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胰体尾部肿瘤原位切除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自2003年2月~2006年11月对6例胰体尾部肿瘤进行了胰体尾部肿瘤的原位手术切除术.其中胰体尾部原发癌4例,转移癌2例.手术方法是在分离胰体尾部肿瘤和脾脏前,先在肿瘤的右侧离断胰腺、结扎切断脾动静脉及其与胃肠的交通支,再由右向左切除胰体尾部肿瘤、脾脏、Gerota's筋膜和受浸润的脏器.本组单纯的胰体尾部和脾脏切除2例,联合胃、横结肠系膜、左肾上腺等脏器切除4例.结果 本组6例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20~240 min,平均180 min.无手术死亡,无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无术中大出血(平均出血量320 ml).结论 胰体尾部肿瘤原位切除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与传统的胰体尾肿瘤切除术相比,操作方便、安全,根治彻底,出血少.尤其适用于对累及邻近脏器的胰体尾肿瘤进行根治性联合脏器切除.  相似文献   

2.
韩国宏  帖君 《消化外科》2014,(3):171-174
肝脏是多数恶性肿瘤,尤其是胃肠道肿瘤最常见的血行转移器官。转移性肝癌的治疗仍然首选手术切除,但是因为多数患者肿瘤多发或伴有其他脏器的转移而无法手术切除。介入治疗因为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恢复快、疗效明显等优点,在转移I生肝癌的综合治疗中越来越得到认可。  相似文献   

3.
胃癌生长部位与预后有一定关系,除淋巴结转移与血行转移外,肿瘤局部浸润邻近器官与生存期也有一定关系,联合脏器切除并不增加手术死亡率。为了提高可切除胃癌的疗效,要把附加脏器切除视为胃癌根治术的组成部分。一、胃癌外科治疗时联合脏器切除的指征  相似文献   

4.
胃癌根治术中联合胰腺、脾脏切除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科根治性手术是目前唯一能治愈胃癌的手段,为达到根治目的,常需联合脏器切除,胰腺和脾脏是最多被联合切除的器官.临床上胃癌本身很少直接侵犯脾脏和胰腺,但胃上部癌脾门淋巴结转移时会发生.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乳腺癌发病率的增加,晚期乳腺癌也随之增加,其诊断、治疗已成为乳腺专科医师关注的问题。乳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包括:骨、肝、肺、脑的脏器,罕见胰腺转移。恶性肿瘤的胰腺转移,占胰腺恶性肿瘤的5%。恶性肿瘤侵犯胰腺常见于周围脏器的直接侵犯,如胃、肝、脾脏等。血行转移和淋巴转移常见于肾癌和肺癌。而结肠癌、甲状腺癌、乳腺癌、皮肤癌、食管癌、胃癌、胆囊癌、膀胱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胰腺转移较少见。现报告乳腺癌并胰腺转移1例。  相似文献   

6.
胃癌转移规律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胃癌转移方式按好发程度依次为淋巴结转移、腹膜种植转移和血行转移。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包括浸润深度,大体类型,生长方式,癌灶长径>4cm,低分化,淋巴管受侵阳性等。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早期胃癌预后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腹腔冲洗液脱落癌细胞(ECC)检查是诊断或检测潜在腹膜转移的常用方法和金标准。不同的浆膜分型是预测胃癌根治术后腹膜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CEA、肝素酶等肿瘤标记物对检测或预测腹膜转移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胃癌的血行转移多发生于肝、肺、骨等脏器。隆起型、高分化、AFP阳性的肝样腺癌、团块状生长、静脉癌栓阳性病例易发生肝转移。浸润型、低分化、静脉癌栓阳性是胃癌肺、骨转移的病理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胃癌血行转移最常见的部位是肝脏,其预后差,是胃癌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人们对肿瘤转移机制的认识也逐渐深入.肿瘤转移是一个多步骤且复杂的过程,首要条件是细胞自原发灶脱落,并局部转移进入肿瘤新生血管.本文就肿瘤细胞浸润和血管生成在胃癌肝转移中的相关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的诊断、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胆胰外科于2008年至2016年手术治疗的11例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例行胰体尾+脾脏切除术,2例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1例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右侧肾上腺切除术,1例行胰体尾+脾脏+部分左肾+左侧肾上腺切除术,1例行全胰腺+十二指肠+脾脏切除术,1例行胰腺钩突部肿瘤切除术+胰颈部肿瘤切除术+胰管空肠吻合术。结果 11例患者术前增强CT均发现胰腺低密度富血供转移灶。血检肿瘤标志物结果无助于诊断。1例患者术后24 h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两年后发生右侧髂骨转移,其余9例随访至今无复发及转移。其中2例生存期大于5年,2例生存期大于3年,2例生存期大于1年,3例为近1年内手术。结论 增强CT对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的诊断至关重要,一旦确诊,应积极手术,做到R0切除同时并尽量保留正常胰腺组织。手术效果总体良好,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胸壁平滑肌肉瘤少见,早期可发生血行转移,术后易复发,早期在周围正常组织内做广泛切除,减少复发转移率。平滑肌肉瘤占成人软组织肿瘤发病率的5%~10%,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最常见于内脏、腹膜后等处,发生于胸壁者少见,男女均可发生,早期就可发生血行转移,术后易复发。关于胸壁平滑肌肉瘤报道较少,现将本院1例胸壁平滑肌肉瘤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大肠癌合并脏器切除的临床效果韩方海,吴凌云,孙争文影响大肠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主要原因是肿瘤浸润邻近组织脏器,如结肠癌浸润小肠、十二指肠、脾脏、腹后壁;直肠癌浸润子宫、附件,阴道、前列腺、精囊、膀肮、输尿管和盆壁组织;其次是肝、肺及淋巴结转移和腹膜种植...  相似文献   

11.
大肠癌局部浸润和侵袭脉管是术后局部复发和血行转移的生物学基础。对于大肠癌局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可以通过根治术和扩大根治术使局部复发率降低。然而侵袭脉管造成淋巴、血行转移是现有治疗手术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癌细胞离开原发病灶,侵入脉管或癌组织内的新生血管中,随着血液流动移行,在其他脏器血管内停留,脱逸出血管外,在其它组织内形成新的转移灶。尽管癌细胞转移的具体过程和详细机理还有许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外周血MUC1 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MUC1 mRNA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胃癌组织、正常组织及外周血中MUC1mRNA水平,分析其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外周血MUC1 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肿瘤组织MUC1 mRNA的检出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外周血MUC1 mRNA的检出率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及临床分期有相关(P<0.05).结论:检测胃癌组织及外周血MUC1 mRNA的表达有助于早期发现胃癌及其微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胃癌手术时CO2气腹对肿瘤腹膜及脏器转移的影响.方法 选用人胃癌细胞(MKN45)悬液1 ml(2 × 107/m1)注入裸鼠腹腔内,建立人胃癌细胞裸鼠腹腔种植模型.2周后,实验裸鼠分为2组:CO2气腹组(30只)和开腹组(30只).7周后,探查肿瘤细胞腹膜种植及各脏器转移情况.结果 CO2气腹组有27只致瘤,其中8只发生戳孔种植,19只发生脏器转移;开腹组有26只致瘤,其中7只发生戳孔种植,19只发生脏器转移,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7,0.240,0.202,0.106,0.042,P>0.05).结论 CO2气腹没有促进人胃癌细胞裸鼠腹腔脏器转移的发生,腹腔镜胃癌手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左上腹肿瘤联合脏器切除手术入路方式。方法 2005年12月~2011年5月间对23例患者采用脾脏腹膜后入路对左上腹较大肿瘤行联合脏器切除,回顾性分析该手术方式平均所需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胃肠道恢复时间。结果 23例采用脾脏后腹膜入路对左上腹较大肿瘤行联合脏器患者均痊愈出院。12例胰体尾+脾脏+左半结肠切除术平均所需手术时间108.6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09.87 rnl;11例胰体尾+脾脏+左半结肠+近端胃切除平均所需手术时间138.5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08.64 rnl;23例患者胃肠恢复平均6.6 d。结论脾脏后腹膜入路行左上腹肿瘤联合脏器切除手术方式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稳定、高表达红色荧光蛋白(RFP)标记的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自发转移模型.方法 将稳定、高表达RFP的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RFP注射至裸鼠皮下,建立人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外科手术原位移植裸鼠皮下荧光肿瘤组织小块,建立人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自发转移模型.应用整体荧光成像系统评价人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肿瘤转移及微转移的发生情况.结果 成功建立12只人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自发转移模型,建模成功率为100%.应用整体荧光成像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原发肿瘤的牛长状况以及在肿瘤生长早期即可检测到各脏器微小转移的发生.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RFP标记的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自发转移模型稳定、可靠,可以在体外无创性动态观察肿瘤的发生、发展,具较强的灵敏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胃癌转移是导致胃癌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循环肿瘤细胞的形成是实现肿瘤血行转移的最初阶段,为最终形成肿瘤转移病灶提供了可能,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对于癌症的早期诊断,疗效与预后的评估,个体化治疗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上皮间质转化促进了肿瘤细胞转移的发生,通过综述胃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富集检测技术,分析胃癌患者原发灶、循环肿瘤细胞及转移灶发生上皮间质转化及间质上皮转化的上皮间质标志物的表达情况,探究胃癌转移可能的发生途径和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1脾肿瘤的流行病学脾肿瘤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且无性别差异,同时在肿瘤的诊治中,较其它脏器的肿瘤具有类型少见、发病率低的特点,脾肿瘤发病率仅占全部肿瘤的0. 03%~([1])。根据Kli~([2])等报道,脾脏良性肿瘤发病率约为0. 14%,脾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比例不到0. 64%,分析原因如下:(1)脾脏的免疫效应:脾  相似文献   

18.
钝性脾损伤诊治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到"切脾无害论"及脾脏并非生命所必需这一事实的影响,人们对脾脏的探索,虽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机体其它脏器相比一直相对滞后.国内脾脏功能经过近二十余年的不断深入与扩大研究,脾脏在许多疾病(如肿瘤、胰腺炎、肝硬化等)的发生发展中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对正常脾脏在机体不同生理和病理情况下以及各种病理脾脏的确切功能和角色所了解的可能还远远不够.正如夏穗生[1]和姜洪池等[2]指出的那样,对脾脏功能和脾脏外科的研究虽已形成了具有初步的理论框架和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实践中仍存在有很大的争议.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的肿瘤, 易复发及转移, 其中最常见的转移途径为血行转移。循环肿瘤细胞是肝癌血行转移的中心环节, 实时监测循环肿瘤细胞对患者个体化治疗、疗效评估及监测肿瘤复发转移具有很好的价值, 使其成为肝癌研究的热点, 但由于肝癌循环肿瘤细胞缺乏特异性的细胞表面标记物, 为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造成一定的困难。本文就肝癌循环肿瘤细胞常用的检测技术及现阶段所进行的研究结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与其他实质性脏器不同,脾脏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的发生率甚低,文献报告原发性脾脏肿瘤发病率低于0.1%。脾脏为何有肿瘤抵抗性还不清楚,有人推测可能与脾脏丰富的血运和免疫功能等生理特性有关。脾脏肿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加之临床医师不够重视,因而往往不能得到及时诊治。加强对其临床和病理的充分了解,将进一步提高脾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