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鼠牙在正畸牙移动时牙周组织的改建情况.方法以30只体重250±10g,鼠龄35d的豚鼠为样本,分为不加力组和加力组,不加力组在光镜下观察牙周切片,加力组分别在加力1,3,5,7,14d取材在光镜下观察牙周切片,并在加力14d时电镜下观察牙周切片.结果光镜下见不加力组无明显成骨和破骨迹象;加力组在加力不同时间均表现为张力侧牙周间隙变宽,血管扩张,有新骨形成.压力侧表现为牙周间隙变窄,牙槽吸收.电镜下见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纤维细胞功能活跃.结论破骨细胞、成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在正畸牙移动时起重要作用;正畸牙周组织改建为可修复的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超声微创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关闭下颌第一磨牙缺失间隙的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7~2018年在合肥市口腔医院就诊的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的患者3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超声微创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正畸治疗,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下颌第二磨牙近中移动速度及牙周组织健康状况,比较两组之间差异。结果观察组在加力后间隙测量的各时间段,下颌第二磨牙近中移动的距离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加力后第12周各项牙周临床指标与加力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SBI和PD在加力后第12周增高(P0.05);两组各项在第12周牙周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正畸的治疗方法相比,微创骨皮质切开术能在一定时间内有效加速下颌第二磨牙近中移动,且更好的维护了下颌第二磨牙牙周组织健康。  相似文献   

3.
牙源性鼻旁瘘管(附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上颌尖牙根尖炎并发鼻旁瘘管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6例上颌尖牙根尖炎并发鼻旁瘘管进行回顾分析。6例患者行鼻部CT或X线拍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4例误诊为上颌骨骨髓炎、皮脂腺囊肿感染和基底细胞癌等;2例行牙X线摄片检查确诊为牙源性鼻旁瘘管;手术治疗采用局部切除缝合、拔除病源牙、搔刮根尖创面,清除病灶。结果 6例患者面部切口全部I期愈合,经过2~10年追踪观察,瘘管未再复发。结论 鼻旁瘘管应首先考虑牙源性疾病所致,进行口腔科检查有助于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4.
鼻内镜下联合尖牙窝穿刺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广泛应用,目前鼻内镜下联合径路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主要手段[1],但因为此类方法手术时损伤大,出血量大且操作麻烦等缺点,我科通过联合尖牙窝穿刺术,取得较好疗效。近2年我院总计经鼻内镜下联合尖牙窝穿刺术治疗真菌性上颔窦炎6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例1, 男,15岁.2月前感冒后出现左侧鼻塞、流黄涕等症状,当地医院以鼻炎予以红霉素口服及滴鼻净等治疗,症状无缓解,且左侧面部麻木、压痛来本院就诊.检查见外鼻无畸形,左侧颌面部轻度隆突,尖牙窝处轻度压痛,左侧鼻腔外侧壁明显向内膨隆,鼻道狭窄,脓涕潴留,通气不畅.  相似文献   

6.
我科自1997年开始应用烤瓷贴面修复上前牙48例、78牙,疗效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8例中男19例,女29例,18~35岁,平均28.6岁.需修复者均为上前牙,其中,中切牙42颗,侧切牙24颗,尖牙12颗,患者前牙均非对刃或反 .修复原因为四环素牙25颗,死髓变色牙32颗,氟斑牙7颗,釉质发育不全牙14颗,其中9例、16牙做过树脂贴面,因脱落外观不良,要求修复.  相似文献   

7.
男,15岁,住院号4339.双侧鼻腔持续流脓十余年,伴鼻塞、头痛。晨间脓涕特多。在他院按“鼻炎”治疗无效.X线鼻窦片(图略):双侧上颌窦密度增高,两侧窦底见有骨性钙化阴影,形态近似单尖牙,额窦密度亦有增高。收院后分别二次在局麻下行埋伏齿取出术及上颌窦根治术。凿开上颌窦前壁即可见到左侧埋  相似文献   

8.
柯-陆氏术应用已近100年,对治疗鼻窦良性病变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术后并发症不断增加,近几十年来也一直经受非议。为减少并发症,特别是面中都感觉障碍,已有不少改良术式问世。该作者对Brusis报道的方法进行前瞻性比较研究。1986年~1992年,共对73例上颌窦炎患者手术83次,其中31次采用改良术式(其中有10次因病变范围广泛而扩大了前墨骨窗)。术后12~15个月随访,改良术式感觉障碍发中率为87%,经典术式则为33%。改良措施:①切口位于第一前磨牙前方尖牙外上倒,长1~Zcm;②小骨富位于眼下孔与尖牙连线外侧,呕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侵袭型上颌窦真菌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3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37例非侵袭型上颌窦真菌病的临床资料.本病单发于一侧上颌窦,以鼻涕带血、鼻塞为主要症状,鼻窦CT多示有窦腔内钙化影,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结果治疗以经鼻内镜手术为主,全部治愈,随访6月~2年无复发.其中经尖牙窝入路22例,经中鼻道入路15例.结论非侵袭型上颌窦真菌病应根据鼻窦CT所示病灶范围选择手术方式.本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1岁,主诉左面颊部不适半年。查体:左面颊无明显隆起,唇齿龈无隆起,左鼻底膨隆明显(图1A),左侧切牙、尖牙有残根,曲面断层不排除根尖囊肿的可能。鼻窦CT示左上颌骨腭突巨大囊肿,边界清晰,囊腔密度不均,突入左上颌窦腔约2/3,与左上颌窦未连通,腭骨鼻嵴、鼻中隔受压向右移位(图1B,图1C)。采用尖牙窝入路,唇齿龈切口,用美敦力鼻科磨钻造一直径约1cm骨孔,经该孔用0°和30°鼻内镜明视下操作,完全剥离囊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2种不同入路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取鼻内镜联合尖牙窝小视窗双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25例)作为治疗组,单纯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2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疗效。结果:随访1~2年,双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优于单纯鼻内镜手术,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4.268,P<0.05)。结论:鼻内镜联合尖牙窝小视窗双径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能充分暴露上颌窦窦腔,彻底清除病变,改变窦腔低氧环境,保留上颌窦窦腔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真正达到治愈和微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双径路鼻内镜下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双径路鼻内镜下对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治疗。方法:对我科40例真菌性上颌窦炎经尖牙窝和上颌窦自然口双径路进行鼻内镜下手术。结果:40例患者全部治愈,无一例复发,6个月后复查CT上颌窦均无真菌及炎症。结论:真菌性上颌窦炎可以通过双径路鼻内镜下进行手术治疗,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立体X线摄影有两种方法:1.管球移动法;2.被照物体移动或旋转法。前者操作容易,常用于消化道或胸部摄影。由于耳鼻喉科病变多位于固定的骨部,投照时不需特殊装置,采用普通的管球摄影便可获得十分清晰的立体影像,但影像与摄影距离、管球旋转角度或移动距离的比例有关(图1)。从过去的报告来看,以管球移动距离不超过摄影距离的10%为佳。籐原氏研究了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假设管球移动距离为l,被照物体厚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应用人牙进行听骨链重建20例,随访2年以上,听力改善满意。作者在应用人牙于临床之前,先进行了动物试验,并将其对组织的反应和同种砧骨做了对比,证明此材料完全合乎要求,是一种理想的新型赝复材料。应用时,先锯下牙根(双尖牙或三尖牙),做成类似砧骨形状和大小,贮于70%酒精中备用。手术时再用盐水和氯霉素液冲洗,术中精确测量  相似文献   

15.
鼻腭囊肿1例     
鼻腭囊肿为先天性胚胎发育上皮残留所致 ,临床极为少见。我科遇 1例 ,现报告如下。患者 ,女 ,5 0岁。因鼻腔前份胀痛感 3个多月于 2 0 0 0年 1 1月 2 4日入院。检查 :全身情况好。鼻中隔略向左侧偏曲 ,双侧中鼻甲形态正常 ,中鼻道清洁 ,未见分泌物及新生物 ,下鼻甲无肥大 ,对麻黄素收缩好。下鼻道前、紧贴鼻阈后、鼻中隔和鼻腔底交接处 ,粘膜向鼻腔呈半圆形隆起。肿块表面光滑 ,触之软而有弹性 ,囊状感 ,直径约 2 .5cm。其向鼻腔凸出最高点约 0 .4cm。口腔侧硬腭处粘膜平整、光滑 ;尖牙后的切牙管处无隆起 ,触之无疼痛。鼻窦CT :鼻中…  相似文献   

16.
对20例萎缩性鼻炎病人(女14,男6,年龄为15~35岁)及10例健康成人(女7,男3,年龄为15~40岁)利用体外白细胞移动试验及自然玫瑰花试验,测定其细胞免疫功能。白细胞移动试验根据Federlin等(1971)的毛细管法,使用抗原为死者粗制健康鼻粘膜组织匀浆。实验结果发现在对照组其平均移动指数为102.07±1.97%;而萎缩性鼻炎组平均移动指数为58.58±5.86%,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1)。在分析材料中,除1例白细胞移动指数在正常范围、1例有移动刺激现象外,其余病例均表现移动抑制(90%),表明萎缩性鼻炎病人对粗制鼻粘膜抗原有超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非拔牙正畸治疗后牙列与骨骼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非拔牙正畸治疗的长期稳定性.方法研究28例患者的牙(牙合)模型和X线头颅侧位片,分别在治疗前、后及摘除保持器后的平均第8年分析30项头影测量指标,7项牙(牙合)模型指标.结果尽管在治疗期间牙弓长度及尖牙间宽度变化很小,但在摘除保持器后这二者均显著减少.摘除保持器后切牙拥挤度轻微增加;磨牙间宽度、覆(牙合)及覆盖显示了长期的稳定性.下颌切牙近远中径及唇舌径的大小与治疗前、后切牙拥挤度无关.伴发较大ANB角及下颌体长度较短的安氏Ⅱ类错(牙合)在摘除保持器后表现出较大的切牙拥挤度、较短的牙弓长度、较深的覆(牙合).结论非拔牙正畸治疗有较好的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在鼻及鼻窦恶性肿瘤的联合或综合治疗中,手术是最重要的步骤之一,根据肿瘤原发部位、侵犯范围、需切除范围等,过去已有多种手术方式。作者认为靠细致的临床和X线造影检查,如确定鼻腔及上颌窦底骨质完好者,可以保留硬腭和上颌骨牙槽突。在各种手术方式中,鼻内切除法显然不合原则。Denker术式只适用于一侧鼻腔或上颌窦的Ⅰ、Ⅱ期肿瘤,当肿瘤扩展至对侧鼻腔后就不能用此法根洽切除。Р_(уж)术式系在双侧尖牙之间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13岁。1989年起自觉右鼻腔通气受阻,呈进行性加重,鼻分泌物中无脓血。1991年2月在当地医院检查见右侧鼻腔有一肿物,后就诊我院。CT示右侧筛窦有一约4.5cm×4.0cm密度减低区,其周围有增厚的骨壁。体检;一般情况好,心、肺、腹无特殊发现。右侧面部轻度隆起,尖牙窝区有轻微压痛。右鼻腔中可见一球形肿物,表面光滑,呈红色,下  相似文献   

20.
单套管针尖牙窝径路摘除上颌窦黏膜囊肿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 1998年~ 2 0 0 1年采用单套管针 (Tro car)经尖牙窝刺入上颌窦腔 ,根据鼻内镜定位摘除上颌窦黏膜囊肿 2 4例 (2 7侧 ) ,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治疗经过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上颌窦黏膜囊肿 2 4例 (2 7侧 ) ,男 14例 ,女 10例 ;年龄 17~ 5 7岁 ,平均年龄 34.3岁。左侧 15例 ,右侧 12例 ,其中 3例双侧。囊肿位于内侧壁 13例 ,底壁 8例 ,前壁 2例 ,外壁 4例。以上病例均根据鼻窦CT扫描确诊。1 .2 手术方法术前 3d用多贝尔液或呋喃西林液漱口进行口腔准备 ,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 ;术前半小时口服鲁米那钠 0 .1g、东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