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采用辨证分型结合辨病分期的方法,以中药为主治疗玻璃体积血62例(67眼)取得了较好疗效,总有效率为91%。笔者认为玻璃体积血的发病机理分3个阶段:初期为火热致病,中期为血瘀气滞,晚期为痰瘀互结,并对止血与行血,治血与治气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玻璃体积血辨证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对近几年收治的玻璃体积血患者,通过中医药等疗法,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25例(25只眼)玻璃体积血患者,男15例(15只眼),女10例(10只眼);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3例,高血压视网膜病变2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3例,视网膜动脉硬化2例,外伤4例,视网膜静脉周围炎1例。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6岁。2治疗方法2.1田七粉3g,每日2次,冲服。2.2中药主方:丹参、当归、桃仁、红花、川芎、地龙、生地、赤芍、元参、黄芪、决明子、枸杞子、茺蔚子。每玻璃体积血大部分吸收,眼底清晰可见视力>0·8共10例,占40%;眼底模糊可见,视力>0·1有8…  相似文献   

3.
玻璃体积血是眼内出血性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类型,症见视力骤降或完全丧失。我们用活血化瘀辨证分型治疗了玻璃体积血34例,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辨证治疗43例45眼临床分析,探求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中药治疗方法和用药规律。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肝阳上亢证、阴虚火旺证、气滞血瘀证、络伤出血证四个证型。分别用镇肝熄风汤加减、滋阴降火汤加减、桃仁红四物汤加减、生蒲黄汤加减。结果治疗前后视力经配对t检验,t=-5.158,P=0.00,P〈0.05,说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证型之间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比较Х^2=1.093,P=0.7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种之间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比较Х^2=5.625,P=0.3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治疗玻璃体积血有促进出血吸收和提高视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医辨证分型分期治疗玻璃体积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分期治疗玻璃体积血的疗效。方法将玻璃体积血患者辨证分为4型,结合病程,按早、中、晚3个时期,分别选用不同的中药治疗,1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主要观察视力、玻璃体积血的吸收情况。结果总有效率94%。其中以外伤性、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疗效最好,视网膜静脉阻塞次之,有反复出血史、糖尿病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者疗效较差。结论中医辨证分型分期治疗玻璃体积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43例(45只眼)玻璃体积血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肝阳上亢证,阴虚火旺证,气滞血瘀证,络伤出血证4个证型.分别用镇肝熄风汤加减,滋阴降火汤加减,桃红四物汤加减,生蒲黄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前后患者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种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辨证治疗玻璃体积血有促进出血吸收和提高视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辨证与辨病     
所谓辨证 ,即辨别证候。就是中医用四诊 (望、闻、问、切 )的方法 ,收集病人的一系列症状、体征、病史 ,再运用中医理论加以分析 ,综合和归纳 ,找出各个症状、体征、病史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判断疾病发生的原因 (外感六淫 ,内伤七情 ,饮食劳倦等 ) ,疾病的部位(在表、在里 ,以及卫气营血 ,经络脏腑等 ) ,疾病的性质 (属阴、属阳、及寒热虚实等 ) ,以此得出“证候”的概念。所以 ,中医的“证” ,不同于症状 ,症状是个别的 ,孤立的临床表现 ,不能说明疾病的本质 ,仅是疾病的现象 ,因而也就不能制定相应的治疗法则。“证”虽然也从症状着手 ,但…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6,(2):278-281
目的:辨病与辨病相结合的广泛应用需要对其实现方式之一的病机辨证的历史源流进行梳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方式。方法:通过对有关病机辨证现代中医文献及古代医籍的复习,分析病机辨证的发展历史,同时对其中的争议进行梳理。结果:病机辨证提出于现代,实则起源于古代。多部古代著名论著如《内经》《伤寒论》《温热论》《温病条辨》《外科正宗》等都采用了病机辨证的思想。结论:病机辨证是指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始终以病机即疾病的发展规律为主线,在疾病的特定阶段进行具体灵活辨证论治的一种整体诊疗观念。病机辨证既有对疾病的整体发展规律的认知,也有具体辨证施治的规范,实现了辨病与辨证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9.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一大特点,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和借助于现代新技术的检测手段,越来越多的疾病被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大量临床资料报道说明,中医疗效确切,能够治疗急性、危重疾病。时代的发展赋予中医病证研究新的内容和涵义,探讨辨证与辨病之间的联系,对如何确立基...  相似文献   

10.
浅谈辨病与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士元 《光明中医》2005,20(4):18-19
1辨病辨病,即辨别疾病的名称,也就是把机体在病理状态下,根据病因、病机、证候表现、发展经过及变化转归等内容,确定一个相应的病名,再依据病名来施药治疗。我国汉代医圣张仲景首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在他所著的《金匮要略》中,就是以各种疾病为单元来论述的。其中的中风、胸痹、肺痈、肠痈、消渴、疟疾等篇,至今仍然都是疾病的名称,他以“辨……病脉证并治”名篇,就是强调首先要辨病。只有在“辨病”的基础上,才讨论“辨脉”、“辨证”及“治疗”等一系列问题,对各种疾病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又如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也是以“诸…  相似文献   

11.
肠梗阻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道的疾病,属中医学腹痛、关格、肠结等范畴。 1 辨病 临床上对具有痛、吐、胀、闭四大典型症状和体征的肠梗阻诊断并不困难,但要辨别肠梗阻的病因、病位、病势及进展程度,尤其是辨别有无绞窄性肠梗阻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指出辨证论治的原则是:掌握规律,提纲挈领,灵活运用;抓住主证,逐层剖析,治病求本;处方遣药,考虑人、地、时。辨病施治运用原则是:症状不典型者;症状或体征单一者;无应状、无体征可辨证者。  相似文献   

14.
辨病与辨证施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辨病是将某一疾病 ,根据不同的证候群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型 ,每一类型选用某种方药治疗。如 :喘咳病分为偏寒、偏热、肺虚、脾虚、肾虚 5型 ,分别治以苏子降气汤、定喘汤、玉屏风散、补脾益气汤、金匮肾气丸 (摘自《新编中医概要》)。中医的辨证施治是根据患者出现不同症状的时期 ,适时辨出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属性以及疾病的所在部位 ,进而推导发病机理 ,灵活采取不同的理法方药施治。如同是喘咳病 ,又见小便不利 ,发热恶寒 ,说明外寒内饮相持于肺 ,治以小青龙汤 ,散外寒以逐内饮。如喘咳日久 ,又见食少、便溏 ,伤及脾肾 ,宜用参苓白术散…  相似文献   

15.
刘景荣 《河南中医》2002,22(5):9-10
近年来在逐步实现中西医相结合的过程中 ,许多现代医学的检查方法已在中医临床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弥补了中医“四诊”的不足 ,把中医的诊治水平提高了一步。但是 ,在临床中应该怎样去看待及应用这些现代医学的检查资料它能否与中医“四诊”所得的资料一样作为辨证施治的依据呢 ?下面将结合部分病例的治疗作一初步探讨。  中医辨证施治与辨病施治都是祖国医学重要的治疗原则。凡是坚持辨证与辨病施治相结合的原则 ,治疗方法就多 ,临床疗效就能提高。如果单纯追求“特效方”或“特效药” ,很容易钻进形而上学的死胡同。如以治疗病毒性肝…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70例慢性肝炎患者,分辨病组、辨证组、对照组进行治疗,结果辨病组、辨证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52.17%、75%、65.21%,总有效率分别为65.2%、95.8%、73.9%。辨病组和对照组总疗效相比(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辨病组采用固定复方施治,确是治疗慢性肝炎可行的有效方法,可以取得与西药治疗同样的效果。但辨证组与辨病组和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证明辨证组分型论治疗效优于辨病组和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18.
乔富渠 《陕西中医》1993,14(12):545-545,551
<正> 中西医各有长短,中西结合则相得益彰。作者临床体会中医辩证对西医辨病有指导作用。1 辩证可为辨病的锁钥在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工作中,越来越多地发现辨证对辨病重要的指导作用。如陈某,女29岁。1986年3月10以发热、盗汗、轻咳、口咽干燥、五心烦热、血沉加速为主症进某院求治,辨证为阴虚潮热,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风湿”、“斑疹伤寒”等,后确诊为淋巴结结核(取左锁骨上淋巴活检证实)。中医向有“痨病  相似文献   

19.
陆绵绵治疗玻璃体积血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绵绵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玻璃体积血。临床常分为血热妄行型,气血瘀滞型,气不摄血型,阴虚火旺型,治疗分别予以清热凉血止血,活血化瘀,补气摄血,滋阴降火,用药中均佐以利水渗湿之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利弊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芝兰 《中医教育》2001,20(2):57-58
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是当今中医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之一,也是研习中医学者必须了解和非常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