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OLETF大鼠内脏脂肪沉积与脂肪组织脂联素(APN)mRNA水平的关系。方法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OLETF鼠20只,同系健康对照LETO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监测体质量,定期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于8、32和40周分批处死大鼠,检测血糖(BG)、胰岛素、血清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胆固醇(CHOL)和血浆APN水平。分离并称量腹部脂肪,并检测脂肪组织APN的mRNA水平。结果随病程进展,OLETF鼠体质量和内脏脂肪/体质量逐渐高于LETO组(P<0.05),并表现出糖耐量受损。血浆胰岛素、TG、FFA、CHOL显著高于LETO鼠(P<0.05),血浆APN水平不同周龄均显著低于LETO组(P<0.05)。脂肪组织APN的mRNA水平8周龄与LETO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32和40周龄显著降低(P<0.01)。结论血浆APN水平可较好地反映OLETF鼠胰岛素抵抗和内脏脂肪含量。内脏脂肪APN转录水平降低不是初期血浆APN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血浆低脂联素血症导致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uo Y  Zhu B  Li CZ  Pan YH  Zhang Y  Xue YM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6):1014-1016
目的观察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血浆脂联素(APN)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OLETF鼠20只,同系健康对照LETO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饲养13和40周后,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于8、32和40周分批宰杀,检测血糖、血浆脂联素、胰岛素、血清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和胆固醇水平。结果 8周龄时OLETF鼠血浆APN水平显著低于LETO组(P<0.05),并进行性降低。32周龄和40周龄时OLETF组大鼠血浆胰岛素水平和甘油三酯、胆固醇、游离脂肪酸显著高于LETO组(P<0.01)。结论 OLETF鼠血浆APN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显著负相关,且先于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耐量受损发生;低脂联素血症可能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OLETF鼠40只,随机分为六味地黄丸干预组和对照组,LETO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干预组从8周龄起以六味地黄丸2.4 mg·kg-1·d-1灌胃给药,其余两组以等量清水灌胃.定期OGTT试验,监测各组大鼠摄食及体质量增长情况,每周称量大鼠体质量和摄食量.于8、32和40周龄时分批宰杀大鼠.检测血浆脂联素、血浆胰岛素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血浆脂联素水平均明显增加.对照组血浆脂联素水平与LETO组相比显著降低.结论 OLETF鼠血浆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呈正相关.六味地黄丸早期干预能明显增加OLETF鼠血浆脂联素水平,改善OLETF鼠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4.
六味地黄丸对OLETF 鼠糖尿病发病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观察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OLETF大鼠脂肪组织脂联素的影响,探讨六味地黄丸对2型糖尿病发病的干预作用。方法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OLETF鼠40只,随机分为六味地黄丸干预组和对照组,LETO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干预组从8周龄起以六味地黄丸2.4mg·kg-1·d-1灌胃给药,其余两组以等量清水灌胃。定期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于8、32和40周龄时分批宰杀大鼠。采用半定量逆转录PCR方法,检测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水平。结果六味地黄丸能够显著降低OLETF鼠血糖升高程度,延缓高血糖的出现。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干预组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同时期对照组(P<0.01)。LETO组无IGT或糖尿病发生。结论六味地黄丸能明显增加OLETF鼠脂肪组织脂联素表达水平;六味地黄丸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OLETF鼠糖尿病的发病率,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脂联素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OLETF)大鼠肝脏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分子信号机制。方法自发性
2型糖尿病大鼠OLETF鼠20只,同系健康对照LETO鼠10只。于8周和32周龄分别宰杀。检测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
脂联素、血脂水平,并以ELISA、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脂联素、胰岛素受体底物-1酪氨酸磷酸化水平(py-IRS-1)
以及IKKβ和NFkB表达水平。结果OLETF鼠血浆脂联素水平在8周龄和32周龄均显著低于LETO鼠(P<0.05)。32周龄
时OLETF鼠血清胰岛素、TG、FFA、ISI均显著升高(P<0.05)。脂联素水平与FBG、血清胰岛素、TG、FFA、ISI数显著相关(P
均<0.01)。OLETF鼠肝脏脂联素和py-IRS-1水平在8周龄和32周龄均显著低于LETO鼠,IKKβ和NFkB水平也显著升高
(P<0.01)。py-IRS-1与肝组织脂联素、IKKβ和NFkB变化显著相关(P<0.01)。32周龄时脂联素水平与NF-κB和py-IRS-1
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OLETF鼠脂联素可能通过NFkB通路影响肝脏IRS-1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导致肝脏的胰岛
素信号传导障碍及糖、脂代谢紊乱,参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六味地黄丸对OLETF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毅  薛耀明  李佳  朱波  潘永华  张燕 《广东医学》2008,29(3):371-373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OLETF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OLETF鼠40只,随机分为六味地黄丸干预组和对照组;LETO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干预组从8周龄起以六味地黄丸2.4mg/(kg.d)灌胃给药,其余两组以等量清水灌胃。定期OGTT试验,监测各组大鼠摄食及体重增长情况,每周称量大鼠体重和摄食量。于8,32和40周龄时分批宰杀大鼠。检测血浆胰岛素。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OLETF鼠摄食量显著高于LETO组(P<0.01)。对照组和干预组OLETF鼠体重从第6周开始显著高于LETO组(P<0.05)。干预组血浆胰岛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LETO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能够显著降低OLETF鼠血糖升高程度,延缓高血糖的出现;六味地黄丸能够显著降低血浆胰岛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早期高脂喂养自发性2型糖尿病OLETF大鼠游离脂肪酸(FFA)、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睾周脂肪组织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OLETF大鼠30只,8周龄开始高脂喂养,22周龄根据OGTT 2 h血糖和体重将未发生糖尿病的大鼠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T)、二甲双胍组(M)和高脂对照组(O)。LETO大鼠12只为对照组(NC)。48周龄检测睾周脂肪组织MCP-1 mRNA的表达,测定血清MCP-1、FFA、FBG、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MCP-1 mRNA表达量T组(0.20±0.12)、M组(0.17±0.19)分别与O组(1±0.3)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T组血清MCP-1、FFA、FBG及HOMA-IR均明显低于O组(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能通过减少脂肪组织MCP-1的表达改善早期高脂喂养OLETF大鼠的胰岛素抵抗,从而起到早期预防糖尿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脂高能量饮食诱导下肥胖易感(obesity-prone,OP)大鼠与肥胖抗性(obesity-resistance,OR)大鼠腹膜后脂肪组织中脂联素基因mRNA表达的差异。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以高脂高能量鼠料饲养2周后,按体重增值大小分组,增重最多6只为OP组,增重最少6只为OR组。OP、OR大鼠继续饲以高脂高能量鼠料4周后,观察各大鼠体重变化和腹膜后脂肪组织湿重,并采用RT-PCR技术检测脂肪组织中脂联素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高脂高能量鼠料诱导下,OP组大鼠体重、腹膜后脂肪组织湿重均明显高于OR组(P<0.01);②OP组大鼠腹膜后脂肪组织中脂联素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OR组(P<0.05);③大鼠腹膜后脂肪组织湿重与脂联素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相同饮食条件下,个体发生肥胖的易感性是影响脂联素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脂联素mRNA在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大鼠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及福辛普利和氯沙坦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22周雄性高血压模型大鼠20只,随机分为高血压模型大鼠组、福辛普利干预组、氯沙坦干预组、福辛普利+氯沙坦干预组,同时选同周龄的WKY大鼠做对照组,每组动物5只,喂养8周后测大鼠尾动脉血压;留尿检测微量尿蛋白(Upm)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取空腹血清检测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取肾周脂肪组织,RT-PCR检测脂联素mRNA表达.结果 高血压模型大鼠组血压、微量尿蛋白、NAG酶明显高于WKY组(P<0.05),而脂联素mRNA表达明显低于WKY组(P<0.05);药物干预组血压、微量尿蛋白、NAG酶明显低于高血压模型大鼠组(P<0.05),而脂联素mRNA表达高于高血压模型大鼠组(P<0.05).结论 高血压模型大鼠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下降;经福辛普利和氯沙坦干预后血压下降,微量尿蛋白和NAG酶下降,肾功能改善,同时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增加.提示脂联素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网膜及皮下脂肪组织中Chemerin在自发性2型糖尿病OLETF大鼠中的基因表达水平,探讨Chemerin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发病关系的机制。方法:4周龄正常不出现糖尿病的LETO大鼠10只作为对照组,4周龄OLETF大鼠10只,2型糖尿病的OLETF大鼠9只,于42周时处死。取网膜及皮下脂肪组织,以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网膜及皮下脂肪组织Chemerin基因的表达水平。皓果:模型组的网膜及皮下脂肪组织Chemerin的基因表达明显高于LETO对照组(P〈0.01);模型组大鼠网膜脂肪组织Chemerin的基因表达明显高于皮下脂肪组织(P〈0.01)。结论:脂肪因子Chemerin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是肥胖、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脂联素(APN)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脂代谢的影响及其分子信号机制.方法 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20只(糖尿病组),同系健康对照鼠10只(对照组).于8、32和40周分批处死.检测不同鼠龄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和血脂水平.肝组织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含量以酶法检测,反转录-PCR检测肝组织乙酰辅酶A羧化酶(AAC)和同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SREBP-1) mRNA水平,ELISA法检测血浆和肝组织内APN蛋白水平.免疫沉淀后行Western印迹法检测肝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2磷酸化( py-I RS2)表达水平.结果 32周开始糖尿病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紊乱特征.糖尿病组大鼠肝组织TG和TC含量随鼠龄增加有增高趋势,显著高于对照组[40周TG( 1.88±0.11) mmol/L比(0.51±0.07) mmol/L,TC (0.94±0.17)比(0.69±0.14) mmol/L,P<0.01].糖尿病组大鼠肝组织AAC和SREBP-1 mRNA水平在各鼠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大鼠血浆APN水平在8周龄显著低于对照组[(2.38±0.23)ng/ml比(3.1±0.17) ng/ml,P<0.05],随鼠龄增加而升高[32周(1.51±0.05) ng/ml比(2.84±0.34) ng/ml,40周(1.24±0.04) ng/ml比(2.64±0.49) ng/ml,P<0.01].肝组织APN在不同鼠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32和40周分别为(2.24±0.18) μg/g比(2.68±0.13) μg/g,(2.04±0.19)μg/g比(2.51 ±0.14) μg/g,(1.76±0.12) μg/g比(2.47±0.21) μg/g,P<0.05].肝组织py-IRS2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同龄对照组(P<0.05).肝组织APN水平与py-IRS2呈正相关(r=0.542,P<0.001),与肝组织ACC、SREBP-1mRNA、TG、TC含量呈负相关(r=-0.431,- 0.396,-0.353,-0.349,P<0.05).结论 APN可能通过调控糖尿病大鼠肝脏IRS-2磷酸化水平影响肝组织的胰岛素信号通路,调节肝脏的脂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12.
胡敏  朱敏  方京冲  邱瑾  史虹莉 《上海医学》2006,29(12):877-880
目的研究不同脂肪酸组分与OLETF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以标准饲料喂养40只雄性OLETF大鼠和10只雄性LETO大鼠至14周,随后将40只OLETF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以标准饲料(A组)、高脂饲料(C组)、高脂富含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饲料(D组)和高脂富含n-3 PUFA饲料(E组)喂养至24周,同时10只LETO大鼠以标准饲料喂养至24周(作为对照组)。第24周禁食10~14 h后,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采血测定C肽和免疫反应性胰岛素(IRI)等生化指标。采用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评价其胰岛素抵抗状态。结果24周时,对照组大鼠空腹血糖、葡萄糖负荷后120 min血糖和IRI与E组大鼠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均明显低于A、C、D组大鼠(P值均<0.05)。各组大鼠间空腹和葡萄糖负荷后120 min的C肽水平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对照组和E组大鼠的葡萄糖输注率均明显高于C组和D组大鼠(P值均<0.05)。结论OLETF大鼠较LETO大鼠的血糖水平高,而胰岛素敏感性差。进食高脂富含n-3 PUFA饲料可改善OLETF大鼠的糖代谢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发性2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OLETF大鼠在糖尿病前期时肾脂质代谢异常与早期肾病变的关系,肾脂质代谢异常的分子机制,以及非诺贝特或二甲双胍治疗对肾脂质代谢及肾病变的影响.方法:8周龄雄性OLETF大鼠,随机分为非诺贝特治疗组(OLETF/F)、二甲双胍治疗组(OLETF/M)和未治疗组,LETO大鼠为正常对照组.于17周龄及30周龄时分别杀检,测定24h尿白蛋白定量,肾皮质中甘油三酯的含量,肾皮质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 1,SREBP-1)的蛋白及mRNA表达,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ACC)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OLETF大鼠具有肥胖、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高血脂的特点.30周龄时OLETF大鼠未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4h尿微量白蛋白显著升高,出现肾早期损伤.OLETF大鼠24 h尿白蛋白定量与肾甘油三酯含量呈正相关(r=0.870,P=0.011),随着肾甘油三酯含量加重,24 h尿白蛋白定量增多.OLETF大鼠未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调节脂肪合成的分子SREBP-1蛋白水平、FASmRNA、ACCmRNA分别升高43.2%(P<0.01),126.0%(P<0.01),72.3%(P<0.01).OLETF/F组的SREBP-1蛋白水平、FASmRNA、ACCmRNA分别低于OLETF未治疗组15.7%(P=0.061),36.8%(P<0.05),40.3%(P<0.05).OLETF/M组的SREBP-1蛋白水平、FASmRNA、ACCmRNA分别低于OLETF未治疗组19.3%(P<0.01),57.3%(P<0.01),22.5%(P<0.05).SREBP-1的mRNA水平在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LETF大鼠在糖尿病前期已经出现肾病变,可能与肾脂肪沉积有关.肾组织中SREBP-1水平升高,通过调节FAS,ACC等脂肪合成相关的酶,增加肾脂肪沉积,这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机制之一.早期给予非诺贝特或二甲双胍治疗,可以减轻OLETF大鼠肾早期病变,可能通过SREBP-1及其下游脂肪合成相关酶的变化,直接改善了肾组织中的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 1,PGC-1α)是一种重要的核受体辅助激活因子,参与调节肝糖分解、糖异生以及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在维持机体能量代谢平衡和糖脂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观察PGC-1αmRNA在OLETF大鼠肝脏、骨骼肌、脂肪和胰腺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PGC-1α在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①实验动物模型建立:从第8周开始喂养OLETF和LETO大鼠10%蔗糖水,每周测体质量,于第14、18、22、28周时进行OGTT并测定大鼠血脂值。OLETF大鼠在第18周时全部成为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建立成功。②第8周和28周分别取LETO和OLETF大鼠肝脏、骨骼肌、脂肪和胰腺组织,提取总RNA,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组织中PGC-1αmRNA的表达量。结果①OLETF大鼠体质量和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随周龄增加逐渐增加,从14周起高于同周龄LETO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空腹和糖负荷后胰岛素浓度从22周起OLETF大鼠高于同周龄LETO大鼠。②第8周时,OLETF大鼠肝脏、骨骼肌、脂肪和胰腺组织PGC-1αmRNA的表达与LETO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第28周时,与LETO大鼠相比,OLETF大鼠PGC-1αmRNA在肝脏(0.040±0.006vs0.074±0.003,P=0.029)和胰腺(0.659±0.299vs1.610±0.091,P=0.029)中表达明显下降,而在骨骼肌(0.192±0.065vs0.104±0.012,P=0.029)中表达则明显增加。在脂肪组织(0.055±0.036vs0.161±0.124,P=0.100)中表达有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LETF大鼠28周时表现出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的病理变化,PGC-1αmRNA在肝脏、胰腺和脂肪组织表达减少,骨骼肌组织表达增加,可能是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状态下的一种代偿性反应,提示PGC-1αmRNA在组织内表达变化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明确在糖尿病OLETF大鼠模型的肾脏发育中肾内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活性作用.方法 测定雄性糖尿病OLETF大鼠和正常LETO大鼠出生后第1、5、14天及第4~30周时,肾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和RAS系统各组成成分的mRNA水平.结果 正常LETO大鼠和糖尿病OLETF大鼠中,AngⅡ含量在出生后第1天达到高峰,在断奶期前后(出生后1 d~4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在出生后1d~4周龄期间,肾脏AngⅡ的含量和RAS组成成分的基因表达2组动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LETO大鼠肾内AngⅡ水平在青春期(7~11周龄)逐渐下降,然而糖尿病OLETF大鼠肾内AngⅡ水平在此期间无下降趋势,包括尿中血管紧张素原排泄率.糖尿病OLETF大鼠肾内血管紧张素原和肾素的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LETO大鼠(P<0.05),2组比较血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OLETF大鼠在青春期缺乏维持肾内低水平AngⅡ的发育缺陷是导致肾内AngⅡ异常升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内脏脂肪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内脏脂肪堆积的影响.方法 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OLETF鼠40只,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同系健康对照LETO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预防组于8周龄起以六味地黄丸2.4mg/kg每天1次灌胃给药,其余两组以等量清水灌胃。监测体质量,定期口服糖耐量试验检测血糖,分批宰杀分离并称量腹部脂肪。结果 随病程进展,OLETF鼠内脏脂肪/体质量逐渐高于LETO组(P〈0.05),在40周龄六味地黄丸预防组内脏脂肪/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六味地黄丸能有效减少OLETF鼠内脏脂肪的堆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OLETF大鼠(自发性2型糖尿病)40只,随机分为六味地黄丸治疗组和模型组,每组20只;另同系LETO大鼠(非糖尿病)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六味地黄丸治疗组于大鼠8周龄起,用六味地黄丸按2.4 g·kg-1·d-1灌胃,余组用等量蒸馏水灌胃.每周记录大鼠体质量;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监测血糖;定期处死大鼠,分离胰腺并称重;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bcl-2和Bax在胰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大鼠40周龄时,六味地黄丸治疗组bcl-2 mRNA的表达水平为(1.25±0.07),较模型组(1.01±0.16)明显增高(P<0.01);Bax mRNA的表达水平为(0.57±0.11),较模型组(1.18±0.28)有明显降低(P<0.01).六味地黄丸治疗组的胰腺/体重比,较模型组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六味地黄丸治疗组的糖负荷能力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六味地黄丸在转录水平可上调bcl-2 mRNA的表达,下调Bax mRNA的表达,可能具有抗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