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人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方法:对198例DCG心律失常进行分析.结果:198例共检出心律失常173例次,房性早博最多见(84.8%),其次是室性早博(74.2%).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临床上发现老年人心律失常重要的有效的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2.
利用因特网了解抗心律失常药的应用现状 ,为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从MEDLINE上检索目前仍在应用的Ⅰ、Ⅱ、Ⅲ、Ⅳ类药物 ,时间限定 10年。比较近 5年和前 5年引用文献数的变化。检索抗心律失常药文献总数6 5 0 9篇 ,名列前 3位的药物依次为胺碘酮 (2 1.41% )、维拉帕米 (12 .39% )与索他洛尔 (9.95 % )。临床试验中抗心律失常药的总文献数 10 2 7篇 ,名列前 3位的药物依次为胺碘酮 (17.2 3% )、索他洛尔 (10 .81% )与普罗帕酮 (10 .71%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及心房颤动的药物中均以胺碘酮应用最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心电图改变,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40例≤50岁DCM患者的心电图资料,总结DCM心电图特点。结果:DCM患者的心电图均有异常,其中以心律失常最多见(77.5%),其他依次为ST-T改变(70%),传导阻滞(45%),房室肥大(40%),异常Q波(30%),低电压(10%)等。结论:DCM有多种心电图表现,其多发、多样、顽固的心律失常对扩张型心肌病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窦性激动起源及传导异常所致的心律失常统称为窦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心律不齐等,是临床最多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临床上窦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多不困难,但少数表现复杂,且有临床病理意义者,容易与其它心电图表现混淆,造成分析困难或判断失误。对这些表现特殊的窦性心律失常进行分析和讨论,可减少误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收集内科住院老年患者41例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41例Holter共检出心律失常75例次,其中以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为最多见,分别为28例次、24例次、8例次。同期常规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15例次,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动态心电图检出短阵房性心动过速8例,常规心电图未能记录到。动态心电图检出心肌劳损3例次,常规心电图检出10例次。后者对心肌劳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动态心电图,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脏病的病因及临床相关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动态心电图检测出的908例室性心律失常病例进行病因及临床相关因素分类,并进行分析。结果:在有、无器质性心脏疾病的患者中均可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其发生率由多至少依次为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心肌病、先心病、病因不明、病窦+房室传导阻滞(SSS+AVB)、糖尿病。而相关因素中,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依次为左室肥大、心功能损害及心房颤动。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能提高室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有利于心脏病及心律失常的诊治,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 2 4h动态心电图 (DCG)分析老年人昼夜窦房结功能及各种心律失常的变化。方法 对 2 95例老年组和 40 2例中年组的临床资料和DCG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组除白天最慢心率外 ,其余各项心率均低于中年组 (P <0 0 5) ;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总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 ,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老年人窦房结功能减退与各种心律失常有明显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特点。DCG对老年人窦房结功能与心律失常的检出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动态心电图检出的心律失常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201例临床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结果 所有病例均出现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其次为ST段改变.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多有频发的室性心律失常,而ST段改变提示的心肌损害会促进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发展,若不及时了解并有效控制,则会在多种诱因的作用下发展成为恶性心律失常,导致心跳骤停、猝死,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452例心悸者的动态心电图(DCG)变化,探讨心悸与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 452例者均做过3次以上常规心电图(ECG),采用12导联DCG监测系统记录24h心电活动。结果 452例DCG检出心律失常者405例(89.6%),ECG检出心律失常者186例(41.2%),DCG检出心肌缺血者87例(19.2%),ECG检出心肌缺血者20例(4.4%)。结论心悸者可能存在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DCG可作为首选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为临床诊断治疗和康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动态心电图 (DCG)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等其它心电检测方法。以往的报告与分析多认为在心律失常的检出中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室早(PVS)最为多见。但我们在检测中发现房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较高 ,特别是在老年器质性心脏病组检出的心律失常以房性为主 ,与其它报告不同 ,特报告分析如下 ,供同道参考。1 资料与方法病例选自门诊及住院病人共 15 0例 ,年龄为 3 2~ 81(平均 5 2 )岁 ,其中男78例 ,女 72例 ,冠心病 69例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 7例、劳累性心绞痛 3 8例、隐匿性冠心病 2 4例 (后者均经冠脉动脉造影临床确诊或心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动态心电图诊断老年心血管高危人群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7年5月-2019年5月为时间段,选取50例老年心血管高危对象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实施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结果本组50例高危对象经常规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15例(30.0%)、心律失常12例(24.0%),而经动态心电图分别检出28例(56.0%)、27例(54.0%),二者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诊断老年心血管高危人群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动态心电图对4255例患者行Holter监测,对其心律失常情况分析,其中男2645例,女1610 例,年龄16~83岁,平均47.5岁,分为三个年龄组:≤40年者1408例,其中男763例,女645例;41~64岁者 2049例,其中男1261例,女788例;≥65岁年龄组798例,其中男621例,女177例。结果在各种心律失常中 以过早搏动发生率最高,尤以室性过早搏动和房性过早搏动最多见。三个年龄组发生室性过早搏动机率分别为:≤ 40岁年龄组36.86%,41~64岁年龄组52.92%,≥65岁年龄组32.34%;房性过早搏动在三个年龄组依次为 38.07%、46.02%、36.34%;交界区性早搏分别为2.41%、1.71%、5.27%;而其它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律失常、 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较低。提示心律失常在不同年龄段发生各种心律失常机率不同,这主要与心律失常发生机制 及内外环境对机体影响有关。明确不同年龄段心律失常特点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动态心电图在评估起搏器间歇性感知功能异常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对起搏器间歇性感知功能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美国GESEERMC型三导及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仪,对48例(64例次)安装起搏器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起搏、感知功能异常及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结果共检测出起搏器间歇性感知功能异常22例(39例次),检出率为45.83%。有7例(11例次)合并两项感知功能异常,所有感知功能异常除2例经常规心电图检出外,其余20例在动态心电图中被发现。检出与起搏器相关心律失常14例。经临床处理后,大部分起搏器的感知功能异常消失。结论起搏器的感知功能异常多为间歇性,而动态心电图对其检出率高,是起搏器随访不可缺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性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8例老年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的资料.结果 1358例患者共检出心律失常3011例次,房性心律失常最多见(58.26%),其次是室性心律失常(29.36%)、窦性心动过缓(3.82%).结论 老年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明显增高.动态心电图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远程心电监测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远程心电监测检查78例明确诊断为心脏病或存在心脏不适的患者,所有患者同时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其中42例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远程心电监测与常规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及缺血性ST-T改变检出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78例患者中,远程心电监测及常规心电图分别检出62例、46例心律失常患者(P<0.05),同时分别检出14例、6例患者心电图存在缺血性ST-T改变(P<0.05);在完善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42例患者中,远程心电监测与24h动态心电图分别检出34例、30例心律失常患者(P>0.05),同时分别检出10例、7例心电图有缺血性ST-T改变的患者(P>0.05)。结论远程监测无论在心律失常还是缺血性ST-T改变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组;远程监测对心律失常及缺血性ST-T改变的检出率与24h动态心电图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及常规MRI序列弥散加权成像、T_1WI、T_2WI对脑微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经SWI检测存在脑微出血的脑血管病患者21例,通过多序列对比研究,分析脑微出血在各序列中的影像学表现、分布及检出敏感性。结果脑微出血在各序列上均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低信号缺失。SWI序列检出脑微出血总数目261个,平均每例患者(12.4±9.4)个,弥散加权成像、T_1WI、T_2WI各序列检出情况依次为96、55、66个,平均每例患者依次为(4.6±4.0)个、(2.6±2.8)个、(3.1±3.1)个。以SWI为金标准,各序列脑微出血检出敏感性依次为36.8%,21.1%和25.3%。SWI序列较弥散加权成像、T_1WI、T_2WI序列脑微出血检出数目明显增多(P0.01)。SWI序列上脑微出血分布以皮质-皮质下区最多,其次是基底节、丘脑、脑干和小脑区。结论 SWI序列是诊断脑微出血的理想方法。常规序列对脑微出血的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心悸患者的异常心电图检出情况,为防治心血管疾病事件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急诊主诉为心悸的患者548例,按年龄分为7组后,将其异常心电图结果按照心律失常种类及病种进行分类。比较各个年龄组中异常心电图发生情况并将各类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性冠脉综合征、缓慢性心律失常6类异常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急诊心悸患者的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43.98%,异常结果检出数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38,P<0.01)。其中主要异常结果按照数量排序依次为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性冠脉综合征、缓慢性心律失常。结论对于急诊心悸患者,异常心电图检出率较高,异常心电图检出率随着年龄增加,异常心电图检出数量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小儿心律失常的一般病因.方法 通过对84例心律失常患儿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并探究其临床病因.结果 在84例心律失常患儿中,存在感染性疾病70例,非感染性疾病14例,并且感染性疾病的类型存在着数量上的趋势,依次为呼吸道感染、急性肠炎、流行性腮腺炎.结论 一般的小儿心律失常病因是以感染性疾病为主,大多数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我院10年来660例风湿性心脏病死亡73例的死亡原因.死因中以心衰居首位,其后依次是猝死、栓塞及洋地黄中毒、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主要诱因为恶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分娩及脑水肿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36例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类型、与原发病关系、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 36例新生儿心律失常无任何诱因14例,有原发病22例;异位搏动及异位心律27例,传导阻滞4例,窦性心动过缓5例;有临床表现20例,无临床表现16例,以原发病临床表现为主;36例中有1例因重度窒息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中1例放弃治疗,1例行外科手术,其余33例均痊愈.结论 新生儿心律失常在临床并不少见,可无任何诱因,亦无特异表现,以治疗原发病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