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AMI)以持续性胸骨后疼痛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为临床特征,临床上常遇部分老年患者无胸痛症状甚至无任何症状,称之为无痛性心肌梗死(PMI) [1].PMI起病急、发展迅速,自始至终均无特征性胸痛,易被临床医生忽视,造成误诊、漏诊而贻误治疗.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AMI)以持续性胸骨后疼痛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为临床特征,临床上常遇部分老年患者无胸痛症状甚至无任何症状,称之为无痛性心肌梗死(PMI) [1].PMI起病急、发展迅速,自始至终均无特征性胸痛,易被临床医生忽视,造成误诊、漏诊而贻误治疗.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AMI)以持续性胸骨后疼痛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为临床特征,临床上常遇部分老年患者无胸痛症状甚至无任何症状,称之为无痛性心肌梗死(PMI) [1].PMI起病急、发展迅速,自始至终均无特征性胸痛,易被临床医生忽视,造成误诊、漏诊而贻误治疗.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AMI)以持续性胸骨后疼痛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为临床特征,临床上常遇部分老年患者无胸痛症状甚至无任何症状,称之为无痛性心肌梗死(PMI) [1].PMI起病急、发展迅速,自始至终均无特征性胸痛,易被临床医生忽视,造成误诊、漏诊而贻误治疗.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AMI)以持续性胸骨后疼痛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为临床特征,临床上常遇部分老年患者无胸痛症状甚至无任何症状,称之为无痛性心肌梗死(PMI) [1].PMI起病急、发展迅速,自始至终均无特征性胸痛,易被临床医生忽视,造成误诊、漏诊而贻误治疗.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AMI)以持续性胸骨后疼痛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为临床特征,临床上常遇部分老年患者无胸痛症状甚至无任何症状,称之为无痛性心肌梗死(PMI) [1].PMI起病急、发展迅速,自始至终均无特征性胸痛,易被临床医生忽视,造成误诊、漏诊而贻误治疗.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以持续性胸骨后疼痛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为临床特征,临床上常遇部分老年患者无胸痛症状甚至无任何症状,称之为无痛性心肌梗死(PMI) [1].PMI起病急、发展迅速,自始至终均无特征性胸痛,易被临床医生忽视,造成误诊、漏诊而贻误治疗.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I)以持续性胸骨后疼痛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为临床特征,临床上常遇部分老年患者无胸痛症状甚至无任何症状,称之为无痛性心肌梗死(PMI) [1].PMI起病急、发展迅速,自始至终均无特征性胸痛,易被临床医生忽视,造成误诊、漏诊而贻误治疗.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AMI)以持续性胸骨后疼痛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为临床特征,临床上常遇部分老年患者无胸痛症状甚至无任何症状,称之为无痛性心肌梗死(PMI) [1].PMI起病急、发展迅速,自始至终均无特征性胸痛,易被临床医生忽视,造成误诊、漏诊而贻误治疗.  相似文献   

10.
无痛性心肌梗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痛作为急性心肌梗塞(AMI)的首发症状,常使患者获得及时诊治。部分病例因起病、甚至整个病程中都无疼痛发生(无痛性心肌梗塞PLMI),临床十分棘手。本文通过25例PLMI与59例伴有胸痛的AMI(PMI)患者临床分析的比较,旨在提高PLMI的诊断意识。 1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均系我院1978年4月~1989年3月住院患者。 AMI诊断标准符合《基准内科学》 数据统计处理:X~2及t检验。 2 资料及结果 性别:PLMI组男14例,女11例,男:女=1.3:l,PMI组男45例,女14例,男:女=3.2:1(P>0.05)。  相似文献   

11.
盛文芳 《中国疗养医学》2012,(11):1018-1020
目的对无胸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及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10-01—2012-01收治的18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胸痛症状,分为胸痛性心肌梗死100例及无胸痛性心肌梗死8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与胸痛组相比,无胸痛组患者的年龄普遍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胸痛组患者多伴有糖尿病,与胸痛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就诊时间、溶栓率、病死率、误诊率等与胸痛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胸痛组患者相比,无胸痛组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差,容易造成误诊,病死率高,因此患者应该及时就诊,以保证疗效。  相似文献   

12.
正胸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和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急性危险性胸痛的最主要病种。由于上述疾病临床表现的相似性和多样性,易发生混淆。急诊胸痛患者,有4%曾误诊后来诊断为AMI,这些患者相对年轻,症状不典型,且无AMI病史。临床医师必须树立"心肌梗死容易漏诊"的诊断思维。临床上有时对胸痛患者做出正确诊断是非常困难的。  相似文献   

13.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是指无胸痛或疼痛部位变异或以其他症状为突出表现或无心电图肯定性改变的急性心梗.由于临床表现特殊,近年来日益引起医学界的重视.同时也对临床诊断和护理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现就本组不典型心肌梗死病例的临床症状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误诊20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误诊的2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误诊原因。结果:在2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无胸痛和胸痛症状、疼痛部位不典型导致误诊各3例,以晕厥、失语、肢体活动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误诊为急性脑血管意外3例,以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急性左心衰竭和以急性胃肠道症状为主而误诊各3例,以心律失常为首发症状误诊者3例,多种心脏病并存过于重视原发疾病导致误诊2例。结论:通过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原因的回顾性分析,可以加强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严家嫦  李群笑  李惠 《护理学报》2013,20(11):37-39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与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 对296例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患者分为典型的胸痛症状群(169例)、多种症状群(82例)和非典型症状群(45例)3个组.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和性别校正后,非典型症状患者1年随访期的死亡率较典型胸痛症状患者高(HR=3.29,95%CI=1.09~9.94,P=0.04).结论 非典型症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年内死亡率高,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非典型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16.
不典型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不典型表现,以减少误诊。方法:对32例老年人不典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均无典型胸痛,疼痛部位不典型11例;首发症状为恶心、呕吐、上腹痛8例;头晕、乏力、一过性意识障碍4例;突发心律失常、休克7例;合并肺心病2例。结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无痛或疼痛部位不典型、症状隐匿多样、多种心脏病并存等特点.临床医生对症状不典型者应及时做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以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影响无胸痛症状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时间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219例STEAMI患者,根据发病时是否胸痛分为胸痛组和无胸痛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12个月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病死率进行对比,分析患者从入院到冠状动脉再通所用的时间,采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冠状动脉再通的影响因素。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结果显示无胸痛组糖尿病、住院时间、MACE发生率及冠状动脉再开通时间均高于胸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胸痛组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为8.7%,胸痛组MACE发生率为6.9%,出院12个月后无胸痛组MACE发生率为18.4%,病死率为8.7%,胸痛组MACE发生率为14.7%,病死率为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592,95%CI:1.095~2.532)、糖尿病史(OR:4.985,95%CI:2.693~10.961)及无胸痛症状(OR:6.434,95%CI:3.262~10.413)与STEAMI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时间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3.211,95%CI:1.243~4.322,P=0.016)、糖尿病史(OR:1.535,95%CI:0.764~1.966,P=0.039)及无胸痛症状(OR:1.572,95%CI:0.655~2.181,P=0.018)是无胸痛症状STEAMI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的影响因素。结论无胸痛症状STEAMI患者较有胸痛症状患者具有更高的MACE发生率,年龄、糖尿病及无胸痛症状是影响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的主要因素,在临床治疗中医生应加强无胸痛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心脏病急症。其首发症状多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样疼痛,而以头晕为首发症状者较为少见,现把笔者临床所见4例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例1:男,72岁。因头晕伴恶心、呕吐1小时急诊,无自觉胸闷、胸痛。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查体:T36℃、R20次/分、P90次/分、BP14/10kPa,神清,双肺未闻及干湿  相似文献   

19.
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常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即剧烈的胸骨后疼痛,持续时间超过30min以上,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效果差,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结合心电图异常、心肌酶谱的动态改变诊断较为容易,而无典型胸痛的心肌梗死症状复杂多样,若警惕性不高,易误诊漏诊而延误治疗,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无胸痛性急性心肌梗死误漏诊27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心肌梗死(AMI)大多数患者以胸痛为首发症状,疼痛时间长.宙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结合典型心电图改变及血清心肌酶谱变化诊断不难。然而,临床上有些患者发病时无典型胸痛,而以一些其他症状表现,通过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查才发现,易误漏诊。为了吸取教训,现将我们遇到的误漏诊27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