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发性硬化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硬化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唐健,袁锦楣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是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脱髓鞘性疾病。自从1868年Charcot首次描述了MS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至今已有100多年,各国科学家的共同研究使我们对MS的临...  相似文献   

2.
中枢性脱髓鞘疾病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中枢神经系统 (CNS)脱髓鞘疾病以多发性硬化(MS)为代表 ,呈世界性分布 ,目前全球罹患MS的年轻患者约 10 0万。MS发病率较高、年轻人易患、呈慢性病程 ,是神经免疫性疾病的代表 ,作为神经病学及免疫学的研究热点几十年经久不衰。一、病因及发病机制尽管M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但迄今为止的流行病学、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提示 ,MS可能是遗传易患个体与环境因素作用而发生的CNS自身免疫性疾病。候选基因和基因组筛选结果显示 ,多数弱作用基因相互作用决定MS发病风险 ,遗传易患性可能是多基因产物相互…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硬化的现代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发性硬化(MS)是CNS慢性脱髓鞘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1]。在世界范围内约有100万年轻成人患此病[2]。一、与治疗决策有关的疾病分型及特点MS治疗旨在防止急性期进展恶化和缓解期的复发,晚期采取对症及支持疗法,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带来的痛苦。MS...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硬化与其相关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多灶性炎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它的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是西方青壮年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的常见病因之一。MS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普遍认为它是在一定遗传基础上,在某些环境因素作用下发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关于基因与该病的知识在快速增长。到目前为止筛选出了多个与MS相关联,连锁的基因或区域,其中HLAⅡ类基因结果较恒定,其它区域不同研究结果不尽相同,这主要与MS的遗传异质性有关。MS属于多基因遗传病,这一特点使其遗传学研究复杂化,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多发性硬化(MS)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44例MS患者脑脊液sIL-2R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MS组脑脊液sIL-2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脑脊液sIL-2R水平变化与MS患者疾病活动状态及病残程度密切相关。结论:MS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处于活化状态,sIL-2R在MS发病机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检测脑脊液s  相似文献   

6.
观察和探讨SAH的临床表现与病因,病理影像学特点的相关性,和影像学的应用原则。方法:对38例SAH患者从临床表现,病理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分析,而MRI在亚急性期和慢性有优越性,但不及MRA、DSA显示血供清晰,结论:SAH的临床表现及CT、MRI、MRA、DSA对其病因,病理诊断各具有重要的侧重性,应协调应用,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出血病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的发病机理,防治与预后。方法 对478例ACVD患者MODS组124例,无MODS组354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MODS发生率25.9%,MODS死亡率58.5%,对照组死亡率6.5%(P〈0.05)。随着所累及器官越多,死亡率就越高,死亡的主要系脑损害,脑疝和继发呼吸道,泌尿系感染以及心肾功能衰竭等。结论 为降低MODS的发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血管病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的发病机理、防治与预后。方法 对478 例ACVD患者分为MODS组124例,无MODS组354 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MODS发生率25.9% 。MODS死亡率58.5% ,对照组死亡率6.5% ,(P< 0.05)。随着所累及器官越多,死亡率就越高,死亡的主要原因系脑损害,脑疝和继发呼吸道、泌尿系感染以及心肾功能衰竭等。结论 为降低MODS的发生率,对ACVD患者应采取积极正确的治疗及严密的观察,一旦发生MODS则应紧急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硬化合并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搪塞多发性化硬化(MS)合并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及可能机理。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MS病人中合并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174例有9例合并1种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克隆病、溃疡性结肠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1例、银屑病、糖尿病(I型)、类风湿性炎各2例,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在MS发病前出现5例,在MS病程中出现4例,结论MS中合并其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血管并发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及转归,总结治疗经验,便于临床医师更好的认识本病。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急性脑血管病合并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微循环障碍最终导致MODS,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是综合性的。治疗中应早期常规进行有关器官的功能监测,积极有效地控制脑、呼吸、循环、肾脏功能衰竭。结论 本病预后极差,预防脑卒中后的MODS的发生至关重要,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是减少MODS死亡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报道120例经CT或MRI证实的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占同期CSDH病人286例的41.9%。男110例,女10例,年龄60~89岁。63.3%有明确外伤史。临床表现不典型,仅21.6%有颅高压症状,61.8%有各种精神症状。除2例拒绝手术治疗外,经钻孔血肿冲洗引流106例,开瓣血肿清除12例,均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就老年人生理特点对CSDH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治疗和预后等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报告了5例小儿moyamoya病(MD)颞浅动脉(STA)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病理,它们的变化是中膜平滑肌细胞变性、破坏,内弹力板变薄、断裂和内膜平滑肌细胞增生。这些变化与成人MD脑动脉和STA的病变一致。小儿MD的STA中能看到大量较早期和较轻的病变,如中膜平滑肌细胞空泡变性、质膜破坏、或仅见于内弹力板两侧的肌细胞坏死;内弹力板破坏轻;内膜增生轻,没有管腔狭窄,与成人不同。本文对MD动脉病变的发展过程和病因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3.
20 0 0年 12月 4~ 6日在丹麦的澳沪斯 (Auhus)召开了第十一届国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运动神经元病 (ALS/MND)专题研讨会。大会交流和分会专题交流论文 81篇 ,壁报交流10 8篇。会议主要就ALS/MND诊断和生活质量的评价、病因及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SOD1基因突变、蛋白质与神经变性病、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线粒体过氧化损害在发病中的作用等 )及多方位治疗现状和前景等进行了研讨和交流。现分述如下。一、ALS/MND的临床和诊断学研究进展1 ALS/MND的临床诊断 :在MND中以ALS最…  相似文献   

14.
GM1抗体和髓鞘碱性蛋白与多发性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多发性硬化(MS)的自身免疫发病机制,我们检测了28例MS患者血清GM1抗体和髓鞘碱性蛋白(BMP),意欲进一步揭示MS的免疫发病机制。28例患者,均来自我科住院确诊的MS病人,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14~52岁(29±11岁);病程1...  相似文献   

15.
钩端螺旋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69例钩端螺旋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患者,并对其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探讨。认为虽然本病的临床体征与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相似,但病理证实绝非GBS。治疗主要选用青霉素、甲硝哒唑、激素等,治愈率达76.8%。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近年来随着神经免疫学、遗传学、影像学、病毒学方面研究的飞速发展 ,使人们对导致多发性硬化 (MS)发病和发病后早期损害的机制有了新的认识。现对近期MS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感染因素MS在自身免疫过程中选择性地损害少突胶质细胞 ,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进行性的脱髓鞘。人醇醛基转移酶(TAL H)选择性表达于少突胶质细胞 ,它与脂质的大量产生密切相关 ,是组成髓鞘的基本成分 ,易于遭受氧自由基损害。MS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均有TAL H抗体表达。MariaEsposito等[1] 发现TAL H表位与EB病毒和Ⅰ型…  相似文献   

17.
获得性癫痫性失语的免疫学研究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获得性癫痫性失语(LKS)是一种罕见的儿童癫痫,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最近,随着LKS发病的免疫机理研究进展,免疫治疗已逐渐代替传统的抗癫痫药物治疗而占主导地位,激素疗效较肯定,免疫球蛋白应用获得更满意的治疗效果,这为LKS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肌萎缩侧索硬化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肌萎缩侧索硬化免疫学研究进展李晓光郭玉璞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病,至今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有许多证据说明本病的发病可能是多源性的或异质性的。已提出的病因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及免疫因素等。过去数十年临床及病理研究缺乏...  相似文献   

19.
少年多发性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少年多发性硬化周松综述黄德仁审校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多为中青年人,其发病年龄约2/3在20~40岁,平均年龄为30岁,10岁前和60岁以后发病者少见,发病年龄的跨度相当大[1],本文阐述的少年MS是指16岁以前发病的MS,临床上较少见,现将其有关问...  相似文献   

20.
晚发型多发性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15例晚发型多发性硬化(MS),首次发病年龄50-60岁,占同期住院MS患者的6.4%。通过对其临床表现、病变部位和预后等与同期成人MS对照分析,表现晚发型MS慢性起病多见,临床表现和受累部位与成人MS相似,但脊髓受累较成人MS更为常见,晚发型MS大多病情进展快,运动功能障碍严重,病情多不能彻底缓解,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