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利用高速逆流色谱对中藏药甘西鼠尾草进行脂溶性成分的分离研究。以石油醚、醋酸乙酯、甲醇、水,按体积比8∶6∶7∶3配制HSCCC用两相溶剂系统,结果表明此条件可用作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甘西鼠尾草中的脂溶性成分,以期为甘西鼠尾草成分的短时间高效分离制备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也为藏药现代化积累一些有意义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4.
HPLC同时测定丹参水溶性及脂溶性5种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丹参中2种水溶性和3种脂溶性成分的HPLC方法。 方法: 采用C18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A)-0.05%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27 min,20%~25%A;27~55 min,25%~80%A;55~65 min,80%~80%A;检测波长为270 nm和286 nm,柱温30 ℃。 结果: 迷迭香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分别在1.92×10-2~0.96 μg,7.29×10-2~3.64 μg,3.05×10-3~0.15 μg,1.71×10-3~8.55×10-2 μg,5.80×10-3~0.29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88%,104.75%,101.08%,101.41%,102.41%。 结论: 该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稳定、简便,分离效果好,能同时测定丹参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 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茉莉酸甲酯(MJ)对栽培甘西鼠尾草叶丹参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为甘西鼠尾草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液-质联用的方法,对MJ处理的甘西鼠尾草叶样品进行检测。结果:甘西鼠尾草经MJ处理后的120h内丹参酮IIA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丹参酮I的含量从120h开始高于对照组。结论:MJ能促进甘西鼠尾草叶中丹参酮I及丹参酮IIA含量的积累,可以考虑在人工种植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白花丹参中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Ⅰ含量的方法。方法:从白花丹参产地山东采集了10个批次白花丹参,采用HPLC测定4种主要丹参酮成分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Ⅰ含量。色谱条件:Zorbax Extend-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乙腈-0.2%乙酸水(57∶43),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0nm,柱温30℃。结果: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Ⅰ分别在0.138~2.76(r=0.999 9),0.024 8~0.496(r=0.999 9),0.096~1.92(r=0.999 9)和0.035~0.70μg(r=0.999 9)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06%,99.60%,99.91%,100.06%。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Ⅰ含量范围分别是2.677~7.150,0.320~1.747,0.916~5.935,0.132~2.601 mg·g-1。结论:该法简便、准确、分离度好,能同时测定白花丹参中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酮滴耳液中4种丹参酮成分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利用梯度洗脱,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丹参酮滴耳液中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Intersil C18分析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10%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6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保留时间分别为11.9,19.2,21.3和28.5 min,与各自相邻峰的分离度均大于1.5,理论板数分别为3?310,4 278,3 624和20 677。二氢丹参酮Ⅰ平均回收率为101.3%,RSD=2.2%,隐丹参酮平均回收率为97.2%,RSD=2.2%,丹参酮Ⅰ平均回收率为102.1%,RSD=3.0%,丹参酮ⅡA平均回收率为99.5%,RSD=1.9%。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最低检出浓度分别约为0.6,0.9,0.6和0.3 μg·mL-1。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丹参酮滴耳液中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9.
10.
甘西鼠尾草的抗缺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甘西鼠尾草的抗缺氧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异丙肾上腺素、亚硝酸钠、结扎小鼠两侧颈总动脉、常压缺氧,制备急性缺氧动物模型进行实验研究,测定常压缺氧后脑组织SOD和LDH活性、MDA和LD含量。结果:甘西鼠尾草能够延长缺氧动物存活时间,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1;并能提高常压缺氧后脑组织SOD和LDH活性、降低MDA和LD含量。结论:甘西鼠尾草具有明显的抗缺氧作用,这与其提高缺氧脑组织的SOD和LDH活性,防止膜脂质过氧化、减轻缺氧时脑中乳酸堆积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不同产地的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的丹参药材中丹参酮 A 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流动相为甲醇-水 (80∶ 2 0 ) ,流速为 1.0 m L/ m in,检测波长为 2 70 nm。结果 丹参酮 A 在 2 μg/ m L~ 16 μg/ m 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 四川中江产丹参中丹参酮 A 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康尔心肌丸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加样回收率6次测得的均值为99.08%,变异系数RSD=0.69%。优选了提取、测定条件,该方法稳定、准确、重现性好,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建立调血降脂丸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流动相为甲醇-水(87∶13);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丹参酮ⅡA在(0.11~0.6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n=5),RSD=0.3%。结论:该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调血降脂丸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滇丹参及丹参中脂溶性成分含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不同来源滇丹参及丹参中脂溶性成分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丹参酮Ⅰ(tanshinoneⅠ)、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的含量进行对比研究,研究两者脂溶性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P-HPLC法,建立含量测定方法,测定两种药材中三种脂溶性成分的含量。结果:两种药材中脂溶性成分的含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丹参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平均含量约为滇丹参的17倍、2倍、3倍。结论:滇丹参能否作为丹参的代用品还应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10批不同丹参药材中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TLC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Agilent XDB-C18色谱柱(4.6 mm X 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为流动相A,0.03%磷酸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柱温2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栗色鼠尾草Salvia castanea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的活性成分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分子克降技术构建人源PTP1B的体外抑制活性筛选模型,利用该模型对HPLC分离的栗色鼠尾草提取物进行活性成分的追踪分析并进行结构确认,采用分子模拟方法 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 从栗色鼠尾草根的甲醇提取物中鉴定获得了2个活性化合物,分别为已知化合物二氢丹参酮Ⅰ与丹参酮Ⅱ_A,其IC_(50)分别为34.01μmol/L和44.16μmol/L.分子模拟对接分析揭示了两个化合物的立体构型及作为氢键受体的邻醌结构均有利于与PTP1B的活性位点口袋产生亲和作用.结论 丹参酮类化合物对PTP1B具有竞争性抑制作用,并可能成为开发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的新资源.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了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4种丹参酮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丹参醇提物中4种丹参酮的药动学研究。方法采用VP-ODS C18柱(4.6mm×250mm,5μm),以甲醇-0.05mol·L-1醋酸铵缓冲溶液(醋酸调pH至2.5)(70:3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63nm,柱温40℃,以丙酸睾丸素为内标,测定血浆4种丹参酮的浓度。结果隐丹参酮、丹参酮Ⅰ、次甲基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12.75mg·L-1;0.01~16.25mg·L-1;0.02~13.75mg·L-1;0.02~13.25mg·L-1,其回收率均大于88.7%。药动学参数表明,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符合二室开放模型,次甲基丹参酮和丹参酮Ⅰ符合一室开放模型。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丹参提取物中丹参酮类的血药浓度分析和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丹参二醇B的抑制血管新生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分离手段从甘西鼠尾草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丹参二醇B,并通过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生长、迁移及其促血管生长因子的测定实验来评价丹参二醇B的体外抑制血管新生作用,以鸡胚尿囊膜为体内模型对丹参二醇B抑制血管新生活性进行研究。结果丹参二醇B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生长、迁移及其促血管生长因子的分泌、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都呈现出剂量依赖型的抑制作用。结论丹参二醇B具有抑制血管新生活性,可作为潜在的血管新生抑制剂得以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