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子宫内膜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43例(实验组),3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人群中ER、PR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老年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和PR表达较对照组低(P<0.05).(2)在老年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随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的升高和肌层浸润的加深,ER、PR的表达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PR的检测反映了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有助于指导其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及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3例EC患者(观察组Ⅰ),同时,取癌旁组织25例(观察组Ⅱ),取同期行子宫全切术的26例子宫肌瘤(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PR、VEGF与Survivin蛋白水平。结果对照组Survivin、VEGF、ER、PR蛋白阳性率明显低于观察组Ⅰ、观察组Ⅱ(P0. 05)。ER、PR、VEGF、Survivin蛋白表达量与EC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 Sruvivin、ER、PR、VEGF蛋白均参与了EC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采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了30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组织及肌瘤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IGF-1受体(IEG-IR)、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结果发现IGF I与ER、PR表达关系密切,提示IGF-1在子宫肌瘤的发生过程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人子宫肌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肌瘤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取2013年1~12月该院收治的54例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肌瘤组织和正常子宫肌组织,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采用RT-PCR法测定VEGF、MMP-2和TNF-αmRNA的表达,比较子宫肌瘤组织和正常子宫肌组织表达的差异,并且分析ER、PR与VEGF、MMP-2、TNF-α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子宫肌瘤组织ER和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52%和75.93%,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肌组织(P0.05或P0.01);(2)子宫肌瘤组织中VEGF、MMP-2和TNF-αmRNA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子宫肌组织显著升高(P0.01);(3)ER(+)和PR(+)子宫肌瘤组织VEGF、MMP-2和TNF-αmRNA表达较ER(-)和PR(-)子宫肌瘤组织均显著升高(P0.01);(4)相关性分析显示,ER、PR表达评分均与VEGF、MMP-2和TNF-α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 VEGF、MMP-2和TNF-α在子宫肌瘤均高表达,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且ER和PR的高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5.
金英  刘淑红  王晶 《山东医药》2008,48(38):85-86
将56例有手术指征的子宫肌瘤患者分为两组,均行子宫切除术或肌瘤切除术,治疗组21例术前口服米非司酮3个月,对照组35例(月经周期增生期16例,分泌期19例)不用米非司酮.术后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瘤体和子宫肌层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子宫肌瘤及肌层组织中PR、VEGF表达及肌瘤中的MVD表达降低(尸均<0.05);对照组增生期子宫肌瘤及肌层组织中ER表达高于分泌期,PR、VEGF、MVD表达高于增生期(P均<0.05);子宫肌瘤组织中VEGF与MVD表达呈正相关(r=0.869,P<0.01);两组子宫肌瘤中各项指标表达均高于子宫肌层组织(P均<0.05).提示米非司酮可降低子宫肌瘤组织中PR、VEGF的表达,减少MVD,抑制肌瘤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p53在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21例老年子宫内膜癌(老年组)与40例非老年子宫内膜癌(非老年组)患者中ER、PR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ER、PR、p53阳性率在老年组和非老年组中分别为71.4%、76.2%、81%和77.5%、90%、57.5%,PR表达在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36)。p53阳性表达与年龄呈正相关(r=0.279,P=0.029)。结论 PR和p53在不同年龄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差异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一定关系。老年患者的PR表达较非老年患者显著降低,而这会影响两组人群孕激素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样腺癌(EC)组织中嗜铬素A(Cg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EC组织(观察组)及40例同期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的内膜组织(对照组)中的CgA、Syn、NSE、ER、PR。结果观察组CgA、NSE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中,高中分化组织CgA、NSE、ER、PR阳性率均高于低分化组织,P均〈0.05;浸润深度〈1/2组织ER、PR阳性率均高于浸润深度≥1/2组织,P均〈0.05。EC组织中,CgA与ER、NSE与PR表达均呈正相关(r=0.381、0.453,P均〈0.05)。结论 EC组织中CgA、Syn表达升高,CgA、Syn、NSE等神经内分泌因子有助于EC的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宫腔子宫内膜样腺癌和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原发双癌)组织中端粒酶及雌激素受体(ER)、c-myc蛋白的表达.方法 收集16例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双癌患者的癌组织切除标本,临床病理分期均为Ⅰ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二步法分别检测免疫表型端粒酶、ER及c-myc在同一患者子宫内膜癌组织和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子宫内膜和卵巢两部位癌组织端粒酶蛋白表达相同11例(68.75%),表达不同5例(31.25%);ER蛋白表达相同10例(62.5%),表达不同6例(37.5%);c-myc蛋白表达相同10例(62.5%),表达不同6例(37.5%);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组织中端粒酶、ER及c-myc表达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子宫内膜和卵巢两部位原发双癌中均有ER、c-myc及端粒酶蛋白表达7例(43.75%).结论 端粒酶、ER及c-myc在子宫内膜和卵巢两部位原发双癌中的表达可能相同,两部位癌组织可能存在同源性.  相似文献   

9.
石绍兰  高宝莲 《山东医药》2008,48(39):70-71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癌、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C-erb-B-2、雌激素受体(ER)蛋白。C-erb-B-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52.0%,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10.0%相比,P〈0.05,在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分级的子宫内膜癌的阳性率相比,P〈0.05。ER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与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54.0%相比,P〈0.05,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分级的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相比,P〈0.05。C-erb-B-2与E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提示二者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联合检测C-erb-B-2、ER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对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玥  章明放  王霞 《山东医药》2011,51(47):30-31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抗原(CD133)、雌激素受体(ER)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癌标本75份(肿瘤组)、增生子宫内膜标本30份(增生组)和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标本10份(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CD133、ER表达,并分析两指标间及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肿瘤组CD133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增生组及正常组,ER阳性率明显低于增生组及正常组,P均〈0.01。CD133、ER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相关性,两者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CD133、ER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云  史慧星 《山东医药》2007,47(33):57-58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半定量分析技术检测卵巢癌42例、卵巢良性肿瘤8例及正常卵巢组织10例中ERBB-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以及三者的相关性。P185、ER、PR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良性卵巢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P〈0.05),而良性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中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并且其表达量与组织学类型和临床分期无关,三者具有相关性。认为卵巢癌不论其病理分级及组织类型,P185、ER、PR均呈高表达,可作为卵巢癌诊断、病情评估、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EC)组织中三叶因子3(TFF3)、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例良性子宫肌瘤组织、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42例Ec组织中的TFF3、ER和PR,分析TFF3、ER、PR表达与E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相关性。结果TFF3在良性子宫肌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0.0%,不典型增生组织中为45.0%,EC组织中为66.7%,不同组织间比较P均〈0.01;TFF3蛋白表达与EC的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有关(P均〈0.05),与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ER在良性子宫肌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3.3%,不典型增生组织中为70.O%,EC组织中为54.8%,不同组织间比较P均〈0.05;ER阳性表达与Ec的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与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程度无关。PR在良性子宫肌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6.7%,不典型增生组织中为75.0%,EC组织中为59.5%,不同组织间比较P〉0.05;PR表达与EC的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与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程度无关。Ec组织中TFF3表达与ER、PR均呈正相关(r=0.002、0.004,P均〈0.01)。结论Ec组织中TFF3表达明显升高,ER表达明显下降;TFF3、ER、PR对E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了30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组织及肌瘤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IGF-1受体(IEG-IR)、雌激索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结果发现1GFI与ER、PR表达关系密切,提示IGF-1在子宫肌瘤的发生过程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ER、PTEN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子宫内膜癌通常分为雌激素依赖型(Ⅰ型)和雌激素非依赖型(Ⅱ型),其中以Ⅰ型子宫内膜样腺癌最为多见,约占子宫内膜癌的80%左右。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和第10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一张力蛋白基因(PTEN)蛋白的表达,旨在探讨二者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SN)、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UES)患者分别进行CD10、重型钙调蛋白结合蛋白(h-caldesmon)、CD44v3、Ki-67、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免疫组化检测,并与其病理组织形态、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EST)中CD10阳性率89.7%;UES与ESN、ESS比较,CD10、Ki-67及PR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aldcsmon、CD44v3、ER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0、PR在ESN、ESS、UES中表达逐渐减弱,而Ki-67则逐渐增强;9例伴平滑肌分化.认为ESN、ESS、UES均可伴平滑肌分化;CD10是诊断子宫间质肿瘤比较特异的抗体,结合组织形态及h-caldesmon、CD44v3可增加其特异性;EST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可能与CD10、PR、Ki-67阳性表达的数量和强度有关;ER、PR常规检测主要用于指导孕激素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6.
孙世宇  刘丽丽 《山东医药》2012,52(18):34-35
目的观察DNA甲基化抑制剂5-氮-2’-脱氧胞苷(ADC)处理前后子宫内膜癌细胞中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ERβ)甲基化状态及其蛋白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和Hec-1B,用ADC处理24 h;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处理前后细胞中ERα(-A、-B、-C)、ERβ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处理前后细胞中的ERα蛋白。结果 Ishikawa和Hec-1B细胞中,ADC处理前仅ERα-C出现甲基化条带,处理后ERα-C甲基化条带消失;与处理前相比,处理后Ishikawa和Hec-1B细胞中ERα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均<0.01)。结论 ADC处理后,子宫内膜癌细胞中ERα-C基因高甲基化状态消失、ERα蛋白表达增加;ERα-C基因启动子区域DNA高甲基化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我们依据临床病史和组织学检查,选择138例有正常排卵月经周期的妇女,采用放射受体的DCC法测定子宫内膜胞浆、胞核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含量,将结果分为增殖中、晚期和分泌早、中、晚五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子宫内膜胞浆ER(ERc)、胞核ER(ERn)、胞浆PR(PRc)、胞核PR(PRn)的均值含量随月经周期中雌、孕激素水平的变化而呈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增殖早期较低,以后逐渐升  相似文献   

18.
张宝玉  万杰 《山东医药》2012,52(43):38-39
目的探讨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表达在食管癌发病及预后中的作用,为临床预测食管癌的转归和内分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以PR、ER多克隆抗体检测PR、ER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①食管癌组织中PR和E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1.97%(30/137)、23.35%(32/137),PR、ER表达有极显著相关性。②生存时间≥10 a者PR、ER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生存时间<2 a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PR、ER表达阳性率与无淋巴结转移者均无显著差异。③女性PR/ER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但其10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存活10 a以上女性的PR/ER阳性率显著高于2 a内死亡者(P<0.05),而男性则无显著差异。结论 PR、ER表达在食管癌发病及预后方面均有高度协同作用,此为食管癌的内分泌治疗及预后判定提供了病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中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与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TCRE)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78例因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行TCRE患者的子宫内膜行PTEN、ER、PR测定,其中增殖期内膜15例、单纯性增生内膜27例、复杂性增生内膜17例、不典型增生内膜19例.结果 PTEN、ER、PR在增殖期、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及不典型增生内膜中均有阳性表达,其阳性表达均呈递减趋势.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TEN、ER、PR表达异常与子宫内膜组织学分级均呈负相关.PTEN、ER、PR阳性表达的不同与TCRE预后有关,随着PTEN、ER、PR阳性表达强度的逐渐降低,TCRE术后复发率呈递增趋势.结论 PTEN、ER、PR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TEN、 ER、PR的表达减低与TCRE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组织中HER-2、ER和PR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道旺  吴强  王红群 《山东医药》2008,48(24):57-58
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二步法检测98例乳腺癌和26例癌旁正常的乳腺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ER)、催乳素(PR)和甾体激素受体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结果 HER-2、ER和PR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4%、53.1%、50.0%,癌旁乳腺组织分别为0、42.3%和100.0%,两组织中HER-2和PR阳性表达率相比,P均<0.05.乳腺癌组织中HER-2、ER和PR的表达分别与组织学分级有关,同时PR的表达还与肿瘤大小、患者年龄有关(P均<0.05).乳腺癌中HER-2的表达与ER呈负相关(r=-0.234,P<0.05),ER和PR呈显著正相关(r=0.695,P<0.01).认为HER-2、ER和PR与乳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可用来指导临床用药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