁移行为。方法 采用氯化钾溶液为内水相,兰-113A为表面活性剂,液体石蜡为膜相添加剂,煤油为膜溶剂。正辛胺,二辛胺。三辛胺分别为载体的液膜体系,迁移外水相中的乳酸,分别考察了外水相pH值,膜相载体浓度,内水相反萃试剂浓度对乳酸迁移的影响。结果 试验结果发现,与正辛胺和三辛胺相比,二辛胺对乳酸具有较好的迁移行为,外水相的pH值,内水相KCl浓度,膜相载体浓度等影响乳酸的迁移。结论 在液膜体系中,二辛胺对乳酸有较好的迁移能力。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乳酸的提取率可以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