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51例慢性胃脘痛临床证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恽敏 《江苏中医》1991,12(9):4-6
  相似文献   

2.
慢性胃脘痛一般以上腹部发作性疼痛为主证,临床极为常见.一年余来,我们对400例胃脘痛患者通过四诊,进行辨证分析,并经X线钡餐检查.现将各项资料分析如下,以供医家参考.一、临床资料(一)性别、年龄:400例患者中,男219例,女181例,男与女为1.2∶1,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82岁,20~59岁占86%,平均为38岁.  相似文献   

3.
慢性胃脘痛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光华  张磊 《中医杂志》1994,35(10):617-618
综合运用国内通行的胃脘痛的诊断标准,对7315例本病患者进行了系统的证候分类观察。结果表明,胃脘痛的临床证候非常复杂,典型证仅占28.8%;各证候中,以气滞证、虚弱证(含虚寒证)、火郁证、湿热证出现频率较高,且气滞证出现率最大;单证和复合证的分布仍集中在上述4个证型。表明胃脘痛的证候表现以实证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CP)患者的致病风险、临床特点及中医分型,为中医药参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CP病例60例,比较并总结患者致病风险、症状体征及中医辨证分型.结果:CP患者主要致病风险因素依次为长期吸烟(66.67%)、饮酒(55.00%)、胆道疾病(48.33%)、急性损伤(35.00%)等;常见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脘痛常见证候的量化诊断。方法:以808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基础,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胃脘痛常见证候进行量化分析。结果:6种胃脘痛常见证候均筛选出具有诊断意义的症状,胃热炽盛证的主要症状是胃脘灼热、脉滑、口苦、泛酸、纳少、口臭、苔黄;肝胃气滞证的主要症状是胁胀、攻窜胁背、脉弦、胁痛;肝胃郁热证的主要症状是烦躁易怒、胃脘灼热、胁胀、胁痛、口苦、脉弦、攻窜胁背、脉滑、口燥咽干、胃脘嘈杂;脾胃虚寒证的主要症状是遇寒加重、形寒肢冷、胃脘隐痛、大便溏;胃阴亏虚证的主要症状是脉细、大便干结、口燥咽干、胃脘隐痛、舌裂;脾胃湿热证的主要症状是苔腻、小便黄、大便黏滞、口黏腻、苔黄。通过计算OR值对筛选出的症状进行量化,按OR值大小,揭示出各个症状在证候诊断中的权重。结论: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得出胃脘痛常见证候的量化诊断,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3,(8):1528-153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咨询、预调查信息反馈等方法设计制定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临床调查表,收集患者住院资料,并建立病例数据库。采用因子分析结合证素辨证分析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共收集2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124例,女172例,男女比例为1∶1.38。患者平均年龄(72.84±10.632)岁。因子分析结果得到4个公因子,运用证素辨证,并结合临床实践,分别将其命名为寒瘀互结,饮停心肺证、气阴两虚证、气阳两虚,瘀阻心脉证、热瘀互结证。其中寒瘀互结,饮停心肺证有90例,所占比例最大,为30.4%。其后依次为气阴两虚证、气阳两虚,瘀阻心脉证和热瘀互结证,分别占25.0%、24.3%和20.3%。证素分析病位证素主要为心、肺,病性证素主要为血瘀、水饮、气虚、阴虚和阳虚。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可将其分为加重期和缓解期进行分阶段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脘痛证候的量化诊断规律。方法:以因子分析方法对808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因子分析从胃脘痛临床症状中提取12个因子,分别代表脾胃湿热、脾胃虚寒、肝胃气滞、气阴两虚、胃热炽盛、胃阴亏虚、肝胃郁热、脾胃气虚等8个证候,同时对各个证候进行量化。结论:因子分析所得的胃脘痛的常见证候分类及量化诊断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杭州市拱墅区拱宸桥地区慢性胃炎胃脘痛患者中医证侯进行分析,以利于提高中医药在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等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0例来大运河国医馆就诊患者当天完成问卷调查和中医辨证分析,通过统计得出患者证候的分布规律。结果与结论:HP阳性率为49.6%,脾胃湿热证、脾胃气虚证患者的HP感染率较高;黄腻苔者的HP检出率最高,少苔者或无苔者检出率最低;患者以老年人居多,且病程时间较长;浅表性胃炎属于病情初起,证候多以脾胃湿热证为主,而慢性萎缩性胃炎因胃脘痛久不愈而致脾胃受损,实证转为虚证,多以脾胃气虚证为主。  相似文献   

9.
慢性脑缺血患者中医证候临床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脑缺血患者中医证候及临床相关情况,为今后辨证论治提供临床研究依据。方法选择慢性脑缺血患者259例,将临床证候归纳为气虚证、血瘀证、痰浊证、肝阳证、肾虚证5个基本证候进行中医积分评定,同时对基础疾病、年龄、病程进行相应分析。结果慢性脑缺血患者60岁以上居多,年龄越大、病程越长者,气虚证、血瘀证和肾虚证占的比率越高,气虚证和肾虚证患者年龄、病程均长于其他证候患者;气虚证多见于冠心病患者,血瘀证多见于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痰浊证多见于糖尿病和高血脂症患者,肝阳证多见于高血压病患者,肾虚证虽以高血压病和冠心病为主,但均见于各种基础疾病患者;慢性脑缺血证候分布频率以气虚证所占比例最多,其次为肾虚证、血瘀证、痰浊证、肝阳证;慢性脑缺血可出现2种证候、3种证候、4种证候及4种以上证候等多种类型,其中2种证候组合最多131例(50.57%),3种组合97例(37.46%),4种组合27例(10.43%),4种以上组合仅4例(1.54%)。结论气虚证、血瘀证、痰浊证、肝阳证、肾虚证5种证候基本概括了慢性脑缺血患者的证候,以气虚证、肾虚证、痰浊证为多见,并与年龄和基础疾病相关。  相似文献   

10.
胃脘痛多由忧思恼怒,横逆犯胃所引起,正如沈金鳌所云:“胃痛,邪干胃脘病也。惟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或由于脾不健运,胃失和降而导致;或因嗜食生冷、饥饱失常、损伤脾胃造成。如不能及时治愈,则会经常反复发作,转成慢性。慢性胃脘痛的病理机转,最常见的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56例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证候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采集56例CFS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运用Ex-cel电子表格及SPSS11.3软件进行频数统计,分析CFS临床信息。结果:证型分布依次是:气虚56例,占100%;血虚32例,占57.7%;肝郁脾虚12例,占21.4%;湿热壅盛1例,占1.78%;肾阴虚34例,占58.9%:肾阳虚1例,占1.78%;血瘀5例,占8.9%;出现频率最高的前8位症状依次为疲劳、乏力、腰膝酸软、面色淡白萎黄、健忘、头晕眼花、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喜欢叹息。结论:CFS病机主要为本虚标实,以气血亏虚、阴虚为本,肝郁为标,其病位涉及脾肾肝三脏。  相似文献   

12.
慢性胃脘痛证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建强 《江苏中医药》2007,39(12):26-27
慢性胃脘痛多见于上消化道炎症、溃疡等疾病患者,病因病理复杂,病程迁延难愈,治疗颇为棘手.笔者擅长以病机特点为切入点治疗本病症,临床疗效明显,现介绍如下. 1瘀阻胃络,不通则痛--治以化瘀通络,理气和胃 胃痛的主要病机是胃中气机郁滞,然而"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故胃脘痛初起在气,而日久必影响血络通畅,终致血瘀胃络.因此慢性胃痛多见血瘀.  相似文献   

13.
李洁  王剑  史美育  赵晓东  张虹  张文彤  邸若虹 《河北中医》2008,30(11):1143-1144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临床和公共卫生问题,它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并且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1].全世界HBV携带者约3.5亿.  相似文献   

14.
939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医证候临床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939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调查,总结分析慢性肾衰竭的辨证分型规律,归纳出慢性肾衰竭的主要证型为脾肾气虚,兼湿热瘀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查阅CRF各期患者住院病历500份,分析CRF患者中医正虚证和邪实证分布情况及中医正虚证和邪实证兼夹情况。结果CRF正虚证中最多为脾肾气虚,其次是肝肾阴虚.邪实证中最多为湿热证,其次为湿浊证、血瘀证。CRF以虚证及虚实夹杂为主。结论CRF的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正虚与邪实的兼夹是CRF的中医证候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CHF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型。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住院的CHF患者170例,根据血红蛋白水平(Hgb)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并比较2组间差异。结果:CHF患者中贫血发生率为45.29%,且随年龄增长、心功能分级增加而增高;贫血组LVEF、BNP、NT-pro BNP、CRP、Cr、血清铁等与非贫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心虚证及气虚证发生率均为100%,脾虚、肾虚及血虚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贫血在CHF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与患者心肾功能不全、炎症因子、铁缺乏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严重影响患者心功能。心衰合并贫血为本虚标实之证,与心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其治疗应在益气养血活血的基础上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7.
25例颅内肿瘤证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5例临床资料分析,显示颅内肿瘤的主要证候为痰、瘀、虚、风、热为患,且多为数证杂合;治疗当多证兼顾,复法调治。  相似文献   

18.
社区10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淑玲 《北京中医药》2009,28(6):445-446
目的 调查分析北京市展览路社区居民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发病状况,探讨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收集108例CAG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资料,运用统计学分析证候分布规律.结果社区CAG临床主证的发生频次依次为胃痛(89.81 %)、脘腹胀满(78.7 %)、纳差(62.96 %)、口干(60.18 %)、乏力(45.37 %)、畏寒肢冷(43.51 %)、便秘(39.81 %)、嘈杂、(35.18 %)等.中医证型的出现比例依次为脾胃虚弱证(22.22 %)、肝胃不和证(19.44 %)、胃阴不足证(17.59 %)、脾胃湿热证(14.81 %)、胃络瘀血证(9.26 %)、寒热错杂证(7.40 %)、肝胃郁热证(5.56 %)、饮食停滞证(3.70 %).胃镜检查结果也与常见中医证型的不同呈现相关性表现.结论本社区CAG患者的发病特点、中医证型分布及胃镜检查与证型的相关性可以为社区CGA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自1987年以来单纯用针刺治疗胃脘痛证患者117例,根据近期和远期的疗效观察,临床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17例患者均系门诊病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80例;年龄13-30岁45例,31-50岁62例,51~70岁10例;病程6-12个月11例,1~5年48例,6-10年38例,11-20年20例;有急性胃脘部剧痛者11例;多数患者为逐渐发病,有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饮酒等致病因素;针治前均接受过中西药物治疗,针治过程中停用其它疗法。  相似文献   

20.
2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证候分布特点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200例慢性肾衰病例调查分析,证实慢性肾衰的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正虚以气阴两虚为主,阴阳两虚、脾肾气虚其次。单纯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少见。病位在脾、肾、肝三脏。夹邪主要为湿热,其次为风燥、风动、水气、瘀血、湿浊,一个病例可同时兼见数邪。慢性肾衰发病多在40岁以后,女性多于男性。慢性肾衰的治疗宜以益气养阴为主,兼顾祛邪,温燥之药须慎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