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全天血糖漂移变化细节及波动趋势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32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72h动态血糖监测,根据血糖波动系数分为≤2.0组和〉2.0组,记录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24h平均血糖、三餐前后平均血糖、最大血糖漂移幅度、平均血糖漂移幅度及漂移次数、血糖波动系数、不同血糖所占日内时间百分比,对比评价两组患者全天血糖漂移变化的特点。结果糖化血红蛋白不能反映血糖水平波动的幅度和频率,血糖波动系数〉2.0组较≤2.0组发生高血糖及血糖漂移≥11,1mmol/L的时间及幅度明显增多(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有助于详细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漂移变化趋势及特征,血糖波动是预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减少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炎性反应,提高复明效果.方法 79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其中39例合并糖尿病(糖尿病组),40例未合并糖尿病(对照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仪(DGMS)监测围手术期(手术前后72 h)血糖.结果 DGMS显示糖尿病组白内障术后3d内血糖最大漂移为(6.62±0.25)mmol/L,而对照组血糖最大漂移为(2.04±0.13)mmol/L,两组术后1h、晚餐前、晚睡前及术后第1天晨空腹血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术后第1天炎性反应、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眼科围手术期血糖波动明显,DGMS对围手术期血糖监测更为直观.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6,(11):1567-1568
目的探讨急诊老年患者低血糖反应导致精神行为异常的临床表现及识别方法,提高早期分诊鉴别水平。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6年6月我院急诊科早期分诊的老年患者127例,其中低血糖反应伴精神行为异常者49例为观察Ⅰ组,低血糖反应而无精神行为异常者40例为观察Ⅱ组,血糖正常而出现精神行为异常者38例为对照组,进行即时血糖监测及简要病史采集。结果观察Ⅰ组患者指尖血糖波动在0.6~2.5 mmol/L(其中1例死亡患者指尖血糖为0.1 mmol/L),观察Ⅱ组患者指尖血糖波动在0.8~2.8 mmol/L,对照组患者指尖血糖波动在4.1~5.9 mmol/L。三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Ⅰ组与观察Ⅱ组的血糖值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Ⅰ组、观察Ⅱ组的血糖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诊患者低血糖反应可导致精神行为异常风险增加,症状及表现形式多样,及时的血糖监测有助于急诊早期分诊与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查糖尿病亲属中糖耐量正常者1d内血糖水平漂移变化过程。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50例糖尿病亲属的糖耐量正常者进行连续72±7小时血糖监测。结果平均血糖值5.3±0.5mmol/L;1d内血糖的峰、谷值分别为7.8±1.4mmol/L、3.9±0.7mmol/L;血糖漂移>7.8mmol/L占64%;血糖漂移<2.8mmol/L占22%。血糖漂移于2.8~7.8mmol/L的时间比例达99%。结论该研究结果有助于较为详细地认识糖尿病亲属糖耐量正常者的血糖漂移变化,及时发现无症状的高血糖和低血糖。并对探讨糖尿病诊断的分割点及血糖控制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血糖波动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的患者104例,根据24 h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分为低血糖波动组(<3.9 mmol/L)66例和高血糖波动组(≥3.9 mmol/L)38例。检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患者进行Killip分级,同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结果 高血糖波动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糖蛋白水平明显高于低血糖波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高血糖波动组患者Killip分级明显高于低血糖波动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低于低血糖波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Killip分级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波动幅度呈正相关(均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波动幅度呈负相关(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波动幅度是2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Killip分级的独立影响因素(P&l...  相似文献   

6.
阿卡波糖与诺和灵联合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漂移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应用阿卡波糖(拜糖苹)与诺和灵强化治疗后血糖漂移情况.方法 将97例T2DM患者分为拜糖苹与诺和灵联合组(30例)、诺和灵组(67例),在血糖稳定后用CGMS对其进行72 h血糖监测,其间监测指端血糖谱并输入CGMS以校正,根据血糖测定图谱观察各组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拜糖苹与诺和灵联合组低血糖发生率为3.33%(1/30),诺和灵组低血糖发生率为22.39%(15/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6,P=0.019).拜糖苹与诺和灵联合组早、午、晚餐后2 h血糖[分别为(7.90±0.80)、(8.20±0.43)、(7.80±1.03)mmol/L]较诺和灵组[分别为(11.10±0.38)、(10.90±1.03)、(11.05±0.68)mmol/L]明显降低(P<0.05).结论 拜糖苹联合诺和灵强化治疗T2DM可显著减少血糖漂移幅度,减少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阿卡波糖后血糖波动改善情况。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三餐超短效胰岛素加睡前长效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三餐时口服阿卡波糖50 mg,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波动、餐后血糖漂移及夜间低血糖情况。结果 观察组平均血糖为(9.37±1.70) mmol/L,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为(11.42±2.73) mmol/L、高血糖曲线下面积(AUC)为0。89±0.54、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为(5.13±2.23) mmol/L、M值为(18.93±11.43)mmol/L、胰岛素用量为(42.11±14.42)U/d,上述结果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餐后血糖漂移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夜间低血糖次数为(0.33±0.50)/d,持续时间为(43.75±43.50)min,低血糖指数(LBGI)为(0.005±0.002)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卡波糖治疗可明显改善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降低胰岛素用量,减少血糖漂移和夜间低血糖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动态血糖特点,为描述此类患者血糖变化特点并早期对其高血糖进行监测、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GMS software3.0软件对14例患者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前后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的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醋酸泼尼松片后患者24 h平均血糖水平(MBG),血糖〉7.8 mmol/L,〉11.1mmol/L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均高于未用之前(P〈0.05)。血糖变化的特点以中餐至晚餐后血糖增高为主,具体表现为中、晚餐后3h血糖水平、餐后血糖峰值及AUC增值均显著高于早餐(P〈0.05),尤以中餐后血糖波动幅度最大,而空腹血糖与未用激素之前相比表现为正常和仅轻微升高。1例患者在CGMS监测期间共发生1次低血糖事件,发生在午夜,持续时间为14min。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的血糖变化具有自身特点,其中大部分患者表现午后至睡前严重高血糖,部分患者可出现夜间低血糖。  相似文献   

9.
目的动态监测糖耐量受损(IGT)患者血糖波动及漂移趋势。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58例未经干预治疗的IGT患者进行连续72h的血糖监测。结果患者一天中血糖较低的时间段为夜间3点,以后血糖逐渐升高,进餐后2h血糖漂移至最高峰值,一天内血糖高于7.8及11.1mmol/L所占的时间构成比分别为(13.3±11.1)/和(0.3±1.2)/。一天内血糖最高与最低值的差值为(4.4±1.3)mmol/L。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为(4.86±0.19)mmol/L。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为(1.09±0.06)mmol/L。平均血糖水平与HbA1C及指端毛细血管血糖值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6,0.89,均P<0.01)。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详细显示IGT患者血糖波动及漂移趋势的特征,可对拟定干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不同病因低血糖症患者的动态血糖谱特点,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低血糖症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20例低血糖症患者进行3~6 d的动态血糖监测,其中胰岛素瘤6例、反应性低血糖7例、自身免疫性低血糖2例、胰岛细胞增生3例、药物相关性低血糖1例、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1例。分析不同病因低血糖症患者间的动态血糖谱差异。结果 每例患者平均监测(88.9±10.8)h,在有低血糖的患者中检测出38~936次低血糖。各组平均血糖由低到高分别为: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2.97±0.59)mmol/L]、胰岛细胞增生[(4.83±1.32)mmol/L]、胰岛素瘤[(4.87±1.37)mmol/L]、药物性低血糖[(5.98±0.8)mmol/L]、反应性低血糖[(6.38±1.99)mmol/L]、自身免疫性低血糖[(7.63±2.67)mmol/L]。低血糖的构成比由低到高分别为:自身免疫性低血糖和药物性低血糖(均为0)、反应性低血糖[0.5%(0,1.6%)]、胰岛素瘤[9.0%(5.2%,16.3%)]、胰岛细胞增生[9.5%(1.1%,14.2%)]、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58.5%)。分析日夜血糖谱差异,胰岛素瘤[(5.16±1.37)mmol/L比(4.44±1.24)mmol/L)]、反应性低血糖[(6.93±2.19)mmol/L比(5.57±1.25)mmol/L)]、自身免疫性低血糖[(8.08±2.79)mmol/L比(6.95±2.31)mmol/L)]、胰岛细胞增生[(5.23±1.31)mmol/L比(4.11±1.00)mmol/L)]、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3.06±0.57)mmol/L比(2.83±0.59)mmol/L)]均以夜间血糖较低(P均<0.05);药物性低血糖以日间血糖较低[(5.90±0.81)mmol/L比(6.11±0.77)mmol/L,P<0.05)]。胰岛素瘤和胰岛细胞增生患者分别62.2%和78.9%的低血糖发生在夜间,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患者43.2%的低血糖发生在夜间。自身免疫性低血糖患者的血糖标准差(2.67 mmol/L)、最大血糖波动幅度(9.2 mmol/L)、变异系数(35.0%)最高。反应性低血糖血糖极差最高(20.4 mmol/L)。变异系数(31.6%和22.4%)和血糖极差(20.4 mmol/L和6.8 mmol/L)均在反应性低血糖患者中日夜差异最大。结论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应用及对平均血糖、血糖谱组成、血糖变异性等参数的分析有助于低血糖症的定性诊断和不同病因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血液抽取后,如未经离心而在室温放置,血糖浓度将逐渐降低,这是由于红细胞或污染细菌将葡萄糖用于酵解供能的结果。为了解血液放置时间对血糖检测的影响程度,以便给临床医师提供准确及时的检测结果,我们对作过的有关实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食用荞麦对血糖、血脂及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荞麦的食用对血糖、血脂和血压的影响 ,为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方法 ,对食用荞麦人群和非食用荞麦人群 1 5岁及以上居民血糖、血脂水平及高血压患病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 ]食用荞麦人群的血糖水平男性为 (3 83± 1 2 9)mmo/L、女性为 (3 96± 0 96)mmo/L ,均比非食用荞麦人群男性 (4 63± 1 1 1 )mmo/L、女性 (4 56± 1 1 9)mmo/L低 (P <0 0 1 ) ;血脂水平男性血清胆固醇为 (3 79± 1 0 4 )mmo/L、低密度脂蛋白为 (1 94± 0 96)mmo/L ;女性高、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为 (1 56± 0 44)mmo/L、(2 0 4± 1 0 6)mmo/L ;与非食用荞麦人群中男 :血清胆固醇为 (4 0 8± 1 46)mmo/L、低密度脂蛋白 (2 2 5± 1 1 5)mmo/L ;女 :高、低密度脂蛋白 (1 45±0 39)mmo/L、(2 1 8± 0 89)mmo/L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P <0 0 5)。同时两组人群血糖和血脂的偏高率也存在差异 (P<0 0 5)。食用荞麦人群高血压患病率 (1 9 53 % ,标化患病率 1 8 2 1 % )低于非食用荞麦人群 (2 2 1 0 % ,标化患病率2 3 34 % ) (P <0 0 5)。 [结论 ]荞麦具有一定的降血糖、降血脂和降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滕金巧 《职业与健康》2009,25(17):1895-1896
窒息为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新生儿的主要死亡因素。研究表明,窒息会引起糖代谢紊乱,新生儿期长期的低血糖或高血糖可造成小儿神经功能损害及永久性脑损伤,笔者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406例窒息新生儿的血糖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人体测量指标和糖尿病危险状态指标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人体测量指标与糖尿病危险状态指标(血糖、血清胰岛素、血脂和血压)的相关关系,确定人体测量指标组和糖尿病危险状态指标组中关联最密切的指标。方法 采用多级分层抽样法,随机抽取上海市长宁区华阳社区中40岁以上的常住人口1960人,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腹围、臀围、股围、空腹血糖、血精胰岛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血压。以资料完整的1967人作为研究对象,计算体重指数、腰/臀比、腹/臀比、锥消度度指数、腰腿周径比,用固定年龄的偏相关典型相关方法在两性别组中分别分析体重指数、腰/臀比、腹/ 臀比、锥消度指数、腰腿周径比与血糖、血清胰岛素、血脂、血压的相关关系,并寻找3组中作用最大的指标。结果 人体测量指标和糖尿病危险状态指标之间呈现显的典型相关(第一对典型相关系数男女组分别为0.50、0.61);男性组人体测量指标组中的腰/臀比的标化第数和相关系数最大,腹/臀比其次;女性组中体重指数的标化系数的关系最大,腰/臀比其次。糖尿病危险状态组中,血清胰岛素的标化系数和相关系数最大,其次是甘油三酯和舒张压。结论 (1)人体测量指标格血糖、血清胰岛素、血脂、血压指标间存在显的典型相关关系,肥胖易于发生各种代谢紊乱和高血压。(2)血清胰岛素水平和腰/臀比、体重指数间的相关性最强,对最敏感、腰/臀比、体重指数大,血胰岛素水平越高。(3)腰/臀比是反映男性人群患糖尿病危险状况最有价值的指标;体重指数是反映女性人群患糖尿病危险状况的最佳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高校在职职工血脂血糖异常分布状况,探讨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方法 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508例患者及健康人血清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并进行分析.结果 男女血脂异常检出率分别为36.2 %、1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68,p<0.05);男女血糖异常检出率为6.7 %、2.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33,p>0.05).~30岁,~40岁,~50岁,~60岁各年龄段血脂异常检出率分别为3.2 %,17.1 %,33.1 %,45.3 %;血糖异常检出率分别为0,1.4 %,4.4 %,8.5 %.结论 在职职工血脂、血糖异常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血脂异常检出率男性较女性尤为显著,血糖异常检出率两性无显著差别.提示应对高校在职职工定期进行血脂血糖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高校在职职工血脂血糖异常分布状况,探讨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508例患者及健康人血清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并进行分析。结果男女血脂异常检出率分别为36.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68,p<0.05);男女血糖异常检出率为6.7%、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33,p>0.05)。~30岁,~40岁,~50岁,~60岁各年龄段血脂异常检出率分别为3.2%,17.1%,33.1%,45.3%;血糖异常检出率分别为0,1.4%,4.4%,8.5%。结论在职职工血脂、血糖异常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血脂异常检出率男性较女性尤为显著,血糖异常检出率两性无显著差别。提示应对高校在职职工定期进行血脂血糖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