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巨刺、缪刺与经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刺、缪刺是针灸取穴方法之一,始见于《素问·缪刺论》:“愿闻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奈何?其与巨刺,何以别之?岐伯曰: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异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中其经,非络脉也。故络病者,其痛与经脉缪  相似文献   

2.
<正> 缪刺缪刺,是古代针刺治病方法之一,其专论在《素问·缪刺论第六十三》。一般认为:缪刺,即左病刺右,右病刺左是也。如张景岳注:“缪,异也,左病刺右,右病刺左,刺异其处,故曰缪刺。”《内经》缪刺之义是否就如此?《素问·缪刺论》说:“帝曰:愿闻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奈何?其与巨刺何以别之?歧伯曰: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故络病者,其痛与经脉缪处,故命曰缪刺。”“凡刺之数,先  相似文献   

3.
<正>缪刺为《内经》刺法名,首见于《灵枢·终始》,《素问·缪刺论》对其作了具体的论述。然目前针灸界对其命名尚存有不同意见,以至于影响缪刺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笔者有鉴于此,仅就手头资料,述之于下,不当之处,还望诸位同道批评指正。《素问·缪刺论》一开始,就把病邪从外入侵人体的途径,至络至经的次第交代得清清楚楚。接下来又着重指出本论系探讨病邪客于络,而尚未"入于经"的问题。其具体情况是:"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  相似文献   

4.
"巨刺""缪刺"名义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巨刺、缪刺系针法名称,出<黄帝内经>,巨刺首出<灵枢·官针>,曰:"凡刺有九,以应九变……八曰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素问·调经论>补充日:"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而<素问·谬刺论>则进一步解释日:"邪客于经,左盛者右病,右盛者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己,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  相似文献   

5.
缪刺巨刺是针刺方法之一。从内经、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这三部经典对缪刺巨刺的原文论述以及后人解释来看,有些地方观点不一,注释不清。而且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均取义内经,并无创见。为此,略述窥见,以证原文。1缪刺《内经·缪刺论》曰:“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  相似文献   

6.
浅谈巨刺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六合  王燕 《河南中医》2002,22(6):74-75
巨刺法 ,是一种机体一侧有病 ,而于对侧选取经穴治疗的方法。始见于《灵枢·官针篇》 :“巨刺者 ,左取右 ,右取左。”《素问·调经论》亦曰 :“病在于左 ,而右脉病者 ,巨刺之。”巨刺法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由于经脉阻滞、气血不通而引起的肢体疼痛与活动障碍。正如《针灸大成》指出 :“巨刺者 ,刺经脉也 ,痛在左而右脉病者 ,则巨刺之 ,左痛刺右 ,右痛刺左 ,刺经脉也。”巨刺法治病的机理 ,主要是调整机体两侧的经络平衡。如《素问·缪刺论》曰 :“邪客于经 ,左盛则右病 ,右盛则左病 ,亦有相易者 ,左病未见而右脉失常 ,如此者必巨刺之 ,必中其…  相似文献   

7.
交差刺原理始于黄帝内经。交差刺内经中又分为巨刺和谬刺。刺经之法谓之巨刺;刺络之法谓之谬刺。经曰:巨刺者刺经脉也;缪刺者刺其络脉也。医疗实践中出现哪些证状用巨刺,出现哪些症状用缪刺,内经中都有专述。经曰: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右痛不己则左脉先病;左痛不己则右脉先病,如此者则为巨剠之。又曰;邪客於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己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  相似文献   

8.
缪刺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一种古老刺法.《素问·缪刺论》说:‘……夫邪客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俞,命曰缪刺.”缪刺又称交经缪刺,主要是指人体左侧有病刺右侧穴位,右侧有病针刺左侧穴位的交叉刺法.缪刺经络临床上一般以浅刺井穴和呈现郁血的络脉为主,用以治疗络脉的病变.在临床上我常采用此法治疗肩周炎、急性腰扭伤、颈部扭伤(落枕),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吕佳  海英 《中医研究》2011,24(1):69-70
巨刺法起源于《内经》,《灵枢.官针》曰:"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也。"乃身体一侧有病,取对侧经穴治疗的方法。《针灸大成》云:"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  相似文献   

10.
正缪刺与巨刺均出自《黄帝内经》,《灵枢·官针》言巨刺,曰:"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一曰输刺……八曰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缪刺则出自《灵枢·终始》,随后在《针灸甲乙经》中,也有缪刺法与巨刺法的专篇论述,而《甲乙经》之后,《针灸大成》与《类经》都有所发挥,比如张介宾在《类经》中说:"缪,异也。左病刺右,右病刺左,刺异其处,故曰缪刺,治奇邪之在络脉者也。……缪刺之法,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巨刺亦然,……"  相似文献   

11.
“交经缪刺”是针灸临床的一种取穴方法。缪与谬通,错也,有交错之义。就是一种左病治右,右病治左的交错健侧取穴法。“缪刺”的原始记载,见于《素问·缪刺论》。但是“交经缪刺”一词,则首见于金·窦汉卿所著的《标幽赋》一文,他说:“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也就是交叉取穴法。窦氏不分刺经刺络,凡是左病而刺右,右病而刺左,则称交经缪刺。《素问·缪刺论》也是以左治右,以右治左的交叉健侧取穴法。所不同者,  相似文献   

12.
巨、缪刺针法是一种古老而科学的针刺方法。它孕育着经络气血动态平衡理论,正日益受到医者和研究者的重视。此法首见于《灵枢·官针》篇,二者取穴原则的共同点是“左取右,右取左”。不同点则是,巨刺者,刺经也;缪刺者,刺络也。遵经旨,笔者认为应用此法,不能局限于左右交叉刺法,宜在左右交叉刺法的基础上建立在辨证、定经、定络、取穴、手法操作等方面,现简述如下: 一、辨证辨证是论治的前提条件。《内经》开创经络辨证之先河,对邪客于经主张用“巨刺”,邪客于络主张用“缪刺”。邪客于经的病证,以痛证为例,临床主要  相似文献   

13.
1 明病位《素问·脏气法时论》曰 :“心病者 ,胸中痛 ,胁支满 ,胁下痛 ,胸背肩胛间痛 ,两臂内痛”。《素问·缪刺论》曰 :“邪客手少阴之络 ,令人卒心痛”。《诸病源候论》 :“心为诸脏主而藏神 ,其正经不可伤 ,伤之而痛为真心痛 ,朝发夕死 ,夕发朝死” ;“若伤心之支别脉络而  相似文献   

14.
缪刺法,首见《素问·缪刺论》,它是一种病左刺右,病右刺左,刺络出血的针刺方法,即所谓“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该法运用适当,确可收到“病立已”,“如食顷已”的效果。现将该法的应用,简介如下,不当之处,请教正。  相似文献   

15.
交经缪刺是一种交错健侧取穴的针灸方法。明代针灸医家杨继洲《针灸大成》注解《标幽赋》日:“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缪刺者,刺络脉也。右痛而刺左,左痛而刺右,此乃交经缪刺之理也。”缪刺法最早见于《素问·缪刺论》:“左右交刺,谓之缪刺。”因取穴简单,疗效显著,临床常用于一些疼痛性病症。  相似文献   

16.
解读《素问·缪刺论》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曾先后发表了“缪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1]和“缪刺法临证新探”[2]两篇文章,最近笔者又对《素问·缪刺论》(在本文中简称为《缪刺论》)进行了研究,现就其中几个问题求教于诸同行。1“络”字的理解“邪客于……之络”的“络”,《缪刺论》指为“大络”:“今邪客于皮毛……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黄帝内经太素》[3]注:“大络,十五络也。”但十五络脉有自己的循行、主病、络穴。《灵枢·经脉》中十五络脉的大部分主病与《缪刺论》中的病候不合,而《缪刺论》中病候又没有一条用络穴治疗。这是为什么?《缪刺论》最后一句对…  相似文献   

17.
缪刺法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临床上根据《素问·缪刺论》 :“邪客于足太阳之络……左取右 ,右取左。有痛而经不病者 ,缪刺之”的原则。认真辨证 ,选取不同的穴位 ,灵活运用缪刺法 ,对一些疼痛性疾病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且取穴少 ,疗效快 ,故简要报告如下 ,供同仁们参考。1 病案举例1 .1 胸壁扭挫伤  姚某 ,男 ,48岁 ,教师 ,1 996年 1 0月 1 8日就诊。主诉 :左侧胸壁疼痛 1天。患者于 1天前不慎跌仆 ,左侧胸壁着地 ,当即感左侧胸壁剧烈疼痛 ,咳嗽 ,深吸气时疼痛加剧 ,左上肢活动时觉左侧胸壁疼痛并向左后背放射。查 :左侧胸壁锁骨中线下第 5肋间旁开 1寸处微…  相似文献   

18.
城市白领人群所患疾病中,排在第一位的并不是大多人认为的"鼠标手"、颈椎病这些和电脑相关的疾病,而是慢性咽炎。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嗌痛不可内食,无故善怒,气上走贲上,刺足下中央之脉各三,凡六刺,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嗌中肿,不能内唾,时不能出唾者,缪刺然骨之前,出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篇》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 ,多发病 ,本病在中医临床大多属于胸痹心痛、真心痛、胸痹等病症范畴 ,临床施治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1 明病位对于冠心病的病位 ,祖国医学早有较详细的论述。《素问·脏气法时论》曰 :“心病者 ,胸中痛 ,胁支满胁下痛 ,胸背肩胛间痛 ,两臂内痛。”《素问·缪刺论》曰 :“邪客手少阴之络 ,令人卒心痛。”《诸病源候论》 :“心为诸脏主而藏神 ,其正经而不可伤 ,伤之而为真心痛 ,朝发夕死 ,夕发朝死。”“若伤心之支别脉络而痛者 ,则乍间乍盛 ,休作有时。”“其久心痛者 ,是心之别络为风邪冷热所乘也 ,固成疾不死 ,发…  相似文献   

20.
慢性睾丸痛之辨证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因病机慢性睾丸痛属中医学“子痛”、“子痈”范畴,早在《内经》就对其作了描述,《素问·缪刺论》曰:“邪客于足厥阴之络,令人卒疝暴痛。”元·张子和在《儒门事亲·疝本肝经且通勿塞状》中曰:“两丸寒痛,足阳明脉气之所发也。”“邪气客于中厥阴之经,令人卒疝,故病阴丸痛也。”明代虞抟在《医学正传·疝气》中指出:“子和论七疝,病源至为详悉,但其处方一以攻下法为主治,不能使人无疑耳!……我丹溪先生独断为湿热,此发为古人之所未发也。夫热郁于中而寒束于外,宜其非常之痛,故治法宜驱逐本经之湿热,消导下焦之瘀血。”现代医家多认为本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