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药物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两组均给予心理、饮食护理及健康教育。评估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程度,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达95%,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达95%,对照组分别为80%和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药物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低分子肝素,可显著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选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100u/(kg·12h),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显效36例,好转9例,无效1例,治疗期间无皮疹皮肤瘙瘁等过敏反应,亦无出血、血小板减少等出血并发症。结论低分子肝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有较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段抬高心肌梗死)入选标准患者206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98)和标准治疗组(n=108)。标准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氯比格雷+低分子肝素治疗,替罗非班组在上述药物基础上给予微量泵持续泵入替罗非班,疗程为2.0-4.5 d。观察2组血小板聚集率、主要终点事件(顽固性心绞痛、新近心肌梗死和死亡)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标准治疗组相比,替罗非班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主要终点事件有下降趋势,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117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9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IU,脐周皮下注射,每隔12h1次,疗程1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1个月内再发心绞痛2例;对照组再发心绞痛3例,再发急性心肌梗死1例。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循证护理方法和改进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注射技巧的体会。方法:根据低分子肝素注射后出现一些并发症,通过文献检索等方法寻找循证支持。对1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改进注射技巧。结果:注射部位皮肤无青紫无硬结,局部无血肿。结论:通过循证护理制订的改进注射方法,能有效地防止注射部位皮下瘀青,避免局部皮下血肿,减少患者痛苦,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和非Q波心肌梗塞(NQAMI),往往病情较重,且极易发展为猝死和急性Q波心肌梗塞,选择适当的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抗凝治疗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效果已经达到共识.但目前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用药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不多.本研究将探讨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肝素治疗,实验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具有更加理想的临床效果,因而推广和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8.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给予休息、吸痰、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小剂量阿司匹林等药物,依据病情酌情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LMWH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LMWH0.4~0.6ml,每12小时腹壁皮下注射,连续7天。观察比较心绞痛症状、心电图表现以及心绞痛复发率、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等心肌缺血改善状况。结果LMWH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0%。两组心电图表现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70%和45%。两组心绞痛复发率分别为25%和55%。LMWH组发生心肌梗塞2例,未发生再梗塞及心源性死亡。常规治疗组发生心肌梗塞4例,再梗塞2例,死亡1例。并且LMWH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药物,尤其适于基层医院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目前是中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高,病死率也极高。而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在冠心病、脑梗死等疾病的治疗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普通肝素(UFH)和低分子肝素(LMWH)是很重要的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LMWH )为可有效抑制血栓形成的新型药物,与普通肝素相比,其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的并发症发生率低,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安全有效的抗凝药[1-2]。但是由于其抗凝作用、在皮下注射时刺破血管、血液渗入皮下组织等原因,低分子肝素会引起局部出血和疼痛,甚至是皮下血肿,还会造成患者以及家属的恐惧心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一直在努力研究和改进肝素注射的护理措施,现就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进针部位、进针方式、推药速度、注射后部位压迫方式、注射前后局部皮肤的处理等各方面进行综合性阐述,研究各种改进的注射方法在减少注射后的局部出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Q波型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Q波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肝素治疗,疗程均为5d。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52%,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X^2=9.90,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抗血栓形成的效果好,且不需要血凝监测,使用方便,在急性Q波型心肌梗死治疗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奥扎格雷联合应用在急性心梗冠脉溶栓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70例AMI冠脉溶栓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溶栓后给予低分子肝素0.4ml皮下注射,1次/12h,连续7d,同时给予5%葡萄糖250ml+奥扎格雷注射液80mg静脉滴注,1次/d,连用10d。对照组80例溶栓后给予普通肝素12500U,入液维持静点48h,后改为1次/d静点,连用7d。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相比,梗死后心绞痛等发生率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发生显著升高,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 低分子肝素、奥扎格雷联合应用于AMI冠脉溶栓后,较单用普通肝素,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肝素治疗。观察1mo。依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改变为标准判断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所有病例均未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等不良反应;对照组总有效率66.7%;16.67%出现皮肤粘膜出血不良反应。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812,P〈0.05),皮肤粘膜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455,P〈0.05)。结论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单用普通肝素疗效更显著,可防止或减少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A组30例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丁及美托洛尔治疗;B组30例加用普通肝素治疗;C组30例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治疗30 d后各组死亡、心绞痛、Q波型心肌梗死、急性冠脉介入、出血和血小板下降例数。结果:B和C组治疗后各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有效、安全和方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总结近八年323例肾病综合征中并发急性脑梗死34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3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对照组16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及血塞通,对照组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结果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依次为TLA、高血脂、老年人、严重的低蛋白血症;治疗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87.5%,有显著性差异(P〈0.015);治疗组血流变各项指标明显改善,头颅CT影像学检查显著改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及血塞通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及血塞通治疗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低分子肝素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抗凝药物,桥联抗凝是指在停用口服抗凝药物期间给予短效抗凝药物的过渡治疗策略,从而降低围手术期血栓栓塞发生风险的同时避免抗凝相关的不良出血事件。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ACS患者早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发作性胸痛、胸闷等症状, 若未及时干预和治疗, 待病情迁延很容易形成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等 。本文报道1例低分子肝素致皮肤瘀斑伴血小板减少诱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例。提示医护工作者在低分子肝素用药期间注意提醒患者如有新发皮肤瘀斑瘀点或较前加重、牙龈出血、血尿、便血等出血症状时及时告知医生,定期复查血常规、凝血;有出血倾向即刻停药,包括临床常用的低分子肝素留置针封管液,尽量卧床,减少活动避免碰撞造成出血,为预防复发性血栓形成应改用其他抗凝药物 。同时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积极处理,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淤血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heparin,LMWH)是一种低分子量的肝素,由普通肝素解聚而成,皮下注射后能形成有效的血浆肝素浓度,发挥其降低高凝状态的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与普通肝素相比其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安全性高、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发生率低;给药方便;不需要特殊监测,临床上逐渐取代了普通肝素,用以预防、治疗静脉血栓栓塞及急性冠脉综合征。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低分子肝素钙(商品名:速碧林)、低分子肝素钠(商品名:海普宁),均为预灌针剂,针头直接与注射器相连。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IABP)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行IABP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干预。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睡眠质量、住院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焦虑评分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睡眠时间和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IABP后给予合适的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情况,减少患者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并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临床有效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将40例反复发作的短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和低分子肝素钙,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是治疗TIA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42例原性性肾病综合征合并高凝状态的患者在内科基础上予以低分子肝素钙和尿激酶治疗,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问(APTT)、纤维蛋白原(FDP)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治疗肾病综合征有助于降低蛋白尿,缩短病程,并有保护肾脏作用,该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小,患者能耐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低分子量肝素长程治疗的安全性,以及能否替代普通肝素和进口低分子量肝素。方法:将1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普通肝素组(A组)和国产低分子量肝素组(B组),观察5周内心脏性或非心脏性病死率、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结果:B组5周内病死率、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和出血并发症较A组显著降低(P〈0.05);平均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消耗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采用长程国产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优于静脉滴注普通肝素的标准治疗,且可以替代进口低分子量肝素,更为经济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