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缓解(CR)、持续缓解(CCR)时期、部分缓解(PR),无效(NR)和复发的LDH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40例进行比较,分析LDH水平与白血病各时期的的关系。结果在急性白血病治疗前,LDH水平升高率达到9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当CR后LDH水平下降至正常的比例达到100%,在CCR时期亦持续下降,仅有1例LDH水平升高,仅占5.2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部分缓解(PR)患者中LDH水平升高的比例仍有8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无效及复发病人血清LDH水平均升高,占1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LDH可作为判断成人急性白血病病情的一个敏感指标,在不同时期追踪检测血清LDH值对临床及时了解病情变化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乳酸脱氢酶(LDH)、血清铁蛋白(SF)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酶反应速率法、放射免疫法检测118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8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3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93例经化疗诱导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病患者、37例经诱导化疗完全缓解后1年内复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和60例健康志愿者的LDH、SF表达水平,并进行各组间比较分析。结果急性白血病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急性髓系白血病组LDH、SF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LDH、SF表达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缓解组LDH、SF表达水平与急性白血病组/初治前组、缓解后复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后复发组与急性白血病组/初治前组、正常对照组与完全缓解组LDH、SF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H及SF可作为急性白血病患者观察病情发展、预后预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肿瘤坏死因子-a(TNF-n)在急性白血病患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用ELISA法检测了70例(初治组36例.治疗后组34例)血清tNF-a球平(x土s,ug/L)结果表明.①与正常对照组(O01301 0.0233)比较一韧治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0.1387 0.0257无显增高(P>O.05),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0.1836 0.0491明显升高(P0.05;③ANLL中:NR组(0.1700土0.0349)与初治组何差异无显意义(P>0-05).而CR组(O.1519土0.0341)与初治组何差异有显意义(P<0.05).ANLL的CR组与正常人比差异无显意义(P>0.05);④全程观察11例治疗前后TNF-a变化,ALL病情好转时TNF-a有上升;ANLL治疗前TNF-a水平高容易缓解.随着病情的好转而趋于正常.结论;TNF-a可能与急性白血病的类型有关.TNF-a的检测有助于疗效估计及病情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与自细胞介素-10(IL-1O)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0例正常(对照组)和45例白血病(白血病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0的水平,用酶法检测LDH水平:结果:白血病患者治疗前LDH、IL-10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缓解时LDH、IL-10水平低于治疗前,二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LDH、IL—10的测定在白血痫的冶疗监测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苦参碱联合DOLP方案治疗初治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及特点。方法:选取2005-2008年4月初治ALL 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应用DOLP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苦参碱,观察两组缓解率及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诱导化疗后完全缓解率(CR)分别为81.1%和51.5%%,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骨髓抑制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苦参碱联合DOLP方案能提高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诱导缓解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AL)的抗原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78例AL的免疫表型。结果(1)5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髓系抗原阳性表达率为31.0%,其中CD13阳性率29.3%,CD33阳性率13.8%,T-ALL和B—ALL髓系抗原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4阳性ALL的髓系抗原表达率78.6%明显高于CD34阴性ALL的髓系抗原表达率20%(P〈0.01)。ALL髓系相关抗原表达(My^+ALL)的完全缓解(CR)率33.3%明显低于My^-ALL的CR率82.5%(P〈0.01)。(2)2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淋系抗原表达率为30%,其中CD715%,CD1910%,CD225%,CD7主要分布在AML-M1和AML-M2亚型中。CD34^+AML的淋系抗原表达率明显高于CD34^-AML的淋系抗原表达率(66.6%与9.1%,P〈0.05)。淋系抗原表达的AML(Ly^+AML)的CR率低于Ly—AML的CR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与71.4%,P〉0.05)。结论成人AL的抗原错译表达与治疗缓解率负相关;ALCD34的表达率与抗原错译表达率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宋晓宁  杨琳  刘小军  温树鹏  罗建民 《河北医药》2011,33(18):2725-2726
目的通过检测成人白血病中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O(PTPRO)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其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急性白血病(AL)初治组、完全缓解组(CR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组(CML组)和正常对照组(NC组),Syber Green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白血病和NC组骨髓单个核细胞(MNC)中PTPRO基因的表达。结果(AL)初治组PTPRO表达水平低于CR组(P=0.028),更低于NC组(P〈0.01);CML组低于CR组和NC组(P〈0.05),与初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5),初治组中AML与ALL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8)。结论PTPRO基因在成人白血病中表达水平明显降低,提示PTPRO基因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米托蒽醌为主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米托蒽酯治疗初治、难治和复发急性白血病35例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通过检测^170P表达探讨米托蒽醌与^170P的关系。方法: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采用MA方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采用VMP或VMLP方案;用免疫化学ABC技术检测化疗前后骨髓细胞^170P表达。结果:初治组14例,CR8例,PR3例,有效率78.56%;难治复发组21例中,CR7例,PR5例,有效率51.14%;^170P检测发现难治性复发组中阳性率高于初治组(P<0.01),^170P表达阳性的12例患者经化疗后有6例达CR且^170P表达转为阴性。结论:米托蒽醌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初治、复发和难治急性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米托蒽醌对^170P表达阳性的难治和复发白血病患者也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之间的关联。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CR-SSP)方法,对32例ALL、33例CML患者和104例健康志愿者的HLA-DRB1基因进行分型并分析HLA-DRB1基因的分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LL患者的HLA-DRB1*06的基因频率明显增高,为15.63%,RR=3.84,χ^2=8.01,P〈0.001;CML患者的HLA-DRB1*09的基因频率明显增高,为24.24%,RR=3.14,χ^2=7.82,P〈0.01,结论HLA-DRB1*06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关联,HLA-DRB1*09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中的TSGF浓度探讨其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生化比色法,检测31例ALL患儿、21例上呼吸道感染(AURI)患儿血清中的TSGF浓度并设立正常对照组(20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结果ALL及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的TSGF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ALL组TSGF阳性率为83.9%。上呼吸道感染组与ALL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排除炎症后,血清TSGF可以作为小儿ALL的辅助诊断诊断指标且具有很高的灵敏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血清乳酸脱氢酶(LDH)、铁蛋白(SF)和血沉(ESR)在治疗前后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和分析112例初治ALL患儿化疗前、缓解后及复发后LDH、SF和ESR的变化,并对LDH、SF和ESR三者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LL患儿化疗前较对照组和缓解组LDH、SF和ESR明显增高(P<0.01),而完全缓解期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LL复发组患儿LDH、SF和ESR明显升高,与其缓解时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LDH、SF和ESR呈良好正相关(相关系数0.863,P<0.01)。结论动态检测LDH、SF和ESR水平可作为儿童ALL的病情观察、判断疗效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4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再选24例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血小板指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3组血浆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网织血小板绝对值(RPC)。结果两组血小板最低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最高值高于对照组,血小板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血小板输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血RPC及Tpo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1、2周后血RPC及Tpo水平与化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化疗1周后血RPC及Tpo水平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生成血小板,降低血小板低下危险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在化疗结束后24h皮下注射rhTPO15000U,而对照组患者未给予rhTPO治疗。监测两组患者4、8、12、24d后的血小板动态变化情况及化疗后两组患者血小板恢复情况。结果化疗4d后,两组患者血小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8、12d后,实验组患者血小板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化疗24d后,两组患者血小板水平均恢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实验组患者血小板≤30×10^9/L的持续时间与血小板≥50×10^9/L所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TPO可减少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的降低的程度以及持续时间,同时其毒副作用也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急性红白血病(M6)和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亚型细胞患者独立生长因子1B(GFI1B)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髓系白血病系初治住院患者1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M6型10例,M7型4例)作为观察组,GFI1B表达正常者10例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GFI1B表达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观察组GFI1B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6患者中缓解6例,GFI1B平均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4例,GFI1B平均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缓解患者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7患者中3例未行化疗,1例化疗后未缓解,未继续监测其GFI1B mRNA表达水平。结论 GFI1B的表达水平反映M6和M7亚型的病情变化,对其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检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氟康唑在初治急性白血病(AL)患者粒细胞缺乏期预防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13年1月住院的58例初治AL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氟康唑胶囊100mrCd,口服.自化疗开始至脱离粒细胞缺乏时停止;对照组未常规应用预防性抗真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真菌感染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化疗后并发真菌感染率为7.4%(2/27),对照组并发真菌感染率为29.0%(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预防性治疗对于预防初治AL患者真菌感染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瑞舒伐他汀10 mg/d,连续用药14 d)和对照组(除未用瑞舒伐他汀外,其余治疗护理同治疗组相同).药物治疗前及治疗24h后、随访2个月后分别检测血清hsCRP和IL-18的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均为先上升后下降,24 h后治疗组上升为(15.54 ±2.51)m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26±2.92) mg/L(t =4.65,P<0.05).治疗后2个月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下降至(3.21±1.39)mg/L和(7.67±2.07)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54、4.63,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IL-18水平均有所下降,24 h后治疗组下降为(29.13±6.34) p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01±7.34) pg/L(t =3.59,P<0.05).治疗后2个月两组患者血清IL-18水平分别下降至(27.52 ±5.33) pg/L和(32.01 ±6.24) p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3.28,均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能更好的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和IL-18的水平,从而具有更好的抗炎作用,可作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新措施.  相似文献   

17.
赵维健  庞涛  尹晓丽  何惠清 《河北医药》2010,32(19):2638-2640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减少合并感染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学作用。方法 52例恶性肿瘤患者(试验组),32例非肿瘤患者(对照组)。2组均于感染前后留取静脉血,低温离心后保存。H2S水平采用敏感硫电极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IL-1)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ELISA)。结果对照组在合并感染时血清H2S、TNF和IL-1水平均较未感染时显著升高(P〈0.05),而感染控制后三者水平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血清H2S、TNF和IL-1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化疗后患者白细胞总数降低[(1.0~2.0)×10^9/L],未感染时血清H2S水平即较化疗前变化不明显(P〉0.05)。而TNF和IL-1水平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5)。合并感染时血清H2S水平较前显著升高(P〈0.01);而血清TNF水平较未感染时明显下降(P〈0.01);血清IL-1水平较未感染时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2S在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减少后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含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丁苯酞治疗组,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含量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经丁苯酞治疗后第11天,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含量为(11.73±3.72)ng/m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3.25±3.27)。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含量明显降低(P〈0.05),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亦明显减低(P〈0.05)。结论:血清NSE水平较好地反映了急性脑梗死的脑损伤程度。丁苯酞治疗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含量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促进临床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奥曲肽保护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奥曲肽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予以禁食禁饮、胃肠减压、解痉镇痛、预防感染和静脉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奥曲肽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奥曲肽100 μg,ih,q8h,连用1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内毒素、D 乳酸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血清内毒素、D 乳酸和TNF 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0.01),且奥曲肽组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奥曲肽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奥曲肽组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2例和5例,症状均较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有效,尤其是轻型患者,能降低血清内毒素、D 乳酸和TNF α水平,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