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成药》2014,(2)
目的优化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炙甘草)的煎煮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煎煮方法所得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碱、伪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苷、甘草酸的量;采用ICP-AES,测定金属元素的量。结果麻黄先煎与麻黄石膏先煎均利于麻黄碱、伪麻黄碱的溶出,而且麻黄石膏先煎有利于金属元素的溶出。结论麻黄石膏先煎是麻杏石甘汤最合理的煎煮方法。  相似文献   

2.
麻杏石甘汤对A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观察麻杏石甘汤对A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免疫器官重量指数和IL-2、TNF-β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该方对A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鼻腔接种法建立A型流感病毒小鼠肺适应株动物感染模型。实验设麻杏石甘汤组、利巴韦林组、抗病毒颗粒组、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经灌胃给药或给生理盐水后,检测小鼠体重、肺指数、脾指数、胸腺指数和肺组织中IL-2、TNF-β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麻杏石甘汤明显提高A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体重、脾重指数、胸腺指数与肺组织中IL-2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肺指数和肺组织中TNF-β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麻杏石甘汤通过提高小鼠免疫器官重量指数、调节细胞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而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近年来麻杏石甘汤及其加味方防治流感病毒的临床疗效、机理研究及其药物活性成分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认为麻杏石甘汤防治流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对A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IL-2、IL-4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鼻腔接种法建立A型流感病毒小鼠肺适应株动物感染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抗病毒颗粒组、利巴韦林组和麻杏石甘汤(MSXGD)临床等效剂量组、2倍临床等效剂量组。经灌胃给药或给生理盐水7天后,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L-2、IL-4的含量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定位与半定量检测小鼠肺组织中IL-2、IL-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后,IL-2、IL-4的血清含量水平和肺组织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MXSGD临床等效剂量组、2倍临床等效剂量组小鼠IL-2、IL-4的血清含量水平和肺组织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通过调节一些IL-2、IL-4的蛋白表达水平,对机体抗感染免疫发挥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两种经典方麻杏石甘汤(MXSGT)和银翘散(YQS)抗流感病毒药理特点。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法(CPE)和MTT法检测麻杏石甘汤和银翘散体外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q PCR法和ELISA法检测病毒感染后诱导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分泌。结果麻杏石甘汤体外对不同亚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H1N1、H6N2、H9N2等亚型及乙型流感)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在0.1~1 mg·mL~(-1)之间,银翘散体外未显示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与病毒对照组比较,麻杏石甘汤(3 mg·mL~(-1))和银翘散(0.5 mg·mL~(-1))体外均抑制流感病毒诱导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的表达,包括IL-6、IP-10、TNF-α、IL-8、CCL5(P0.05),其中麻杏石甘汤对IP-10、IL-6的下调作用更显著(P0.05)。结论对两个经典治疗流感的复方比较发现,麻杏石甘汤兼具直接抗病毒和抑制病毒介导炎症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待后续实验进一步验证。银翘散仅显示了抗炎药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研究麻黄先煎和4味药同煎所得麻杏石甘汤煎剂对A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治疗效果。 方法: 采用鼻腔接种法建立A型流感病毒小鼠肺部感染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麻黄先煎组、4味药同煎组、奥司他韦组,经灌胃连续给药7 d。分别于感染后治疗的第4,7天检测小鼠体重,第7天,常规检测肺质量指数;光学显微镜技术观察肺病理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 结果: ①体重:感染后治疗4,7 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体重显著下降(P<0.05);治疗7 d,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奥司他韦组、麻黄先煎组体重显著增加(P<0.01或P<0.05)。 ②肺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肺指数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肺指数明显降低(P<0.01或P<0.05),其中麻黄先煎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较显著性差异(P<0.01),高于4味药同煎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的差异性(P<0.05)。 ③肺部病理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肺正常组织结构消失,肺泡内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肺组织病理变化得到改善,其中奥司他韦组、麻黄先煎组肺部病变程度较4味药同煎组轻。 ④肺组织超微结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肺组织超微结构受到破坏,表现为核膜与质膜模糊不清,细胞器减少,线粒体嵴减少或消失,内质网出现空泡样病变,胞浆内有大量病毒颗粒,各治疗组肺组织细胞超微结构得到改善,其中奥司他韦组、麻黄先煎组小鼠肺组织超微结构较4味药同煎组完整。 结论: 麻黄先煎煎剂抗A型流感病毒作用优于4味药同煎煎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麻杏石甘汤(Maxing Shigan Decoction)通过影响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及趋化因子产生而防治流感病毒感染的潜在机制.方法 通过鼻腔接种法建立A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模型,经ig给药3d和7d后,观察小鼠体质量等一般情况;HE染色检测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组织趋化因子CCL5、CXCL10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麻杏石甘汤中不同组方配伍对甘草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混料均匀设计法,固定麻杏石甘汤中的甘草量,将其他药材(麻黄、杏仁、石膏)作为可变因素,以甘草酸的测定量作为考察指标,对试验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处理。结果回归方程Y=5.63460420+3.819566922X1+1.4934846537X3,r=0.83193,P=0.0292,处方中甘草酸含量的影响因素主要为麻黄。结论甘草酸的溶出率与麻黄在整个处方中的用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麻杏石甘汤对枸橼酸致豚鼠咳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防治枸橼酸所致豚鼠咳嗽的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豚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可待因组、麻杏石甘汤低、中、高剂量组(2.3,6.5,14.6 g.kg-1),分别连续ig给药7 d,最后1次给药后1 h,采用枸椽酸致豚鼠咳嗽模型,以生物信息采集系统记录咳嗽信号、录音和人工计数等方法统计咳嗽次数和咳嗽潜伏期,对支气管进行病理切片观察,并检测血清过氧化氢酶活力和过氧化氢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咳嗽次数为(53.6±10.7)次,支气管组织有炎性细胞浸润现象,血清过氧化氢含量增加(71.3±18.8)mol.L-1。而麻杏石甘汤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枸橼酸所致咳嗽次数,分别为(30.9±9.9),(39.8±8.6),(36.4±2.8)次(P<0.05),减少支气管黏膜下层细胞炎性细胞浸润,降低血清中过氧化氢含量,分别为(60.6±7.3),(44.7±10.1),(33.8±7.5)mol.L-1(P<0.05),但只有高剂量组才延长咳嗽潜伏期(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能防治枸橼酸所致豚鼠咳嗽,引起过氧化氢的改变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周斌  高文远  张铁军 《中草药》2007,38(6):851-853
麻杏石甘汤出自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由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4味药组成,具有辛凉宣肺、清热平喘的功效,为清宣肺热,治疗外邪未解,肺热咳喘的常用方剂。甘草酸为甘草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炎、保肝等药理作用[1~3]。本实验研究了不同配伍对甘草酸的影响,为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配伍剂量变化对麻杏石甘汤解热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配伍对其解热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混料均匀设计,以麻黄(X1)、苦杏仁(X2)、炙甘草(X3)和石膏(X4)4个组分设计4因素12水平的麻杏石甘汤配比实验。将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15组,分别为麻杏石甘汤配比N1~N12组、临床常用方组、模型组、空白组。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造模,造模后每0.5 h记录1次体温,计算体温反应指数(TRI);测定造模后6.0 h血浆前列腺素E2(PGE2)含量;对结果进行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结果:各配伍组与模型组比较,均能不同程度的抑制LPS诱导的大鼠发热,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经麻杏石甘汤干预后,血浆PGE2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经麻杏石甘汤干预后,TRI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TRI的因素为石膏>麻黄>苦杏仁与炙甘草的交互作用。麻黄与体温反应指数为负相关。结论:4因素12水平的混料均匀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疗热,方中石膏为君药,最佳配比剂量为麻黄0.6 g,苦杏仁7.5 g,甘草7.5 g,石膏26.4 g。  相似文献   

12.
麻杏石甘汤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抗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实验,用比色测定法检测麻杏石甘汤在体内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体外实验先制备麻杏石甘汤的含药血清,然后将其加入致敏的RBL-2H3细胞中,观察麻杏石甘汤对RBL-2H3细胞脱颗粒及其他炎性物质的影响。结果:麻杏石甘汤药物血清能明显抑制RBL-2H3细胞脱颗粒,并能抑制RBL-2H3细胞释放组胺、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因子4。结论:麻杏石甘汤的抗过敏作用与抑制肥大细胞的脱颗粒及炎性物质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3.
麻杏石甘汤不同配伍对麻黄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杏石甘汤出自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由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4味药组成,具有辛凉宣肺、清热平喘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1]、支气管哮喘[2]等。麻黄碱为麻黄的主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表明[3],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均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麻黄碱还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可引起兴奋、失眠、不安。目前对该方的药理作用研究较多,但对配伍引起的主要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麻黄与甘草酸碱对药在麻杏石甘汤中配伍前后麻黄碱与甘草酸提取量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麻黄,甘草单味药提取液,麻黄甘草对药提取液及全方提取液中麻黄碱和甘草酸提取量进行测定.结果:各样品液中麻黄碱变化不明显,全方中甘草酸提取量较单味药及对药提取药液降低.结论:酸碱对药麻黄、甘草在配伍后麻黄碱与甘草酸基本不形成大分子复合物.  相似文献   

15.
不同剂量石膏配伍的麻杏石甘汤治疗哮喘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石膏配伍的麻杏石甘汤治疗热哮型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方法:把符合入选条件的6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予麻杏石甘汤(石膏四倍于麻黄),对照组予麻杏石甘汤(石膏三倍于麻黄),1天2次口服,2组均以3周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最大呼气流速(PEFR)等肺功能指标,血清免疫球蛋白IgE、组胺、白三烯C4(LTC4)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有效率为82.3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肺功能,血清IgE、组胺、LTC4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2组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及明显降低了血清中的IgE、组胺、LTC4,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不同配伍对麻杏石甘汤中石膏溶出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配伍对石膏溶出量的影响,探讨麻杏石甘汤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L(827)正交设计,用EDTA络合测定法测定硫酸钙的含量。结果麻黄、杏仁和甘草对方中石膏溶出量的影响差异不存在显著性,杏仁与甘草、杏仁与麻黄、甘草与麻黄对石膏溶出含量影响交互作用不显著。结论杏仁、麻黄增加了石膏的溶出量,甘草降低石膏的溶出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肺脑相关”中医理论,研究不同免疫状态对流行性感冒“肺脑传变”的影响及麻杏石甘汤的干预作用。方法:(1)设正常对照组、正常外感组、免疫缺陷1组、免疫缺陷2组、免疫缺陷外感1组、免疫缺陷外感2组,免疫缺陷1组、免疫缺陷外感1组按照75 mg/kg隔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次;免疫缺陷2组、免疫缺陷外感2组按照75 mg/kg隔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次;末次注射后24 h,正常外感组、免疫缺陷外感1、2组小鼠滴鼻感染流感病毒。病毒感染后3 d,检测肺脑指数、肺脑组织病理变化、肺脑组织中流感病毒载量水平及Tnfa mRNA及蛋白表达、脑组织中闭锁小带蛋白-1(Zo1)的mRNA及蛋白表达等指标评估不同免疫状态对流感“肺脑传变”的影响。(2)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奥司他韦21.5 mg/kg组、麻杏石甘汤6.05 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按照75 mg/kg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次,注射后24 h,滴鼻感染流感病毒建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经灌胃给予药物或生理盐水3 d后,从肺脑指数、肺脑组织病理变化、肺组织中流感病毒载量水平、肺脑组织中Tnfa mRNA及蛋白表达,脑组织中Z...  相似文献   

18.
马靖 《光明中医》2021,36(8):1288-1290
目的 研究麻杏石甘汤对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及血清IL-2、IL-4、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5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试验组(25例).对照组予以阿奇霉素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麻杏石甘汤治疗.7 d为一个治疗周期,2组患儿均连续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流感病毒肺部感染模型肺、结肠组织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蛋白表达水平,探讨流行性感冒"肺病及肠"的分子机制与麻杏石甘汤的干预作用。方法:经鼻腔接种建立流感病毒小鼠肺部感染模型。实验设正常组、模型组、麻杏石甘汤组和奥司他韦组。经灌胃给药或生理盐水3,7 d后,常规法检测小鼠体质量、肺指数、肺组织和结肠组织病理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肺、结肠组织MC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肺指数显著升高(P0.01),给药3,7 d的麻杏石甘汤组肺指数显著下降(P0.01)。(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结肠组织炎症充血严重,给药3,7 d的麻杏石甘汤组肺、结肠组织炎症明显减轻。(3)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中MC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给药3,7 d的麻杏石甘汤组MC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趋势一致。(4)与正常组比较,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中的模型组结肠组织中MC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给药3,7 d的麻杏石甘汤组MCP-1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差异;(5)麻杏石甘汤对流感病毒肺部感染模型肺指数抑制作用与其对肺、结肠组织MCP-1的蛋白表达水平的调节作用呈正相关。结论:流感病毒肺部感染模型伴有严重的肠组织病理损伤以及肺、肠组织中MCP-1的蛋白表达水平的上升,麻杏石甘汤可能通过调节MCP-1蛋白表达水平而实现抗流感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20.
麻杏石甘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麻杏石甘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方法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麻杏石甘汤、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棋盘稀释法测定二者协同抗菌作用,MTT法评价二者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SMIC(SMIC50、SMIC80)的影响,镀银染色法观察麻杏石甘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态的影响。结果麻杏石甘汤SMIC50和SMIC80分别为250,1 000 mg.ml-1;500 mg.ml-1的麻杏石甘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形态有显著影响。结论麻杏石甘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