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康复组22例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方法,包括吞咽功能训练、摄食训练、鼻饲。结果康复组患者吞咽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脑卒中并假性球麻痹患者行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使患者的精神状态和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新方法。方法:将50例吞咽功能障碍的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及留置胃管护理,观察组25例除上述护理外,另加指导性吞咽功能训练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及摄食情况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指导性吞咽功能训练护理对于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对性早期康复护理对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95例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吞咽功能分级分为轻度组32例、中度组33例、重度组30例,给予有针对性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三组患者护理1、2、3、4周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针对性早期康复护理,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学勤  佘秋琼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7):1649-1650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对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16例假性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56例,实验组行康复训练和常规护理,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吞咽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1.1%,对照组总有效率6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康复护理有助于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将46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康复组24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和鼻饲插管,康复组除常规治疗与护理及鼻饲插管外,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进行评价及吞咽功能、摄食功能的康复训练.结果:两组4周后进行吞咽功能评价,康复组有效率95.8%,对照组有效率69.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患者接受吞咽功能和摄食训练治疗能明显改善吞咽障碍,可减少并发症,并减轻护士及家属的负担.  相似文献   

6.
康复护理学     
043813 早期康复护理对假性球麻痹病人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周樊华//护理研究.-2003,17(11).-1270~1271 将72例病人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32例),两组病人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及治疗。康复治疗组根据病情制定系统的吞咽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致急性假性球麻痹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吞咽功能训练对其吞咽功能的影响,以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将60例脑梗死致急性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成康复训练治疗组(康复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吞咽功能训练,而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4周后评定两组的吞咽功能疗效。结果:康复组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6例,无效14例。两组疗效经Ridit分析,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u=3.7428,P<0.05)。结论:早期积极的吞咽功能训练,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效果.方法 将102例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1例.两组均按常规护理,实验组同时给予早期护理干预.结果 显效率对照组31.4%,实验组74.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护理干预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效果显著,有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性吞咽障碍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38例脑卒中并存假性球麻痹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进普通饮食或鼻饲流食,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吞咽康复训练,同时注意进食体位、量及形态.[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进行正确的早期吞咽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致假性球麻痹病人的吞咽功能,避免了鼻饲给病人带来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吞咽功能训练对脑梗死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梗死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康复组各31例,对照组按留置胃管行常规护理及治疗,康复组入院后即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及摄食训练,未给予留置胃管。对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价比较。结果康复组吞咽功能治疗总有效率为83.9%,对照组为38.7%,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患者恢复吞咽功能有明显的效果,避免了鼻饲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护理人员操作上的繁琐,便于患者出院后的营养管理,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黄婷  陈爽  李丽娟 《全科护理》2011,(9):769-77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性吞咽障碍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38例脑卒中并存假性球麻痹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进普通饮食或鼻饲流食,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吞咽康复训练,同时注意进食体位、量及形态。[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进行正确的早期吞咽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致假性球麻痹病人的吞咽功能,避免了鼻饲给病人带来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探讨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障碍的护理方法和治疗时机。 方法 将61例病患随机分为两组,治疗时间为1个月,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治疗及鼻饲营养和饮食指导。治疗组31例在前者的基础上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包括基础训练、吞咽功能的训练等。 结果 治疗组的吞咽功能有明显的改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也有所降低,与对照组有着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早期、系统化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减少呛咳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吞咽言语治疗仪在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78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吞咽言语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和吞咽功能造影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吞咽造影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吞咽言语治疗仪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接受康复训练和常规治疗护理.于入院当天和入院4周后进行吞咽功能评定.结果 康复组康复训练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8,P<0.05).结论 对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2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1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应用针灸、康复功能训练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纯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VF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恢复自主吞咽所需要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和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以及减少吞咽障碍所引起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根据吞咽功能级别分别给予不同的饮食指导和吞咽功能训练.结果:实验组患者吞咽功能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吸入性肺炎15例(25.0%),营养不良9例(15.0%),对照组吸入性肺炎27例(45.0%),营养不良16例(2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进行有效吞咽功能的康复治疗和针对性的饮食指导,不仅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可提高患者的日常能力和生活质量,对脑卒中患者的最终预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吞咽治疗仪结合心理护理治疗脑卒中合并假性球麻痹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发病<14 d的脑卒中合并假性球麻痹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Vocastim吞咽治疗仪治疗并结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吞咽基础训练结合摄食训练。两组治疗前后采用吞咽困难分级量表和洼田试验进行评分,并治疗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治疗组患者吞咽困难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吞咽治疗仪结合心理护理治疗脑卒中合并假性球麻痹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脑卒中并发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作用。方法:64例脑卒中合并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阻滞组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结果:治疗前2组意识状态和吞咽功能评分相近,治疗20d后吞咽功能评分2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阻滞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并发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将患者分为假性球麻痹组(n=296)和真性球麻痹组(n=82)。吞咽功能结局采用电视透视吞咽检查(VFSS)确定。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年龄,性别,入院时体质量指数(BM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式Fug-Meyer运动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住院期间有无气管插管、有无误吸,住院时间,吞咽功能训练开始时间对吞咽功能结局的影响。结果发病年龄、NIHSS评分、有无气管插管、误吸、吞咽功能训练开始时间是两组患者吞咽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MBI是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的保护因素。结论发病年龄越小、病情越轻、无气管插管、无误吸、吞咽功能训练开始时间越早,越有利于吞咽功能的恢复,MBI评分越高越有利于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康复医学Rood技术治疗假性球麻痹的疗效.方法:按摩双风池、翳风、廉泉等结合Rood技术训练吞咽功能.结果:治疗组21例,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21例,总有效率52.3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按摩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假性球麻痹导致的吞咽障碍,操作简便,值得康复医学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