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号染色体三体38例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8号染色体三体(8三体)在血液病尤其是髓系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预后价值。方法 应用8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对38例染色体核型为8三体的患者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结果 38例患者中32例为髓系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等),占84.2%,17例单纯的中8三体患者中14例为髓系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等)(82.4%);髓系疾病8三体的发生率高于淋系疾病(5%比1.3%),而8三体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急性髓细胞白血病(6.1%比2.4%),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中的发生率亦高于其它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25%比13.2%);17例患者核型为单纯8三体,其它21例同时伴其它异常,主要有t(9;22)、 22、t(15;17)、 9、 11、i(17q)、 19、 21、 12、5q-、-15、1q-等;FISH检测10例单纯8三体患者,结果均为阳性;10例化疗的急性白血病,7例获得缓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3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大细胞为主型及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各1例),3例未获缓解(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及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各1例)。结论 8三体可能在恶性血液病尤其是髓系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8三体可能与单核细胞的分化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测定门诊和住院经细胞学确诊的白血病24例病人(粒细胞性白血病9例,淋巴细胞性白血病8例,单核细胞性白血病3例)的NK和ADCC活性(方法见前文),并与健康人相比较,发现NK与ADCC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NK活性的降低较ADCC更为明显。7例白血病患者的NK降低到近于零。三种细胞类型白血病NK和ADCC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病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细胞遗传学特点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 4 8例APL患者 ,采集新鲜骨髓 ,采用 2 4h预加秋水仙素的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 ,应用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并照相。结果 本研究4 8例患者 (未缓解期 16例 ,复发期 3例 ,完全缓解期 2 9例 )中 ,具有染色体异常的有 2 8例 ,其中未缓解期 16例 (16 /16 ) ,复发期 3例 (3/3) ,完全缓解期 9例 (9/2 9)。异常类型以染色体易位和片段缺失比例较高 ,其中具有典型t(15 ;17)易位者 7例 ,为未缓解期或复发期患者 ;易位涉及 8q2 2者 5例。其中 ,同时具有t(15 ;17) ,t(8;2 1)易位 1例 ;同时具有t(5 ;8) ,t(15 ;17)易位 1例 ;t(5 ;8)易位 1例 ;t(8;17)易位 1例 ;以t(8;2 1)为基础的复杂易位 1例。具有 17q2 1-者 6例。结论 对白血病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不但具有十分重要的诊断和预后价值 ,而且能发现与疾病发生有关的新基因及涉及白血病转化和增殖的分子损伤位点。  相似文献   

4.
Xia CQ  Chen SL  Qi M  Xu XF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33(6):532-535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免疫分型在抗原异常表达淋巴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伴有抗原异常表达的淋巴瘤3例,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8例,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例及伴有淋巴细胞分化抗原表达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7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累及淋巴结1例的免疫表型进行回顾性分析,每例均作胞质CD3ε、CD79a、髓过氧化物酶(MP0)的En Vision两步法染色。结果 11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胞质CD79a阳性,胞质CD3ε及MP0阴性,其中5例伴CD5表达,2例同时伴CD5及1-2项髓系分化抗原表达;1例T淋巴细胞白血病胞质CD3ε阳性,胞质CD79a及MP0阴性,伴CD13、CD33表达;1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包括1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累及淋巴结)胞质髓过氧化物酶(MP0)均阳性,胞质CD3ε及C1979a均阴性,其中8例(包括1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累及淋巴结)伴T细胞分化抗原表达,8例伴B细胞分化抗原表达,2例同时伴T细胞及B细胞分化抗原表达。结论流式细胞免疫分型不仅能发现淋巴瘤/白血病抗原异常的表达,而且可通过表面免疫标记及胞质CD3s、CD79a、MP0的表达来确定抗原异常表达淋巴瘤/白血病的细胞来源,对抗原异常表达淋巴瘤/白血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对白血病髓外浸润行针吸细胞病理学(FNAc)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要点。方法 对65例白血病髓外浸润的临床及FNAc诊断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为确诊,对疑为白血病者,用油镜观察细胞形态并做外周血涂片镜检以助确诊,部分病例做了髓过氧化物酶(MPO)、氯醋酸AS-D奈酚酯酶(CE)、酸性非特异性酯酶(ANAE)及糖原(PAS)染色。部分病例做了组织病理学、免疫细胞化学及流式细胞仪检查。结果 65例髓外浸润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24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25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6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10例。各部位中以淋巴结浸润最多,占73.8%。结论 白血病髓外浸润的FNAC诊断应紧密结合临床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特别是以局部肿块为首发症状而就诊的初诊白血病。各类白血病髓外浸润以原始细胞增生为主者,需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鉴别。FNAC拟诊为NHL者均应及时用油镜观察细胞形态并做外周血涂片镜检。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检测以评价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0例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和52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患者的CD4+/CD8+比值都是下调的(P<0.05);急性白血病患者(包括急淋和急粒)的CD3+、CD8+细胞水平是上升的,且急淋患者还伴随着CD4+细胞的降低(P<0.05);慢性白血病患者的CD3+、CD4+细胞水平是下调的,其中慢淋患者的CD3+细胞下调更为显著,而慢粒患者则是以CD8+细胞增高为主(P<0.05)。结论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均存在免疫异常,且具有不同异常方式,对指导治疗及疗效观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继发性白血病(secondaryleukemia,SL)主要是指原发性恶性肿瘤或非恶性疾病因接受化疗和(或)放疗所致的白血病(treatmentrelatedleukemia,TRL)亦称继发性白血病。目前的研究已表明:绝大多数继发性白血病有特征性的染色体异常;染色体核型分析对该病的诊断、分型、治疗、预后和发病机理等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自1998年6月至2003年11月我院共发现11例继发性急性白血病,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24~62岁。患者发病前有银屑病或其他肿瘤病史,均有化疗和(或)放疗史。其中银屑病4例、淋巴瘤4例、肺癌1例、乳腺癌1例、…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道19例由于严重血液疾患而使用同种骨髓移植治疗的病人血液学和遗传学资料。1976年~1985年间接受骨髓移植的患者,共19人,女6人,男13人。其中8例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6例为急性白血病(ALL)。3例严重恶性贫血(SAA)。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RA)。  相似文献   

9.
据估计,1~3%的儿童白血病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GL)。儿童CGL有两类:Ph~1阳性型类似于成人,而Ph~1阴性型(幼稚型)的特点为皮疹,感染,血小板减少,对化疗的抗药性及胎儿血红蛋白增加。作者两年内发现123例白血病新患者中Ph~1阳性型的白血病有8例(6.5%)。对这些病人的临床、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及免疫学特征加以论述,并且提出儿童Ph~1阳性型白血病比以往所认识的更为常见,且其临床表现也更加不同。本文报道的123例儿童白血病中,Ph~1  相似文献   

10.
伴7号染色体异常的急性白血病3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7号染色体异常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发生率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R带常规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检查,对41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核型进行分析。结果41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检出7号染色体异常患者32例,占7.8%;其中-7/7q-19例(59.4%),t(7;11)3例(9.4%),其他为少见的7号染色体改变der(7), 7,t(2;7),t(5;7),t(7;9),t(7;8),dic(1;7)。-7/7q-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2例,其中M0、M1、M2型的-7/7q-发生率高于其他类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32例患者中20例同时有其他染色体异常,最常见的是t(9;22)伴-7, 8,-5。30例进行正规化疗的患者,11例缓解,缓解率低于同期急性白血病的总缓解率(36.7%vs65.8%);伴-7/7q-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缓解率低于染色体正常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25%vs55.6%);伴-7/7q-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缓解率与染色体正常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无差异(57.1%vs77.8%),但缓解的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均于短期内复发。伴其他7号染色体异常的11例患者仅4例缓解。结论-7/7q-是7号染色体异常中最为常见的核型改变,且多见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M0、M1、M2型,并可能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有关;伴7号染色体异常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121例儿童急性非淋巴性白血病(AN-LL)骨髓染色体G带分析的结果:21%(25例)正常,79%(96例)染色体畸变,其中62%有重复出现的结构异常。在染色体数目畸变中大多(71例)为假二倍体,仅3例为大于50的超二倍体;见有7例8三体、5例21三体、5例22三体、3例X单体、3例无Y、3例12三体、3例4三体、2例X三体,4例X和Y丢失中伴有t(8;21),8例亚二倍体中3例性染色体丢失、3例-7。染色体异常与白血病的FAB亚类之间的关系:(1)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2种粒系McAb HI98和HI115并合用其它淋巴系McAb对3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病人进行了研究分析,其中AML 24例,M_1 1例,M_2 8例、M_3 4例、M_4 3例、 M_5 8例。CML-MBC6例,并同期检测16例淋巴细胞白血病和3例正常骨髓细胞作为对照。结果发现、H_2 98和H_2 115在白血病细胞和正常骨髓细胞均有表达,但在ANLL中表达更高。30例ANLL中22例(73.3%)至少对其中一种McAb(H_2 98/H_2 115)阳性,其中同时对H_2 98~+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蛋白质芯片从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中筛选标记蛋白质。方法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MS surfaced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scopy)和弱阳离子交换(WCX2)蛋白质芯片对80例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44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6例成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血清和78例正常人(35例为儿童)血清的蛋白质图谱进行检测,使用PBSII-C型蛋白质芯片阅读机读取数据。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诊患儿与正常儿童血清蛋白质谱相比有显著差异蛋白质7个,用标记分子建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的分类树模型,检测灵敏度为88.6%(39/44)、特异性为82.9%(29/35);成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与正常成人血清蛋白质谱相比有显著差异蛋白质8个,用其中的7个标记分子建立成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的分类树模型,检测灵敏度为86.1%(31/36)、特异性为95.3%(41/43)。结论蛋白质芯片技术对于发现和筛选急性白血病血清中的标记蛋白质是一种有效、快速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白血病患者血清FA和TNF治疗前后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 3 0例白血病者血清叶酸(FA)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的含量进行了检测 ,并与 3 0例正常人血清同时检测上述指标进行比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对象 :(一 )健康对照组 :3 0例 (男 1 5 ,女 1 5 )均来自我院职工健康体检者 ,年龄 4 5~ 70岁。所选健康者在全院体检各大脏器系统无异常 ,肝、肾功能及血液分析无异常。(二 )白血病患者组 :3 0例 (男 2 1 ,女 9)来自本院血液内科住院者 ,年龄 1 4~ 75岁 ,包括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 1 3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NLL) 8例 ;慢性粒细胞性…  相似文献   

15.
联合检测TSGF和TNF -α并探讨其在白血病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等方面是否有临床应用价值。我们对 5 0例白血病患者血清及骨髓中TSGF和TNF -α水平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对象 白血病 5 0例 (男 31 ,女 1 9) ,均为我院收治的病人 ,年龄 (8~ 72 )  相似文献   

16.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2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细胞因子是机体发生免疫效应的基础 ,其水平的变化涉及恶性肿瘤的发生与转归。我们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一组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2 (IL - 2 )的含量 ,现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对象 :4 2例 (男 2 9,女 13)恶性肿瘤患者 ,中位年龄 39(6~ 6 9)岁。其中实体瘤 2 0例 ,包括肺癌 8例、鼻咽癌 7例以及宫颈癌、乳腺癌、睾丸癌、肝癌及大肠癌各一例 ,均经病理学确诊。急性白血病 2 2例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12例 ,急性髓性白血病 10例 ,均符合白血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 。所有患者分别为初治、复发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在白血病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9年12月67例使用allo—HSCT治疗的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近远期疗效,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67例患者造血功能均获得重建;3例(4.5%)患者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25例(37.3%)患者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18例(26.87%)患者出现感染,3例(4.5%)患者出现肝静脉阻塞综合征;20例(29.85%)患者出现口腔粘膜炎;随访至2019年1月30日,患者中位生产时间为18.6个月(2.8~63.2)个月,死亡13例,包括复发死亡5例,GVHD死亡2例,颅内出血死亡1例,继发性肿瘤死亡2例,无病生存8例。结论 allo—HSCT在白血病治疗中效果较好,相关并发症较高,但通过治疗后恢复较好,值得在临床白血病治疗中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髓系白血病(myeloid leukemia,ML)患者细胞遗传学特点和相关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和(或)不加植物血凝素的24h体外细胞培养法制备骨髓染色体。应用热变性姬姆萨显带技术为主、胰酶消化技术必要时补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在578例髓系白血病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ckemia,AML)420例,223例检出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占53.1%(223/420)。t(8;21)、t(15;17)、inv(16)、del(11)分别与M2b、M3、M4Eo、M5特异性相关。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158例,153例检出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占96.8%(153/158例)。t(9;22)与绝大多数CML及少部分M0、M1、M2特异性有关。本组髓系白血病中有18例(AML13例、CML5例)患者,占3.1%(18/578),其细胞遗传学检查未见克隆性染色体异常,与患者的临床表现、骨髓象形态学及免疫学的诊断不尽相同。为此我们应用了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其中15例结果完全符合临床和髓系白血病的血液学改变,同时也明显提高了临床的诊断率。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不但有助于髓系白血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而且还是临床监测病情缓解和复发、判断疗效的重要指标。在染色体核型分析基础上选用合适的FISH技术,可对大多数髓系白血病患者作出精确的染色体分析。  相似文献   

19.
报道1例伴有t(8;21)易位、4号三体和寡原始细胞的白血病.初诊时患者有贫血和血小板减少,骨髓象显示14%的原始细胞和涉及三系的病态造血改变,确诊为原始细胞过多的难治性贫血.骨髓中期细胞G和R带染色体分析揭示其核型为46.XX,t(8;21)(q22;q22)/47,idem. 4/46.XX。3个月后转化为M2型白血病,化疗未获完全缓解.最终死干败血症。结合文献中的10例伴有t(8;21)易位和寡原始细胞的白血病,对其临床和生物学意义作了简要讨论,指出该类疾病的临床和生物学特性更象原发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而非真正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故应尽早给予强烈化疗。  相似文献   

20.
急性髓系白血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预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人白血病细胞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水平 ,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患者血清VEGF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对 4 9例初治、10例复发AML患者血清及人白血病细胞系U937、K5 6 2、HL - 6 0、TF - 1和NB4培养上清液 (4 8小时 )VEGF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五种人白血病细胞系培养上清液中均测到VEGF高表达。 4 9例初治、10例复发AML患者的血清VEGF表达水平分别为 2 0 1 17± 110 93pg ml和 2 32 5 9± 118 6 2pg m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12 5 6 2± 4 5 4 3pg ml;p <0 0 5 )。初治AML患者中VEGF高表达组 (>2 0 1 17pg ml)完全缓解 (CR)率为 4 8% ,低表达组 (<2 0 1 17pg ml)CR率为 77% ,两者比较差异显著 (p<0 0 5 )。结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刺激白血病细胞增殖、迁移中发挥重要作用。AML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预后具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