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正骨紫金丹首载《医宗金鉴》,由血竭,熟大黄,木香,丁香,儿茶,红花,当归,莲肉,茯苓,白芍,牡丹皮等药组成。原方主治“跌打闪错扭伤,并一切疼痛瘀血凝聚。”笔者常用此方治疗瘀血头痛,共效甚良,兹介绍治验一则。 相似文献
2.
正骨紫金丹首载《医宗金鉴》,由血竭、熟大黄、木香、丁香、儿茶、红花、当归、莲肉、茯苓、白芍、牡丹皮等组成.原方主治跌打闪挫扭伤,并一切疼痛瘀血凝聚.笔者常用此方法治疗瘀血头痛,其效甚良,现介绍治验一则.患者刘金花,女性,42岁,农民.2005年4月15日初诊.患者头部右侧上方疼痛,痛有定处,反复发作,时缓时急已有4年. 相似文献
3.
<正> 正骨紫金丹,原方载于《医宗金鉴》一书中,治跌打扑坠,闪挫损伤,并一切疼痛,瘀血凝聚者。我校副主任医师胡树安老师,经过二十余年的教学、研究和临床应用,对于本方体会颇深,他认为本方名为治骨之剂,而实为治筋之方,不用于治疗新伤,而用于治疗陈伤者最佳。胡老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和长期随访,总结出服用正骨紫金丹可获满意疗效的疾病有:膝关节半月瓣损伤、骨质增生性疾病、陈旧性扭伤、创伤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习惯性关节脱臼、髌骨软化症。对增生性疾病,本方的主要作用是使临床 相似文献
4.
加味正骨紫金丹治疗肋间神经痛28例宁夏省中宁县中医院(751200)万红,宁龙江关键词肋间神经痛,加味正骨紫金丹一、临床资料(一)本组28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最大者44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35岁,发病部位多在前胸部,无固定的痛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正骨紫金丹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及颈腕吊带悬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正骨紫金丹治疗。观察2组骨折愈合时间及腕关节功能。结果:骨折愈合时间及腕关节功能评分、腕关节功能分级情况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 <0.05)。结论:正骨紫金丹能促进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同时有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哮喘一症,中医分两个病证,哮是以声响而言,气为痰阻,呼吸有声;院以气息言,若出纳升降失司,以张口抬肩为特征。然哮多兼喘,而端则不多兼哮,且好发于秋冬季节,春季次之,夏季少而轻,故本病表现为寒为实较多。笔者临床三十多年,对属寒属实的哮喘皆以紫金丹治疗,一次治愈甚多,少数数月或数年复发,仅略增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亦能痊愈,举例如下。例1.万某,男,12岁,l刃8年12月4日来我门诊就医。其父诉该儿约旦周多岁以后,遇寒经常发作喘疾,严重时经西药氨茶减、激素、抗生素都难以控制症状。现咳嗽气喘、呼吸困难已有3天,舌… 相似文献
8.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一般分为外感头痛(风寒、风热、风湿性头痛)和内伤头痛(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肝气郁结、气虚、血虚、痰浊、阴虚、阳虚、淤血性头痛)。临床中辨证施治均能收到疗效。笔者仅就淤血性头痛谈谈治疗体会。一、淤血性头痛的病因病理 相似文献
9.
头痛是内科临床常见的病症,西药治疗副作用多,一般主张短期用药,且复发率高。中药治疗标本兼治,且不良反应少。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加减桃红四物汤治疗瘀血头痛,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正> 董漱六老师1937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行医五十五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发表《秦伯未先生膏方选集》一书及40余篇学术论文,担任哮喘专科门诊和病房负责工作多年,对加味紫金丹治疗顽固性哮喘积累了丰富经验和宝贵资料。此方来源于老师故里马培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internal fixation,LCP)内固定联合加味正骨紫金丹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胫骨Pilon骨折的诊断标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LCP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正骨紫金丹治疗。结果:观察组优良率86.96%,对照组优良率64.7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踝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LCP内固定联合加味正骨紫金丹治疗Pilon骨折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促进骨折和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正> 先师许寿仁是江西南昌名老中医,生平对瘀血证颇有研究,提出了“百病皆生于瘀”的观点。他说:“气血是人身二宝,亦可成为二害。气行则血行,以营养周身;气滞则血瘀,以危害全身。《内经》有百病皆生于气之论,气血本为同源,必然气血同病,因而百病皆生于气,必致百病皆生于瘀。”基于上述理论,许师在临床上应用行瘀为主的方法,治愈了不少疑难疾病。举两例病案以示一斑。阳虚淤阻怯风王××,男,三十七岁。平素虚弱,常多优郁,每以自己体弱多病为虑。于是未寒先裹衣,无风早闭户。近一年来畏风怯寒特甚,终日瑟缩家中,厚絮裹体,家人在旁走动,或门窗启闭,便觉风动寒生。盛 相似文献
16.
17.
李锡昌治疗头痛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秋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4):77-77
已故家父李锡昌从医30余年,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治疗头痛,屡起沉疴,经验独到。现简介诊治案例如下。 1 久病入络、肝郁血瘀致头痛 闫某,女,46岁。有头痛史4年余。患者初因心情不畅加之劳累过度,逐渐出现间断性头痛,经治疗后稍有好转。后因家事不和、工作繁重致情志不遂,头痛缠绵不消。服用止痛片等西药,仍时轻时重,痛苦不堪。症见面色无华,头痛乏力,心烦不安,口干少饮,舌质暗红,边有瘀斑,苔薄白稍腻,脉细弦。经脑电图检查,结果未见异常。本案辨证为久病入络,肝郁血瘀,属血瘀头痛,投以血府逐瘀汤加味。药用:柴胡12g,当归12g,川芎9g,赤芍1…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