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玮  章莹  吴文 《中国临床康复》2008,12(7):1201-1204
目的:研究证明,骨唾液酸蛋白可能与骨形成和骨改建有关。实验拟评价骨唾液酸蛋白在大鼠体内的成骨活性并与骨形态发生蛋白相对比。 方法:实验于2006-12/2007—04在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实验分组:8周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骨唾液酸蛋白-β-磷酸三钙复合物组,骨形态发生蛋白-β-磷酸三钙复合物组,β-磷酸三钙组,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②实验方法:应用重组人骨唾液酸蛋白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分别与β-磷酸三钙复合并植入直径8mm的大鼠颅骨骨缺损内。其中骨唾液酸蛋白-β-磷酸三钙复合物组植入骨唾液酸蛋白-β-磷酸三钙复合物,骨形态发生蛋白-β-磷酸三钙复合物组植入骨形态发生蛋白-β-磷酸三钙复合物,β-磷酸三钙只植入β-磷酸三钙,空白对照组未植入任何材料。③实验评估:术后8周取出标本,行大体、X射线、组织学观察及各种植入物的碱性磷酸酶活性。 结果:纳入大鼠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各组植入物未完全吸收,周围均未见明显炎症反应。①骨唾液酸蛋白-β-磷酸三钙复合物和骨形态发生蛋白-β-磷酸三钙复合物在大鼠颅骨骨缺损内形成新骨,与宿主骨相连接。但骨唾液酸蛋白-β-磷酸三钙复合物组的成骨量、新骨密度、骨组织成熟程度均较骨形态发生蛋白低。②颅骨缺损植入物中骨唾液酸蛋白-β-磷酸三钙复合物组和骨形态发生蛋白-β-磷酸三钙复合物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β-磷酸三钙组及空白对照组俨〈0.01),而骨形态发生蛋白-β-磷酸三钙复合物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比骨唾液酸蛋白-β-磷酸三钙复合物组高(P〈0.05)。 结论:骨唾液酸蛋白在骨缺损环境中具有成骨效应,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对比,骨唾液酸蛋白成骨效应较弱。  相似文献   

2.
背景:组织工程人工骨是解决传统植骨骨量不足,新骨形成缓慢的有效途径,而寻找促进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因子和技术是目前研究组织工程骨的关键领域.目的:全面了解骨形态发生蛋白9 的成骨机制、作用及表达纯化的方法,为更好的实现成骨分化因子在临床促进骨形成,解决骨缺损修复奠定基础.方法:检索PubMed 数据库2000-01/2010-12 及CNKI数据库2006-01/2010-12 收录的骨形态发生蛋白9 相关综述和论文报告,并分析其成骨机制、作用及表达纯化的方法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共纳入骨形态发生蛋白9 的相关文献21 篇.在骨形态发生蛋白9 诱导成骨过程中,经典Wnt 信号通路、Hey1、碱性螺旋-环-螺旋蛋白和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活化受体2、激活素受体样激酶1 和2、胰岛素生长因子2 及类维生素A 等机制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骨形态发生蛋白9 已经在体内外被证实是成骨能力最强的转化生长因子.对骨形态发生蛋白9 的研究主要是通过重组腺病毒作为载体,但目前构建的病毒载体会有许多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其表达产物免疫原性很强,应用上存在安全隐患.有学者将真核质粒作为载体,转染真核细胞中,得到骨形态发生蛋白4.能否用此方法得到骨形态发生蛋白9,从而解决腺病毒应用的安全性问题,为临床治疗骨缺损等提供生物技术支持,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3.
江维  胡侦明  郝杰  刘渤  甘强 《中国临床康复》2011,(41):7751-7754
背景:组织工程人工骨是解决传统植骨骨量不足,新骨形成缓慢的有效途径,而寻找促进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因子和技术是目前研究组织工程骨的关键领域。目的:全面了解骨形态发生蛋白9的成骨机制、作用及表达纯化的方法,为更好的实现成骨分化因子在临床促进骨形成,解决骨缺损修复奠定基础。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2000-01/2010-12及CNKI数据库2006-01/2010-12收录的骨形态发生蛋白9相关综述和论文报告,并分析其成骨机制、作用及表达纯化的方法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共纳入骨形态发生蛋白9的相关文献21篇。在骨形态发生蛋白9诱导成骨过程中,经典Wnt信号通路、Hey1、碱性螺旋-环-螺旋蛋白和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活化受体γ2、激活素受体样激酶1和2、胰岛素生长因子2及类维生素A等机制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骨形态发生蛋白9已经在体内外被证实是成骨能力最强的转化生长因子。对骨形态发生蛋白9的研究主要是通过重组腺病毒作为载体,但目前构建的病毒载体会有许多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其表达产物免疫原性很强,应用上存在安全隐患。有学者将真核质粒作为载体,转染真核细胞中,得到骨形态发生蛋白4。能否用此方法得到骨形态发生蛋白9,从而解决腺病毒应用的安全性问题,为临床治疗骨缺损等提供生物技术支持,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4.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9是一种强有力的诱导成骨分化的骨形态蛋白,但对它的研究却偏少。目的: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骨形态发生蛋白9诱导成骨分化的研究现状以及其在骨科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2001-01/2011-06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9的文章,以"骨形态蛋白-9;成骨分化;骨缺损;脊柱融合;肿瘤"或"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9,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bone fracture,spinal fusions,tumor"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选择近5年内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9的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的文章。初检得到91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得到34篇文献并进行系统回顾与综述。结果与结论:迄今为止,已发现多种生长因子能够促进骨形成,其中,骨形成蛋白是骨组织形成过程中最关键的调节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9属于骨形态发生蛋白家族,不仅能强有力的诱导间充质细胞、前成骨细胞和肌肉细胞等成骨分化,而且在软骨形成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其诱导骨形成机制不完全同于传统的骨形态发生蛋白。动物实验证明其还能促进骨折愈合、诱导脊柱融合,调控肿瘤的迁徙。因此,骨形态发生蛋白9在骨科领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联合使用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成纤维细胞成骨表型的影响。方法 向培养的成纤维细胞NIH3T3中加入不同浓度的rhBMP-2和bFGF,观察成纤维细胞形态学变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与染色的情况和骨钙素表达的变化,同时观察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结果 在两种因子作用下,成纤维细胞由长梭形向多角形方向转化,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内颗粒增多;成纤维细胞ALT活性增高,骨钙素表达增多,细胞内ALP染色加深;细胞增殖周期缩短。结化 联合使用rhBMP-2和bFGF可以促进成纤维细胞成骨表型表达并促进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6.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9是一种强有力的诱导成骨分化的骨形态蛋白,但对它的研究却偏少。目的: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骨形态发生蛋白9诱导成骨分化的研究现状以及其在骨科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2001-01/2011-06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9的文章,以"骨形态蛋白-9;成骨分化;骨缺损;脊柱融合;肿瘤"或"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9,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bone fracture,spinal fusions,tumor"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选择近5年内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9的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的文章。初检得到91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得到34篇文献并进行系统回顾与综述。结果与结论:迄今为止,已发现多种生长因子能够促进骨形成,其中,骨形成蛋白是骨组织形成过程中最关键的调节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9属于骨形态发生蛋白家族,不仅能强有力的诱导间充质细胞、前成骨细胞和肌肉细胞等成骨分化,而且在软骨形成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其诱导骨形成机制不完全同于传统的骨形态发生蛋白。动物实验证明其还能促进骨折愈合、诱导脊柱融合,调控肿瘤的迁徙。因此,骨形态发生蛋白9在骨科领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联合使用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成纤维细胞成骨表型的影响。方法向培养的成纤维细胞NIH3T3中加入不同浓度的rhBMP-2和bFGF,观察成纤维细胞形态学变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与染色的情况和骨钙素表达的变化,同时观察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结果在两种因子作用下,成纤维细胞由长梭形向多角形方向转化,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内颗粒增多;成纤维细胞ALP活性增高、骨钙素表达增多,细胞内ALP染色加深;细胞增殖周期缩短。结论联合使用rhBMP-2和bFGF可以促进成纤维细胞成骨表型表达并促进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联合使用骨形态发生蛋白 (rhBMP 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成纤维细胞成骨表型的影响.方法向培养的成纤维细胞 NIH3T3中加入不同浓度的 rhBMP 2和 bFGF, 观察成纤维细胞形态学变化、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与染色的情况和骨钙素表达的变化,同时观察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结果在两种因子作用下,成纤维细胞由长梭形向多角形方向转化,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内颗粒增多 ; 成纤维细胞 ALP活性增高、骨钙素表达增多,细胞内 ALP染色加深 ; 细胞增殖周期缩短.结论联合使用 rhBMP 2和 bFGF可以促进成纤维细胞成骨表型表达并促进细胞增殖 .  相似文献   

9.
背景: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作为一种新药已应用于临床,但在椎间盘内诱导成骨的研究报道很少。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兔椎体间融合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多水平评估,于2003-02/07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完成。材料:24只纯种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体质量3.5~4.5kg,分离暴露L4-5、L5~6椎间盘;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1mg/支,纯度≥95%,无菌包装,购自北京市百灵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方法:24只大白兔随机投币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向L4-5椎间盘的髓核中注射含200μg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生理盐水溶液20μL;向L5,6的髓核中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自身对照;对照组动物L4-5椎间盘的髓核中注射生理盐水20μL。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0,30,60,90d应用手法检查、组织学和影像学观察注射节段的形态变化。结果:纳入新西兰大白兔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组10dL4~5节段活动范围无明显变化;30d活动范围轻度受限;60d活动范围明显受限;90dL4~5节段皆固定。作为自身对照的L5~6节段及对照组关节活动范围无明显变化。②实验组10dL4-5椎体间隙变窄;90dL4-5椎间隙消失,椎体间形成骨性融合。对照组及作为自身对照的L5-6节段椎间隙透光度无明显改变。③实验组10d髓核细胞逐渐变小,90d部分软骨终板已转化为成熟的编织骨;纤维环的胶原纤维结构逐渐消失,10d和30d均可见大量间充质细胞在纤维环外围聚集;90d纤维环靠近软骨终板处已形成成熟的编织骨。对照组各时间点组织学形态无明显变化。结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诱导椎间盘成骨,达到椎体间融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背景: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作为一种新药已应用于临床,但在椎间盘内诱导成骨的研究报道很少。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兔椎体间融合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多水平评估,于2003-02/07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完成。材料:24只纯种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体质量3.5~4.5kg,分离暴露L4~5、L5~6椎间盘;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1mg/支,纯度≥95%,无菌包装,购自北京市百灵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方法:24只大白兔随机投币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向L4~5椎间盘的髓核中注射含200μg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生理盐水溶液20μL;向L5~6的髓核中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自身对照;对照组动物L4~5椎间盘的髓核中注射生理盐水20μL。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0,30,60,90d应用手法检查、组织学和影像学观察注射节段的形态变化。结果:纳入新西兰大白兔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组10dL4~5节段活动范围无明显变化;30d活动范围轻度受限;60d活动范围明显受限;90dL4~5节段皆固定。作为自身对照的L5~6节段及对照组关节活动范围无明显变化。②实验组10dL4~5椎体间隙变窄;90dL4~5椎间隙消失,椎体间形成骨性融合。对照组及作为自身对照的L5~6节段椎间隙透光度无明显改变。③实验组10d髓核细胞逐渐变小,90d部分软骨终板已转化为成熟的编织骨;纤维环的胶原纤维结构逐渐消失,10d和30d均可见大量间充质细胞在纤维环外围聚集;90d纤维环靠近软骨终板处已形成成熟的编织骨。对照组各时间点组织学形态无明显变化。结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诱导椎间盘成骨,达到椎体间融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回顾当前国内外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65-01/2007-03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2符合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文章。检索词“BMP-2,hydroxyapatite”并限定文章的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2-09/2005-07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骨形态发生蛋白2,羟基磷灰石”。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动物实验及临床运用。②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分子生物学,成骨机制。③羟基磷灰石成骨作用。④能获取文章的全文。排除标准:①较陈旧文献。②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0篇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有关的文章,45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以近7年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排除的15篇为较陈旧的文献及重复研究;对符合标准的30篇文献进行分析。资料综合:由于骨形态发生蛋白2弥散能力较强,单独植入体内会很快弥散被吸收,需要一种合适的载体吸附骨形态发生蛋白2,而羟基磷灰石具有与松质骨相类似的多孔支架结构,无抗原性,为理想的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系统。虽然此种材料的应用尚处于实验阶段,但应用前景广阔,其必将成为具有主导性的人工骨材料。结论:生物组织工程学的发展,为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了契机,也提出了挑战,即要求有一种生物相容性更好、又满足生物力学需要的载体材料。在这一方面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有着广阔的研究、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2.
背景:骨髓微环境的成骨潜力与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长期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作者提出一个观点,通过骨髓成骨潜力的分析可以预测假体的契合强度。目的:以线性回归分析评估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力、成骨蛋白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与成骨发生在假体稳定性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置换过程中取股骨近端的骨髓组织在体外扩增至子一代,取出细胞进行流式细胞学或RNA检测,以线性回归分析评估成骨潜力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Stro-1阳性细胞的数量、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Stro-1阳性细胞比率与骨形成蛋白受体1a,MSX2,Runx2、碱性磷酸酶活性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细胞经成骨培养后碱性磷酸酶活性与Runx2表达也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提示在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骨髓微环境的成骨潜力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各项指标对于全关节置换长期稳定性的潜在影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骨形态发生蛋白与骨缺损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缺损发生后,骨的生理连续遭严重破坏,在利用外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治疗时,必须有适合的载体,通过该载体将外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及其它生长因子释放到骨质缺损部位,诱导新骨形成从而达到治疗目的.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载体材料很多,主要包括无机材料、高分子聚合材料、生物性材料以及这些材料的复合物,但各有不足之处.许多学者对其加以改进,使其更有利十发挥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诱骨活性.载体或局部基因释放的骨形态发生蛋白可有效修复骨缺损,为治疗骨缺损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骨形态发生蛋白与关节软骨修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学术背景:近些年组织工程和基因技术开辟了修复软骨关节的新途径,但目前尚在研究阶段,有较多问题需解决。骨形态发生蛋白可促进软骨生成和修复,在关节软骨修复上有着很好的前景。 目的:总结分析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关节软骨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应用前景。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北京大学医学部“ScienceDirect Onsite”数据库和“Medline”数据库1996—01/2007—05有关英文文献,检索词“BMPs,cartilage repair/chondrocyte”,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应用中国期刊全文专题数据库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1996—01/2007—05有关中文文献,检索词“骨形态发生蛋白,关节软骨修复”,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初审,纳入标准:①与目前关节软骨修复的现状和问题有关的文献。②有关骨形态发生蛋白对关节软骨修复的作用研究的文章。 文献评价: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61篇,除去无关研究和重复性研究,采用40篇。 资料综合:临床上修复关节软骨有几种主要方式,如软骨或骨细胞移植、骨膜移植、自体软骨细胞移植等,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是目前反映最好的一种方式,但仍存在问题。骨形态发生蛋白对关节软骨修复具有促进作用,有促进软骨分化、基质形成,并抑制软骨细胞去分化等作用。 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在促进软骨修复方面的作用有良好应用前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关节软骨修复这个临床上的难题将有望被突破。  相似文献   

15.
背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成脂培养条件下成脂相关信号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Y的表达水平增高,同时成骨相关信号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表达水平也增高。目的:检测成脂诱导条件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Y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水平变化,并对结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取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以成脂诱导体系对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体外培养生长情况:油红O染色法观察成脂现象,茜素红及von kossa染色观察是否有沉淀形成: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成脂相关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Y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获得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并成功进行了成脂诱导分化。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在成脂诱导条件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过氧化物酶休增殖体激活受体Y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水平令都呈升高趋势,但是前肯对分化方向的调控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有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分化后细胞自身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如何表达,却鲜见报道。目的: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方法:取第3代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d后将细胞分为两组:对照组不更换培养基;诱导组加入成骨诱导培养基进行成骨诱导,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后,细胞形态由长梭形逐渐变为短梭形,多角形,最后成集落层叠生长;在诱导过程中,碱性磷酸酶活性逐渐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诱导7d时Ⅰ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14时骨钙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21d时钙化结节染色阳性;RT-PCR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两组均有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诱导后第7,14,21天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7天,两者表达最强。说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提取操作简便易行,且有较强的生长增殖能力,可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其在成骨诱导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均先增强后减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可能对血管生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