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暖宫贴在剖宫产术后的临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暖宫贴在剖宫产术后的临床作用。方法随机选择剖宫产术后产妇220例,其中108例采用暖宫贴作为观察组,余11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统计两组腹部疼痛、伤口愈合、腹部舒适度、子宫复旧和恶露变化以及形体恢复等情况。结果观察组腹部疼痛、腹部伤口I期愈合分别为35.2%、98.1%,而对照组为60.7%、85.7%,P〈0.01;观察组腹部舒适满意度86%,对照组腹部不适满意度80.3%,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子宫复旧比对照组显效明显;观察组7天恶露变淡者88.9%,对照组64.3%,P〈0.05;观察组恶露少于月经量者64.8%,对照组为11.6%,P〈0.01;观察组术后6月形体恢复者78.9%,对照组54.5%,P〈0.05;结论暖宫贴能减轻剖宫产术后疼痛,促进术后子宫复旧、形体恢复、恶露排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配合安慰性抚触对剖宫产术后疼痛、恶心、睡眠、排气、下床活动时间、子宫复旧及术后阴道出血等机体各方面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分娩的100例剖宫产术后主诉疼痛且VAS评分≥4分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自控泵(曲马多、芬太尼)止痛。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耳穴贴压配合安慰性抚触缓解剖宫产术后切口疼痛及子宫收缩痛,促进肠蠕动及子宫复旧,加速排气,减少术后出血等。比较2组产妇术后24 h恶心、睡眠、阴道出血等情况的变化。比较48 h内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哺乳情况、精神状态等的变化。结果 2组恶心、睡眠、精神状态、术后排气、下床活动时间、阴道出血等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耳穴贴压配合安慰性抚触可有效的缓解剖宫产术后疼痛,有睡眠好、下床活动早、胃肠功能恢复快、子宫复旧好、阴道出血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暖宫贴预防剖宫产术后寒战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选取120例剖宫产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均应用暖宫贴预防术后寒战,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毕时、干预后5 min、10 min、20 min、30min、60 min体温变化、寒战发生率及寒战强度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寒战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15 min、30 min、60 min体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15 min、30min、60 min寒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15 min、30 min、60 min寒战强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寒战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寒战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手术切口层保护器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对剖宫产手术3 3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使用手术切口层保护器的观察组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切口层保护器在剖宫产术中使用,明显降低了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盆痛消结合暖宫贴外敷治疗人工流产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人流术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暖宫贴神阙穴外敷;治疗组使用中药外敷神阙穴后加暖宫贴外敷。分别于术后即时1 h,2 h进行疼痛评分,对其进行疗效判定。同时评价患者满意度及术后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减轻人工流产术患者术后1h、2 h的疼痛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痛消联合暖宫贴神阙穴外敷可明显减轻人工流产术后腹痛的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菊苓方纱布敷料对低蛋白血症剖宫产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8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低蛋白血症剖宫产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产妇术后换药时应用速愈贴覆盖伤口,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菊苓方纱布敷料覆盖伤口,2组均于术后第1天、第3天及出院前各换药1次,其余处理相同。比较2组患者出院前切口各症状评分、切口疼痛分级,统计2组切口表面红肿、硬结、渗液消退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术后换药次数、切口愈合不良及局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出院前局部皮肤切口的颜色、肿胀、灼热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出院前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切口表面红肿、硬结及渗液消退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菊苓方纱布敷料+速愈贴能缩短低蛋白血症剖宫产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时间,有效缓解术后切口疼痛,可降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提高产妇舒适度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糜蛋白酶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康复新液联合糜蛋白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糜蛋白酶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疗效较好,能有效缩短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后,在伤口愈合障碍的患者皮下放置引流管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存在伤口愈合障碍相关因素的剖宫产手术妇女42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每组210例。治疗组,进行腹壁缝合时,在脂肪层放置自制的引流管引流;对照组切口和缝合部位相同,只是不放置引流管。术后比较两组患者切口的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210例患者中,伤口愈合为甲级者176例,乙级30例,丙级4例,没有发生伤口感染的患者;对照组伤口愈合情况,甲级116例,乙级70例,丙级20例,丁级4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所用的时间和手术完成后住院的天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存在切口愈合障碍相关因素的行剖宫产术的患者,在其皮下置引流管引流可以促进切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9.
吕晓琳  朱艳  艾浩 《新中医》2016,48(8):178-180
目的:观察愈宫汤方辅助西医治疗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的疗效。方法:将剖宫产术后产妇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治疗(抗感染、营养支持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愈宫汤口服。观察2组患者术后伤口疼痛、肿胀情况,比较2组患者恶露停止时间及伤口愈合等级;比较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差异。结果:术后第3天,观察组患者出现切口疼痛、肿胀的例数明显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恶露停止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愈合甲级病例多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全血黏度(低、中、高切)、细管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低、中、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上述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愈宫汤方辅以西医治疗可改善剖宫产产妇血液流变学特征,促进切口早期愈合,从而减轻产妇痛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腹壁横切口术后4d拆线的可行性。方法将我院2005年3月-2006年3月2195例新式剖宫产产妇于术后4d行腹部切口拆线,观察其切口愈合情况。结果2195例剖宫产产妇中有6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2例腹部切口下血肿形成,1例腹部切口延期愈合,其余均为甲级愈合。无一例发生腹部切口裂开。结论术后4d拆线并不增加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及其他并发症,且能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药费,加快医院床位周转率。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7.
百年以来《伤寒论》理论研究述评(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8.
艾灸足三里在脾胃病的临床疗效肯定,其机制研究也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不断完善。大量研究证明,艾灸足三里促进胃黏膜修复的信号传导是通过神经实现的,其作用机制是系统而复杂的,既可以直接调节胃肠内分泌激素的水平,也可以作用于胃黏膜损伤的信号传导途径上。因此,艾灸足三里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病变及病变的各个阶段都有一定作用,且作用机制不尽相同。据现有研究,对未来艾灸足三里的机制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分析当前舌象仪相关文献的发布情况,总结舌象仪的研究现况。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维普以及万方三大数据库进行题名或关键词检索,检索式为“舌象仪or舌象分析仪or舌诊仪or舌象采集or数字舌图or舌象分割or舌体分割or舌象分析or舌诊客观化”,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10月。对文献的发表时间、文献作者、第一作者所在地区、第一作者所在机构、期刊情况、资助基金来源、主要研究内容、舌象仪型号及舌象仪研发单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舌象仪相关研究的文献366篇,前期年发文量逐年增长,但近年来年发文量增长缓慢。舌象仪相关研究尚未形成核心作者及核心期刊。其主要的资助来源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及各类厅局级项目。舌象仪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图像采集技术、成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图像分析技术、舌象仪的临床应用及舌象仪的实验室应用等内容的研究。目前应用较多的舌象仪有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ZBOX型舌象仪和DS01舌象仪,DS01舌象仪包括DS01-A和DS01-B两种型号;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发的TDA-1小型舌象仪和DKF-Ⅱ舌象仪;上海中医药和上海亚太计算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研发的ZBOX-Ⅰ舌象仪;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研发的TP-Ⅰ舌象仪;天津市天中依脉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YM-Ⅲ中医舌象采集仪;上海亚太计算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研发的Smart TCM-I舌象仪;哈尔滨工业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研发的TIAG 舌象仪;天津中医药大学研发的3D舌象仪。结论 舌象仪的相关研究虽然前期呈上升趋势,但近年来进入平台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从中医角度探讨“软系”疗法的科学性,探求“软系”疗法疗效显著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