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超声形态参数,并分析其与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评分系统(MNSI)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71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有无下肢周围神经病变分为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DPN)组(n=37)和无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NDPN)组(n=34),同时选择同期非糖尿病健康者为对照组(n=38),分析3组之间超声形态参数的差异,并比较2型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超声形态参数与MN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DPN组与NDPN组患者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超声形态参数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DPN组均明显大于ND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NSI评分越高,糖尿病患者腓总神经、胫神经超声形态参数越大,二者显著相关(P 0.05)。结论 2型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超声与MNSI评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MNSI评分越高,2型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超声形态参数越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7):88-95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院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DPN)82例,未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非DPN)48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结果DPN组年龄显著大于非DPN组,病程显著长于非DPN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非D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尺神经、正中神经以及腓总神经运动神经潜伏期较非DPN组长,MCV较非DPN组低,腓总神经波幅较非DPN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尺神经、正中神经以及腓浅神经感觉神经SCV较非DPN组低,正中神经以及腓浅神经潜伏期较非DPN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患者神经病变临床分布:感觉神经:尺神经22例,正中神经29例,腓浅神经22例;运动神经:尺神经15例,正中神经6例,腓总神经1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因素包括年龄、病程、HDL-C(OR=2.3、1.7、2.1,P0.05)。结论年龄大、病程长、HDL-C水平低的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周围神经病变,感觉神经以及运动神经均存在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下降;感觉神经发生异常的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α-硫辛酸(ALA)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IPC)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已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合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PAD)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50例。A组为常规治疗组,在A组基础上,B组给予α-硫辛酸注射液0.6静滴1次/d,C组给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患肢,治疗时间30min/次,2次/d,D组同时给予IPC+ALA治疗,疗程均共4周。观察和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神经传导速度、踝肱指数(ABI)、足背动脉血流量的差异。结果:A、B、C、D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4%,60%,96%。治疗后,A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不明显(P>0.05),B、C、D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ABI、足背动脉血流量较前有显著改善(P<0.05),ALA联合IPC组改善更明显。疗效优于A、B、C组(P<0.01)。结论:ALA联合IPC可显著改善DPN合并PA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明显增加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同时下肢血管缺血状态得到显著的改善,疗效更优于单独应用ALA和IPC。  相似文献   

4.
下肢动脉病变引起的局部缺血是糖尿病足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1]。了解糖尿病足肢端局部缺血情况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评价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经皮氧分压(TcPO2)测定是评价局部缺血的标准方法之一[3],我们通过超声测定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并与TcPO2测值进行比较,以探讨超声检测足背动脉在评估糖尿病足患者肢端局部缺血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价值及其与病程的关系。方法:对92例糖尿病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及腓总神经MCV和胫神经MCV进行检查。分析有症状DPN组和无DPN组之间MCV的差异。结果:92例糖尿病患者中,根据神经电生理检查确诊为DPN患者64(69.56%)例,有临床周围神经表现的45(48.91%)例。两组患者平均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P组患者正中神经和尺神经MCV、SCV,腓总神经MCV及胫神经MCV与无DNP组比较,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各组患者中SCV异常率均高于MCV,下肢MCV异常率高于上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对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测定下肢MCV可作为诊断DNP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患病情况,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17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测定。结果 170例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查异常112例,占65.9%,与无周围神经病变组比较,DPN组有更高的年龄、HbAlc、FPG及24h—UAF,病程更长(P〈0.01);餐后1h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低于未合并DPN组(P〈0.05或0.01);同时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合并DN、DR、白内障的比率明显高于未合并DPN组(P〈0.01或0.05)。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查是确诊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方法;HbAlc、病程、年龄、24h—UAF及DR是D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DN、DR与DPN发生密切相关,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等与DPN的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进行传导速度检测并分析。结果:神经传导速度(NCV)异常检出率63.3%,其中感觉神经(SCV)异常(检出率73.2%)高于运动神经(MCV)异常(检出率53.3%)(P<0.01);下肢NCV异常(检出率78.6%)高于上肢NCV异常(,检出率48.6%)(P<0.01)。结论:NCV检测有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0g尼龙丝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13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及10g尼龙丝检查,以NCV检查作为"金标准",计算两者的一致性Kappa值.结果 10g尼龙丝检查异常率为22.56%,与NCV检查诊断DPN的一致性Kappa值为0.155.结论 10g尼龙丝检查不适合DPN的早期诊断,更适合晚期DPN和足溃疡的筛查.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从而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75名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电生理学检查是否具有神经传导异常,分为DPN组与DM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空腹血糖(FBG)、空腹C肽(FCP)、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压(BP)、吸烟、饮酒、合并糖尿病肾病(DN)、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DPN组年龄、HbAlc、FBG更高,病程更长,另外吸烟、合并DN和DR的比例也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lc、FBG、吸烟、合并DN、合并DR是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糖、吸烟、微循环障碍是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糖、戒烟、改善微循环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神经传导速度(NCV)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早期诊断价值,研究DPN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133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具有典型周围神经病变表现,分为症状组和无症状组,行NCV检查,并对2组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症状组65例(48.87%),无症状组68例(51.13%),NCV总异常率69.17%,其中症状组异常率81.54%,无症状组异常率57.35%。症状组女性比例更高、病程更长(P<0.01),尿微量白蛋白(UmALB)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性别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2.485,95%CI:1.143~5.406)。结论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是早期发现DPN的有效手段。女性可能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负压辅助闭合技术(VAC)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两种负压治疗模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月期间118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VAC组和VSD组,各59例,VAC组予以VAC治疗,VSD组予以VSD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创面愈合效果、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换药次数,7 d后肉芽组织覆盖率、细菌清除率、创面缩小率;治疗前后组织氧分压变化、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足背动脉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VAC组创面愈合效果、组织氧分压、足背动脉血流速度、SDH、肉芽组织覆盖率、细菌清除率、创面缩小率均高于VSD组(P<0.05);VAC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VSD组(P<0.05);VAC组换药次数少于VSD组(P<0.05);VAC组LDH浓度低于VSD组(P<0.05)。结论:相较于VSD,VAC用于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时愈合效果更佳,能够更有效地提高组织氧分压,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换药次数,促进足背动脉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化白蛋白与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以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42例2型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同期收治的未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普通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与糖化白蛋白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组的糖化白蛋白明显高于普通2型糖尿病对照组。结论糖化白蛋白与周围运动神经波幅降低有关,糖化白蛋白可能是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The investigations of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many countries and regions, except for Central China. In this study, we determined the prevalence of PAD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that gave rise to increasing of the risk of PAD development in Wuhan, China.
Methods  The study enrolled 2010 patients aged 60 years and older who were regularly visiting the Central Hospital of Wuhan that is a public hospital from 2005 to 2010, where all residents of the city were offered the medical services. PAD was defined as an ankle-brachial index <0.90 in either leg.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various risk factors in PAD development, uniformed interviews, clinical examinations and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all of participants were performed in this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otential risk factors and PAD was analyzed.
Results  In Wuhan, the prevalence rate of PAD was 24.1% in elderly diabetic patients. Totally, 291 patients with PAD had at least one weak but not absent dorsalis pedis pulse in both feet, while 541 patients without PAD showed this way. At least one absent dorsalis pedis pulse was found in 192 patients with PAD as well as 10 patients without PAD. The results of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the age, smoking history, hypertension, diabetic neuropathy and macroangiopathy gave rise to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PAD development in type 2 diabetic diseases.
Conclusions  The prevalence of PAD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Wuhan was close to the prevalence that was reported in other regions of China and other Asian countries. Control of the related risk factors and early diagnosis of PAD may play a role in PAD prevention and improving prognosis.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早期硬化情况。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40例(糖尿病组)和健康体检者40例(健康对照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其足背动脉血管弹性指标: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比较2组足背动脉血管弹性改变。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足背动脉β、Ep、PWVβ均增高,分别为14.55±4.90和11.18±4.24、(199.08±69.68)kPa和(139.18±53.32)kPa、(8.49±1.58)m/s和(7.12±1.36)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C值降低,分别为(0.08±0.05)mm~2/kPa和(0.10±0.04)mm~2/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能够快速、无创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早期硬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LDPI)、甲襞微循环综合定量法、经皮氧分压测定三种微循环检测方法在老年下肢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症(PAOD)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老年下肢PAOD患者于治疗前及前列腺素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治疗后应用三种微循环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有效率85%,与之对应,治疗后甲襞微循环总积分值明显降低(P<0.05),足背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血流值增加(P<0.05),经皮氧分压值增加(P<0.05),三种微循环指标的改善与临床症状改善有很好的平行关系.结论:三种微循环检测方法对于老年下肢PAOD患者的疗效判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骨密度变化。方法: 收集T2DM患者82例,分为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41例和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NDPN组)41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量所有受试者腰椎及髋部骨密度。结果: NDPN组股骨Ward′s三角区骨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DPN组股骨Ward′s三角区骨密度较NDPN组明显降低(P<0.05);进一步按性别分层分析,上述变化仅存在于女性T2DM患者。3组间腰椎、股骨颈、髋部总体区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T2DM患者Ward′s三角区骨密度在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前升高,在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后降低;男性T2DM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骨密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运用64层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和外周血管超声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颈动脉、足背动脉病变性质等方面的特征.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老年科和心内科住院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共129例,根据有无2型糖尿病(T2DM)病史分为:老年冠心病组(n=69)和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组(n=60).经64层双源螺旋CT检查、颈动脉和足背动脉超声检查对比2组患者冠状动脉、颈动脉、足背动脉病变性质的差异.结果 64-DSCT显示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组冠脉病变以多支病变为主,与老年冠心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组颈动脉和足背动脉超声斑块检出率分别为81.6%和55%,均高于老年冠心病组的65.2%和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组易损斑块的检出率较老年冠心病组高,且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组IMT、斑块积分均高于老年冠心病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外周血管斑块数较单支病变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以多支血管病变为主,颈动脉、足背动脉病变以易损斑块为主.颈动脉和足背动脉超声可以预测冠脉病变,外周血管斑块数越多,冠脉病变的支数越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从2010年1月-2013年1月至本院治疗并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分析其病史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计算DPN患病率,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为63.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TG、空腹血糖及病程均为DPN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DPN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常见,HbA1c、TG、空腹血糖及病程均为DPN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背景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高,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残和致死的根本原因。尽早规律、持续地监测以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各类慢性并发症,是降低糖尿病不良后果的根本,也是社区糖尿病管理务必重视的内容。目的了解社区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监测行为状况,分析糖尿病患病及监测相关情况与慢性并发症监测行为水平的关系。方法于2019年5—11月,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成都市中心城区参与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的78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一般情况、糖尿病患病情况和慢性并发症监测行为问卷(自我观测和专项筛查)的调查。结果785例社区管理2型糖尿病中,103例(13.1%)没有罹患任何慢性并发症,435例(55.4%)同时罹患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慢性并发症自我观测行为总均分为(2.58±0.86)分,检查足背动脉搏动行为得分仅为(1.33±0.67)分;患者慢性并发症专项筛查行为总均分为(2.77±0.57)分,其中视网膜检查、周围神经病变检查、下肢血管病变检查行为得分分别为(1.88±0.99)、(1.46±0.84)、(1.47±0.84)分。614例(78.2%)患者在医生建议下进行专项筛查,主动定期筛查者仅有78例(9.9%);分别有139例(17.7%)和385例(49.0%)患者对自我观测异常和专项筛查结果不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确诊时间、慢性并发症罹患情况、对自我观测异常情况的处理是社区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自我观测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糖尿病确诊时间、最近一次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慢性并发症罹患情况、参加专项筛查的原因、对专项筛查结果的处理情况是社区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专项筛查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监测行为水平不高,且受患者糖尿病确诊时间、罹患慢性并发症情况、最近一次检测的HbA1c水平、参加专项筛查的原因及对监测结果的处理方式影响。在社区管理中应根据患者的疾病相关情况积极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患者主动、规律地对慢性并发症进行自我观测和专项筛查,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早诊断与早治疗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发生下肢截肢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了北京市某三甲医院于2009年5月到2014年12月因发生糖尿病足部并发症的214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截肢组66例,非截肢组148例,对两组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做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中2型糖尿病下肢截肢的发生率高达30.84%。单因素分析显示截肢组患者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 C反应蛋白(CRP)、体质指数(BMI)、病程、住院时间、住院总花费均高于未截肢组(P<0.05);截肢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以及血清白蛋白(Alb)等均低于未截肢组(P<0.05);截肢组和未截肢组患者是否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是否有糖尿病足史、下肢截肢史、周围神经病变( DPN)、周围血管病变( PAD)、糖尿病肾病( DN)以及患者的Wagnar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元逐步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糖尿病足史、 DPN、 PAD、 CRP、糖尿病病程、 Wagnar分级是发生下肢截肢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抗血小板药物、 Hb、 TC是发生下肢截肢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尤其是合并足部并发症的患者下肢截肢的患病率很高,而预防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重点在于糖尿病足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的早期筛查,合理使用抗血小板药以及对有足溃疡患者加强感染治疗和营养支持,以减少糖尿病足下肢截肢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