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徐林珍  张磊 《浙江预防医学》2004,16(10):77-77,F003
心律失常是心脏直视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与术后低血钾、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心功能不全等多种因素有关.心律失常可引起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影响手术的成功率,应及时控制.我们对530例心脏直视手术的病人作了回顾性分析,发现有121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经治疗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精神障碍为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具体原因尚不清楚。我们回顾性分析了连续2235例接受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并发各种类型的精神障碍32例,总发生率1.43%,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应用对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白细胞计数作为患者术后感染诊断指标;观察组采用降钙素原作为患者术后感染诊断指标。观察不同时间段两组患者检测指标阳性情况,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呼吸机应用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术后6、12 h阳性率分别为27.66%、51.66%,均高于对照组的8.51%、27.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呼吸机应用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APACHEⅡ得分分别为(2.14±0.54)、(2.51±0.43)、(11.45±1.64)d、(11.17±2.87)分;对照组分别为(4.98±1.63)、(5.89±1.86)、(18.33±4.36)d、(15.65±5.63)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降钙素原应用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能够早期诊断患者感染征象,通过进行抗炎治疗等支持方法早期给予干预,缩短患者呼吸机应用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和住院时间,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4.
硬脑膜外血肿是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作者共发现硬脑膜外血肿6例,均经解剖及/或开颅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硬脑膜外血肿6例,术前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脑电图检查均属正常。其中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15.0±4.0(11~22)岁;平均体重27.6±11.0(19~46)kg;转流时间88.2±23.0(45~108)min,病种为法乐氏四联症4例,室缺2例。 体外循环采用相对高流量,非搏动性灌注,中度血液稀释,心局部深低温。预充液内甘露…  相似文献   

5.
骨肉瘤切除术后并发肺、肾及心脏壁多发性转移肿瘤 ,又因肺转移肿瘤一部分沿肺静脉内壁长入左心 ,形成“心脏肿瘤”。这种病例十分罕见。我院于 2 0 0 1年 9月 2 7日收治了一位晚期骨肉瘤多发性转移患者 ,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肿瘤加肺肿瘤切除术 ,经治疗和护理后 ,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女性 ,19岁 ,学生 ,体重 4 5kg。 2 0 0 1年 9月 2 7日因主诉因反复胸闷心悸 2月余入院。患者 3年前因患右股骨骨肉瘤而行保肢治疗 ,2年前经化疗 3个月后行人工股关节置换术 ,术后 ,再行 3个疗程化疗。近 2个月因胸闷心悸到当地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心脏直视术后外周血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0例,分为晶体停搏液灌注组(Ⅰ组)和含血停搏液灌注组(Ⅱ组),每组20例.测定麻醉诱导前、体外循环结束后不同时间点血浆H-FABP水平.结果 两组麻醉诱导前H-FA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结束即刻,1、4、12、24 hH-FABP水平较麻醉诱导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于体外循环结束后1 h达峰值(P<0.01),Ⅰ组升高比Ⅱ组更明显[(50.13±3.98)μg/L比(39.27±4.22)μg/L,P<0.01].结论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H-FABP显著升高,峰值浓度出现早,可作为一项早期判断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与灌注晶体停搏液相比,含血停搏液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20例心脏病施行手术治疗,治愈率100%。体会:术后病人由手术室转送到ICU这一阶段,其循环、呼吸系统极稳定。因此,及时正确连接固定各种监测、引流及输液管道,快速、准确测出所需要的监护数据,观察记录所有引流管的初始量等,是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后早期监护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初期开展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两年来开展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的经验体会,以提高体外循环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水平。方法本组26例心脏患者,常规晶体预充排气,中浅低温高流量体外循环,心肌保护采用改良圣托马氏心脏停搏液。结果心脏自动复跳18例,自动复跳率80%。全部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未见明显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灌注师在术前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在术中与手术医师、麻醉师、手术护士密切配合,合适的血液稀释以及积极的心肌保护均为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同时,术中加强对血气、电解质、尿量的监测和术后加强随访也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9.
心脏直视手术3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315例心脏直视手术的体会.方法:总结315例心脏直视手术,分析各种常见的手术并发症,探讨减少手术并发症的措施.结果:术后出现各种心律失常95例,呼吸系统感染41例,泌尿系统感染11例,胸腔积液8例,心包积液4例,低心排综合症6例,关胸后心跳骤停又紧急开胸按压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脑栓塞2例,灌注肺1例,死亡6例.结论:心律失常和呼吸系统感染是心脏最常见的并发症:重视术前心肺功能的调整;术中维持有效的组织灌注压,注重心肌及各器官功能的保护;加强术后呼吸道管理,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心脏术后心律失常原因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脏手术后,由于开胸手术的创伤,手术操作的直接刺激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衡等因素,患者可发生心律失常。严重时,明显影响循环功能甚至导致休克、心脏骤停等。必须及时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降低心脏移植手术中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方法:分析2例心脏移植手术中因体外循环设备故障导致的医疗事故,探讨体外循环设备整体安全运行所需条件,建立电源、血泵、氧合器、变温水箱、监测装置等主要部件的计量质控指标。结果:经术前质控,未再发生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医疗事故。结论:通过设计的质控检测项目,可以有效降低术中体外循环设备的故障发生率,提高心脏移植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探讨目前常温体外循环的研究现状.通过总结文献资料,阐明开展常温体外循环手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改良超滤在10kg以下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改良超滤(MUF)技术对10kg以下婴幼儿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的影响.方法:2002年10月~2004年11月,共进行10kg以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心内直视手术102例,所有病例均在手术中应用动-静脉MUF 技术.结果:超滤时间5~20(11.9±2.8)min,超滤流量10~15 ml/kg,超滤量200~950(586.97.5)ml,CPB中红细胞压积(HCT)为18~30(22.5±2)%,MUF结束时HCT为32~38(35.8±1.4)%.术后平均用血(230±60)ml,全组患儿未出现与MUF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在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采用改良超滤技术,能有效地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心、脑、肺等脏器水肿;能快速地浓缩血液,减少输血和术后出血;同时能滤出CPB引起的多种有害的炎性因子,减轻炎性反应,促进术后器官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方法和经验。方法:1998.7~2002.10中共159例病人用该灌注方法,即在常温或浅低温下、上下腔静脉阻断、心脏在有持续血供、主动脉阻断或不阻断心脏跳动的情况下进行的心内直视手术,主动脉阻断时冠状静脉窦持续逆灌。结果:所有病人全部安全脱机,一例因术后出血、一例因低心排而死亡,死亡率1.26%,余均康复出院,未发现气栓并发症。鼻温≤30℃与鼻温>30℃两组病人室颤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1)。转机时间≤60分钟与转机时间>60分钟患者血尿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心脏不停跳心肌保护方法由于心肌有持续的氧合血供应,不存在心肌缺氧过程及再灌注损伤,且体外循环辅助时间短,缩短体外循环时间,有利于各器官的保护。但浅低温、主动脉不阻断、视野回血较多吸引破坏增加,又使该方法表现出潜在的危险性,故临床应用有一定的范围,特别在术中回心血多的病人要注意,且应用范围与手术医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 (UTI)对体外循环 (CPB)心脏手术期间体液因子变化的影响 ,探讨其手术期间的保护作用。方法  30例择期CPB心脏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15例 ) ,乌司他丁组 (U组 )给予乌司他丁 2万U kg ,对照组 (C组 )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后 (t1 )、主动脉开放后 10min(t2 )、CPB停机后 10min(t3)、CPB停机后 1h(t4 )测定血浆TNF -α、ET - 1、TXA2 的水平及血浆丙二醛 (MDA)的浓度和过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结果 两组的TNF -α在t2 升高 ,U组在t3开始下降 ,C组持续至t4 与基础值相比仍明显升高。ET - 1在t2 升高 ,并逐渐下降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MDA在t2 、t3升高 ,但U组明显低于C组 ,且U组MDA在t4 恢复至基础水平 ,而C组仍明显高于基础值 (P <0 .0 1)。两组的SOD活性在主动脉开放后至CPB停机后 1h持续升高 ,在t2 、t3U组SOD活性显著高于C组 (P <0 .0 1)。两组的TXA2 在t2 、t3较t1 明显升高 ,且C组与U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U组的TXA2 在t4 已恢复至基础值 ,C组仍明显高于基础值。结论 乌司他丁可以抑制体外循环时TNF -α、TXA2 等炎性因子的产生 ,并能提高SOD的活性 ,在行体外循环的心脏手术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术后中心静脉导管(CVC)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高危因素,为CVC相关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留置CV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感染组34例,未感染组103例;对感染组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CVC感染高危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7例患者检出病原菌34株,阳性率为24.82%,其中革兰阳性菌17株占50.00%,革兰阴性菌13株占38.24%,真菌4株占11.76%;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敏感率均为100.00%,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敏感率为100.00%,真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为66.67%;感染组置管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股静脉穿刺、有导管接头、三腔导管比例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体外循环时间、股静脉穿刺、置双腔导管、置管时间是CVC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体外循环及置管时间过长、股静脉穿刺、双腔置管等容易引发CVC感染,临床应规范操作,预防性使用高敏抗菌药物,减少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异氟醚快通道麻醉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择期心脏手术 21例,随机分成单 纯芬太尼组和芬太尼复合组;Ⅰ组术中以芬太尼(48.7± 13.6 μɡ· kg- 1)和氟哌利多维持;Ⅱ组吸入异氟醚,泵注异丙 酚维持,并分次静脉注射芬太尼(总量在 10 μɡ· kg- 1内).结果:两组比较对血流动力学的抑制复合组高于单纯芬太 尼组.结论:芬太尼复合吸入异氟醚和泵注异丙酚,可理想地用于快通道手术中的麻醉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颈动脉狭窄患者行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脑血管意外的差异。方法选择100例颈动脉狭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体外循环组44例,非体外循环组56例,对比分析两组术后早期(术后48h内)脑血管意外发生率。结果体外循环组8例(18.2%)患者发生了术后早期脑血管意外,其中1例(2.3%)发生脑梗死;7例(15.9%)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没有脑出血病例。非体外循环组术后早期脑血管意外发生率低于体外循环组[5.4%(3/56)比18.2%(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1,P=0.042)。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以减少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后早期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心脏手术后纵隔感染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手术后给隔感染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对15例手术后纵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发生率为1.0%,术后心脏功能低下,转流时间过长、气管切开、二次开胸手术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因素,全组死亡4例,死亡率为26.7%,其中2例死于纵隔感染。结论彻底清创,纵跑步 治疗纵隔感染的主要方法,提出预防纵隔感染的各种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