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颅脑损伤后引起脑脊液积聚在硬膜下腔,称为创伤性硬膜下积液。在颅脑损伤中此并发症约占3.7%~5.4%,多见于幕上。近年我院神经外科共收治该类型患者48例,其中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1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SE)又名硬膜下水瘤,是颅脑外伤蛛网膜撕裂,使脑脊液在硬膜下积聚所致[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注意到TSE可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1,2]。本文报道11例TSE转变为CSDH。结合文献着重讨论其影像学诊断及发病机理。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从1992年1月~1998年7月,我们共收治TSE患者62例,其中11例(18%)经过影像学检查和手术证实发现转变为CSDH,另有1例经连续影像学诊断提示转变为CSDH,但患者拒绝手术,故未纳入本组。11例中,男9例,女2例,年龄41~79岁,平均60.1岁,其中大于60岁6例。1.2临床… 相似文献
5.
6.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的慢性硬膜下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机制和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 本组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时间87.5%在伤后60天内;经钻孔血肿引流均治愈。结论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出现时间越早,其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可能性越大。多发生在发病年龄较大,积液量少,保守治疗的慢性病例上,转化的时间以伤后1-2个月多见。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与慢性硬膜下血肿鉴别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临床表现酷似慢性硬膜下血肿[1 ] ,两者易混淆。明确诊断 ,选择有效的治疗措施对预后意义重大。我院自 1998~ 2 0 0 0年收治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30例 ,慢性硬膜下血肿 12例。复习文献 ,总结经验 ,以提高对两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1.1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30例 ,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 2 2~ 6 0岁 ,平均年龄 35岁 ,双侧额颞叶 19例 ,占 6 3.3% ,单侧额颞叶11例 ,占 36 .6 % ,均有明确的头外伤史。车祸伤 2 3例 ,坠落伤 4例 ,打击伤 3例 ,均有昏迷史及头痛症状 ,其中 2例有一侧肢体活动障碍。 9例有恶心呕吐症状 ,占 30 %。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时间、机理及治疗方法。方法研究分析对象为2000年1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19例患者。对其形成时间、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9例患者均治愈,半年后复查CT血肿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有可能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所须时间一般存一个月以上,且以年老者居多。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TSE)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 (CSDH)的机理。方法 :对我科 2 3例由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2 3例患者均有明确头部外伤史 ,头部外伤后硬膜下积液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时间自 3周至 4月 ,血肿位于单侧额颞 14例 ,双侧额颞 9例 ,临床表现较轻的血肿形成后有明显的轻度偏瘫等症状加重的表现 ,2 3例经手术治疗均痊愈。结论 :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机理可能为积液使蛛网膜受撕拉而出血、积液不断扩大导致桥静脉撕裂出血和血肿包膜新生不成熟血管不断渗出不凝血使血肿腔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0.
潘金琥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5(5):446-447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又称外伤性硬膜下水肿,发生率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20%,但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致慢性硬膜下血肿文献报道不一,龙泉市人民医院1990~2006年共收治23例,行钻孔引流,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向慢性硬膜下血肿转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186例,其中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56例(血肿组),未转化130例(无血肿组),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总结,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向慢性硬膜下血肿转化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肿组较无血肿组伤后发生硬脑膜下积液时间早、额颞部发生率高、早期手术率低、伤后硬膜下积液厚度厚、积液CT值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额颞部硬膜下积液、伤后硬膜下积液厚、积液CT值高为硬膜下积液向慢性硬膜下血肿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额颞部积液、积液较厚、积液CT值较高的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4.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71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病例的病程发展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92例,积液量:<30 ml 28例,30~50 ml 23例,50~100 ml 31例,>100 ml 10例。手术治疗35例,单侧钻孔引流24例,双侧钻孔引流11例,单侧硬膜下腔-腹腔分流3例(系术后复发)。结果保守治疗57例中39例积液消失,10例积液减少,5例积液无明显变化,3例伤后3~4个月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治愈;手术治疗35例中32例一次治愈,3例术后复发,改行硬膜下腔-腹腔分流后治愈。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在不同年龄不同时期采取相应治疗方法;手术适应证的把握和保守治疗期间CT动态复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合理方法。【方法】对42例获得随访的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其中18例行钻孔引流术,24例行保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8例钻孔引流患者中有1例的硬膜下积液在住院期间治愈,其余患者硬膜下积液出院时未见减少,其中15例1~6个月随访积液好转或自愈,2例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另24例行保守治疗的患者,其中21例1~6个月随访积液好转或自愈,1例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2例积液扩大有颅高压表现者行开颅剥除包膜并打通外侧裂池,术后6个月后随访痊愈。【结论】多数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可经保守治疗好转或治愈,少数有颅高压症状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开颅剥除包膜并打通颅底脑池的脑脊液循环较为合适,钻孔引流的治疗效果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分型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指头外伤时蛛网膜撕破,脑脊液在硬膜下腔积聚。据文献报道,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占颅脑损伤的3.7%~10 % [1 ]。我们对1998- 0 1~2 0 0 3- 0 5收治的资料完整的外伤性硬膜下积液178例,根据其动态CT观察及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分型,目的在于探讨不同类型的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策略。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10 2例,女76例;年龄3月龄~77岁,平均38.2岁。均为外伤所导致的硬膜下积液。1.2 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后头部CT动态观察将硬膜下积液分为4型:1消退型:CT动态观察积液逐渐减少,临床症状好转。本组34… 相似文献
17.
18.
外伤性大脑半球间硬膜下血肿 (traumatic interhemisphericsubdural hematomas,TISH)是一相对少见的特殊的硬膜下血肿类型 [1 ] 。自 1940年 Apring和 Evans首先描述以来 ,Bartels等 [2 ]详细报道了 6 7例成人 ISH,国内少有报道 ,我科自 1997- 10~ 2 0 0 2 - 10共收治 TISH患者 7例 ,占同期外伤性颅内血肿0 .84%。现报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5例 ,女 2例 ;年龄 13~ 6 5岁 ,平均 32 .3岁。致伤类型 :加速伤 2例 ,减速伤 5例。致伤原因 :车祸伤 4例 ,跌落伤 2例 ,打击伤 1例。伤后至就诊时间 :1.5 h~ 2 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双侧钻孔引流对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伴对侧硬膜下积液(SFC)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法,将41例合格对象随机分硬膜下积液侧保守组(A组)和硬膜下积液钻孔组(B)组.两组CSDH侧均行钻孔冲洗引流.3月后随访,观察治愈率.结果 A组较B组SFC侧的治愈率及其演变为CSDH的发生率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CSDH侧的治愈率,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CSDH伴对侧SFC患者,双侧同时行钻孔引流可显著提高其治愈率,并有预防SFC演变CSDH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误诊原因。方法:对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误诊12例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症状不典型,无明确外伤史,易被误诊为其他颅脑疾病。结论:对有颅脑症状、诊断不明的老年人应尽早行头部CT或MRI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